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监测
1
作者 姜艳 陈娜 +1 位作者 季萍 李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目的了解2017-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一方案纳入并分析新疆地区2017-2021年参加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CRE相关数据,采用WHONET 5.6软... 目的了解2017-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一方案纳入并分析新疆地区2017-2021年参加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CRE相关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新疆地区共检出CRE 5071株,历年检出率分别为2.8%、3.2%、2.9%、3.1%和3.2%,其中北疆检出率较高(3.3%),东疆最低(0),三级医院CRE的检出率高于二级医院。5071株CRE菌株中前三位的菌株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科室分布主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34.6%)、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8.1%)、神经外科(7.5%)和呼吸内科(5.2%),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菌种分布存在差异,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目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CRE,除庆大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外,分离自儿童的碳青霉烯类敏感和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成人分离株。结论新疆地区CRE临床分离株耐药形势严峻,需继续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开展多学科联动以遏制其播散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 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9(1237 T/C)基因多态性对糖尿病足患者复发感染的影响
2
作者 胡静 张迪 程二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0-960,共11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基因rs5743836(1237 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糖尿病足(DF)患者复发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DF患者,根据是否复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53)和未感染组(n=75)。比较两组的一...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基因rs5743836(1237 T/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糖尿病足(DF)患者复发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28例DF患者,根据是否复发感染分为感染组(n=53)和未感染组(n=75)。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分析TLR-9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比较两组TLR-9(1237 T/C)基因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TLR-9基因1237 T/C位点与DF患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双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TT纯合子产生2个长度为108 bp和27 bp的片段,变异型CC纯合子产生3个长度为60 bp、48 bp和27 bp的片段,杂合子TC产生4个长度为108 bp、60 bp、48 bp和27bp的片段,TLR-9(1237 T/C)基因一致性为100%;基因分型频率满足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两组CC基因频率、TC基因频率、TT基因频率及基因C分布、基因T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TLR-9基因型在不同基因模型下的结果显示,共显性模型中,TLR-9基因的CC基因型增加DF患者复发感染风险(OR=5.357,95%CI:1.901~15.100),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因素后(OR=5.341,95%CI:1.874~15.0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位基因模型中C等位基因明显增加DF患者复发感染风险(OR=2.328,95%CI:1.078~5.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9的TT基因型及CC+TC基因型与DF患者的吸烟史、Wagner分级、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骨质疏松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型基因患者与TT+TC型基因患者的糖尿病病程、DF病程、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型基因、糖尿病病程≥9年、DF病程≥5月、HbAlc<5.00%,LDL-C≥3.03 mmol/L,CRP≥23.25 mg/mL,PCT≥0.87 ng/mL均为DF患者复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HbAlc、LDL-C、CRP及PCT均与TLR-9(1237 T/C)基因存在交互作用,MDR法结果显示,具有HbAlc、LDL-C、CRP及PCT水平异常和TLR-9(1237 T/C)基因多态性交互组合人群是非上述组合人群DF患者复发感染发生风险的2.65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9基因的1237 T/C位点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携带是DF患者复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DF患者复发感染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9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糖尿病足 复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炎部分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值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增加 被引量:7
3
作者 胡金伟 张峰波 +1 位作者 张丽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8-1250,1254,共4页
目的研究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和Treg在AIH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IH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的频数,ELISA... 目的研究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和Treg在AIH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IH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的频数,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H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频数明显增加、Treg频数明显降低,Th17细胞/Treg的比率明显增加;AIH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显著升高、而TGF-β明显降低,IL-17/TGF-β比值明显增加。结论 AIH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比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CNN-LSTM模型下肢动作识别
4
作者 周智伟 陶庆 +3 位作者 苏娜 刘景轩 李博文 裴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1-2848,共8页
