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实习护生临床实践中发生针刺危险的倾向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莉 蒋海燕 +2 位作者 古丽米热.阿尔肯 宁艳辉 吴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实习护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生针刺危险的特点,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实习护生140名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或险些发生针刺伤的次数...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实习护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生针刺危险的特点,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 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实习护生140名为研究对象。按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或险些发生针刺伤的次数的不同将其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使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发生针刺危险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实习护士在学历构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大专学历构成比例高于低危组。两组实习护生在民族构成、年龄和实习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生实习困难与针刺高危呈正相关(r=0.611,P=0.021);护生沟通能力与针刺高危呈负相关(r=-0.340,P=0.011)。针刺伤高危组累计实习时间较低危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39.035,P<0.001)。高危组护生考核成绩累计得分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4.289,P<0.05)。实习时间、是否实习困难及操作考核成绩是影响实习护生针刺危险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危险与实习时间、实习困难及操作考核成绩较差有关,临床带教过程中可以根据上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针刺伤 实习时间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电话教育对新疆边远地区维吾尔族HIV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兰 杨丹 巴提马汗.苏来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电话教育对新疆边远地区维吾尔族HIV阳性孕妇对HIV母婴传播预防措施知晓情况的影响,观察系统电话教育对HIV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新疆边远地区(远离最近二... 目的探讨系统电话教育对新疆边远地区维吾尔族HIV阳性孕妇对HIV母婴传播预防措施知晓情况的影响,观察系统电话教育对HIV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新疆边远地区(远离最近二级医院300 km以上)维吾尔族HIV阳性非妊娠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系统电话教育干预组(n=40)及未干预组(n=40)。两组均半年进行1次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每月进行1次系统电话教育。干预时间为计划妊娠前3个月-产后6个月。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HIV母婴传播预防知晓评分、抗病毒药物服药依从性、剖宫产、婴儿替代喂养行为及婴儿HIV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HIV母婴传播预防知晓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1.4)分与(3.5±1.8)分,t=5.50,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患者抗病毒药物服药依从性(87.5%与60.0%)、剖宫产率(95.0%与80.0%)、婴儿替代喂养率(92.5%与72.5%)及婴儿定期检测率(97.5%与75.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婴儿HIV感染率(2.6%)与未干预组(2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结论系统电话教育能显著提高新疆边远地区维吾尔族HIV抗体阳性孕妇对HIV母婴传播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电话 健康教育 维吾尔族 综合预防 预防母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YMDD变异及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怡 杨丽 +1 位作者 徐菲莉 张跃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未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P基因YMDD基序变异对于血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及YMDD变异两种形式YIDD/YVDD与HBV 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慢性HBV感... 目的探讨未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P基因YMDD基序变异对于血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及YMDD变异两种形式YIDD/YVDD与HBV 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HBV P基因区YIDD/YVDD变异及HBVDNA载量,并检测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 334例未经NA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V未变异300例,YVDD变异23例,YIDD变异9例,YIDD、YVDD共生株2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与YIDD变异有关(P<0.05),与YVDD变异无关(P>0.05)。YMDD变异者与未变异者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者发生YIDD/YVDD变异者,其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未变异者。HBeAg阳性者可能更易发生HBV YIDD变异,而YVDD变异可能与HBeAg状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YIDD/YVDD变异 核苷酸类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药毛菊苣提取物对小鼠四氮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秦冬梅 胡利萍 +2 位作者 文志萍 王新春 陈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0-1181,共2页
菊苣根是菊科植物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boiss)的根,菊苣别名苦苣、法国苦苣、蓝苣等,学名Cichorium intybus L是菊科菊苣属的两年生或多年生宿根植物,其嫩叶、叶球或根可食用或药用,具有开通阻滞、利尿、消肿、清热、营... 菊苣根是菊科植物毛菊苣(Cichorium glandulosumboiss)的根,菊苣别名苦苣、法国苦苣、蓝苣等,学名Cichorium intybus L是菊科菊苣属的两年生或多年生宿根植物,其嫩叶、叶球或根可食用或药用,具有开通阻滞、利尿、消肿、清热、营养胃肝等之功效。国家药材标准《维吾尔药志》上有记载:“菊苣可入药,味微苦、咸,性凉。维吾尔医临床广泛应用于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菊苣 肝疾病 四氯化碳 小鼠 提取物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银皓 肖琳 +3 位作者 詹欣宇 张泽高 鲁晓擘 张跃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本院行TACE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 目的通过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适应证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本院行TACE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观察12个月生存情况。