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sso-logistic回归在感染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杜润泽 艾尔帕提·玉素甫 +6 位作者 董士铭 徐韬 蔡晓宇 王婷 牙克甫·阿卜力孜 盛伟斌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共4页
目的:构建鉴别结核性脊柱炎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5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病理学检测或病原学培养确诊的232例结核性脊柱炎和108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 目的:构建鉴别结核性脊柱炎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5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病理学检测或病原学培养确诊的232例结核性脊柱炎和108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方法对候选变量进行筛选,使用10折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惩罚参数λ,以获得具有统计意义且对分类具有重要作用的变量。随后,将筛选后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结核性脊柱炎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鉴别诊断模型。结果:将Lasso回归筛选出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得到6个变量:发热、T-SPOT、寒颤、血培养、淋巴细胞百分比、基因测序,根据筛选出的变量绘制列线图。训练集的AUC值为0.9699,验证集AUC值为1。bootstrap验证的C指数(95%CI)为0.9616(0.9266~0.9966)。结论: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列线图可有效构建结核性脊柱炎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鉴别诊断工具,并通过校准曲线与DCA曲线验证了其良好的预测性能与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脊柱炎 布鲁杆菌脊柱炎 鉴别诊断 预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精确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杜润泽 董士铭 +6 位作者 艾尔帕提·玉素甫 徐韬 蔡晓宇 王婷 牙克甫·阿卜力孜 盛伟斌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20,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5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就诊的34例非... 目的:建立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5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就诊的34例非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最终纳入4个变量,即:血培养、动物接触史、第二代测序、试管凝集实验。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组中AUC值为0.9912,在验证集中AUC值为0.99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可为早期诊断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早期诊断 预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麦威拉呢·木合塔尔 高书涛 +3 位作者 胡宇坤 依力达尔·塞达合买提 盛伟斌 甫拉提·买买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7.5岁。其中2处病灶24例,3处病灶7例。对每例患者明确责任椎,确定手术病灶、融合节段、内固定方式,以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随访29.7±14.7个月(15~85个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红细胞沉降(ESR)和C-反应蛋白(CRP);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病灶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骨愈合标准分级以评估术后结核活动性、症状改善、畸形矫正及骨愈合。结果:31例患者中20例(65.4%)只有1处病灶出现临床症状,23例(74.2%)以疼痛为主诉入院,15例(48.4%)在病程中只有疼痛症状,而11例(35.5%)只有1处病灶出现疼痛症状,18例(58.1%)患者初诊时至少有1处病灶漏诊。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80.0±52.2min(165~330min),失血量567.7±332.0mL(150~10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结核病灶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ESR为41.5±26.3mm/h、16.3±13.4mm/h、12.5±6.3mm/h、11.4±5.2mm/h、9.2±3.1mm/h;CRP为32.8±23.2mg/L、7.3±5.6mg/L、6.2±4.1mg/L、5.1±3.7mg/L、2.8±2.3mg/L;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6.4±2.4分、2.4±1.7分、2.3±1.3分、1.6±0.9分、0.9±0.7分、0.4±0.3分。术后各个时间点CRP、ESR、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Cobb角25.7°±4.9°,术后1周15.4°±2.1°,末次随访时17.1°±2.3°,术后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10例存在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术前B级患者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5例术前C级患者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术后6~12个月42处植骨病灶均获得骨融合,末次随访时34处病灶BridwellⅠ级愈合,8处病灶BridwellⅡ级融合。结论:对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明确责任椎及各处病灶病变特点,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安全且高效,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跳跃性 个体化治疗 植骨融合内固定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角度术前预测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树文 王浩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1-929,共9页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角度的术前预测方法,分析其在脊柱-骨盆矢状序列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角度的术前预测方法,分析其在脊柱-骨盆矢状序列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22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9~56岁(44.3±7.4岁);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参数,应用躯干整体平衡法(full balance integated index,FBI)、脊柱股骨角法(spine femoral angle,SFA)、肺门-髋轴法(hilus pulmonis-hip axis,HP-HA)、外耳道-髋轴法(center of both acoustic meati-hip axis,CAM-HA)和Surgimap法预测截骨角度,再根据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计算理论脊柱-骨盆参数和理论截骨角度。