为了提高对下肢运动的分类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的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融合识别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CNN-LSTM)。首先,采集... 为了提高对下肢运动的分类准确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的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融合识别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CNN-LSTM)。首先,采集了20名受试者进行上楼、下楼、行走和蹲起4种步态动作的sEMG;接着,对采集到的sEMG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提取了两种时域和频域特征,用作机器学习识别模型的特征输入;最后,基于预处理后肌电信号数据,构建了CNN-LSTM的下肢动作识别模型,并与CNN、LSTM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NN-LSTM模型在下肢动作识别准确率上分别比CNN、LSTM和SVM模型高出2.16%、8.34%、和11.16%,证明了其优越的分类性能。研究结论为康复医疗器械与助力器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下肢动作识别 CNN-LSTM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生化和免疫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德梅 赵春梅 +1 位作者 张琼 罗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2-844,858,共4页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肝功能生化和免疫学特征。方法:对60例维吾尔族与60例汉族PBC患者的肝功能生化及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差别。结果:维吾尔族60例PBC患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肝功能生化和免疫学特征。方法:对60例维吾尔族与60例汉族PBC患者的肝功能生化及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差别。结果:维吾尔族60例PBC患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2型抗体(AMA-2)阳性率分别为61.7%(37/60)、96.7%(58/60)、95.0%(57/60);汉族60例PBC患者中ANA、AMA、AMA-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0%(42/60)、100.0%(60/60)、96.7%(58/60)。两组PBC患者肝功能异常均以胆汁淤积为主,伴有高水平的IgM血症和自身抗体。结论:维吾尔族PBC患者多发于中年女性,肝生化、免疫学指标异常与汉族PBC患者无差异。PBC发病不受地区和人种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抗线粒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司志娟 张丽 安恒庆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03-603,共1页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验患者的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水平,可以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依据,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临床检验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娜 张峰波 +1 位作者 周鹏鹏 季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3-429,共7页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区(ICU)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发生率、耐药基因及同源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该院2014-2018年分离自ICU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性,并对2018年5-7月...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区(ICU)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发生率、耐药基因及同源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该院2014-2018年分离自ICU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性,并对2018年5-7月呼吸ICU(R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2株CR-KP以及该病区环境中分离的3 株CR-KP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同源性分析以及病史资料的回顾。结果共收集2014-2018年1 580株肺炎克雷伯菌,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以2018年439株肺炎克雷伯菌为例,这些菌中ESBL的检出率37.1%,对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26.0%~37.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17.8%,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7.1%~19.0%,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7.2%和11.6%。五年间CR-KP检出率分别为3.6%、8.1% 、8.0%、8.4%和 18.7%,呈上升趋势。分离自RICU患者的12株CR-KP和环境中分离的3株CR-KP菌株药敏结果显示除对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外,对其他受试的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均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均携带碳青霉烯酶KPC-2型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提示菌株间呈多克隆分布,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显示均为ST11型。结论该院RICU患者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CR-KP的检出率高,流行病学上呈多克隆散在播散。临床科室应积极加强防控措施,特别强调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克隆株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耐药性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娜 季萍 +85 位作者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徐英春 张小江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0-308,共9页
目的了解2015-2021年中国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按CHINET统一技术方案,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或E试验条法对CHINET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参照2021年CLSI标准判... 目的了解2015-2021年中国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按CHINET统一技术方案,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纸片扩散法或E试验条法对CHINET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参照2021年CLSI标准判读,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共分离肠球菌属细菌124565株,主要分离菌仍为屎肠球菌(50.7%)、粪肠球菌(41.5%)。标本来源主要为尿道标本(46.9%±2.6%),科室来源主要分离自内科、外科、ICU。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3.6%)。万古霉素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为0.1%和1.3%,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从2015年的0.7%上升至2021年的3.4%、屎肠球菌的检出率为0.3%。结论肠球菌属临床分离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保持较好的体外敏感性,细菌耐药率低。但利奈唑胺耐药的粪肠球菌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的发生和遏制耐药菌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属 细菌耐药性监测 耐药性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免疫功能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抗病毒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孟存仁 杨立 +1 位作者 王家路 张朝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26-2229,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转归及变异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20例HBV携带者(无症状携带组)、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及24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转归及变异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20例HBV携带者(无症状携带组)、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及24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HBV不同感染状况者T细胞亚群的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感染者HBV-DNA水平和拉米夫定相关变异(YMDD)。