采用Kaplan Meier时序检验及对数秩Log Rank(Mantel-Cox)检验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TACE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门静脉转移、腹腔转移、胸腔转移、Child-Pugh分级、胆红素、AST、介入治疗次数、抗病毒治疗对患者预后有影响,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组12个月生存曲线与未抗病毒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转移(P=0.004)、腹腔转移(P=0.009)、胆红素水平(P=0.017)、抗病毒治疗(P=0.000)、TACE治疗次数(P=0.000)与TACE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门静脉转移、腹腔转移、胆红素水平可能为影响TACE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介入治疗次数可能为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蒋倩倩 珠勒皮亚·司马义 +4 位作者 陈玉岚 周晓欢 张向阳 徐新娟 叶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分析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对诉有夜间打鼾的438例患者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 目的:分析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对诉有夜间打鼾的438例患者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HI〈10;K/h,102例)、轻度OSAHS组(AHI 10-〈15次/h,97例)、中度OSAHS组(AHI 15~〈30;L/h,149例)、重度OSAHS组(AHI≥30;k/h,90例),检测四组血尿素、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4h尿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不同程度OSAHS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指数、24h平均收缩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基线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OSAHS组24h尿蛋白和24h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其他各组;不同程度OSAHS组血清胱抑素C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OR=1.486,95%CI:1.022—2.160)、重度OSAHS(OR=7.138,95%CI:1.835—27.769)为24h尿蛋白的影响因素;血压控制情况(OR=2.368,95%CI:1.324—4.234)、体质指数(OR=1.678,95%CI:1.263~2.230)为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因素;年龄(OR=1.998,95%CI:1.325—3.013)、血压控制情况(OR=3.202,95%CI:1.319—7.773)、重度OSAHS(OR=5.462,95%CI:1.103—27.041)为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体质指数、血压控制情况、体质指数、重度OSAHS为高血压伴OSAHS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OSAHS是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诊断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并发症 高血压/病因学 蛋白尿/尿 白蛋白尿/尿 肾/病理生理学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菊苣中母菊素的体外抗肝纤维化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努力比亚·阿不都克尤木 秦冬梅 +2 位作者 胡利萍 侯金秋 鲁晓擘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79-1683,共5页
目的探讨毛菊苣中分离得到的母菊素(化学名:8-去乙酰母菊素-8-O-硫酸盐,192号)体外对H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性及对TGF-β_(1)/Smad信号通路转导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RT-PCR检测192号化合物对HSC-T6细胞Smad2、S... 目的探讨毛菊苣中分离得到的母菊素(化学名:8-去乙酰母菊素-8-O-硫酸盐,192号)体外对H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性及对TGF-β_(1)/Smad信号通路转导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RT-PCR检测192号化合物对HSC-T6细胞Smad2、Smad3、Smad7和TGF-β_(1)的mRNA表达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_(1)、Smad3和Smad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显示,192号可显著抑制HSC-T6的增殖。RT-PCR表达结果显示,TGF-β_(1)刺激HSC-T6细胞24 h/48 h时,192号能有效抑制Smad2、Smad3和TGF-β_(1) mRNA表达水平以及上调Smad7 mRNA表达,且24 h效果更好。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表明192号能够有效抑制TGF-β_(1)、Smad3的蛋白表达以及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结论192号化合物可以通过阻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抑制HSC-T6的激活,发挥抗纤维化作用。192号化合物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菊苣 母菊素 肝星状细胞-T6 转化生长因子β_(1)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6
8
作者 鲁凤民 封波 +15 位作者 郑素军 蒋素贞 杨瑞锋 福军亮 纪冬 党双锁 鲁晓擘 陈红松 陈新月 任红 高志良 南月敏 徐小元 牛俊奇 张文宏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8-1274,共7页
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线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显著减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减少包括肝衰竭和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CHB患者在接受一线NAs治疗48周或更长时间后,... 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线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NAs)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复制,显著减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疾病进展,减少包括肝衰竭和肝癌在内的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然而,临床上有一部分CHB患者在接受一线NAs治疗48周或更长时间后,其血清HBV DNA仍持续或间歇性地高于灵敏核酸试剂的检测下限。本文作者经讨论对低病毒血症(LLV)形成如下定义:持续性LLV,指对接受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的CHB患者,用灵敏的定量PCR方法至少连续检测2次,每次间隔3~6个月,HBV DNA均阳性,但<2000 IU/ml;间歇性LLV是指用灵敏的qPCR法至少连续检测3次,每次间隔3~6个月,HBV DNA为间歇性阳性,但<2000 IU/ml。诊断LLV应注意排除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和耐药突变的问题。LLV可能与NAs治疗下肝纤维化进展及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风险增加有关,但目前对LLV发生后原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仍存在争议。综述了NAs治疗下LLV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了LLV发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今后NAs经治LLV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低病毒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没食子中没食子酸与没食子酸甲酯的含量 被引量:10
9
