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疗效
1
作者 伊斯特克巴力·阿不都米吉提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1 位作者 霍强 艾斯卡尔·沙比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优点。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163例,其中结扎带组(n=61)和钢丝组(n=102)。比较两... 目的比较钢丝和胸骨结扎在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并探讨胸骨结扎的优点。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患者163例,其中结扎带组(n=61)和钢丝组(n=102)。比较两组的固定胸骨时间、镇痛剂的使用、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模拟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结扎带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14.9(13.9,16.2)min,钢丝组的胸骨固定时间为22.1(20.2,24.0)min,结扎带组胸骨固定时间显著短于钢丝组(Z=-9.940,P<0.001);术后使用镇痛剂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结扎带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扎带组与钢丝组在表面感染、纵隔感染、骨髓炎、胸骨哆开及清创缝合等术后并发症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丝组和结扎带组在ICU停留时间、总治疗费用及患者支付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相比,使用胸骨结扎带在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正中切口心脏手术 胸骨结扎带组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俞国军 严飞 +2 位作者 朱涛 刘正 霍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旁路移植血管支数、术...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旁路移植血管支数、术后电解质变化、循环血容量变化、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等因素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出现心房颤动,发生率22.01%(35/159)。在单因素分析中,心房颤动组患者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比较,年龄[(66.9±5.0)岁比(64.9±3.7)岁,P=0.009]、术前射血分数(42.66%±7.51%比45.94%±8.46%,P=0.039)、术前血氧饱和度(Sp O2,89.67%±6.14%比92.00%±5.34%,P=0.029)、旁路移植血管支数[(3.3±1.4)支比(2.7±1.2)支,P=0.017]、术前3 d脑钠肽(BNP)水平[(850.88±711.55)pg/ml比(523.20±682.57)pg/ml,P=0.014]、术后3 d BNP水平[(2 276.45±1 281.82)pg/ml比(1 444.47±1 163.38)pg/ml,P=0.000]、术后3 d血钾[(3.59±0.24)mmol/L比(4.01±0.62)mmol/L,P=0.000]、术后3 d血钙[(2.31±0.21)mmol/L比(2.23±0.07)mmol/L,P=0.000]、住院天数[(21.5±5.4)d比(19.4±4.8)d,P=0.026]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7,95%CI:0.776~0.976)、合并心脏瓣膜病(OR:0.149,95%CI:0.034~0.658)、术前Sp O2(OR:1.092,95%CI:1.012~1.117)、旁路移植血管支数(OR:0.543,95%CI:0.349~0.845)、术后3 d BNP水平(OR:1.000,95%CI:0.999~1.000)、术后3 d血钾(OR:3.842,95%CI:1.227~12.029)、术后3 d血钙(OR:0.007,95%CI:0.000~0.520)与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具有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年龄〉65岁、合并心脏瓣膜病、术前Sp O2〈90%、旁路移植血管支数〉3支、围术期电解质紊乱是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老年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810例临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严飞 乔峻 +5 位作者 霍强 木拉提 马松峰 王洪斌 艾斯卡尔 安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12月~2008年1月,经胸部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81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60例,瓣膜病129例,心脏黏液瘤21例。经胸骨正中上段小切口手术36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59例,右胸骨旁小...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12月~2008年1月,经胸部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81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60例,瓣膜病129例,心脏黏液瘤21例。经胸骨正中上段小切口手术36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59例,右胸骨旁小切口3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658例,右腋下小切口54例。其中382例在心脏跳动下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2例,手术死亡率1.5%。术后呼吸机辅助(6.7±4.2)h,术后引流量(210±165)ml,术后住院时间(7.4±4.9)d,421例(52%)未输血。术后无胸骨裂开、纵隔感染。术后随访690例(85%),随访(48.2±25.3)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Ⅰ级478例,Ⅱ~Ⅲ级212例,Ⅳ级0例,明显好于术前(310、438、62例,Z=-13.21,P=0.000);心胸比率0.51±0.11(0.37~0.75),明显低于术前(0.53±0.08,t=4.065,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0.63±0.11(0.36~0.75),明显高于术前(0.57±0.11,t=-10.529,P=0.000)。结论胸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胸骨畸形及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必须选择适合的病例,应用必要措施改善显露,加上熟练的手术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及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小切口 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俊红 艾克拜尔 +1 位作者 木拉提 艾克热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7-55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不停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第2期)、Pub Med、EMbase、CBM、CNKI、Wan Fang Data和VIP,收集有关CABG前停用或不停用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不停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第2期)、Pub Med、EMbase、CBM、CNKI、Wan Fang Data和VIP,收集有关CABG前停用或不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07。由两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 9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ABG前停用阿司匹林组相比,不停用阿司匹林组术后出血引流量[平均差(MD)=235.97,P=0.01]、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比值比(OR)=2.4,P=0.0005]及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MD=0.79,P<0.0001)明显增加;但在浓缩红细胞输入量(MD=0.66,P=0.05)、血小板输入量(MD=0.99,P=0.25)、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OR=1.03,P=0.90)及术后死亡率(OR=1.24,P=0.56)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前不停用阿司匹林会增加术后出血量、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及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术前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有待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阿司匹林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布鲁菌病合并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江美 姜翠清 +1 位作者 林栋羚 葛白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例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7例确诊为布病心内膜炎患者既有布病症状,又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表现。4例接受抗菌治疗和换瓣膜手术者恢复良好,3例未手术者均死于心功能衰竭。布病心内膜炎易引起...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7例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7例确诊为布病心内膜炎患者既有布病症状,又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表现。