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结合蛋白S100A12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在重症肺结核患者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宋云林 布祖克拉·阿布都艾尼 +2 位作者 王桂荣 张继园 鲁晓擘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9,共7页
重症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然而,由于重症肺结核在早期阶段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面临巨大挑战。此外,重症肺结核的治疗也因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这... 重症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然而,由于重症肺结核在早期阶段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面临巨大挑战。此外,重症肺结核的治疗也因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因素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重症肺结核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宿主与结核分枝杆菌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报道,钙结合蛋白S100A12(简称“S100A12”)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重症肺结核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S100A12驱动NETs形成,是NETs生理病理效应相关的关键蛋白。S100A12通过调控免疫细胞与炎症因子的释放及其相互作用,参与重症肺结核患者肺功能损伤机制,然而,当前针对S100A12与NETs在重症肺结核调控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鉴于此,笔者旨在综述S100A12与NETs在重症肺结核患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以期为重症肺结核治疗策略的探索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创新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结核 肺损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脯氨酰内肽酶表达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熊静平 张跃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 探究脯氨酰内肽酶(PRE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8只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SH组和NASH+迷迭香酸(RA)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饲予普通饲料16周,... 目的 探究脯氨酰内肽酶(PRE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8只健康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SH组和NASH+迷迭香酸(RA)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饲予普通饲料16周,NASH组及NASH+RA组饲予高脂饮食16周,第9周NASH+RA组予加PREP抑制剂RA灌胃,100 mg/kg,1次/d,干预8周。造模和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检测不同组别小鼠的血清炎症指标、肝脏甘油三酯(TG)浓度,观察肝脏脂质、炎症、肝纤维化的改变,并计算NAFLD活动度(NAS)积分,应用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PRE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和mRNA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和Dunnett’s-T3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NASH+RA组小鼠血清IL-6、TNF-α、TG水平均较NASH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NASH+RA组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水肿较NASH组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较NASH组减少,肝组织病变明显好转。NASH+RA组NAS积分与NASH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NASH组血管周围胶原纤维增多,偶见纤维桥连,NASH+RA组的肝脏纤维化与NASH组比较,血管周围胶原纤维稍减少。NASH组肝脏胶原面积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NASH+RA组胶原面积百分比较NASH组无明显下降(P>0.05)。NASH+RA组较NASH组PPAR-γ、FGF21、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值均<0.05),而PREP蛋白相对表达量较NASH组明显降低(P<0.05)。NASH+RA组较NASH组PPAR-γ mRNA、FGF21 mRNA、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值均<0.05),PREP mRNA相对表达量较NASH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PREP通过调控PPAR-γ-FGF21-SIRT1信号通路降低炎症水平,改善小鼠N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脯氨酰寡肽酶类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松松 崔步云 +2 位作者 郑嵘炅 周延 张跃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6-420,共5页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意大利、德国、土耳其、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均有布病的流行。各国针对布病均采取了一些措...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意大利、德国、土耳其、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均有布病的流行。各国针对布病均采取了一些措施,动物感染前的疫苗接种和动物感染后的检疫-屠杀政策对控制布病起到明显的效果。控制患病家畜,做好养殖场卫生工作,加大对牧区居民的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切断动物传染给人的途径,可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点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局灶性脑炎~1H-MRS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德清 王俭 +3 位作者 牛俊巧 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 潘珂君 刘文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41-1545,共5页
