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评价不同栓塞材料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1
1
作者 管清龙 陈海波 +3 位作者 刘成龙 曹耿飞 张海潇 崔传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8... 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30日至2022年12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TACE治疗的84例不能手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TACE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栓塞材料,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行IVIM-DWI检查。根据IVIM-DWI序列设定的固定b值,分析不同栓塞材料下单指数模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双指数模型纯弥散系数(D值)、伪弥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及不同栓塞治疗材料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对比分析ADC值、D值、D*及f值变化。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AFP)含量、肿瘤大小等4个临床参数和治疗前后ADC值、D值、D*值、f值共8个功能学定量指标参数,确定具有预后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VIM参数对预测值的诊断价值和Cut-off值。结果 治疗后载药微球组ADC值显著高于碘化油组,载药微球组、碘化油组D*值显著低于PVA颗粒组,载药微球组f值显著低于碘化油组(均P<0.01)。稳定组中载药微球组疗效明显优于碘化油组和PVA颗粒组,进展组中碘化油组比载药微球组和PVA颗粒组更易出现疾病进展。稳定组治疗前f值显著高于进展组(P=0.005),治疗后ADC值显著高于进展组(P=0.029)。ROC分析显示,载药微球组、碘化油组、PVA颗粒组分别中位随访30、19、26个月,总平均生存时间为25个月,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D值(AUC 0.878)、D*值(AUC 0.554)及治疗后D值(AUC 0.791)、D*值(AUC 0.552)、f值(AUC 0.467)是TACE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治疗前后D值诊断效能更高,治疗前D值<0.505×10-3mm2/s、治疗后D值<0.785×10-3mm2/s时预测为疗效差。结论 治疗前后D值是预测不同栓塞材料TACE治疗HCC疗效的最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东海 任伟新 +2 位作者 兰勇军 刘豫辉 田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6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期、C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长期口服低剂量替吉奥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桑泽杰 王华明 +1 位作者 纪卫政 任伟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324-3327,共4页
目的评价巴塞罗那肝癌(BCLC)分期B期、C期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长期口服低剂量替吉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HC... 目的评价巴塞罗那肝癌(BCLC)分期B期、C期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长期口服低剂量替吉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HCC患者53例,按其住院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TACE后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毒副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疾病进展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结果试验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8.0~16.3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2.3个月,95%CI为(11.8,13.3)个月。对照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0~11.2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1个月,95%CI为(8.6,9.9)个月。其中3例达部分缓解(PR)者肿瘤缩小后手术切除。试验组患者服用替吉奥后4例腹泻,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恶心、呕吐,毒副作用在1~2级,发生率分别为14.3%、7.1%和7.1%。试验组无疾病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χ2=35.531,P〈0.05)。结论 BCLC分期B期、C期的HCC患者TACE后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替吉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贝伐单抗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桑泽杰 朱帝文 +4 位作者 纪卫政 顾俊鹏 张海潇 任伟新 温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贝伐单抗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动态变化及其对HAE病灶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成功接种HAE的Wistar模型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实验组(经肝动脉注射...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贝伐单抗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动态变化及其对HAE病灶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成功接种HAE的Wistar模型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实验组(经肝动脉注射贝伐单抗),每组20只。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4、21和28 d鼠尾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VEGF、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取HAE标本检测贝伐单抗对大鼠HAE病灶的影响。结果从术后7 d开始,实验组血清中VEGF表达降低,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术后14 d VEGF表达量持续下降,且以第14天最低,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1 d逐渐上升,28 d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采用贝伐单抗治疗HAE对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病 贝伐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大鼠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桑泽杰 朱帝文 +4 位作者 任伟新 顾骏鹏 纪卫政 张海潇 温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疗效。方法对30只成功接种泡状棘球蚴病的Wistar雌性大鼠模型分别暴露HAE病灶,开腹直视下穿刺病灶,行单极针穿刺及RFA,计算穿刺及消融成功率。结果 27只穿刺成功(27/30,90.00%... 目的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疗效。方法对30只成功接种泡状棘球蚴病的Wistar雌性大鼠模型分别暴露HAE病灶,开腹直视下穿刺病灶,行单极针穿刺及RFA,计算穿刺及消融成功率。结果 27只穿刺成功(27/30,90.00%)。病理显示19只HAE病灶消融完全,完全消融成功率70.37%(19/27),病灶呈现凝固性坏死。结论开腹RFA治疗HAE大鼠技术简单易行,消融后病灶凝固性坏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大鼠 Wistar棘球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