分别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和理论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以及预测截骨角度、实际截骨角度和理论截骨角度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中L1截骨4例、L2截骨10例、L3截骨8例,术后均获得满意的影像学结果和手术疗效,术后末次随访时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I、SFA、HP-HA、CAM-HA和Surgimap法预测截骨角度分别为50.5°±12.1°、52.0°±11.3°、53.9°±8.1°、51.3°±5.8°和43.2°±9.2°,不同预测方法预测的截骨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2,P=0.046)。模拟截骨恢复理想脊柱-骨盆矢状序列所需理论截骨角度为51.2°±8.1°,分别与FBI、SFA、HP-HA、CAM-HA预测截骨角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实际截骨角度41.1°±5.4°,与FBI、SFA、HP-HA、CAM-HA预测截骨角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urgimap法预测截骨角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采用FBI、SFA、HP-HA、CAM-HA预测的截骨角度与理论截骨角度相近,与实际截骨角存在一定的差异;Surgimap法预测的截骨角度与实际截骨角度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 截骨角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晓东 买尔旦.买买提 +3 位作者 牙克甫.阿不力孜 艾力 邓强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方法:2002年6月~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123例,其中男59例,女64例;年龄6.9±4.8岁(1~14岁).其中76例患者行前路手术,26例行后路手术,2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分析再手术原因....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方法:2002年6月~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123例,其中男59例,女64例;年龄6.9±4.8岁(1~14岁).其中76例患者行前路手术,26例行后路手术,2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分析再手术原因.结果:其中27例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男15例,女12例;年龄8.2±4.1岁(2~13岁).其中,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5例,脊柱后凸畸形14例,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4例,脊柱结核复发同时伴内固定螺钉断裂、内固定棒断裂1例,脊柱结核迁延不愈伴脊柱后凸畸形2例,术后内固定棒断裂伴脊柱后凸畸形1例.再次手术患者中,初次行前路手术者19例,后路手术者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4例.初次行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术后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因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复杂,主要有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术后脊柱结核的迁延不愈或复发、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儿童脊柱结核行前路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而再次手术的百分率比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再次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多节段脊柱结核并发双下肢不全瘫一例
6
作者 买尔旦·买买提 牙克甫·阿不力孜 +2 位作者 盛伟斌 张晓东 艾力希尔·布然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25-328,共4页
脊柱结核是较为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疾病,如诊治有误,可引起较高的致残率。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一旦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产生的影响远比成人严重。小儿脊柱结核常合并严重后凸畸形,这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可能会出现心... 脊柱结核是较为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疾病,如诊治有误,可引起较高的致残率。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一旦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产生的影响远比成人严重。小儿脊柱结核常合并严重后凸畸形,这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可能会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甚至出现脊髓受压而导致瘫痪;给患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201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多节段脊柱结核并发双下肢不全瘫患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不全瘫 脊柱结核 多节段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并发 小儿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心肺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7
作者 荀传辉 蔡晓宇 +1 位作者 王传锋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66-871,共6页