目的探讨1H-MRS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局灶性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的23例AIDS局灶性脑炎患者进行MR检查,以1H-MRS分析32个病灶,测量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肌醇(mI)峰下面积... 目的探讨1H-MRS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局灶性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的23例AIDS局灶性脑炎患者进行MR检查,以1H-MRS分析32个病灶,测量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肌醇(mI)峰下面积均值,观察乳酸(Lac)、脂质(Lip)峰出现的频数,计算NAA/Cr、Cho/Cr、mI/Cr、NAA/Cho、(Cho+mI)/NAA值。比较AIDS局灶性脑炎实性区、坏死区、水肿区及与相邻正常脑组织代谢物差异。结果 AIDS局灶性脑炎病变各区均出现NAA、Cho、Cr、mI峰。与相邻正常脑组织比较,NAA峰在病变各区均降低,Cho、mI峰在实性区略升高,在坏死及水肿区降低。Lac、Lip峰在病变各区均出现,在实性及坏死区出现频数明显高于水肿区,且Lip峰出现频数较Lac峰高。病变各区之间NAA/Cr、NAA/Cho、Cho/Cr、(Cho+mI)/NA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邻正常脑组织比较,病变各区Cho/Cr、(Cho+mI)/NA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H-MRS能够发现AIDS局灶性脑炎的特征性物质及能量代谢变化,为定性、定量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脑炎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布鲁菌病合并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江美 姜翠清 +1 位作者 林栋羚 葛白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例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7例确诊为布病心内膜炎患者既有布病症状,又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表现。4例接受抗菌治疗和换瓣膜手术者恢复良好,3例未手术者均死于心功能衰竭。布病心内膜炎易引起...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例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7例确诊为布病心内膜炎患者既有布病症状,又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表现。4例接受抗菌治疗和换瓣膜手术者恢复良好,3例未手术者均死于心功能衰竭。布病心内膜炎易引起心功能衰竭,病死率高,换瓣膜手术可改善预后。在术前和术后加强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差异蛋白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熊静平 彭媛媛 张跃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筛选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患者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中心住院的4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其中合并PVT患者22例,无PVT患者23例。采用相对和绝对同位素定量... 目的筛选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患者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中心住院的4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其中合并PVT患者22例,无PVT患者23例。采用相对和绝对同位素定量标记(i TRAQ)联合色谱质谱技术筛选两组患者的血清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Fisher确切检验比较各个GO分类或KEGG通路在目标蛋白质集合和总体蛋白质集合中的分布情况,以此评价某个GO term或KEGG通路蛋白质富集度的显著性水平。结果共筛选出800个蛋白。有差异的蛋白86个,其中32个蛋白上调(ratio≥1.2,P<0.05),54个蛋白下调(ratio≤0.83,P<0.05)。在这些蛋白中,有14类蛋白与细胞组分有关,22类蛋白与生化过程有关,10类蛋白与分子功能有关。使用KEGG分析发现肝硬化合并PVT组较无PVT组有18个蛋白在5个代谢和信号通路中有显著的差异。5个代谢和信号通路分别与脂肪消化和吸收、血小板激活、乙醛酸及二羧酸代谢、破骨细胞分化、轴突导向有关。结论 i TRAQ联合色谱质谱技术能够有效筛选血清差异蛋白,其中GP5、FGA、FGG可能为肝硬化发生PVT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熊静平 张跃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75-1078,共4页
肝硬化是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常见病因之一,肝硬化合并PVT易出现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危及患者生命。在对PVT的概述基础上,论述了肝硬化阶段PVT形成的原因、机制,PVT的诊断、治疗及目前仍然存... 肝硬化是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常见病因之一,肝硬化合并PVT易出现顽固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危及患者生命。在对PVT的概述基础上,论述了肝硬化阶段PVT形成的原因、机制,PVT的诊断、治疗及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淑芳 张跃新 沙尼亚.尼亚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与病毒复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例非肝病对照者肝组织中ICAM-1、HBc Ag表达的情况。结果:慢性... 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与病毒复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例非肝病对照者肝组织中ICAM-1、HBc Ag表达的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c Ag阳性者I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4%,明显高于HBc Ag阴性者42.1%(P<0.01);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理损伤的程度的加重,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1)。结论:ICAM-1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损伤机制;ICAM-1可反映肝炎活动及肝组织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细胞间黏附分子-1 HBC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