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症状携带组和慢性乙肝组的CD3+、CD4+T细胞的百分比和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无症状携带者的CD8+T细胞计数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组CD4+T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VB感染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相关性(P>0.05)。(3)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HBV-DNA水平小于检测低限组的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治疗12个月后转归及无转归组,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治疗12个月后无转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拉米夫定相关变异型和野生型HBV感染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HBV感染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的预测指标;T细胞亚群计数较百分比更能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复制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T淋巴细胞 拉米夫定相关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作捕捉、压力分布和sEMG技术的办公坐姿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苏娜 热依汗古丽·木沙 +2 位作者 木叶赛尔·买买提 李兆波 陶庆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会增加腰痛(LBP)的发生几率,尽管目前有很多研究揭示了腰痛的产生原因,但对于最佳坐姿的选择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多维度坐姿舒适性指标,研究找出最佳坐位方式以减少腰痛发生的几率。挑选20名志愿者参... 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会增加腰痛(LBP)的发生几率,尽管目前有很多研究揭示了腰痛的产生原因,但对于最佳坐姿的选择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比多维度坐姿舒适性指标,研究找出最佳坐位方式以减少腰痛发生的几率。挑选20名志愿者参与了实验数据采集,采用肢体动作追踪方法、臀部压力分布测量方法和背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方法对比研究座椅前端直立坐姿(NBSP)、座椅靠背坐姿(BSP)和加入腰靠后靠背坐姿(LPSP)的舒适程度,探究靠背坐姿与非靠背坐姿的舒适性程度以及检验通过增加腰部支撑能否提高坐姿舒适性。结果表明:靠背坐姿对比前端直立坐姿颈部角度平均变化减少5.8%,腰部的角度变化率更低,即人体靠背坐姿时肢体活动度更少,肌肉激活更低;靠背坐姿对比前端直立坐姿臀部压力峰值平均减少17.2%,并且加入腰靠后压力峰值平均减少27.6%,即更低的压力峰值表明臀部局部不适感更低;靠背坐姿的背部肌肉激活程度相比前端坐姿更低,肌肉疲劳度更小。因此,建议办公人员采用靠背坐姿,并且选择一个合适的腰靠提供给背部足够的支撑,提高坐姿舒适性,可有效减轻和预防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姿 腰痛 靠背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Omp2b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的免疫应答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大伟 朱玥洁 +6 位作者 霍怡杉 李智伟 江晓明 沙桐 陈志强 张峰波 丁剑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3-687,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技术预测分析Omp2b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筛选T-B联合抗原表位,探讨其免疫原性和激发免疫应答的特点,为开发有效的布鲁氏菌疫苗奠定基础。方法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Param,SOMPA,SWISS-MODEL,Rasmol,DNASt...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技术预测分析Omp2b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筛选T-B联合抗原表位,探讨其免疫原性和激发免疫应答的特点,为开发有效的布鲁氏菌疫苗奠定基础。方法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Param,SOMPA,SWISS-MODEL,Rasmol,DNAStar,SYFPEITHI和IEDB来分析Omp2b蛋白的结构,预测T细胞和B细胞的优势表位以及T-B联合表位;2)ELISPOT法检测细胞中IFN-γ阳性细胞数;3)ELISA检测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针对Omp2b蛋白的T-B联合肽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体外培养免疫细胞,检测上清液中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结果生物信息软件综合分析Omp2b蛋白并筛选出了1个T-B细胞联合抗原表位的潜在区段196-216;患者组中分泌IFN-γ细胞数(SFU)较健康对照组增高(F=25.413,P<0.01),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中的IgG抗体、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浓度也增加(F=13.653,P<0.01)。结论Omp2b蛋白的T-B联合抗原表位可以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为布鲁氏菌表位疫苗的筛选与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Omp2b 生物信息学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的耐药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贵波 单斌 +8 位作者 喻华 阿祥仁 张华 季萍 贾伟 徐修礼 鲁卫平 郭素芳 魏莲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101-1108,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地区10所医院2016—2017年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按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地区10所医院2016—2017年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按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2017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菌121374株,其中老年患者41448株,占34.1%。其中革兰阳性菌9499株,占22.9%;革兰阴性菌31949株,占77.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7.1%和79.3%。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除四环素、克林霉素和利奈唑胺外,屎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耐药率均<3%。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依然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均<1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1%和9.9%,比2011年明显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8.9%和17.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0.0%,2016年)。结论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的耐药及分布特点不同于全国平均水平。经验用药应参考老年人群耐药监测数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细菌耐药性监测 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与HBV-DNA量和HBeAg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荣海燕 张朝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与HBV-DNA量和HBe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包括180、204、181、236位点),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血清HBV-DNA量...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与HBV-DNA量和HBe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包括180、204、181、236位点),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血清HBV-DNA量,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对血清HBeAg进行定性检测,分析HBV耐药突变与HBV-DNA量和HBeAg之间的关系。