目的 探讨使用构建兔脊柱结核模型的相同方法用以构建新西兰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对照组16只、空白组16只。实验组于第6腰椎(L6)上终板下方钻孔,填... 目的 探讨使用构建兔脊柱结核模型的相同方法用以构建新西兰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对照组16只、空白组16只。实验组于第6腰椎(L6)上终板下方钻孔,填入明胶海绵,在其中浸注种植M5羊种布鲁杆菌弱毒苗混悬液0.1ml(3×10^8CFU/ml);对照组浸注0.9% NaCl溶液0.1ml;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 术后8周兔存活率实验组为75.0% (12/16)、对照组为87.5% (14/16),空白组为100.0% (16/16)。实验组术后4周CT扫描三维重建结果显示5只出现椎间隙变窄,MRI检查结果显示7只有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对照组未出现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椎间隙无变化。实验组术后8周行CT扫描三维重建复查,结果显示8只出现椎间隙变窄,MRI检查结果显示10只出现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及椎间盘信号改变;对照组未见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及椎间盘信号改变。实验组术后8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兔椎旁软组织均有病变组织细胞增生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与空白组未出现病变组织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在新西兰兔腰椎椎体的上终板下钻孔、明胶海绵填塞、浸注种植M5羊种布鲁杆菌弱毒苗、石蜡封闭孔道的方法,可成功构建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疾病模型 动物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木拉德·买尔旦 排尔哈提·亚生 +5 位作者 徐韬 蔡晓宇 牙克甫·阿不力孜 荀传辉 盛伟斌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系统分析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关于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 目的:系统分析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关于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回顾性研究。语种限中、英文。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各研究的质量,且将各研究中的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Cobb角、血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提取整理为电子基线表,并将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估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论文,191例患者被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术后与术前VAS评分的均数差为5.33(95%CI:4.11~6.55);术后与术前Cobb角的均数差为14.47°(95%CI:11.32°~17.61°);术后与术前ESR均数差为40.20 mm/1 h(95%CI:27.80~52.60);术后与术前C-反应蛋白的均数差为30.44 mg/L(95%CI:12.12~48.76)。结论: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级别,并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畸形状态和身体状况,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复发 穿刺术 引流术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麦麦提艾力·阿卜杜热西提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343-1348,共6页
虽然化脓性脊柱炎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疾病,但随着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也在增加。其诊断通常很困难,适当的影像学、血培养或活组织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脊髓或马尾压迫伴进行性... 虽然化脓性脊柱炎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疾病,但随着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也在增加。其诊断通常很困难,适当的影像学、血培养或活组织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条件。大多数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脊髓或马尾压迫伴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或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应接受手术治疗。由于化脓性脊柱炎的非特异性临床发作易与脊柱结核及布鲁杆菌性脊柱炎、退行性疾病等混淆,误诊漏诊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脊柱畸形、神经功能受损、瘫痪,甚至死亡。因此,化脓性脊柱炎的早期、准确诊断对于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减少脊柱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脊柱炎 疾病特征 诊断 鉴别 综合疗法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灰度直方图特征在布鲁氏菌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排尔哈提·亚生 木拉德·买尔旦 +1 位作者 盛伟斌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6-993,共8页
目的:评估矢状位CT灰度直方图特征在布鲁氏菌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BS)与化脓性脊柱炎(pyogenic spondylitis,P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脊柱CT检查并经病理和/或病原学证实的40例BS患者[男25... 目的:评估矢状位CT灰度直方图特征在布鲁氏菌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BS)与化脓性脊柱炎(pyogenic spondylitis,P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脊柱CT检查并经病理和/或病原学证实的40例BS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51.6±13.0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0,28)kg/m^(2),BS组]和33例PS患者[男13例,女20例;年龄50.8±16.7岁,BMI 23(20,26)kg/m^(2),PS组]的资料。分别在两组患者矢状位CT图像上的每一层面用3D Slicer软件平台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s,ROI)并进行灰度全域直方图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次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等,找出两种病灶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的直方图特征(包括10%百分位值、1%百分位值、25%百分位值、5%百分位值、中位数、最小值、偏度和方差等);使用Logistic回归联合筛选的特征建模,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各直方图特征的鉴别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T全域灰度直方图分析参数中,10%百分位值、1%百分位值、25%百分位值、5%百分位值、中位数、最小值、偏度和方差等8个特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百分位值的诊断效能最佳,其AUC值为0.824、特异度为0.893。联合模型AUC值为0.860、特异度为0.946。结论:基于CT灰度直方图10%百分位值及联合模型能有效鉴别PS和BS,可为临床鉴别两种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脊柱炎 化脓性脊柱炎 CT 影像组学 直方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伟光 郭海龙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31-534,共4页
