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晓辉 王倩杰 +3 位作者 朱梅生 邹婷 卡比努尔.克依木 于兆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中老年人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以及是否在民族间存在差异,为指导老年人更加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新疆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中老年人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以及是否在民族间存在差异,为指导老年人更加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方式,抽取新疆南疆、东疆、北疆、乌鲁木齐地区年龄≥55岁维吾尔族、汉族老年人共计1729人,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其进行血清25羟化维生素D(250HD)的检测。选择250HD<10ng/ml、<15ng/ml、<20ng/ml不同测定值计算低维生素D状态,比较民族间有无差异性。结果1729名受试者年龄55~111岁,平均年龄(67.68±8.34)岁,其中维吾尔族895名,汉族834名,血清250HD平均值为(8.63±4.54)ng/mL,呈正态分布。应用血清250HD三个测定值评估低维生素D状态。结果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现患率分别为73.1%、91.0%和97.8%。维吾尔族和汉族测定的血清250HD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新疆地区老年人群总体健康水平,低维生素D状态测定值宜采用<15ng/mL,低维生素D状态的流行率为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0HD 中老年人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1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糖尿病家族史对其突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莉 占琼 +4 位作者 赵军 李建光 周源 杨欢杰 王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9-573,共5页
背景转运蛋白(OC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药物转运体,由SLC22A1基因编码。SLC22A1基因具有显著的遗传多态性,已在多个种族中发现了多个基因突变,是引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甲双胍生物利用度差异的重要原因。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青年男性... 背景转运蛋白(OC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药物转运体,由SLC22A1基因编码。SLC22A1基因具有显著的遗传多态性,已在多个种族中发现了多个基因突变,是引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二甲双胍生物利用度差异的重要原因。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青年男性SLC22A1基因rs34059508、rs4646277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以及T2DM家族史对SLC22A1基因突变的影响,为T2DM患者基因导向性二甲双胍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9月—2015年9月,招募新疆维吾尔族男性健康志愿者276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外周血5 ml,提取DNA,采用Snapshot技术平台分析受试者SLC22A1基因rs34059508、rs4646277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SLC22A1基因rs34059508、rs4646277位点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χ~2=0.009,P=0.976;χ~2=0.246,P=0.620)。亚洲人群、高加索人群、非裔美国人群、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1基因rs34059508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1基因rs34059508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低于高加索人群(P<0.001)。亚洲人群、汉族人群、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1基因rs4646277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1基因rs4646277位点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汉族人群(P<0.017)。19例有T2DM家族史者中12例(63.2%)发生SLC22A1基因突变,208例无T2DM家族史者SLC22A1基因突变率为77.9%(162/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7,P=0.242)。结论新疆维吾尔族男性SLC22A1基因rs34059508、rs4646277位点突变率分别为0.4%、5.8%;未发现T2DM家族史对SLC22A1基因突变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生物利用度 SLC22A1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汉两族老年男性人群骨密度检测中腰椎和髋关节T值差异的比较
3
作者 马秋华 周晓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0-814,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老年男性人群腰椎、髋关节T值的差异和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骨密度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干部病房的维、汉老年男性高血压或(和)糖尿病患者320例,根据民族、年龄段分为12...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老年男性人群腰椎、髋关节T值的差异和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骨密度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干部病房的维、汉老年男性高血压或(和)糖尿病患者320例,根据民族、年龄段分为12组;使用法国DMS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Due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腰椎、髋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统计各组腰椎、髋关节T值平均值,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维吾尔族老年男性腰椎、髋关节T值均比汉族老年男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维、汉两族老年男性腰椎、髋关节T值均呈下降趋势。(2)相同民族同年龄段组间比较,腰椎T值均高于髋关节。维吾尔族老年男性患者在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5岁5个年龄段,腰椎T值与髋关节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84岁年龄段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老年男性患者在60-64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5个年龄段,腰椎T值与髋关节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69岁年龄段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密度T值受民族因素的影响;相同民族间腰椎与髋关节T值也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老年男性人群合理选择优势部位骨密度检测提供了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腰椎 髋关节 T值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2中rs316019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源 卢雪玲 +3 位作者 赵军 张莉 杨欢杰 王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2中rs316019位点(G808T,A270S)基因多态性分布,并比较其与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差异。方法: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对276名健康维吾尔族男性志愿者进行SLC22A2的rs316019位点基因分型测定,并与NCBI基因库...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2中rs316019位点(G808T,A270S)基因多态性分布,并比较其与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差异。方法: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对276名健康维吾尔族男性志愿者进行SLC22A2的rs316019位点基因分型测定,并与NCBI基因库中以及相关文献报道的不同种族关于该位点的分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分布的种族差异性。结果:rs316019位点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其CC、C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9.7%、18.1%、2.2%,最小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11.2%,未见等位基因G、T的分布。其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与汉族、非洲、欧美等人群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2中rs316019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这将对应药物遗传药理学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等的相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2A2基因 rs316019位点 基因多态性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老年男性骨转化生化标志物及性激素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帕力达.