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黎 马琦 +4 位作者 房彬彬 朱筠 王淑霞 张朝霞 姚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511-2515,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T2DM的维吾尔族患者1 000例为T2DM组,同期选取该院的体检健康者1 008例为对... 目的探讨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T2DM的维吾尔族患者1 000例为T2DM组,同期选取该院的体检健康者1 008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臀围、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一般临床资料,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并比较其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对GCKR基因rs126032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T2DM组和对照组GCKR基因rs1260326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CKR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T2DM的关系。结果 T2DM组BMI、WHR、W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TC、FPG高于对照组,HDL-C、LDL-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CKR基因rs1260326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说明两组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T2DM组与对照组rs1260326位点基因型分布、rs1260326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CKR基因rs1260326隐性遗传模式是T2DM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选主效应模型的变量有性别、WHR、TC、TG、HDL-C、GCKR基因rs1260326隐性遗传模式(P<0.05)。结论在新疆维吾尔族中,GCKR基因rs1260326多态性与T2DM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人群T2DM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对临床伦理认知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明霞 刘健 +6 位作者 雷良华 李青莉 陈倩 付强 贺电 王美霞 吴建元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5期606-611,共6页
目的了解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临床伦理学小组中部分成员单位对临床伦理及其重要性认知的情况,为医院伦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6家医院的19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伦理问题的调查。结果调查... 目的了解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临床伦理学小组中部分成员单位对临床伦理及其重要性认知的情况,为医院伦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6家医院的19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伦理问题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有14.29%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所在医院已成立了伦理委员会,且有32.14%的调查对象从来没有向伦理委员会提出过任何层面的申请;不同学历的医务工作者在伦理基础知识及临床伦理应用中的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者在伦理基础知识及临床伦理应用中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查对象中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将医学伦理学的价值理论转化为临床伦理规范,在各项临床伦理认知的重要程度上有较好的表现,但还需加强对临床医生以外的各岗位医务工作者开展多层面多内容的伦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伦理委员会职能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工作者 伦理基础知识 临床伦理应用 医学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2作为潜在的肝细胞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麦尔哈巴·麦麦提艾力 张凯楠 +3 位作者 赵辉 亚库甫·托合提 叶建蔚 吕国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60-4065,共6页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HCC发病率上升。甲胎蛋白(AFP)是HCC诊断中的经典血清标志物,但其灵敏度低,亟待研发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用于HCC的早期诊断。目的检测HCC患者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2(PARP2)蛋白表达水... 背景肝细胞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HCC发病率上升。甲胎蛋白(AFP)是HCC诊断中的经典血清标志物,但其灵敏度低,亟待研发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用于HCC的早期诊断。目的检测HCC患者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2(PARP2)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潜在的HCC诊断标志物。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50例健康体检者与371例HCC患者的PARP2 mRNA水平,通过PARP2表达量绘制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在HCC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中检测PARP2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收集2021年3月—2022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8例新发HCC患者的血清样本及同期38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ARP2蛋白水平,并分析HCC患者血清PARP2蛋白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血清PARP2表达水平用于HCC诊断与AFP阴性HCC(AFP<20μg/L)诊断的效能分析,评估血清PARP2与AFP联合诊断HCC患者与体检健康者的效能。结果基于TCGA的大数据分析,癌组织PARP2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01);HCC细胞HepG2中PARP2 mRNA表达水平、PAR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WRL68(P<0.05)。HCC患者血清PARP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体检健康者(P<0.001)。不同淋巴转移、肿瘤数目者血清PARP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RP2表达水平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灵敏度为76.32%,特异度为97.37%,截断值为19.45μg/L。经血清AFP检测,38例HCC患者中21例为AFP阴性HCC。血清PARP2蛋白水平诊断AFP阴性HCC的AUC为0.95(95%CI=0.88~1.00),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7.37%,截断值为19.59μg/L。进一步评估PARP2联用AFP的诊断效能,使用“并联”的联合诊断模式,结果显示:联合诊断HCC的灵敏度为92.11%,特异度为94.74%,AUC为0.9342;针对AFP阴性的HCC患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94.74%,AUC为0.9023。结论PARP2在HCC中高表达,可以作为HCC筛查的生物学标志物,尤其是AFP阴性的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PARP2 甲胎蛋白 诊断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NAP23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4