脊柱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晚期可形成较大的椎旁脓肿、窦道,易并发神经系统疾病,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截瘫,因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结核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不断有新的发现。笔者就脊柱结核早期... 脊柱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晚期可形成较大的椎旁脓肿、窦道,易并发神经系统疾病,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截瘫,因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结核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不断有新的发现。笔者就脊柱结核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早期诊断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综合预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诊治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晓宇 买尔旦·买买提 牙克甫·阿不力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48-1352,共5页
布鲁杆菌侵袭脊柱引起椎间盘炎或椎体炎时称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rucellar spondylitis,BS)。早期可通过影像学、实验室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准确诊断;其中,BS主要需要与脊柱结核相鉴别。明确诊断后需进行联合、规范、足量、足疗程... 布鲁杆菌侵袭脊柱引起椎间盘炎或椎体炎时称为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rucellar spondylitis,BS)。早期可通过影像学、实验室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准确诊断;其中,BS主要需要与脊柱结核相鉴别。明确诊断后需进行联合、规范、足量、足疗程用药控制BS。对于单纯药物治疗及保守治疗效果差、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采取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彻底进行病灶清除,同时使用内固定装置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以便更加有利于症状的改善,防止疾病复发。对于微创手术治疗BS,应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制定手术方案。目前,BS的诊疗工作虽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深入的研究、制定规范化的诊疗标准仍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结核 脊柱 诊断 鉴别 药物疗法 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柱畸形脊柱冠状面失衡分型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杰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9-1123,共5页
脊柱位于人体躯干正中,不仅是静力支持结构,还是动力学的功能结构,通过椎体、椎间小关节、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结构维持脊柱的稳定和各个方向的运动功能,并传递人体重力及压力,对整个躯体的平衡和姿势维持起重要作用。Dubousset[1... 脊柱位于人体躯干正中,不仅是静力支持结构,还是动力学的功能结构,通过椎体、椎间小关节、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结构维持脊柱的稳定和各个方向的运动功能,并传递人体重力及压力,对整个躯体的平衡和姿势维持起重要作用。Dubousset[1]曾提出"经济圆锥"的概念,认为人体在正常的平衡状态,重心基本落在双足的中心,此时人体维持平衡所耗费的能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小关节 关节囊 治疗策略 冠状面 脊柱 能量最小 平衡状态 人体躯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3 rs3025058和IL-6 rs180079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传坤 高书涛 +3 位作者 王鹏 李鹏斌 何精选 邹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9-227,共9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rs3025058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rs1800795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rs3025058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rs1800795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Databases@Ovid(OVID)、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7年7月31日。搜集关于MMP-3 rs3025058和IL-6 rs1800795 SNP与IS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评价。提取各研究中MMP-3 rs3025058和IL-6 rs180079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数及不同基因型频数,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遗传模型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并按照人种将纳入人群分为亚洲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两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6篇为英文文献,1篇为中文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7篇文献均在5颗星以上。