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部分二、三级甲等医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症特征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冯秀敏 葛海燕 +13 位作者 顾文超 杭晶卿 周敏 韩锋锋 钱叶长 金晓燕 李圣青 高蓓兰 包红 余莉 揭志军 王健 张景熙 朱惠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8,共12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上海地区二、三级甲等医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设计,通过普查的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上海地区14家二、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 目的调查并分析上海地区二、三级甲等医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设计,通过普查的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上海地区14家二、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诊治的532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8个类别33种合并症资料,并采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对合并症进行评分。根据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和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将患者分为多症状(CAT评分≥10分或mMRC评分≥2分)与少症状(CAT评分<10分且mMRC评分为0~1分)组;根据过去1年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将患者分为频繁急性加重(FE,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2次或≥1次但导致住院)与非频繁急性加重(NFE,未出现急性加重或1次急性加重但未导致住院)组。比较不同组间的合并症分布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合并症与COPD患者多症状和FE的相关性。以CCI评分4分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CCI高分(≥4分)与低分(<4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3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0.44±8.98)岁,男472例(88.7%),吸烟指数为30(20,42)包年;有合并症的患者比例为73.9%(393例),发生率居前4位的合并症依次是肺动脉高压症(182例,34.2%)、高血压(144例,27.1%)、支气管哮喘(135例,25.4%)、代谢综合征(122例,22.9%);按系统分类,居前4位的依次是慢性肺部疾病(221例,41.5%)、过敏性疾病(183例,34.4%)、心血管疾病(172例,32.3%)、代谢性疾病(141例,26.5%)。多症状组与少症状组有合并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2.4%(317/438)和80.9%(76/9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组与NFE组有合并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1.5%(191/267)、76.2%(202/26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组支气管扩张症发生率高于NFE组[11.6%(31/267)vs 6.0%(16/265),P=0.024],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是COPD患者FE的危险因素(OR=2.127,95%CI 1.114~4.060,P=0.022)。CCI高分组患者年龄、吸烟指数、COPD病程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均高于CCI低分组[分别为76(71,82)岁vs 66(61,69)岁、30(20,50)包年vs 30(20,40)包年、8(3,10)年vs 7(3,8)年、39×10^-9(22×10^-9,50×10^-9)vs 28×10^-9(19×10^-9,45×10^-9)],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CCI低分组[分别为(1.02±0.39)L vs(1.21±0.52)L、(1.97±0.60)L vs(2.33±0.7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上海地区稳定期COPD患者合并症发生率高且不受患者症状多少及是否FE影响,并以慢性肺部疾病、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为主。CCI高分COPD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肺功能更差。支气管扩张症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FE的危险因素之一,及早发现并积极干预支气管扩张症将有助于提高COPD管理水平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症 支气管扩张症 Charlson合并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皮式与经皮式Baha治疗小耳畸形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刘强 叶婷 +2 位作者 张文阳 王咏峰 夏寅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2-375,共4页
目的 比较穿皮式与经皮式骨锚式助听器(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Baha)在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22例,... 目的 比较穿皮式与经皮式骨锚式助听器(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Baha)在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22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穿皮式Baha组(A组)12例,经皮式Baha组(B组)10例。术前、术后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安静及噪声条件下言语测试以及助听器效果评估简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APHAB)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33%,B组并发症发生率20%。植入后,两组助听听阈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及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阈、言语识别率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HAB评估中“交流的难易(ease of communication,EC)”“背景噪声(backgroud noise,BN)”“回声(revereration,RV)”评分均低于植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声音的厌恶程度(aversiveness,AV)”评分均高于植入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PHAB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皮式Baha与经皮式Baha植入均可显著提高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听力、言语识别能力及生活质量,但后者皮肤并发症较少,是更为理想的听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锚式助听器 穿皮式 经皮式 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对胃癌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LOX家族成员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欣怡 牛海亚 +5 位作者 邓红 杨新燕 刘一凡 王凯博 徐传皓 韩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低分化粘液样胃腺癌细胞MGC-80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成员的影响,为了解X射线辐射后不同细胞中基因和蛋白的改变提供依据。