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术后CT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后的肿瘤反应
1
作者 杨瀚 李毫 +4 位作者 曹耿飞 鲍应军 朱帝文 顾俊鹏 任伟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59,共8页
目的基于术后CT影像组学识别重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有反应的肝细胞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4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肝细胞癌96例,患者均接受3次或以上TACE治疗,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 目的基于术后CT影像组学识别重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有反应的肝细胞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4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肝细胞癌96例,患者均接受3次或以上TACE治疗,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和验证组29例。运用3D-Slicer软件阈值分割第一次TACE术后24h内复查CT图像靶病灶中碘油沉积区,包括平扫和动脉期,最终筛选出5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以识别重复TACE后有反应的肝细胞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Child-Pugh分级(OR=2.737,P<0.05)、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OR=2.907,P<0.05)、肿瘤数量多发(OR=4.505,P<0.01)和甲胎蛋白(OR=1.002,P<0.01)是预测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中,平扫和动脉期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831,验证组中分别为0.748、0.788。两种模型均能有效评估肝细胞癌TACE后的肿瘤反应。结论基于TACE术后首次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识别经重复TACE后有反应的肝细胞癌,靶病灶内碘油沉积模式可作为影像生物标志物评估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肿瘤反应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住院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娟 李白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了解大于50岁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其住院期间经济资源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了解2569例年龄50岁以上因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维族汉族老年人群的骨折类型及经济费用... 目的了解大于50岁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其住院期间经济资源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了解2569例年龄50岁以上因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维族汉族老年人群的骨折类型及经济费用无明显差别。住院费用逐年递增,平均年增加6.46%。平均每例骨折患者直接经济费用为人均39539.8元,住院期间费用影响因素有住院时间、患者骨折类型。年龄、治疗方式及医疗负担方式对费用无显著性影响。结论随着社会老龄化,因骨质疏松骨折的老年人逐年增多,医疗费用逐年递增;应重视骨质疏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经济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远期效果
3
作者 杨胜利 赖林强 +7 位作者 宋晶晶 张登科 赵中伟 涂建飞 纪建松 鲍应军 顾俊鹏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评价裸支架联合Fluency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因顽固性腹水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在新疆... 目的评价裸支架联合Fluency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因顽固性腹水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分流道累积通畅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TIPS技术成功率为100%。门静脉压力由术前(40.21±3.24)cmH_(2)O下降至术后(24.55±3.55)cmH_(2)O(P<0.05)。随访5.1~10.5年。术后1、3、5、7年分流道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89.7%、75.9%、75.9%、52.5%,5、7、9、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66.9%、66.9%、33.4%。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3.8%(4/29)。结论采用裸支架联合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远期分流道通畅率较高,肝性脑病发生率低。必要时可作为Viatorr支架替代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支架 远期疗效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顾俊鹏 顾朋 +3 位作者 迪力木拉提·巴吾东 许晓冬 张海潇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52-957,共6页
目的评价大咯血不同血供方式、栓塞方法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方法120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及临近体循环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出血动脉。按供血方式分为单支动脉供血(35例)和多支动脉供血(85例)2组;按栓塞方法分为单纯明胶海... 目的评价大咯血不同血供方式、栓塞方法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方法120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及临近体循环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出血动脉。按供血方式分为单支动脉供血(35例)和多支动脉供血(85例)2组;按栓塞方法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59例)、单纯PVA颗粒栓塞(20例)、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41例)3组,分别行χ2检验,评价各组的疗效。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复发(35例)与未复发(85例)为2组,对供血方式和不同栓塞方法进行分析,建立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评价各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程度。结果120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均完全停止,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1~7年,35例复发,总有效率为70.8%。其中单支动脉供血4例复发,复发率11.4%;多支动脉供血31例复发,复发率36.5%。单纯明胶海绵组26例复发,复发率为44.1%;单纯PVA颗粒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15.0%;PVA颗粒加明胶海绵组6例复发,复发率为14.6%。