7篇文献共包括1349例IS患者(IS组)和1609例对照(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MMP-3 rs3025058 SNP的等位基因5A和基因型5A5A与IS易感性有关[5A vs. 6A,OR=1.18,95%CI:1.03~1.35,P=0.01;5A5A vs. 6A6A,OR=1.68,95%CI:1.23~2.30,P=0.001;5A5A vs. 5A6A+6A6A,OR=1.64,95%CI:1.08~2.47,P=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亚洲人群中,5A5A vs. 6A6A,OR=1.85,95%CI:1.13~3.02,P=0.01;5A5A vs. 5A6A+6A6A,OR=1.81,95%CI:1.11~2.97,P=0.02。在高加索人群中,5A vs. 6A,OR=1.22,95%CI:1.00~1.49,P=0.05;5A5A vs. 6A6A,OR=1.57,95%CI:1.05~2.36,P=0.003。IL-6rs1800795 SNP与IS易感性没有关联[C vs. G,OR=0.71,95%CI:0.38~1.30,P=0.27]。结论:MMP-3 rs3025058位点的等位基因5A和基因型5A5A与IS的易感性存在相关性,尤其是在高加索人群中;IL-6 rs180079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IS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基质金属蛋白酶-3 白介素-6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在腰椎翻修术中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连鹏 居来提·买提肉孜 +3 位作者 张治豪 张瑞 阿卜力克木·买买提 帕尔哈提·热西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420,共8页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MCBT)、皮质骨轨迹置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技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力学性能,并分析MCBT相比CBT在翻修手术中的优势。方法 根据CT扫描数据建立L...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MCBT)、皮质骨轨迹置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CBT)技术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力学性能,并分析MCBT相比CBT在翻修手术中的优势。方法 根据CT扫描数据建立L1~5节椎体、终板、纤维环、髓核三维模型,在椎体模型中按传统轨迹(traditional trajectory, TT)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置钉,再将TT螺钉去除,保留TT钉道,并用MCBT、CBT螺钉在该椎体上进行翻修置钉,对腰椎重新固定。利用有限元分析MCBT、CBT在翻修手术中的力学性能。结果 在前屈、后伸、侧弯、轴向旋转工况下,CBT翻修组相比对照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分别降低12.07%、19.60%、8.72%、7.66%,L3~4椎体间纤维环应力分别增加11.27%、30.43%、35.52%、25.36%,L4~5椎体间纤维环应力分别降低39.84%、52.64%、23.91%、15.77%;MCBT翻修组相比对照组,ROM分别降低13.18%、20.27%、25.63%、8.59%,L3~4椎体间纤维环应力分别增加10.41%、21.60%、15.83%、18.41%,L4~5椎体间纤维环应力分别降低37.14%、61.94%、39.46%、35.23%;MCBT翻修组相比CBT翻修组ROM分别降低1.26%、0.83%、18.53%、1.00%,L3~4椎体间纤维环应力分别降低0.77%、6.77%、14.53%、5.54%,L4~5椎体应力分别降低2.82%、15.91%、19.79%、8.75%。在前屈工况下,MCBT翻修组L4~5椎体间纤维环应力相比CBT翻修组增加4.49%,在后伸、侧弯、轴向旋转工况下分别降低19.65%、20.44%、23.11%。结论 采用MCBT、CBT进行椎体翻修时均能够提供满足椎体固定要求的力学性能,并且MCBT的固定性能与安全性能不劣于CBT。研究结果为腰椎翻修术提供了更多的入路选择,在临床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 皮质骨轨迹置钉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设计以及在腰椎改良皮质骨轨迹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治豪 居来提·买提肉孜 +3 位作者 张连鹏 肖扬 阿卜杜萨拉木·托合提 帕尔哈提·热西提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目的 设计一款用于改良皮质骨轨迹(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MCBT)置钉技术的新型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验证新型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在MCBT技术中的力学特性。方法 根据MCBT技术,设计螺钉的螺距为2 mm,全长45 mm,粗杆部分... 目的 设计一款用于改良皮质骨轨迹(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MCBT)置钉技术的新型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验证新型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在MCBT技术中的力学特性。方法 根据MCBT技术,设计螺钉的螺距为2 mm,全长45 mm,粗杆部分直径恒定5.5 mm,细杆部分直径为4.0~4.5 mm变径,粗杆和细杆连接的变径位置长度为2 mm。从变径位置、螺纹深度、螺纹类型3个方面设置参数,开展三因素三水平L9正交试验,并建立螺钉模型。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设计的螺钉进行扭转、弯曲和拔出力计算,对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并确定螺钉模型。建立骨质疏松标本L4椎体三维模型,并按照MCBT技术置钉。比较新型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和常规非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抗拔出力。结果 通过极差分析,得出螺钉6(变径位置距离螺钉头部24 mm,螺纹深度0.7 mm,螺纹类型为45°对称螺纹)为最优螺钉。在抗拔出力方面,第6款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比4.5 mm常规非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提高13.1%,与5.5 mm常规非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螺钉变径位置对螺钉拔出力影响最小,螺纹类型对拔出力影响最大,螺纹深度对扭转、弯曲影响最大。与常规非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相比,变径全皮质骨螺纹螺钉前端较细,可避免进钉点发生劈裂;螺钉后端直径较粗,具有较好的抗拔出力性能。研究结果为MCBT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改良皮质骨轨迹 螺钉设计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腰椎手术中脊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曹锐 吴莹 +2 位作者 李晨 盛伟斌 郭海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0-516,共7页
