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地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静 张向阳 黄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22-362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且年龄≥6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心动图有无心脏瓣膜钙化分为钙化组178例,平均年龄(71±6)岁;对照组182例,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且年龄≥6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心动图有无心脏瓣膜钙化分为钙化组178例,平均年龄(71±6)岁;对照组182例,平均年龄(69±5)岁。两组入选对象均除外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胶原病、梅毒、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所致的瓣膜病变,观察SDHVD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临床生化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危险因素,计算优势比(OR)。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例及总胆固醇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SDHVD总的发病率有影响的是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其OR值分别是1.570、1.931、2.062和1.705。结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是新疆地区SDHV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与最优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远期预后对比研究: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董佳佳 于子翔 +6 位作者 赵龙 杨毅宁 李晓梅 陈清杰 李海林 迪拉热·阿迪 马依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0-645,共6页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最优药物治疗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同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提示CTO病变...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最优药物治疗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同时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我院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提示CTO病变患者361例。根据不同治疗策略将纳入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n=169)和优化药物治疗(OMT)组(n=192),同时通过Rentrop分级评估361例患者的CTO血管的侧支循环情况,将Rentrop≥2级的CTO病变定义为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共209例患者,其中PCI组114例,OMT组9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资料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相关资料,随访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CI和OMT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为15(10,33)个月,在361例CTO病变患者中,PCI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7.7%vs.18.8%,P=0.003)及心肌梗死发生率(1.8%vs.9.4%,P=0.007)均低于OMT组。在209例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患者中,PCI组的MACCE发生率(7.9%vs.20.0%,P=0.010)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1.8%vs.10.5%,P=0.018)均低于OMT组。结论:在全部CTO病变患者中PCI的远期预后优于OMT,在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患者中亦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侧支循环 治疗策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MHR和NHR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行PCI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刘成 刘森 +4 位作者 杨红 金梦龙 刘紫阳 付真彦 马依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8-953,共6页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H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和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H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和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严格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共纳入6 281例患者,分为PCI组和non-PCI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介入治疗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THR、MHR和NH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联。使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HR、MHR和NHR单一指标和联合指标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的影响因素和预测价值。结果 与Non-PCI组比较,PCI组年龄偏大,男性占比、患糖尿病占比、THR、MHR、NHR、Gensini评分高于Non-PCI组,既往支架植入比例少于Non-PCI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HR(r=0.351,P<0.001)、MHR(r=0.192,P<0.001)和NHR(r=0.236,P<0.001)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评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50岁、男性、患糖尿病、THR、MHR、NHR是冠心病患者行PCI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支架植入史是冠心病患者行PCI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THR、MHR和NHR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809,95%CI:0.798~0.820)。结论 THR、MHR和NH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对评估冠心病行PCI治疗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HR)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 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 冠状动脉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和白细胞计数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春明 李东泽 +4 位作者 杨毅宁 马依彤 李晓梅 潘硕 陈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660例,其中死亡88例(死亡组),生存572例(生存组)。收集一般资料、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采用ROC曲线判断入院时MPV/PLT及WBC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MPV/PLT〔0.052(0.037)〕高于生存组〔0.045(0.022),u=-4.629,P<0.001〕;死亡组患者WBC〔12.25(9.30)×109/L〕高于生存组〔8.22(4.49)×109/L,u=-8.561,P<0.001〕。采用ROC判断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MPV/PLT、WBC临床最佳截点分别为0.047、9.28×109/L。MPV/PLT>和≤0.047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9.2%(60/313)和8.1%(2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7,P<0.001);WBC>和≤9.28×109/L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2.6%(64/283)和6.4%(24/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3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PLT〔OR=2.665,95%CI(1.632,4.351),P=0.027〕和WBC〔OR=4.258,95%CI(2.572,7.049),P=0.015〕为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PV/PLT>0.047和WBC>9.28×109/L均为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医院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锐 赖红梅 +5 位作者 杨毅宁 马依彤 李晓梅 赵倩 陈邦党 刘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01至2013—12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9例STE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积分评...