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后复发时间最短(P<0.05);单纯PVA颗粒栓塞及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复发时间较长,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和多支动脉供血更容易导致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且时间较短;单纯PVA、PVA加明胶海绵栓塞后疗效较好且复发间隔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介入治疗 血管栓塞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血管造影变化及初步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帝文 张海潇 +3 位作者 顾俊鹏 纪卫政 曹耿飞 任伟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变化,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少经过1次 TACE治疗 ART 评分≥2.5分的13例原发性肝... 目的:分析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变化,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少经过1次 TACE治疗 ART 评分≥2.5分的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治疗。治疗后于2012年11月—2014年3月进行随访,患者每隔4~8周入院复查,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观察患者血管造影表现。结果第1次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治疗后,3例患者疾病进展(PD),未再次行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治疗;其余10例患者接受第2次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治疗,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明显减少,而剩余的血管出现正常化表现,部分未沉积碘油颗粒的病灶在延迟期未见显影;正常肝动脉血管管径变细,肿瘤组织血流量降低。在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随访1次后因更改联系方式失访。随访的12例患者中,4例死亡,8例存活。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356.5 d(220~452 d),中位生存时间为410.0 d(246~585 d)。13例患者术后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疾病稳定(SD)8例和 PD 3例。未观察到其他严重药物及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伐单抗动脉灌注联合 TACE 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减少,肿瘤血管正常化,安全、有效,对TACE 治疗后 ART 评分≥2.5分的患者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替代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剂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评价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血供 被引量:8
6
作者 樊玉祥 任伟新 +4 位作者 迪理木拉提.巴吾冬 纪卫政 顾俊鹏 许晓东 张海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的血供情况。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造影前经B超筛查病灶。对每只大鼠在分别行选择性肝动脉及门静脉DSA。结果病理检查证实30只大鼠共48个肝泡状棘球蚴病灶,B超共筛查出43个;门静脉造影显示33个,肝动... 目的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的血供情况。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造影前经B超筛查病灶。对每只大鼠在分别行选择性肝动脉及门静脉DSA。结果病理检查证实30只大鼠共48个肝泡状棘球蚴病灶,B超共筛查出43个;门静脉造影显示33个,肝动脉造影显示26个病灶。门静脉参与直径≤3mm病灶的供血,直径4~8mm的病灶有门静脉及肝动脉双重供血,直径>8mm病灶主要为肝动脉供血。结论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存在门静脉和(或)肝动脉双重血供,供血与病灶直径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棘球蚴病 肝脏 血供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樊玉祥 任伟新 +3 位作者 迪力木拉提.巴吾冬 顾俊鹏 许晓东 张海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为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切开腹部及右侧腹股沟区,在直视下行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术。结果 30只W...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为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切开腹部及右侧腹股沟区,在直视下行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术。结果 30只Wistar大鼠,26只插管成功,24只造影成功。插管和造影的成功率分别为86.67%(26/30)和80.00%(24/30)。造影图像较为满意,可见动脉期早期肝动脉增宽、纡曲,可见"抱球征",毛细血管期可见病灶呈环形染色,中央染色变淡。结论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可提高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研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WISTAR 棘球蚴病 股动脉 肝动脉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17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胜利 顾俊鹏 +5 位作者 曹耿飞 张海潇 朱帝文 鲍应军 纪卫政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均行经皮穿刺门静脉内^... 目的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均行经皮穿刺门静脉内^(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每例患者植入粒子数量10~45粒,粒子活度0.8 mCi/粒,处方剂量100~120 Gy。植入血管支架数量1~2枚。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门脉压力改善情况、累计生存率和支架通畅性。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并发穿刺道出血,1例支架未开通(门脉开通率94.1%)。门脉支架植入前患者平均门脉压力为(35.0±3.0)cmH_(2)O(1 cmH_(2)O=0.098 kPa),支架植入后平均门脉压力为(27.2±5.4)cmH_(2)O,平均下降(7.8±4.3)cmH_(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例患者获得随访(2~16个月),4例患者目前生存,其中2例生存时间已超过1年。11例死亡(肝功能衰竭7例,多发转移1例,肝癌结节破裂出血1例,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2例),其中1例最长生存14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09.23±38.38)d(95%CI,134.00~284.46),中位生存时间为(145±19.1)d(95%CI,107.42~182.58)。