目的 :探讨单独应用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腰椎手术中脊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共纳入246例腰椎病变在L2~S1节段之间且≤2个连续运动节段行单独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的手术患者,男129例,女117例;年龄16~75岁,平均... 目的 :探讨单独应用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腰椎手术中脊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共纳入246例腰椎病变在L2~S1节段之间且≤2个连续运动节段行单独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的手术患者,男129例,女117例;年龄16~75岁,平均50.3±16.4岁。记录术中发生爆发性肌电活动、连续性肌电活动和自发性肌电活动的患者、相对应的手术操作、处理方法和转归。比较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统计所有患者中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和假阴性的病例,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的有效性。结果:术中监测时间80~140min,平均115.0±17.7min。所有患者中共有49例监测报警,爆发性肌电活动19例,连续性肌电活动27例,自发性肌电活动3例。其中,神经根牵拉过度28例,停止牵拉或减轻牵拉力度,肌电活动逐渐恢复正常;椎间融合器或植骨块植入挤压神经根8例,移除并改变植入角度避免挤压神经根,其中6例肌电活动逐渐恢复正常,2例转变为自发性肌电活动;椎弓根螺钉置入错位刺激神经根9例,移除并改变置钉轨道及角度,其中8例肌电活动逐渐恢复正常,1例右侧L5神经根支配肌肉仍有连续性肌电活动,术后右侧足背伸肌力减弱;4例患者探查未见刺激或损伤因素,肌电活动持续至手术结束,其中1例右侧S1神经根功能受损,术后右侧足底麻木;其余47例患者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所有患者中197例未报警,术后1例左侧L5神经根功能受损,左侧胫前肌和背伸肌肌力0级。在阳性患者中,真阳性46例,其中2例术后神经功能受损;假阳性3例,阳性预测值为93.88%。在阴性患者中,真阴性196例,假阴性1例且术后神经功能受损,阴性预测值为99.49%。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的敏感性为97.87%,特异性为98.49%。结论:应用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L2~S1水平的手术可以减少神经根相关损伤,因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对神经根功能的瞬间改变做出及时反馈,可作为腰椎手术中较为有效的神经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描记肌电图 术中监测 腰椎手术 脊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C评分在下颈椎损伤术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建元 刘华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分类(sub-axial injury classification,SLIC)评分在下颈椎损伤术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单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126例,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16~72岁(46.4±4.3岁...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分类(sub-axial injury classification,SLIC)评分在下颈椎损伤术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单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126例,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16~72岁(46.4±4.3岁)。高处坠落伤28例,车祸伤62例,跌倒伤21例,高空坠物砸伤15例。损伤部位:C3/4 19例,C4/5 34例,C5/6 52例,C6/7 21例。脊髓损伤程度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7例,B级48例,C级54例,D级17例。以前柱或前中柱损伤为主的患者45例,以后柱损伤或中、后柱损伤为主的患者13例,三柱均损伤的患者68例。术前进行SLIC评分,其中4分13例,5分24例,6分23例,7分29例,8分17例,9分13例,10分7例。根据患者受伤机制、椎体损伤形态特点、脊髓受压部位及损伤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手术方案,85例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其中7例三柱严重损伤的患者因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放弃前后联合手术而选择单纯前路手术;12例行后路手术,其中2例关节突绞锁的患者SLIC评分为8分;29例采用前后联合术式,其中1例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损伤程度,将SLIC评分4~5分归类为轻度损伤,6~7分为中度损伤,8~10分为重度损伤,分析三种术式患者的SLIC评分情况,总结规律。结果 :前路手术患者SLIC评分为5.95±1.31分(4~10分),后路手术患者为6.25±1.29分(4~8分),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患者为8.76±0.83分(7~10分)。前路手术组轻、中、重度损伤分别为34、44、7例,4~7分者占92%;后路手术组轻、中、重度损伤分别为4、6、2例,4~7分者占83%;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中度和重度损伤分别为1、28例,8~10分者占97%。结论:对单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当SLIC评分≥8分时,倾向于选择前后联合术式;SLIC评分在4~7分时,倾向于选择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损伤 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重复磁刺激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娟 盛伟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运动诱发电位 电生理技术 神经科疾病 大脑功能 安全可靠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明坤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47-951,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而我国也是SCI高发国家,SCI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SCI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的神经抑制因子...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发病率为(233.755)/百万,年发病率为(10.4—83)/百万,而我国也是SCI高发国家,SCI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SCI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分泌的神经抑制因子以及胶质瘢痕的形成均阻碍了脊髓神经功能的修复与重建。笔者就SCI后星形胶质细胞在胶质瘢痕形成及脊髓神经功能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脊髓损伤修复 胶质瘢痕形成 脊髓神经功能 神经抑制因子 病理生理机制 神经功能修复 年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