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基因转录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汤宝鹏 许国军 +3 位作者 伊力哈木江.沙比提 库热西.玉努斯 木拉提.阿布提热合曼 程祖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时心房肌细胞钙超载的原因及其在AF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窦性心律患者12例(对照组)和AF患者14例(AF组)的右心耳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mRNA表达水平,测量AF患者左右...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时心房肌细胞钙超载的原因及其在AF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窦性心律患者12例(对照组)和AF患者14例(AF组)的右心耳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mRNA表达水平,测量AF患者左右心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和肺动脉收缩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F组患者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1c亚基(LVDCCa1c)、肌浆网Ca2+-ATP酶和兰尼碱受体(RYR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均<0.01),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而磷酸受纳蛋白和肌集钙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均>0.05)。AF组患者肌浆网Ca2+-ATP酶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呈负相关(r=-0.573,P=0.032),与二尖瓣口面积呈正相关(r=0.625,P=0.017);LVDCCa1c的mRNA表达水平与二尖瓣口面积呈正相关(r=0.719,P=0.004)。结论细胞内钙超载机制可能参与了AF的发生和维持,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mRNA表达异常可能是钙超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钙转运调控蛋白mRNA表达异常与左心房解剖学改变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钙转运调控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利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等通道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少华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2 位作者 徐琦 邵培培 程路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等通道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心衰Ⅱ、Ⅲ期的患者及正常人全血样本(30例vs 20例)。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C...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等通道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心衰Ⅱ、Ⅲ期的患者及正常人全血样本(30例vs 20例)。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EPL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共分为3组,Control组、CHF组及CHF+EPL组。RTq PCR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中的Kv1.3、KCa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In-cell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膜上Kv1.3通道蛋白质的表达。结果:EPL的最佳抑制浓度为30μmol/L;CHF组Kv1.3通道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是Control组的10.74倍和1.20倍(P<0.01),CHF+EPL组Kv1.3通道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比CHF组降低了64.80%和39.62%(P<0.01);CHF组KCa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分别是Control组的4.73倍和3.77倍(P<0.01),CHF+EPL组KCa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比CHF组分别降低了19.30%和37.14%(P<0.01)。结论:CD4^+T淋巴细胞的三种离子通道的mRNA和/或蛋白质在慢性心力衰竭情况下均有高表达,依普利酮均能明显下调三种离子通道的mRNA和/或蛋白质,其中Kv1.3通道的变化尤为突出,推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膜上的Kv1.3通道的激活,减少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最终抑制CHF过程中炎症作用的发生发展而对心衰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CD4^+T淋巴细胞 依普利酮 Kv1.3通道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心包瓣膜成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松峰 乔峻 +1 位作者 木拉提 安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成型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2005-01-2006-06我院采用自体心包成型心脏瓣膜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成型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2005-01-2006-06我院采用自体心包成型心脏瓣膜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黏液变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4例二尖瓣病变采用了双孔成型技术,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制作成型环,替代人造瓣环或自体心包片修补后叶.2例三尖瓣病变用自体心包片修补三尖瓣前瓣叶以及隔瓣,瓣环再行De vaga环缩.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术后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自体心包材料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瓣膜成型手术的优势,降低并发症,降低手术费用,近期效果良好,长期资料有待进一步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心包 双孔成型技术 瓣膜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对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4
作者 王在义 尹极峰 乔峻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93-495,共3页
关键词 乌拉地尔 心脏手术 围术期 血液动力学 PH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马松峰 乔峻 +1 位作者 木拉提 霍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5期356-357,共2页
目的 探讨 11例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  11例患者中男性 10例 ,女性 1例。马方综合征 6例 ;动脉硬化型主动脉瘤 3例 ;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变合并主动脉瘤 2例。全组合并高血压 7例 ,肾功能不全者 6例。行 Bentall手术 5... 目的 探讨 11例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  11例患者中男性 10例 ,女性 1例。马方综合征 6例 ;动脉硬化型主动脉瘤 3例 ;先天性主动脉瓣膜病变合并主动脉瘤 2例。全组合并高血压 7例 ,肾功能不全者 6例。行 Bentall手术 5例 ,Ben-tall+部分主动脉弓置换 1例 ,主动脉瓣置换 +部分主动脉弓置换 1例 ,主动脉瓣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 2例 ,胸主动脉置换 1例 ,腹主动脉置换 1例。主动脉弓部手术在深低温停循环 (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 (RCP)下施行 ;胸主动脉置换采用 DHCA+右心房全身逆灌 (WBRP)。结果 无手术死亡 ,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 1例 ,腹股沟血肿继发感染 1例。 1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随访 8个月~ 1年 ,随访率 10 0 % ,心功能 I级 10例 , 级 1例。结论 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动脉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关键是处理好动脉夹层和吻合口出血。 DHCA和 RCP以及 WBRP是脑保护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外科治疗 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钙转运调控蛋白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基因转录的表达改变