阿不力孜 艾克拜.艾合麦提 +1 位作者 周晓辉 王顺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老年男性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性激素水平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146例老年男性患者腰椎、左侧股骨骨密度(BMD),平均年龄:72.4±7.9岁,基于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75例)和骨量异常组(71... 目的探讨新疆老年男性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性激素水平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146例老年男性患者腰椎、左侧股骨骨密度(BMD),平均年龄:72.4±7.9岁,基于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75例)和骨量异常组(7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和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和睾酮(T),比较两组骨转换生化指标和性激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1 PINP与CTX在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异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偏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746 P=0.000)。2雌二醇、睾酮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异常组雌二醇(17.48±7.61)低于骨量正常组(21.31±11.43),t=2.391,P=0.018;骨量异常组睾酮(3.50±1.02)低于骨量正常组(3.98±1.43),t=2.331,P=0.021。3汉族人群左侧髋关节骨密度高于维吾尔族人群,除Inter Tro部位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髋关节各部位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性激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影响男性骨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雌激素可能占主要地位;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男性髋关节骨密度呈下降趋势,测定左侧髋关节骨密度对诊断骨质疏松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年人体位性血压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洁 帕力达.阿不力孜 +2 位作者 阿力木江.卡德尔 苗海军 周晓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高龄老年人227例。按照体位性血压的改变分为正常组151例,体位性低血压组52例和体位性高血压组24例。所...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高龄老年人227例。按照体位性血压的改变分为正常组151例,体位性低血压组52例和体位性高血压组24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四肢血流多普勒超声测定。比较3组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体位性高血压组年龄明显增高[(83.93±2.99)岁vs(82.32±3.15)岁,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跌倒评分明显增高[(57.40±17.92)分vs(49.37±17.25)分,P<0.01];右侧ABI和左侧ABI明显降低(0.97±0.14 vs 1.18±0.09,P<0.01;0.89±0.21vs 1.15±0.12,P<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降低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20.776,95%CI:7.449~57.947,P=0.000)。跌倒评分升高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35倍(95%CI:1.013~1.057,P=0.002)。年龄是导致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169,95%CI:1.014~1.348,P=0.031)。结论 ABI降低是高龄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年龄是导致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跌倒评分值可能预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直立性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血清骨保护素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梅生 杜玉英 周晓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8-1055,共8页
目的明确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维吾尔族、汉族老年人是否存在差异性,探讨其与腰椎、左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BMD-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312例(年龄≥60岁),采用双能... 目的明确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维吾尔族、汉族老年人是否存在差异性,探讨其与腰椎、左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BMD-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312例(年龄≥60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左股骨近端BMD-T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OPG的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OPG浓度在低骨量组1.588(1.559)较骨量正常组2.062(1.606)降低(Z=1.531,P=0.018)。(2)血OPG浓度在维吾尔族组1.503(1.033)较汉族组1.971(1.805)偏低(Z=1.834,P=0.002);按性别分层:维吾尔族男性血OPG浓度1.474(0.729)较汉族男性2.062(1.712)明显偏低(Z=2.215,P=0.000),而在女性间两民族血OPG浓度则无统计学差异;按病例-对照分层:维吾尔族骨量正常者血OPG浓度1.772(1.044)明显较汉族骨量正常者2.303(2.031)低(Z=1.404,P=0.039),而在低骨量者两民族血OPG浓度则无统计学差异。(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女性L2、L3、L4、L总(LZ)、股骨颈(Neck)、大粗隆(G.T)、粗隆间(Inter Tro)、髋关节(Hip)部位血OPG浓度与BMD-T值呈负相关(r=-0.333^-0.235,P=0.02~0.032),汉族男性G.T-T与血OPG浓度呈正相关(r=0.174,P=0.026),维吾尔族无论男性、女性血OPG浓度与各骨骼部位BMD-T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经控制BMI、年龄后汉族女性血OPG浓度与L2、L3、L总、Inter Tro、Hip部位BMD-T值的相关性仍有统计学意义;(4)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汉族女性血OPG浓度对L1、L2、L3、L总、Inter Tro部位T值是负性决定因素,可以解释T值变异的0.8%~10%。(5)拟合曲线提示:汉族女性血OPG浓度与L1、L2、L3、L总、Inter Tro部位T值以线性拟合最优,与G.T、Hip部位T值以二次多项式拟合最优,与L4、Neck部位T值无最优拟合曲线。结论维吾尔族老年人血OPG浓度较汉族老年人偏低,尤其维吾尔族男性低于汉族男性;血OPG浓度变化可能是汉族老年女性骨密度T值变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老年人 骨保护素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otho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人低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秋华 毛艳华 +1 位作者 周晓辉 张清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1-967,共7页
目的研究klotho基因G395A、F352V位点与新疆维、汉两民族老年人(≥60岁)低骨量的相关性,探讨该基因多态性在维、汉两民族中的分布差异。方法收集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的维、汉老年患者324例,其中低骨量病例组(骨量减低... 目的研究klotho基因G395A、F352V位点与新疆维、汉两民族老年人(≥60岁)低骨量的相关性,探讨该基因多态性在维、汉两民族中的分布差异。方法收集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的维、汉老年患者324例,其中低骨量病例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组)164例,对照组(骨量正常值)160例。采用多重SNa Pshot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分型技术对klotho基因G395A、F352V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Klotho基因多态性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维、汉两民族间整体比较,G395A多态性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人群F352V多态性基因型TT及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均低于汉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人群TG、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频率均低于维吾尔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男、女性别间比较,G395A、F352V多态性分布差异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otho基因G395A、F352V位点多态性可能不是新疆地区维、汉老年人群低骨量发生的危险因子,F352V多态性在维、汉不同民族中的分布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基因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维吾尔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骨量与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时惠 周晓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97-1103,共7页