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3%、26.7%和20.0%。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246.87±59.52)d(95%CI,130.21~363.53)。随访期内有9例患者行TACE治疗(共行19例次)。结论^(125)I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安全可行,能降低门脉压力,恢复部分肝脏血流灌注,扩大肝动脉化疗栓塞适应证,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125)I粒子条 血管支架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治疗后血清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管清龙 任伟新 纪卫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1-704,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肝癌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预后有重要关系。本文主要对肝癌行不同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射频消融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门静脉药物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帝文 穆民 +3 位作者 任伟新 胡汉华 汤朝安 温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4-677,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门静脉灌注阿苯达唑脂质体与碘化油混悬液后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的电镜下形态学变化过程。方法以1只正常饲养大鼠为空白对照组,1只感染泡球蚴病大鼠为实验对照组,19只复制成功模型大鼠为实验组分为三组。将19只模型大...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门静脉灌注阿苯达唑脂质体与碘化油混悬液后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的电镜下形态学变化过程。方法以1只正常饲养大鼠为空白对照组,1只感染泡球蚴病大鼠为实验对照组,19只复制成功模型大鼠为实验组分为三组。将19只模型大鼠开腹直视下穿刺门静脉,灌注阿苯达唑脂质体(0.1 ml)和碘化油(0.1 ml)混悬液共0.2 ml,分别在4、7、10 d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行电镜观察。结果灌注化疗栓塞后,4 d内泡球蚴周边组织结构以炎性改变为主,泡球蚴组织基本正常。7 d时可见泡球蚴组织结构发生变性改变,10 d可见肝泡球蚴组织结构破坏,囊泡塌陷,生发层、角质层结构退变等坏死表现。结论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技术方法,疗效迅速、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病 门静脉 阿苯达唑 碘油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海潇 顾俊鹏 +1 位作者 迪里木拉提.巴吾冬 许晓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75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测量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及狭窄率,将其中同意行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39条患肢)纳入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75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测量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及狭窄率,将其中同意行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39条患肢)纳入介入治疗组,治疗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对下肢动脉严重狭窄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术。将拒绝行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60条患肢)纳入保守治疗组,采用内科保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6~36个月,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对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90.0%,1年内发生再狭窄而导致截肢率为10.0%;保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2.2%,截肢率为3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3年开通率为57.7%,截肢率为23.1%。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疾病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帝文 谭永华 +4 位作者 顾俊鹏 张海潇 鲍应军 曹耿飞 任伟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43-547,共5页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患者,其中42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之后28例接受单纯介入治疗、14例经介入治疗后转外科手术;8例直接接受外科手术探查。观察血管造影表...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患者,其中42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之后28例接受单纯介入治疗、14例经介入治疗后转外科手术;8例直接接受外科手术探查。观察血管造影表现,记录介入治疗方案,分析止血效果。结果50例总体止血成功率66.00%(33/50),死亡率34.00%(17/50);单纯介入治疗止血成功率82.14%(23/28),死亡率17.86%(5/28)。42例血管造影中,26例可见阳性征象,其中假性动脉瘤[46.15%(12/26)]最常见,肝固有/肝总动脉[53.85%(14/26)]最常受累;其中24例主要以弹簧圈栓塞,包括8例单纯弹簧圈、12例采用弹簧圈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及4例以弹簧圈联合PVA颗粒进行栓塞;2例于肝动脉植入覆膜支架。结论介入治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止血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志文 刘建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99-2001,共3页