方法0、2、4、6、8和10 Gy剂量X射线辐射MGC-803和HUVEC细...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低分化粘液样胃腺癌细胞MGC-80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成员的影响,为了解X射线辐射后不同细胞中基因和蛋白的改变提供依据。方法0、2、4、6、8和10 Gy剂量X射线辐射MGC-803和HUVEC细胞,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致死率并计算细胞半数致死量(LD 50),确定后序测试剂量组;Realtime PCR、Western blot、ELISA及Amplex Red过氧化氢法分别检测辐射后细胞LOX家族成员mRNA丰度、蛋白相对量、分泌量及LOX酶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方法分析X射线辐射对细胞p-p38MAPK和p-Erk1/2MAPK影响。结果X射线辐射后的LD 50胃癌MGC-803为8.2 Gy,HUVEC为6 Gy,后序试验选用0、2、4和6 Gy剂量组。MGC-803细胞经各剂量X射线辐射后LOXL1、LOXL2和LOXL4的mRNA均下调,而LOX的mRNA上调(P<0.05);2 Gy组LOX和LOXL4的蛋白和酶分泌水平低于0 Gy组(P<0.05);4 Gy组LOX、LOXL1、LOXL2和LOXL4的蛋白和分泌低于0 Gy组(P<0.05);6 Gy组LOXL1的蛋白和分泌低于0 Gy组(P<0.05);但LOXL3的mRNA、蛋白和分泌在2 Gy组均高于0 Gy组(P<0.05)。HUVEC中,2 Gy组LOXL1和LOXL3的mRNA、蛋白和酶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0 Gy组(P<0.05);4 Gy组LOX、LOXL1、LOXL3和LOXL4的mRNA、蛋白和酶分泌水平均较0 Gy组升高(P<0.05);6 Gy组LOXL2和LOXL4的mRNA、蛋白和酶分泌水平均较0 Gy组升高(P<0.05)。2 Gy和6 Gy组HUVEC的LOX酶活性增强(P<0.05)。MGC-803细胞的2 Gy和6 Gy组p-p38、p-p42、p-p44较0 Gy组上调(P<0.05);HUVEC经各剂量辐射p-p38、p-p42和p-p44均上调(P<0.05)。结论X射线辐射对两种细胞作用不同,一定剂量X射线辐射上调HUVEC的LOX及其家族成员的产生、分泌和酶活性,下调胃癌细胞MGC-803的除LOXL3外其他成员的产生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赖氨酰氧化酶家族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胃癌细胞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培土生金中医护理理念对山区肺结核患者治疗疗程的影响
4
作者 吕俊微 陈国梁 李晓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山区肺结核患者接受基于培土生金中医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同时分析对疗程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选择山区某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肺结核患者,依据随机抽样原则完成组别划分,其中一半患者纳入常规组,另外一半患者... 目的:探讨山区肺结核患者接受基于培土生金中医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同时分析对疗程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选择山区某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肺结核患者,依据随机抽样原则完成组别划分,其中一半患者纳入常规组,另外一半患者纳入创新组,设定护理评价指标,分析常规护理与基于培土生金中医护理结果上的差异。结果:组间数据对比,创新组转阴情况、自护能力、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培土生金中医护理理念为山区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提供新思路,凸显有效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优势,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体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生金 中医护理理念 山区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肺结核患者中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5
作者 吕俊微 陈国梁 李晓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31-333,共3页
目的:评估舒适护理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42例,实行舒适护理;对照组42例,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舒适度、应对方式与护理满意度等... 目的:评估舒适护理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42例,实行舒适护理;对照组42例,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舒适度、应对方式与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护理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评分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明显提升肺结核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以及满意度,改善其对于自身疾病的应对方式,并能纠正其错误心态,具有较高的护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肺结核 舒适度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PIK3CA扩增和PTEN缺失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明福 余丽 +2 位作者 马志萍 张巍 崔文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79-384,共6页
目的:探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IK3CA与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PIK3CA与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标本235例,其中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205例,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27例,灰区淋巴瘤(介于DLBCL和B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3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所有样本PIK3CA和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IK3CA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扩增率为12.3%(29/235),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的阳性率分别为8.6%(12/139)和17.7%(1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PTEN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的缺失率为13.6%(32/23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IK3CA扩增和PTEN缺失呈负相关(P=0.046)。未发现PIK3CA扩增和PTEN缺失与生存期存在相关性。结论:PIK3CA扩增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疾病晚期相关,PIK3CA扩增和PTEN缺失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 PIK3CA PTEN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按压对无痛胃镜患者丙泊酚镇静引起呼吸抑制的预防 被引量:12