6
作者 许国军 汤宝鹏 +3 位作者 库热西.玉努斯 伊力哈木江.沙比提 木拉提.阿布提热合曼 程祖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测定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的mRNA表达,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心病窦性心... 目的测定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1)的mRNA表达,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风心病窦性心律组患者12例和房颤组患者16例的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calpain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L-型电压依赖钙通道a1c亚基(LVDCCa1c)、肌浆网Ca2+-ATP酶、兰尼碱受体(RYR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均为P<0.01),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房颤组心房肌calpain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且与LVDCCa1c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5)。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钙转运调控蛋白和calpain1转录水平调控失衡可能是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以及心功能下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钙转运调控蛋白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早期两种抗凝方案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艾克拜尔.安尼瓦尔 李俊红 +1 位作者 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 阿布都乃比.麦麦提艾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评价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抗凝方案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方案应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妊娠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2期)、Pub Med、EMbase、CBM... 目的:评价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抗凝方案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方案应用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妊娠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2期)、Pub Med、EMbase、CBM、清华同方(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VIP)数据库,搜集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的方案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抗凝方案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06。由2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12项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抗凝方案组相比,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方案组降低了瓣膜血栓发生率(OR=0.26,95%CI:0.13~0.54,P<0.001)及自然流产率(OR=1.99,95%CI:1.21~3.26,P=0.006),增加了胎儿畸形发生率(OR=3.39,95%CI:1.11~10.37,P=0.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产妇死亡率(OR=0.79,95%CI:0.24~2.58,P=0.70)、围产期出血发生率(OR=0.56,95%CI:0.27~1.18,P=0.13)及死胎发生率(OR=1.80,95%CI:0.94~3.44,P=0.07)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妇的抗凝治疗,与妊娠早期短程使用低分子肝素/肝素的抗凝方案组相比,妊娠全程使用低剂量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方案组明显降低了瓣膜血栓发生率和自然流产率,但是增加了胎儿畸形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治疗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抗凝药 妊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临床转化研究主要进展及在心脏研究领域应用的挑战和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莽原 宋雷(综述) +1 位作者 霍强 杨毅宁(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2-416,共5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了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之一。蛋白质组学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保持着与国际齐头并进的态势,甚至在部分领域引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在国外,蛋白质组学临床转化研究主要进展集中于美国的临... 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了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之一。蛋白质组学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保持着与国际齐头并进的态势,甚至在部分领域引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在国外,蛋白质组学临床转化研究主要进展集中于美国的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协会(CPTAC)发表的论文。本文综述了“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CHPP)”和CPTAC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以及少量在心脏领域应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无论是CHPP,还是CPTAC,目前主要关注的是肿瘤领域,蛋白质组学在心脏领域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提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心脏研究领域应用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就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心脏研究领域应用的现状加以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临床转化研究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体外循环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
9
作者 吴建江 陈春玲 +2 位作者 王江 徐志新 乔峻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1,共2页
目的探讨离体体外循环(ECC)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方法确立试验因素有3个,即:氧合器,有3个水平,即进口膜式氧合器(简称进口膜肺)、国产膜式氧合器(简称国产膜肺)和国产鼓泡式氧合器(简称国产鼓泡肺);温度,有2个水平(28℃和35℃);转机时间... 目的探讨离体体外循环(ECC)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方法确立试验因素有3个,即:氧合器,有3个水平,即进口膜式氧合器(简称进口膜肺)、国产膜式氧合器(简称国产膜肺)和国产鼓泡式氧合器(简称国产鼓泡肺);温度,有2个水平(28℃和35℃);转机时间,有7个水平(ECC前、ECC后1、5、10、20、40、60min)。用反向高效液相法检测丙泊酚浓度。结果氧合器(P=0.045)、温度(P=0.019)和转机时间(P=0.001)对丙泊酚浓度均有影响;进口膜肺与国产膜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进口膜肺(P=0.024)、国产膜肺(P=0.014)丙泊酚浓度在ECC后1、5min明显低于国产鼓泡肺。结论国产鼓泡肺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低于国产膜肺和进口膜肺,国产膜肺对丙泊酚浓度的影响与进口膜肺无差异,28℃时的丙泊酚浓度明显高于35℃,丙泊酚浓度随着转机时间的延长进行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氧合器 温度 丙泊酚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