结果:乙肝病毒耐药突变率在不同性别及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和维族在180位点的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余3个位点的突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肝病毒的耐药突变率在不同HBV-DNA水平及不同HBeAg状态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V-DNA中水平(105~107IU/mL)及高水平(≥107IU/mL)之间HBV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耐药变异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180位点的突变与患者的族别有关,而其余3个位点的突变与患者的族别无关。乙肝病毒耐药变异与血清HBV-DNA水平及HBeAg状态有关,HBV-DNA水平高者,HBeAg阳性者,其HBV耐药突变率较高。而当HBV-DNA达到中等以上复制水平时,其耐药突变率与HBV-DNA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突变 HBV—DNA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可反映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急性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葛金莲 徐大成 +2 位作者 彭友帆 张明琛 曹文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06-1609,共4页
目的本文探讨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否可以作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血清学指标。方法纳入15例初诊为FT1DM患者和7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两组的血清生物化学、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 Alc,Hb Alc)以及血清1... 目的本文探讨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否可以作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血清学指标。方法纳入15例初诊为FT1DM患者和7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两组的血清生物化学、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 Alc,Hb Alc)以及血清1,5-AG等指标。结果 FT1DM组与T2DM组的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MN)、肌酐(Cr)、尿素(Urea)、Hb Alc以及血清1,5-A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FT1DM患者中,血清1,5-AG水平与FBG(r=-0.646,P=0.032)和FMN(r=-0.680,P=0.021)呈负相关。在T2DM患者中,血清1,5-AG与FBG、FMN以及Hb Alc水平呈负相关(r=-0.407,P=0.001;r=-0.314,P=0.01,r=-0.576,P<0.01)。受试者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1,5-AG曲线下面积为0.804,Cutoff值为67.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和60%。结论血清1,5-AG可以反映FT1DM患者的急性血糖变化,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其他相关指标有利于迅速的鉴别诊断FT1DM,减少FT1DM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脱水葡萄糖醇 暴发性1型糖尿病 果糖胺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与哮喘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小娟 薛黎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7-1119,共3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该疾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哮喘的发病率近年持续上升,但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Th1/Th2失衡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普遍认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生过程,而新近发现的Th9细胞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该疾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哮喘的发病率近年持续上升,但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Th1/Th2失衡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普遍认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生过程,而新近发现的Th9细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IL-4、IL-5、IL-13以及Th9细胞与哮喘发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发生机制 细胞因子 TH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德梅 朱震宏 +2 位作者 葛金莲 刘学磊 马秀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6-688,共3页
抗核糖体P蛋白(ribosomal P protein,RPP)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由核糖体60 S亚单位的3种蛋白组成,为P0[相对分子质量(Mr)38 000]、P1(Mr19 000)、P2(Mr17 000),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us,SLE)的特异... 抗核糖体P蛋白(ribosomal P protein,RPP)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由核糖体60 S亚单位的3种蛋白组成,为P0[相对分子质量(Mr)38 000]、P1(Mr19 000)、P2(Mr17 000),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us,SLE)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之一,在其他疾病及正常人群中则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维吾尔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欧蒙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迹分析模型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变化趋势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冰雪 桑国耀 +3 位作者 妥小青 田恬 阿比旦.艾尼瓦尔 戴江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探索应用轨迹分析模型拟合HIV阴性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肛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变化趋势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于乌鲁木齐市采用滚雪球法招募HIV阴性MSM者,以调查对象入组时间为基准,每6个月随访一次,... 目的:探索应用轨迹分析模型拟合HIV阴性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肛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变化趋势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于乌鲁木齐市采用滚雪球法招募HIV阴性MSM者,以调查对象入组时间为基准,每6个月随访一次,采集肛管内脱落细胞并进行HPV DNA分型鉴定。纳入完成基线、6个月、12个月随访的研究对象,以感染不同型别HPV的累加数量为因变量,随访次数为自变量构建轨迹分析模型,分别探索将受试者分为一个、二个、三个及四个亚组时的HPV感染状态变化轨迹,并运用贝叶斯信息标准值(BIC)、贝叶斯因子对数值和平均验后分组概率(Ave PP)评价模型拟合效果。结果:共招募400名HIV阴性MSM者,其中187名MSM者纳入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将HPV感染状态变化趋势按两组轨迹模型拟合效果最优。该模型中,第一亚组占54.5%(102/187),HPV感染状态变化曲线呈下降趋势;第二亚组占45.5%(85/187),HPV感染状态变化曲线呈上升趋势。结论:应用轨迹分析模型能有效区分HIV阴性MSM人群HPV感染状态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探寻HPV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行为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同性恋 男性 模型 统计学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不同热程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牛瑶 顾挺 古丽娜尔.