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玉 岳迎宾 严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体内血清铁蛋白(SF)含量与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SF与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ALL患儿87例,... 目的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体内血清铁蛋白(SF)含量与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SF与治疗反应、临床危险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ALL患儿87例,临床危险度为高危的患儿32例。3年无事件生存患儿68例,预后不良患儿19例。与无事件生存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初诊年龄较大,临床危险度为高危的比例较高,SF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儿的平均SF水平为(232.86±64.28)μg/L,高于非高危组(172.73±53.8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01)。巩固治疗前(T3)、维持治疗前(T4)时间点高危组患儿的SF水平显著高于非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中铁过量组11例、正常组21例。与正常组相比,铁过量组治疗反应差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F过量与ALL患儿治疗反应差有关,是ALL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改善ALL患儿的治疗效果,建议在化疗期间动态监测S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铁蛋白 治疗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NF-κB通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伊丽苏娅·帕尔哈提 海力其古丽·努日丁 严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4-1628,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NF-κB通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明确诊断为ALL的30例患儿作为病例组,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与NF-κB通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明确诊断为ALL的30例患儿作为病例组,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DR、NF-κ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DR、NF-κB蛋白表达,并回顾性分析上述基因mRNA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ALL患儿外周血中VDR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50×10^(9)/L的患儿NF-κB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50×10^(9)/L的患儿(P<0.01);感染患儿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患儿(P<0.05);不同性别、年龄、初诊时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免疫学分型、危险度与诱导缓解情况的患儿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表达情况对儿童ALL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维生素D受体 NF-ΚB通路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抗原B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宋传龙 焦红杰 +2 位作者 海力其古丽·努日丁 岳迎宾 严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8-866,共9页
目的:探讨包虫抗原B (HA-B)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改善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TNFR2)基因敲除(TNFR2^(-/-))的C57/B6小鼠分为WT对照组、WT-ITP模型组、WT-HA-B组、TNFR2^(-/-)对照... 目的:探讨包虫抗原B (HA-B)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改善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TNFR2)基因敲除(TNFR2^(-/-))的C57/B6小鼠分为WT对照组、WT-ITP模型组、WT-HA-B组、TNFR2^(-/-)对照组、TNFR2^(-/-)ITP模型组和TNFR2^(-/-)HA-B组,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脏器指数和血常规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10 (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中Arg1、IL-10、iNOS和IL-6表达水平。分别将WT对照组和TNFR2^(-/-)对照组小鼠BMDM诱导为M2巨噬细胞(WT M2组和TNFR2^(-/-)M2组),加入HA-B (WT M2+HA-B组和TNFR2^(-/-)M2+HA-B组),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rg1和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与WT对照组和TNFR2^(-/-)对照组比较,WT-ITP模型组和TNFR2^(-/-)ITP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P<0.05),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5),白细胞数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血清中Arg1和IL-10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水平升高(P<0.05);BMDM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T-ITP模型组比较,WT-HA-B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P<0.05),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增加(P<0.05),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5),白细胞数量减少(P<0.05),凝血时间缩短(P<0.05);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血清中Arg1和IL-10水平升高(P<0.05),iNOS和IL-6水平降低(P<0.05);BMDM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iNOS和IL-6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WT-HA-B组比较,TNFR2^(-/-)HA-B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P<0.05),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5),白细胞数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血清中Arg1和IL-10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水平升高(P<0.05);BMDM中Arg1和IL-10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T M2组比较,WT M2+HA-B组M2巨噬细胞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T M2+HA-B组比较,TNFR2^(-/-)M2+HA-B组M2巨噬细胞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HA-B可通过TNFR2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进而发挥治疗IT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抗原B 巨噬细胞M2极化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