4例接受抗菌治疗和换瓣膜手术者恢复良好,3例未手术者均死于心功能衰竭。布病心内膜炎易引起心功能衰竭,病死率高,换瓣膜手术可改善预后。在术前和术后加强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材料大隐静脉内窥镜获取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阿布都乃比 木拉提 +1 位作者 乔峻 沈冬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大隐静脉 内窥镜 搭桥材料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搭桥术 应用 心脏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巨大心肌包虫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琪 穆玉明 +2 位作者 乔俊 汪师贞 马松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心肌包虫 脑梗塞 心电图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镜获取大隐静脉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艾克拜尔 李俊红 木拉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2期1135-1139,114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应用内镜获取大隐静脉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应用内镜获取大隐静脉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字化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13年9月,检索语种不受限制,收集有关GABG术中内镜获取大隐静脉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然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文献,共1510例,其中内镜组857例,切开组653例。meta分析显示:与切开组比较,内镜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OR=0.24,95%CI:0.16~0.36,P<0.0001),术后疼痛发生率低(OR=-1.06,95%CI:-1.26^-0.86,P<0.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28,95%CI:0.19~0.42,P<0.0001);2组住院时间(WMD=0.17,95%CI:-0.22~0.56,P=0.40)、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OR=0.88,95%CI:0.30~2.64,P=0.82)。结论 CABG中应用内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感染,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下降,尤其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大隐静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艾克拜尔.安尼瓦尔 李俊红 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5-957,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导致脑栓死、心力衰竭及心原性猝死等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部分房颤患者转复,但并不能降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抗凝治疗是...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导致脑栓死、心力衰竭及心原性猝死等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部分房颤患者转复,但并不能降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方法之一。目前对于房颤抗凝治疗有许多新的研究热点,包括新型抗凝药物、房颤导管消融、微波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外科治疗等。现就房颤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导管消融 微波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对巨噬细胞消除模型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晨莹 钟嘉俊 +3 位作者 郝琰琰 布威麦热姆·热杰普 聂宇 廉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目的 为深入研究了解巨噬细胞在心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讨CD11b^(DTR)新生小鼠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后消除巨噬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将1日龄CD11b^(DTR)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注射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 DT)消除巨噬细胞,建... 目的 为深入研究了解巨噬细胞在心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讨CD11b^(DTR)新生小鼠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后消除巨噬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将1日龄CD11b^(DTR)小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注射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 DT)消除巨噬细胞,建立巨噬细胞消除的心肌梗死模型,进而探究巨噬细胞在心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将出生1 d的CD11b^(DTR)小鼠结扎心脏冠脉左前降支构建心梗模型后,注射DT无法实现巨噬细胞的显著消除;增加给药频率或给药浓度仍无法明显消除巨噬细胞;同时增加给药频率和浓度虽然取得了明显的巨噬细胞消除效果,但是DT组小鼠成活率明显下降,成活小鼠生存状态极差,无法用于后续实验。结论 CD11b^(DTR)小鼠在生理情况下注射DT后能显著消除心脏中巨噬细胞;但是CD11b^(DTR)小鼠进行冠状动脉结扎后,无法通过注射DT得到巨噬细胞消除的心梗模型小鼠,可能是冠状动脉结扎使DT无法正常输送至心脏,继而无法有效作用于心脏内的巨噬细胞的原因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消除 流式细胞术 冠状动脉 结扎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日龄乳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及标准化评估
11
作者 郝琰琰 布威麦热姆·热杰普 +6 位作者 向晨莹 韩国玲 刘维静 刘俊 聂宇 廉虹 王玉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3,共8页
目的优化新生1 d乳鼠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细节,建立稳定的模型并进行标准化评估。方法出生1日龄(postnatal 1 day,P1)CD1小鼠实施三组手术操作:第一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结扎(左心耳缘下方1 mm,宽度为1 mm,... 目的优化新生1 d乳鼠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细节,建立稳定的模型并进行标准化评估。方法出生1日龄(postnatal 1 day,P1)CD1小鼠实施三组手术操作:第一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结扎(左心耳缘下方1 mm,宽度为1 mm,结扎深度<0.5 mm)为标准深度结扎组(standard myocardial infarction,SMI);第二组,LAD结扎位置和宽度不变,结扎深度>0.5 mm为深度结扎组(deep MI,DMI);第三组,只开胸不进行LAD结扎组为假手术组(Sham)。通过TTC、伊文思蓝-TTC染色明确LAD结扎是否成功;术后3、7、14、21、28 d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P1小鼠LAD结扎的心肌组织损伤、纤维化和再生程度;术后28 d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首先详细描述了P1乳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过程,通过实现LAD暴露、结扎、术后护理等过程提供了一种稳定再生和高存活率的MI程序。术后1 d通过TTC、伊文思蓝-TTC染色确定了SMI模型结扎成功,术后28 d超声心动图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LVEF、LVFS、LVIDd和LVIDs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心脏结构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3、7、14、21、28 d Masson染色发现,SMI组心脏组织纤维化面积分别为15.67%、3.34%、2.99%、2.73%、1.11%,说明术后28 d心肌梗死面积几乎完全恢复;DMI组与SMI组相比,小鼠存活率降低了35.71%(SMI为85.71%,DMI为50%),术后28 d超声结果显示,LVEF、LVFS分别降低了(17.25±6.03)%、(11.37±4.06)%,LVIDd、LVIDs分别升高(0.46±0.15)%、(0.69±0.20)%(P<0.05),纤维化面积DMI组为SMI组6倍,说明>0.5 mm的深度结扎,心脏无法实现术后28 d的完全再生修复。结论本研究详细描述了1日龄小鼠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过程,通过TTC、伊文思蓝-TTC染色、心脏超声,Masson染色方法评估了术后不同时间点心脏梗死面积、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纤维化程度;同时明确>0.5 mm的深度结扎,心脏无法实现术后28 d的完全修复;本研究为建立稳定可靠的1日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及手术评估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模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