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老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和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莺 马依彤 +5 位作者 杨毅宁 刘芬 陈邦党 韩伟 向阳 李晓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老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8个月龄雄性C57/BL小鼠212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分为两组(每组106只):AMI+PDTC组术后每日...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老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8个月龄雄性C57/BL小鼠212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分为两组(每组106只):AMI+PDTC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PDTC 120 mg/(kg.d),AMI组每日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1周内心脏破裂率及心脏超声改变。再将AMI后3天、7天、14天不同时间行p65、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2活性及心肌间质胶原含量测定。结果:与AMI组相比,AMI+PDTC组心脏破裂率降低(35.3%比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组相比AMI+PDTC组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外径降低,舒张期前壁厚度、收缩期前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增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后3天及7天AMI+PDTC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较AMI组同时间点降低(P均=0.000),AMI后3天及14天时AMI+PDTC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较AMI组同时间点降低(P均=0.000)。AMI后7天和14天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在AMI+PDTC组较AMI组同时间点降低(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I后3天和7天AMI+PDTC组较AMI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降低(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抑制剂PDTC可降低老龄小鼠AMI后心脏破裂率,改善心室重构,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降低胶原降解并抑制胶原合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重构 心脏破裂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