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随着对其病理及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临床病例也相应增多,影像学尤其是MRI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本文对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予以综述。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的增龄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龙 孟凡琦 +1 位作者 戴永刚 赵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维吾尔族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收集360例维吾尔族患者右上颌中切牙的CBCT影像资料,年龄15~74岁,以10岁为间隔分为6组,测量釉牙骨质界距根...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维吾尔族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收集360例维吾尔族患者右上颌中切牙的CBCT影像资料,年龄15~74岁,以10岁为间隔分为6组,测量釉牙骨质界距根尖3/4处的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对测量结果的性别差异及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牙根直径:男性(6.14±0.348)mm,女性(5.89±0.396)mm;根管管径:男性(1.51±0.344)mm,女性(1.25±0.316)mm;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的比值:男性(0.25±0.059),女性(0.21±0.057),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的比值和年龄具有负相关性(R=-0.659,P<0.05)。结论:维吾尔族上颌中切牙根管管径与年龄具有相关性,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根管管径 增龄性变化 维吾尔族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对鼻骨侧位像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文礼 许林 曾群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31-231,共1页
关键词 CR 鼻骨侧位像 处理 边缘增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支架植入治疗Ⅳ型门脉癌栓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胜利 顾俊鹏 +2 位作者 鲍应军 纪卫政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4-1175,共2页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对于门脉癌栓(PVTT)的肝癌治疗措施主要有TACE、TAIC、粒子植入、外科手术、消融、分子靶向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Ⅳ...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对于门脉癌栓(PVTT)的肝癌治疗措施主要有TACE、TAIC、粒子植入、外科手术、消融、分子靶向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Ⅳ型门脉癌栓患者采用门静脉粒子条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癌栓 125I粒子 支架 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及拷贝数变异与他莫昔芬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涌涛 齐新海 +4 位作者 巴合提.哈立亚 张明帅 蒋威华 王晓文 甫拉提.吾瓦力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14-1618,共5页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拷贝数变异与他莫昔芬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253例,采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Accu CopyTM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进行CYP2D6基因多态...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拷贝数变异与他莫昔芬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253例,采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Accu CopyTM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进行CYP2D6基因多态性及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 97.6%(247/253)的患者检测到了CYP2D6等位基因多态性或拷贝数变异情况,CYP2D6基因多拷贝的发生率为14.3%(36/253),其中功能型等位基因(*1、*2)多拷贝表达发生率约2.8%(7/253)。UM型患者7例均为CYP2D6功能等位基因*1、*2多拷贝所致,均在无复发转移组检测到,而复发转移组未发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功能等位基因*1、*2多拷贝的乳腺癌超快代谢型患者,在服用他莫昔芬治疗后效果更好,为他莫昔芬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他莫昔芬 CYP2D6 基因多态性 代谢表型 拷贝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泡状棘球蚴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玉祥 任伟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其发病率远低于细粒棘球蚴病,但泡状棘球蚴如同肿瘤呈浸润性、外生性生长,常向远处器官转移[1],所以有"虫癌"之称。患者就诊时,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病 治疗方法 细粒棘球蚴病 寄生虫病 绦虫感染 器官转移 发病率 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胜利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H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伴有PVTT的HCC患者,肝功能差,肝内外转移及合并门静脉高压的风险大,预后通常较差。西方指南推荐索拉非尼为标准的治疗方案。然而,临床上有很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本文对各种疗法作一... 门静脉癌栓(PVTT)是肝细胞癌(H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伴有PVTT的HCC患者,肝功能差,肝内外转移及合并门静脉高压的风险大,预后通常较差。西方指南推荐索拉非尼为标准的治疗方案。然而,临床上有很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本文对各种疗法作一探讨,就目前热门的系统治疗、门静脉血管腔内治疗及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重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肝细胞肝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并脾亢患者PSE术后疗效和生存质量分析
20
作者 周东海 赵志文 +3 位作者 何广顺 杨霖 田煜 任伟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SE)术后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手术,随访外周血象变化和脾脏影像学变化;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quality of life ... 目的:观察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SE)术后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手术,随访外周血象变化和脾脏影像学变化;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测定患者PSE术前、术后2周、5周、10周、16周和6月的生存质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期间,脾脏体积缩小,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明显,术后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术前与术后5周开始后的GIQL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属于介入微创治疗方法,不但可以有效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的脾功能亢进,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功能亢进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