7
作者 阿尔达克·夏买提 魏靖茹 +5 位作者 陆天佑 麦康凤 李佳嫒 陈潮金 黑子清 李晓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1-638,共8页
【目的】探讨胸部按压、腹部按压、胸腹联合按压对无痛胃镜患者丙泊酚镇静引起呼吸抑制的预防效果。【方法】筛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镜的患者544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36例:C组(对照组)、T组(胸部按压组)、A组(腹部按... 【目的】探讨胸部按压、腹部按压、胸腹联合按压对无痛胃镜患者丙泊酚镇静引起呼吸抑制的预防效果。【方法】筛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镜的患者544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36例:C组(对照组)、T组(胸部按压组)、A组(腹部按压组)及T&A组(胸腹联合按压组),待患者给药意识消失后、胃镜检查实施前,T组、A组及T&A组分别给予胸部或(和)腹部按压:按压幅度(2~3)cm,频率30次/min,共20次。比较各组出现血氧下降(SpO_(2)<基础值)、低氧状态(SpO_(2)<95%)以及低氧血症(SpO_(2)<90%)的发生率;各组拔出胃镜行面罩通气率及B超下膈肌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四组间血氧下降、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T组及A组血氧下降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7);B超显示T组及T&A组的膈肌活动度均明显大于C组(P<0.01),其中以胸部按压组的膈肌活动度最大。【结论】胸部或腹部按压均能降低无痛胃镜中丙泊酚引起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其中胸部按压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丙泊酚 呼吸抑制 胸部按压 腹部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皮肤感染性慢性溃疡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银燕 张敏 +3 位作者 王雪儿 卢魁 房兆鑫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571,577,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皮肤感染性慢性溃疡动物模型。方法C57BL/6小鼠通过药物处理、磁铁造成创面后,使用3M无菌透明敷料对伤口进行覆盖,观测和记录小鼠伤口的变化。挤压后的第3、7、14、21、28 d,大体拍照,伤口部位取材,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 目的构建一种皮肤感染性慢性溃疡动物模型。方法C57BL/6小鼠通过药物处理、磁铁造成创面后,使用3M无菌透明敷料对伤口进行覆盖,观测和记录小鼠伤口的变化。挤压后的第3、7、14、21、28 d,大体拍照,伤口部位取材,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16SrDNA检测观察伤口的病理变化。结果大体观察第3天开始有腐肉覆盖,渗出液渗出,至28天腐肉增多,第1~28天伤口愈合率均小于0;与正常皮肤相比,HE染色显示,伤口部位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组织碎片;Masson染色显示,伤口部位仅少量胶原纤维散在分布于坏死组织中,且排列紊乱松散;继而免疫组化显示,伤口部位M1型巨噬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皮肤(P<0.001),M2型阳性率没有差异,M1与M2型巨噬细胞的比值最高可达10;免疫组化显示第14天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在伤口部位高表达;进一步16SrDNA检测显示,第0天菌群多样化明显,第3天之后变形菌门占据90%以上,伤口细菌多样化消失,出现菌群失调。结论本研究利用药物提高小鼠氧化应激水平,磁铁挤压的方法模拟伤口部位组织缺血坏死,3M膜促进伤口腐肉形成和菌群失调,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和菌群16SrDNA结果均符合临床上皮肤慢性溃疡的发展特征。该造模方法可以成功构建一种皮肤感染性慢性溃疡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慢性溃疡 炎症 巨噬细胞 菌群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能量监测在代谢综合征防治中的研究应用
9
作者 郭惠荣 刘欣 +4 位作者 鲁慧 韩冬梅 彭巧君 吴学琴 陈欲晓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002-2003,共2页
目的为了优化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生活质量。方法:将238例MS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接受规范管理,B组在h组基础上佩戴能量监测仪进行“自我能量监测”,C组在常规基础上佩戴能量监测仪进行“自我能量监测”,三组按要求规范... 目的为了优化代谢综合征人群的生活质量。方法:将238例MS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接受规范管理,B组在h组基础上佩戴能量监测仪进行“自我能量监测”,C组在常规基础上佩戴能量监测仪进行“自我能量监测”,三组按要求规范记录膳食日记,定期复诊。结果:B组在合理主食摄入、合理动物性食物摄入、食用油合理性及盐摄入量合理性方面优于A组,A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总运动量和有效运动量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收缩压平均下降11mmHg,体重平均下降5.39kg,体重指数平均下降2.99kg/m^2,腰围平均减少10.10cm;管理前后B组指标优于A组,A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饮食和运动的量化管理优于传统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自我能量监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促进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及黏蛋白和炎症因子分泌的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韵鑫 冯秀敏 +3 位作者 朱广林 张景熙 董宇超 白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对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收集烟熏和脂多糖诱导造模的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与16HBE气道上皮细胞共培养。使用外泌体分离试剂盒提取... 目的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探讨肺泡巨噬细胞对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分泌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收集烟熏和脂多糖诱导造模的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与16HBE气道上皮细胞共培养。使用外泌体分离试剂盒提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外泌体,PCR检测外泌体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采用miR-380模拟物(miR-380 mimic)过表达miR-380,小干扰RNA(siRNA)敲低16HBE细胞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TM迁移实验检测16HBE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黏蛋白5AC(MUC5AC)、MUC5B、MUC2、CFTR的表达,ELISA检测16HBE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促进16HBE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上调16HBE细胞黏蛋白和TNF-α、IL-6的表达。COP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380明显上调。