沙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52-358,共7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热程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SBIs)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SBIs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7月,按照QUADA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 Disc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热程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SBIs)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SBIs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7月,按照QUADA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 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同平均热程(<24、~48和>48 h)PCT、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诊断SBIs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汇总,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使用Stata 12.0软件判断发表偏倚并绘制漏斗图。结果初检到442篇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Meta分析(中文1篇,英文10篇)。1平均热程<24 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95%CI:0.69~0.80)和0.80(95%CI:0.77~0.83),SROC AUC为0.870(95%CI:0.817~0.923);WB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8(95%CI:0.41~0.55)和0.54(95%CI:0.51~0.58),AUC为0.484(95%CI:0.440~0.663);AN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0(95%CI:0.21~0.40)和0.78(95%CI:0.73~0.83)。2平均热程24~48 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95%CI:0.79~0.91)和0.63(95%CI:0.60~0.67),AUC为0.857(95%CI:0.761~0.953);WB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5%CI:0.44~0.65)和0.46(95%CI:0.41~0.51),AUC为0.558(95%CI:0.479~0.636);ANC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7(95%CI:0.28~0.66)和0.12(95%CI:0.08~0.17)。3平均热程>48 h对SBIs的诊断价值:PCT的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5%CI:0.75~0.90)和0.55(95%CI:0.50~0.59),AUC为0.816(95%CI:0.596~0.996);2篇WBC文献的敏感度分别为0.69(95%CI:0.41~0.89)和0.34(95%CI:0.28~0.41),特异度分别为0.81(95%CI:0.69~0.91)和0.29(95%CI:0.24~0.35);AN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95%CI:0.75~0.95)和0.40(95%CI:0.34~0.46)。结论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诊断SBIs的价值,发热<24 h检测PCT有较高的特异度;发热24~48 h检测PCT有较高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不明原因发热 热程 儿童 严重细菌感染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丽 李巍 古丽娜尔.沙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7月,按照QUADAS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敏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获得PCT对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7月,按照QUADAS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进行汇总和异质性检验,绘制综合受试者特征曲线(SROC),行敏感性分析和异质性原因分析。使用Stata12.0软件判断发表偏移并绘制漏斗图。结果12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中文5篇,英文7篇)。①汇总敏感度0.95(95%CI:0.92—0.97),特异度0.89(95%CI:0.86—0.92),阳性似然比11.09(95%CI:5.73~21.49),阴性似然比0.07(95%CI:0.05~0.11),诊断比值比122.01(95%CI:65.08—228.75),SROC曲线下面积(AUC)0.9777,Q’指数0.933。②分别剔除样本量〈50文献、中文文献和回顾性研究文献的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诊断参数的95%CI与原数据有较大重叠。③特异度、阳性似然比的文献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研究地域、PCT检测方法和细菌性脑膜炎诊断标准可能不是异质性产生的原因。④以PCT5肛g·L。界值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特异度,SROCAUC和Q’指数最大。结论PCT在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使用PCT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仍需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细菌性脑膜炎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易感候选基因在世界不同人群中的多样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弓弦 张超 +5 位作者 伊利亚斯.艾萨 时瑛 杨雪唯 努尔斯曼古丽.奥斯曼 关亚群 徐书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3-559,共17页
近10年来兴起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相关研究结果获得了大量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候选易感基因,了解这些候选基因在正常人群中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以及在不同人群间的遗传差异,不但有助于阐明2型糖尿病的遗... 近10年来兴起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相关研究结果获得了大量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候选易感基因,了解这些候选基因在正常人群中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以及在不同人群间的遗传差异,不但有助于阐明2型糖尿病的遗传机理,而且对于今后在特定人群中进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GWAS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的搜索和整理确定了170个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或基因区域;随后基于千人基因组计划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这些候选基因在世界范围内14个人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在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易感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多样性特征。在所研究的14个世界人群中,2型糖尿病候选易感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范围的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其中8个易感基因IL20RA、RNMTL1-NXN、NOTCH2、ADRA2A-BTBD7P2、TBC1D4、RBM38-HMGB1P1、UBE2E2和PPARD在群体间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最明显的是IL20RA基因(FST=0.152),该易感基因在非洲人群和非非洲人群间存在显著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差异。14个人群中易感基因遗传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非洲人群与非非洲人群之间的群体遗传结构的不同所造成的。进一步比较东西方人群间的2型糖尿病候选基因遗传结构差异,发现在东西方人群中同样存在明显的群体遗传结构差别,其中DGKB-AGMO(FST=0.173)和JAZF1(FST=0.182)是差异最显著的易感基因。本研究通过对群体间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遗传结构进行比较,鉴别出一些差异特别显著的易感基因,对今后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与不同人群间发病率和易感性差异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易感基因 遗传多样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世界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