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华 钟良军 +3 位作者 李生彪 梁平 刘佳 姜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分析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情况,及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患冠心病并伴有CP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细菌D... 目的:分析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情况,及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患冠心病并伴有CP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细菌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菌嗜血菌(Haemophi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H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五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结果:44例冠心病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各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Pg 19(43.18%)、Ha 9(20.45%)、Pi 27(61.36%)、Fn 38(86.36%)、Tf 41(93.18%);轻度CP患者1例,Fn 1例(100%);中度CP患9例,其中Pg6(66.67%)、Ha 2(22.22%)、Pi 7(77.78%)、Fn 9(100%)、Tf 8(88.89%);重度CP患者34例,其中Pg13(38.24%)、Ha 7(20.59%)、Pi 20(58.82%)、Fn 28(82.35%)、Tf 33(97%)。结论:Tf、Fn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冠心病患者中CP的发病和进展可能有其特定的细菌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周致病菌 冠心病 聚合酶链反应(PCR)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止血活性的早期改变及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艾力曼.马合木提 Nicolas Meneveau +1 位作者 Francois Schiele Jean-Pierre Bassand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状动脉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Ⅶ(FⅦa)及可溶性P选择素(CD62P)活性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前后的早期改变及其与PAI-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评估其对急性支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状动脉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Ⅶ(FⅦa)及可溶性P选择素(CD62P)活性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前后的早期改变及其与PAI-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评估其对急性支架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按标准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证实冠状动脉狭窄均在70%以上。术中冠状动脉内血样采集顺序依次为:球囊扩张前冠状动脉入口处(Ostium)用引导导管,球囊扩张15min以后及支架植入后15min通过血栓吸引器穿过病灶在病变远端采血。结果PAI-1基因多态性在本组中分布为4G/5G型最多(12例,60%),4G/4G型其次(6例,30%),5G/5G型最少(2例,10%)。4G和5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和40%。具有PAI-14G/5G基因型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浆PAI-1、D-D以及FⅦ活性在球囊扩张后较球囊扩张前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1),然而这些指标在球囊扩张前与支架植入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球囊扩张较支架植入更易损伤血管内皮并导致冠状动脉内局部、早期止血活性的一过性增高,具有PAI-14G/5G基因型患者对这种反应较为敏感。PCI术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基因 多态性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1 凝血因子Ⅶ 可溶性P选择素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