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梯培训法在介入放射学临床受训人员培训中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帝文 张海潇 +3 位作者 鲍应军 顾俊鹏 纪卫政 任伟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6期982-984,F0003,共4页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诊疗的新领域,涉及多个系统疾病,融合医学影像学、临床治疗于一体。如何提高培养受训人员的素质、促进学科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依据受训人员的的特点、介入放射学的学科特色,在临床培训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目... 介入放射学是医学诊疗的新领域,涉及多个系统疾病,融合医学影像学、临床治疗于一体。如何提高培养受训人员的素质、促进学科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依据受训人员的的特点、介入放射学的学科特色,在临床培训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技能培训方案,以提高介入放射医生的综合素质,为专科医师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阶梯式培训法 受训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后CT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后的肿瘤反应
2
作者 杨瀚 李毫 +4 位作者 曹耿飞 鲍应军 朱帝文 顾俊鹏 任伟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59,共8页
目的基于术后CT影像组学识别重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有反应的肝细胞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4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肝细胞癌96例,患者均接受3次或以上TACE治疗,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 目的基于术后CT影像组学识别重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有反应的肝细胞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4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肝细胞癌96例,患者均接受3次或以上TACE治疗,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67例和验证组29例。运用3D-Slicer软件阈值分割第一次TACE术后24h内复查CT图像靶病灶中碘油沉积区,包括平扫和动脉期,最终筛选出5个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以识别重复TACE后有反应的肝细胞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Child-Pugh分级(OR=2.737,P<0.05)、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OR=2.907,P<0.05)、肿瘤数量多发(OR=4.505,P<0.01)和甲胎蛋白(OR=1.002,P<0.01)是预测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中,平扫和动脉期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831,验证组中分别为0.748、0.788。两种模型均能有效评估肝细胞癌TACE后的肿瘤反应。结论基于TACE术后首次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识别经重复TACE后有反应的肝细胞癌,靶病灶内碘油沉积模式可作为影像生物标志物评估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肿瘤反应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穆民 李维民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103-103,共1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动脉瘤的患者,将其2D-DSA和3D-DSA的动脉瘤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常规2 D脑血管造影比较...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动脉瘤的患者,将其2D-DSA和3D-DSA的动脉瘤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常规2 D脑血管造影比较,3D-DSA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结论 3D-DSA的重建图像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中,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DSA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