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肾育胎丸联合盐酸屈他维林片治疗绒毛下血肿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力鹏 马俊旗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56-2159,共4页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联合盐酸屈他维林片治疗绒毛膜下血肿(SCH)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合并SCH,并伴有...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联合盐酸屈他维林片治疗绒毛膜下血肿(SCH)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合并SCH,并伴有下腹痛和阴道流血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单纯给予屈他维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滋肾育胎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治疗有效率、止血止痛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绒毛膜下血肿超声检测结果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Th17表达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的绒毛膜下血肿面积/孕囊面积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止血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TGF-β水平高于治疗前,且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滋肾育胎丸联合盐酸屈他维林片在早孕期SC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T细胞向Treg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育胎丸 屈他维林 先兆流产 绒毛膜下血肿 出血时间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7 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吲哚菁绿IR-820辅助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和光热及协同治疗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丽君 樊慧敏 +4 位作者 李慧 杜仲 王蕾 张学良 努尔尼沙·阿力甫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4-742,共9页
新吲哚菁绿IR-820因其具有强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50~1700 nm)荧光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高光热转换效率及稳定性等优势,在NIR发光的有机荧光染料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荧光标记、细胞实时监测、光热治疗等研究... 新吲哚菁绿IR-820因其具有强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50~1700 nm)荧光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高光热转换效率及稳定性等优势,在NIR发光的有机荧光染料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荧光标记、细胞实时监测、光热治疗等研究领域。为更好地发挥IR-820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研究人员用不同生物化学分子修饰IR-820来增强其荧光及光热特性,制备多种类的荧光纳米粒子,在基础生物医学成像与肿瘤光热治疗方面开展了众多研究。总结了IR-820荧光纳米粒子在近红外荧光成像和通过光热机理及与其他技术协同治疗肿瘤中的应用研究,希望为进一步推进有机荧光染料IR-820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和临床转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荧光染料 新吲哚菁绿IR-820 近红外荧光成像 光热治疗 协同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0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3
作者 吴雨峰 王碧辉 陈志芳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CC患者的宫颈组织作...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CC患者的宫颈组织作为宫颈癌组,同时选取了30例子宫肌瘤经筛查为阴性的患者的宫颈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比较两组REG和IL-10的表达;另外收集100例患者(实验组)及60例正常健康个体的血清样本(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两组样本中AREG和IL-10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分析AREG和IL-10的相关性。根据提供样本血清的100例患者分为生存组(80例)和死亡组(20例),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AREG和IL-10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比较两组数据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绘制。结果:IHC结果显示组织中AREG和IL-10呈高表达(P<0.05);ELISA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的AREG和IL-10表达增高(P<0.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REG与IL-10呈正相关(P<0.05,r=0.593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EG、IL-10和淋巴结转移是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REG和IL-10预测患者生存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和0.874。结论:宫颈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REG和IL-10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宫颈癌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双调蛋白 白细胞介素10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8
4
作者 龙梅 巩晓芸 万晓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089-309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关于中西医结...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5月。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共计患者数2 5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2(1.30,1.56),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47(1.30,1.66),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1.36(1.18,1.56),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9(1.29,1.50),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41(1.29,1.55),P<0.01〕;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16,1.54),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输卵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1.34(1.20,1.50),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2(0.15,0.68),P<0.01〕;非腹腔镜手术亚组中,两组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23(0.08,0.68),P<0.01〕。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术后再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95%CI)=0.38(0.25,0.59),P<0.01〕。仅有3篇文献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且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总有效率及输卵管再通率,降低其术后再粘连率和非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异位妊娠率,不良反应较少,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META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阴道微环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夏依旦·罗合曼江 杜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81-2884,共4页
背景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筛查的实施使宫颈癌(CC)成为高度可预防的疾病;明确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及阴道微环境对CC的早期防治非常重要。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及阴道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 背景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筛查的实施使宫颈癌(CC)成为高度可预防的疾病;明确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及阴道微环境对CC的早期防治非常重要。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及阴道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中心行宫颈组织活检且行阴道微环境检测〔阴道pH值、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_(2)O_(2))及凝固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HPV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168例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宫颈炎(NC)组49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174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478例、CC组20例。NC组、LSIL组、HSIL组、CC组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75.8%(376例)、84.5%(147例)、92.7%(443例)、95.0%(19例)。四组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09,P<0.05),其中HSIL组HPV阳性感染率高于NC组、LSIL组(P<0.008 3)。四组研究对象的阴道pH值、白细胞酯酶、H_(2)O_(2)、凝固酶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阳性患者阴道pH值、白细胞酯酶、H_(2)O_(2)、凝固酶异常率高于HPV感染阴性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道pH值>4.5、H_(2)O_(2)异常是宫颈病变级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的HPV阳性感染率、阴道微环境异常率有差异,HPV感染阳性患者阴道pH值、白细胞酯酶、H_(2)O_(2)、凝固酶异常率较高,阴道pH值>4.5和H_(2)O_(2)异常是宫颈病变级别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疾病 宫颈肿瘤 阴道涂片 阴道微环境 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B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骏达 郭春凤 武欣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2-360,共9页
目的研究G3BP1(Ras-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SH3 domain binding protein 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3BP1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公开的GEO宫颈癌数据集分析G3BP1的mRNA水平在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情况;取30... 目的研究G3BP1(Ras-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SH3 domain binding protein 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3BP1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公开的GEO宫颈癌数据集分析G3BP1的mRNA水平在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情况;取306例宫颈癌组织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组织中G3BP1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G3BP1在宫颈癌中与正常宫颈组织和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的表达差异情况,分析宫颈癌组织中G3BP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在GSE6791、GSE7803和GSE7410数据集中,我们发现G3BP1的mRNA水平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G3BP1的蛋白表达随着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免疫组织化学和χ2检验结果显示G3BP1高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肌层浸润、阴道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以及不良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G3BP1高表达是该批宫颈癌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通过与G3BP1的表达水平整合可以显著促进FIGO分期在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中的准确性。结论G3BP1高表达可能是宫颈癌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等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3BP1 宫颈癌组织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