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01至2013—12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9例STE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积分评价,将患者分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X积分〉22)231例,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X积分≤22)418例。另外按照PLR三分位又将649例患者分为高PLR组(PLR≥207)216例,中PLR组(207〉PLR〉94)215例,低PLR组(PLR≤94)218例。分析PLR水平与SYNTAX积分的相关性,及30天全因死亡与PLR的相关性。结果: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PLR高于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P〈0.001);SYNTAX积分与PLR存在正相关性(r=0.34,P〈0.001);PLR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338,95%可信区间:1.028~2.026,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是STEMI患者发生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比=1.245,9.5%可信区间:1.153~1.825,P〈0.001);Kaplan~Meier生仔曲线显示随着PLR水平升高,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9)。结论:STEMI患者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并且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静 张铁亮 +1 位作者 戴远辉 黄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行PCI的1 4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C-14尿素呼吸实验结果分为Hp阳性患者921例,Hp阴性患者561例(H...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行PCI的1 4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C-14尿素呼吸实验结果分为Hp阳性患者921例,Hp阴性患者561例(Hp阴性组),同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Hp根除治疗将Hp阳性患者分为治疗组387例和非治疗组534例。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对比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随访1年,非治疗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5.2%)显著高于Hp阴性组(1.8%)和治疗组(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治疗组呕血+黑便、黑便发生率(21.4%,57.1%)均高于治疗组(0,14.3%)和Hp阴性组(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治疗组贫血发生率(100%)显著高于治疗组(57.1%)和Hp阴性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阳性患者中,治疗组1年后Hp阴性率(82.4%)显著高于非治疗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阳性患者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会加大上消化道出血风险,采取抗Hp治疗具有降低出血风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抗血小板药物 胃肠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基本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雪莲 马依彤 +5 位作者 王常勇 马翔 阿迪拉.阿扎提 刘芬 陈邦党 王宝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的方法,并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为可注射的组织工程化心肌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CD90、CD29、CD34及CD4...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的方法,并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为可注射的组织工程化心肌治疗心肌梗死提供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鉴定CD90、CD29、CD34及CD45的表达及检测细胞周期;绘制ADSC的生长曲线;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特异性染色来检测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大鼠ADSC表型特征为CD90、CD29阳性,CD34、CD45阴性;ADSC能连续传代达15代以上,且在第7代仍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显示各代次的ADSC约80%左右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ADSC具有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结论:大鼠脂肪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具有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第7代之前的细胞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甘振业 杨毅宁 马依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950-1952,共3页
轻度肾功能不全不仅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健康人群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和独立预测因素,重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研究,可以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受益。本文就轻度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轻度肾功能不全 心血管事件 预后 危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傅德建 何剑 张向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LA)或左心耳(LAA)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或左心耳附壁血栓形成61例为血栓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和无附壁血栓形成278例为非血栓组(其中男性189例,女性89例)...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LA)或左心耳(LAA)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或左心耳附壁血栓形成61例为血栓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和无附壁血栓形成278例为非血栓组(其中男性189例,女性89例),对两组的既往史、烟酒史、临床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左心房内径[(47.0±6.8)mm比(39.1±6.7)mm,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53.8±14.8)%比(60.6±9.9)%,P=0.001];服用阿司匹林[23.0%比48.9%,P=0.000],非阵发性房颤[41.0%比22.7%,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OR=1.191,95%CI 1.126~1.261),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69,95%CI 0.941~0.997),服用阿司匹林(OR=0.308,95%CI 0.141~0.674),非阵发性房颤(OR=2.412,95%CI 1.097~5.304)是左心房和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左心房直径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是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服用阿司匹林对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可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木那瓦尔·克热木 迪拉热·阿迪 +2 位作者 魏娴 艾比班木·艾则孜 马依彤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83-587,共5页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为低密度脂蛋白亚型,是一种运输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鉴于sdLDL较其他血脂成分有更强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其被列为心血管疾病的新兴危险因素,已成为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研发...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为低密度脂蛋白亚型,是一种运输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鉴于sdLDL较其他血脂成分有更强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其被列为心血管疾病的新兴危险因素,已成为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研发新靶点。本文就sdLDL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进行系统综述,展望sdLDL作为降脂治疗靶标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心血管疾病 药物干预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