目的:评价老年人心脏瓣膜钙化和骨量情况,探讨低骨量与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senile calcified valvulardisease, SCV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患者,年龄≥60岁... 目的:评价老年人心脏瓣膜钙化和骨量情况,探讨低骨量与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senile calcified valvulardisease, SCV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患者,年龄≥60岁,符合纳入标准,共353例,其中男性215例,平均年龄(72.09±7.73)岁,女性138例,平均年龄(69.54±6.59)岁。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心脏瓣膜情况,根据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标准,将其分为SCVD组(男性57例,女性47例),非SCVD组(男性158例;女性91例);同时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评估腰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量情况。结果(1) SCVD组和非SCVD组低骨量总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5,P<0.05)。但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 SCVD组低骨量患者全髋关节骨密度较非SCVD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2.455,P<0.05),两组间股骨颈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051, P<0.05),两组间全髋关节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066,P<0.05),两组间最低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218,P<0.05)。(3)未发现男性SCVD组和非SCVD组腰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及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最低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354,P<0.05)。(4)女性SCVD组和非SCVD组全髋关节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452,P<0.05),两组间最低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352,P<0.05)。(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SCVD组与非SCVD组年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OR:1.061,95%CI:1.019~1.105,P<0.05,女性OR:1.077,95%CI:1.017~1.139,P<0.05),年龄与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发生风险独立相关,未发现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低骨量与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发生风险相关。(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女性最低T值在SCVD组与非SCVD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45,95%CI:0.441~0.945,P<0.05)。结论(1)年龄是S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女性SCVD患者需行骨密度测定,尤其是全髋关节部位,来评估骨量情况。(3)女性最低T值与SCVD发病相关,推测女性低骨量可能是使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发生风险增加的独立因素。女性低骨量患者需进一步评估瓣膜情况及相关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骨量 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老年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骨量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杜玉英 周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3822-3827,共6页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和汉族老年人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骨量的关系。方法于2011年10月—2013年12月,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老年人375例。根据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量异常组(n=2...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和汉族老年人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骨量的关系。方法于2011年10月—2013年12月,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老年人375例。根据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量异常组(n=239)和骨量正常组(n=136)。比较不同骨量情况、民族、性别、年龄老年人的血清OPG水平,并探讨血清OPG水平与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 (1)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异常组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民族分层:两组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两组男性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女性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民族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不同民族男性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女性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骨量正常与否分层:不同民族骨量正常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骨量异常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民族和骨量正常与否分层后,不同性别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民族和骨量正常与否分层后,不同年龄老年人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汉族男性老年人和维吾尔族女性老年人血清OPG水平与骨量无相关关系(P>0.05);维吾尔族男性老年人血清OPG水平与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而汉族女性老年人血清OPG水平与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及髋关节部位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维吾尔族老年人的血清OPG水平低于汉族老年人;骨量异常老年人的血清OPG水平低于骨量正常老年人。维吾尔族男性老年人的血清OPG水平与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汉族女性老年人的血清OPG水平与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及髋关节部位的骨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骨密度 维吾尔族 汉族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利 周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97-1200,共4页
维生素D缺乏与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关于维生素D缺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国外相关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认为两者存在正相关,还有部分研究认为两者无关系,本文对老年人维生素D缺... 维生素D缺乏与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关于维生素D缺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国外相关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认为两者存在正相关,还有部分研究认为两者无关系,本文对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及维生素D在认知功能治疗方面的应用,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维生素D缺乏 认知障碍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