作者 秦冬梅 胡利萍 张跃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3-355,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没食子中没食子酸与没食子酸甲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S-5μm.12 nm(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溶液(21∶79);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73 nm,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没食子中没食子酸与没食子酸甲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S-5μm.12 nm(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0.5%磷酸溶液(21∶79);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73 nm,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结果:没食子酸在0.050 6~0.406 0μg范围内,没食子酸甲酯在0.116~1.04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RSD=1.5%,n=9),98.5%(RSD=1.26%,n=9)。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没食子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甲酯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没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浩 熊静平 +6 位作者 孙静 鲁晓擘 肖琳 孙晓凤 李琴 邓泽润 张跃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28-2731,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型肝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PE治疗,从发病年龄、置换次数、治疗间隔时间、临床分期、肝脏基础疾病、并发症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因素对PE治... 目的探讨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型肝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PE治疗,从发病年龄、置换次数、治疗间隔时间、临床分期、肝脏基础疾病、并发症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因素对PE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PE治疗有效80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胆汁酸、清蛋白、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与无效患者的发病年龄、PE治疗次数、治疗间隔时间、肝脏基础疾病、临床分期、并发症、MELD评分、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病年龄、PE治疗次数、治疗间隔时间、肝脏基础疾病、临床分期、并发症的多少、MELD评分可作为判断PE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肝炎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韬 张丽娟 张跃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研究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联合肝癌... 目的:研究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联合肝癌晚期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领域及单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绪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绪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乙肝 肝癌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紫草素对Con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努力比亚·阿不都克尤木 胡利萍 +1 位作者 秦冬梅 鲁晓擘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41-2845,共5页
目的研究左旋紫草素对Con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NO水平。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甘草酸二... 目的研究左旋紫草素对Con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NO水平。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甘草酸二铵),左旋紫草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检测脾脏指数,血清AST、ALT、AKP、GST水平,肝脏组织匀浆T-SOD活性及MDA、白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TNF-α、IL-1β水平,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左旋紫草素可改善小鼠肝脏、脾脏指数,降低小鼠血清AST、ALT、AKP、GST水平(P<0.05),降低肝脏组织匀浆MDA水平,增加T-SOD活性,升高白蛋白水平,减少炎症因子IFN-γ、TNF-α释放,改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性损伤。结论左旋紫草素体外具有抗炎活性,同时对小鼠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TNF-α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紫草素 免疫性肝损伤 CONA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弓形体脑炎的~1H-MRS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俊巧 王金英 +7 位作者 王俭 高丽娟 张德清 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 潘珂君 买买提艾力.吾不力 刘文亚 张跃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弓形体脑炎的1 H-MRS的特点。方法收集13例确诊为AIDS并发弓形体脑炎的患者,分析其39个病灶1 H-MRS特点。结果由病灶实性区、水肿区到对侧正常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肌酸和肌酸(NAA/Cr)、N-乙...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弓形体脑炎的1 H-MRS的特点。方法收集13例确诊为AIDS并发弓形体脑炎的患者,分析其39个病灶1 H-MRS特点。结果由病灶实性区、水肿区到对侧正常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磷酸肌酸和肌酸(NAA/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类化合物(NAA/Cho)呈逐渐升高趋势,胆碱类化合物/磷酸肌酸和肌酸(Cho/Cr)、肌醇/肌酸(MI/Cr)呈逐渐下降趋势。AIDS合并弓形体脑炎病灶水肿区与对侧正常区、病灶实性区与对侧正常区的NAA/Cr、NAA/Cho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实性区与水肿区的NAA/Cho、MI/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实性区与对侧正常区的MI/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H-MRS对于AIDS并发弓形体脑炎的诊断提供代谢性信息,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补充,但其波谱表现特异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弓形体脑炎 磁共振波谱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对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娟 张韬 张跃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对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患者外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对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患者外周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应答组治疗12、48周时的CD3+、CD4+、NK以及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无应答组,CD8+、CTL低于治疗前及无应答组,治疗48周时的CD3+、CD4+、NK以及CD4+/CD8+均高于治疗12周时,CD8+、CTL低于治疗12周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治疗后12、48周仅CD3+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治疗12、48周的IFN-γ和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IL-6和IL-10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48周的IFN-γ和IL-2水平均高于治疗12周,IL-6和IL-10水平低于治疗12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应答组治疗12、48周的IFN-γ和IL-2水平均高于无应答组,IL-6和IL-10水平低于无应答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近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5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晓风 买买提.