过表达miR-380及敲低CFTR均可下调16HBE细胞的CFTR表达并显著增强16HBE细胞的增殖和和迁移能力、促进16HBE细胞MUC5AC、MUC5B、MUC2表达和TNF-α、IL-6分泌。结论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增强16HBE细胞的增殖及黏蛋白表达和炎症因子分泌,可能与COPD肺泡巨噬细胞外泌体过表达miR-380并下调气道上皮细胞CFT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气道上皮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380(miR-380)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水通道蛋白9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晶 王兴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水通道蛋白9(AQP9)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收治的AIS患者184例,均随访3个月,失访2例,最终纳入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水通道蛋白9(AQP9)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收治的AIS患者184例,均随访3个月,失访2例,最终纳入182例,并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35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测血清TSP1和AQP9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用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70岁(63.83%vs 28.89%)、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48.94%vs 20.74%)比例、血清TSP1[(251.73±47.84)μg/Lvs(203.33±51.84)μg/L]和AQP9[(31.49±6.63)μg/Lvs(24.98±7.06)μg/L]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5.903,95%CI:1.398~24.932)、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OR=7.560,95%CI:2.211~25.851)、TSP1(OR=1.021,95%CI:1.011~1.031)、AQP9(OR=1.153,95%CI:1.076~1.236)是AIS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SP1和AQP9水平与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9、0.54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SP1、AQP9和两项联合预测AIS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50和0.868,敏感性分别为66.0%、78.7%和87.2%,特异性分别为79.3%、62.2%和82.2%。结论TSP1和AQP9可作为评估AIS患者近期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敏感蛋白1 水孔蛋白质类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对面神经减压术后恢复效果的预判价值
12
作者 王璞 张文阳 +1 位作者 王咏峰 夏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 探究贝尔面瘫患者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与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22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行面神经减压术的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并准确记录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以及... 目的 探究贝尔面瘫患者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与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22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行面神经减压术的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术中采用面神经监测并准确记录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以及至少有术后1年详细随访记录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将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Ⅰ~Ⅱ级(HB分级)定义为术后恢复良好,恢复至Ⅲ级及以上定义为恢复不良,并按面神经反应兴奋性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直接刺激阈值≤1.5 mA,B组直接刺激阈值>1.5 mA或刺激量增加至3 mA仍未记录到神经反应波形,分析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的关系。结果 共36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贝尔面瘫患者入选本研究,均在发病1~3个月内接受经乳突-上鼓室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24例(66.7%),恢复不良组12例(33.3%)。仅20例(55.6%,20/36)患者术中记录到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且均≤1.5 mA(0.1~1.5 mA),16例(44.4%,16/36)即使在面神经刺激量增加至3 mA也未能记录到面神经反应波形。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在年龄、性别、面瘫侧别、手术时机、术前面神经电图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B组(P=0.009)。结论 对于行面神经减压术的贝尔面瘫患者,术中面神经直接刺激阈值可能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预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面瘫 面神经减压 面神经监测 面神经刺激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协同不同饮食对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13
作者 刘锦花 苏向辉 +1 位作者 鲁建江 任慧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7,共9页
旨在研究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与多种饮食联合作用对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使用正常饮食(ND)、高脂肪饮食(HFD)、高碳水化合物饮食(HCD)喂养大鼠2个月,经气管内灌注暴露PM_(2.5)(7 mg·kg-1),观察PM_(2.5)暴... 旨在研究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与多种饮食联合作用对机体糖脂代谢的影响。使用正常饮食(ND)、高脂肪饮食(HFD)、高碳水化合物饮食(HCD)喂养大鼠2个月,经气管内灌注暴露PM_(2.5)(7 mg·kg-1),观察PM_(2.5)暴露是否会引发糖脂代谢异常、肝损伤从而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展。结果表明,短期的PM_(2.5)暴露虽然不足以引起大鼠的糖耐量异常和胰岛素抵抗,但对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途径有重要影响。结合病理学观察,发现PM_(2.5)造成ND组和HFD组的大鼠肝脏组织出现脂质空泡,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显著升高;HCD组的大鼠肝脏细胞坏死,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本研究考虑了饮食因素,进一步补充了PM_(2.5)健康效应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饮食 大鼠 糖脂代谢 肝脏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