艾力 +1 位作者 张跃新 翟琦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2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120μ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qd,静脉滴...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分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120μ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qd,静脉滴注,3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肝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1%,56.5%,病死率分别为26.3%,42.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肝细胞生长素 肝炎 重型 乙型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S人工肝治疗肝移植术后患者一例报告
16
作者 肖琳 张跃新 +4 位作者 鲁晓擘 刘浩 徐玲 吕荣福 何方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0-190,共1页
关键词 MARS 人工肝 治疗 肝移植 肝泡状棘球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患者中PD-1和PD-L1的表达 被引量:11
17
作者 庞盼 张峰波 +5 位作者 朱玥洁 贾斌 张跃新 张春桃 甫拉提.热西提 丁剑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38-1842,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配体(PD-L1)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布鲁氏菌病患者...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配体(PD-L1)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与6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中PD-1的表达,以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中PD-L1的表达,同时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血清中TGF-β和IL-10的变化,采用Pearson法分析布鲁氏菌病患者体内PD-1与TGF-β及IL-10的相关性,并对34例布鲁氏菌病治愈患者进行了追踪随访。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布鲁氏菌病患者组外周血中PD-1、PD-L1的表达及血清中TGF-β和IL-10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治愈组外周血中PD-1、PD-L1的表达及血清中TGF-β和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布鲁氏菌病患者组PD-1的表达与TGF-β(r=0.817,P<0.01)及IL-10均呈正相关(r=0.835,P<0.01)。结论:PD-1/PD-L1及TGF-β和IL-10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体内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布鲁氏菌对宿主免疫应答的负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1 布鲁氏菌病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凯 张跃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94-1096,共3页
轻微肝性脑病(MHE)是肝性脑病发病的起始阶段,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去除诱因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介绍了轻微肝性脑病的相关治疗,并对各种治疗... 轻微肝性脑病(MHE)是肝性脑病发病的起始阶段,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去除诱因和药物治疗两个部分。介绍了轻微肝性脑病的相关治疗,并对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现治疗方案主要是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但没有试验证明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药物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基因型关系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玛力帕提·艾尔肯江 凯迪日亚·库尔班 +1 位作者 徐玲 孙晓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7-1504,共8页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WD中铜与铜蓝蛋白结合受损,导致游离铜主要在肝脏、大脑和其他器官中沉积。WD的患病率为1/30 000。在临床上,大多数WD患者都是年轻人,其特征是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角膜K-F环、血清低铜蓝蛋白水平(<5...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WD中铜与铜蓝蛋白结合受损,导致游离铜主要在肝脏、大脑和其他器官中沉积。WD的患病率为1/30 000。在临床上,大多数WD患者都是年轻人,其特征是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角膜K-F环、血清低铜蓝蛋白水平(<50 mg/L)和24 h高尿铜排泄(>100 mg/L)。目前WD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在一些终末期肝病或急性肝衰竭的病例中,肝移植是提高生存率的一种选择。本综述结合国内外对WD发病机制、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及药物治疗进展的研究作出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型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绍军 程家喜 +2 位作者 鲁晓擘 张丽娟 张跃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对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住院期间诊断为 HBV -ACLF 的患者437例,依据 GPS 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对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住院期间诊断为 HBV -ACLF 的患者437例,依据 GPS 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 GPS 评分组的死亡比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三组及以上采用 F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 Cox 生存回归筛选随访期间[30(5~825)d]患者死亡的的影响因素。结果HBV -ACLF 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为68.0%(297/437)。GPS 评分越高的分组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比例、肝性脑病比例、肝肾综合征比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就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Cox 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Ⅰ~Ⅱ vs 无肝性脑病:HR:2.520,95%CI:1.479~4.293, P =0.001;Ⅲ~Ⅳ vs 无肝性脑病:HR:3.678,95%CI:1.920~7.047,P <0.001),肝肾综合征(HR:2.374,95%CI:1.452~3.881,P =0.001),消化道出血(HR:1.616,95%CI:1.153~2.262,P =0.004),抗病毒治疗(HR:0.668,95%CI:0.518~0.862, P =0.002),GPS 评分(1 vs 0:HR:2.055,95%CI:1.653~2.702,P =0.001;2 vs 0:HR:4.520,95%CI:3.288~6.932,P =0.007)和 HBV -ACLF 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GPS 评分对 HBV -ACLF 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预测作用较好,且高 GPS 评分为HBV -ACLF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