作者 陈娇 刘清 +6 位作者 郑树涛 李慧芳 王薇 刘涛 黄丛改 彭天元 卢晓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SNAP2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41例ESC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normal adjacent tissue,NAT),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NAP23的表达... 目的探讨SNAP2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41例ESCC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normal adjacent tissue,NAT),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NAP23的表达和定位,比较ESCC与NAT组织中SNAP23的差异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ESCC细胞系TE-1、TE-13和KYSE150中SNAP23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技术,构建SNAP23敲低和过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株;并利用细胞侵袭实验评估SNAP23对ESCC细胞系TE-13侵袭的影响。结果ESCC组织中的SNAP23呈高表达(53.7%,22/41)显著高于NAT组(19.5%,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03,P<0.01)。ESCC组织中SNAP2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χ^(2)=4.193,P<0.05)、浸润深度(χ^(2)=7.264,P<0.05)明显相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分型、病理分级、脉管瘤栓、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ESCC细胞系与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相比,其SNAP23呈高表达(P<0.0001)。与sh-NT组相比,敲低SNAP23表达后,ESCC细胞系TE-13的侵袭能力被抑制(P<0.0001);与Vector组相比,过表达SNAP23后,ESCC细胞系TE-13的侵袭能力增强(P<0.0001)。结论SNAP23在ESCC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其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SNAP23促进ESCC细胞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SNAP23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免疫金渗滤法筛选胶体金标记抗人IgG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房彬彬 齐新伟 +1 位作者 王黎 冯晓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90-1792,1796,共4页
目的:应用点免疫金渗滤法筛选适宜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以下简称二抗),并运用多个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三个不同公司的二抗用胶体金标记,根据棋盘滴定法确定最佳标记条件;运用点免疫金渗滤法对三种二抗的胶体金标记后检测... 目的:应用点免疫金渗滤法筛选适宜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以下简称二抗),并运用多个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三个不同公司的二抗用胶体金标记,根据棋盘滴定法确定最佳标记条件;运用点免疫金渗滤法对三种二抗的胶体金标记后检测效能进行比较,采用包虫病人和健康对照血清,用包虫病特异性抗原检测包虫病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评价最优的二抗,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比较。结果:A、B、C三种二抗标记的最佳标记条件为:p H均为8.5,加入量分别为38.4、24、19.2μg/ml,综合评价二抗B检测效能最优。将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效能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Kappa=0.895(P<0.05),吻合度较强。结论:应用点免疫金渗滤法,以及本文提出的评价指标,能够筛选出最佳二抗,对检测试剂盒中二抗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筛选 胶体金标记 抗人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XIN2基因的3个SNP位点与新疆维吾尔族先天缺牙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佳怡 迪丽努尔.阿吉 +6 位作者 艾孜孜.买买提 郑树涛 刘涛 徐彬 古则丽阿依.阿不都卡德尔 古丽巴努.依马木 李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单纯型先天缺牙患者标本中AXIN2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收集维吾尔族非单纯型先天缺牙家系3个,采集家系患者颊黏膜拭子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分段纯化的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检测患者的DNA。结果:3个家系...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单纯型先天缺牙患者标本中AXIN2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收集维吾尔族非单纯型先天缺牙家系3个,采集家系患者颊黏膜拭子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分段纯化的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检测患者的DNA。结果:3个家系的单纯型先天缺牙临床表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患者出现不同数量的缺失牙或伴发锥形牙。测序后检测出AXIN2的3个可能的SNP位点。结论:AXIN2基因片段中某些编码基因的改变可能与维吾尔族单纯型先天缺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缺牙 AXIN2基因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消融法构建大鼠房室传导阻滞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雪梅 马嵋 +2 位作者 张春 寿玺 温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制备稳定、可靠的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动物模型在抗心律失常新药及生物工程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化学消融法构建大鼠AVB模型,为新药开发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将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 目的制备稳定、可靠的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动物模型在抗心律失常新药及生物工程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化学消融法构建大鼠AVB模型,为新药开发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将成年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列表法分成等渗盐水组、维拉帕米组、化学消融法1组、化学消融法2组,每组15只。等渗盐水组0.9%的NaCl按照5 mg/kg尾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组按照盐酸维拉帕米5 mg/kg尾静脉注射,化学消融法1组于房室沟注射无水乙醇50μL,化学消融2组于主动脉根部与右房交界处注射无水乙醇50μL。所有实验组都用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图,对各实验大鼠房室交界区行HE染色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免疫组化。结果成功建立大鼠AVB模型。化学消融法1组、2组CX43蛋白表达[(15.20±2.23)个/视野、(22.10±4.70)个/视野]较等渗盐水组[(45.00±2.24)个/视野]明显减少(P<0.05)。光镜下可见等渗盐水组和维拉帕米组房室结区心肌组织排列整齐,未见明显改变,CX43阳性蛋白表达清楚。化学消融法1组和化学消融法2组心肌变性坏死,CX43阳性蛋白表达较淡。化学消融法1组和2组三度AVB发生率(73.3%、60.6%)及死亡率(33.3%、26.7%)较维拉帕米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学消融法可建立稳定可靠持久的AVB模型,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模型 化学消融法 缝隙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肿瘤免疫治疗与寄生虫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德伟 张传山 李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1-665,共5页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为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受T细胞受体(TCR)和细胞因子诱导,LAG-3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等配体结合而激活,进而上调Treg功能、负调控TC...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为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受T细胞受体(TCR)和细胞因子诱导,LAG-3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等配体结合而激活,进而上调Treg功能、负调控TCR信号转导并影响细胞因子分泌等降低机体免疫力,使病原体发生免疫逃逸。近年来,LAG-3因配体多样、表达广泛及作用突出而成为免疫治疗中较有潜力的新靶点。我们主要总结了LAG-3的结构、配体、作用以及在肿瘤免疫治疗及寄生虫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 肿瘤 寄生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区尼勒克县人群泡球蚴感染病例调查及nad2、cob基因片段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永忠 初伊明 +5 位作者 阿尔新·卡德尔 郭宝平 周璨林 李军 张文宝 郭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地区尼勒克县泡球蚴感染确诊病例人群分布及病原遗传特征。方法收集和调查尼勒克县境内人群泡球蚴感染病例相关数据,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收集到的患者病灶肝组织样本,针对线粒体nad2和cob基因片段开展病原分子检测...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地区尼勒克县泡球蚴感染确诊病例人群分布及病原遗传特征。方法收集和调查尼勒克县境内人群泡球蚴感染病例相关数据,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收集到的患者病灶肝组织样本,针对线粒体nad2和cob基因片段开展病原分子检测和分析。结果截止2015年底共收集到泡球蚴感染患者资料共计48例,首例感染病人确诊于1989年。近5年确诊病例占到所有病例数的45.8%,年均确诊率为1.7/10万。感染人群沿喀什河流域两岸分布,在乌拉斯台乡尤为集中。患病人群中35-44岁占到38.6%,男性占64.6%,农牧民占95.8%。通过对11份病例样本检测nad2、cob基因片段进一步证实为泡球蚴感染,序列自身比对完全同源。结论泡球蚴在尼勒克县属于新发传染病。包括尼勒克县在内的伊犁河谷地带为泡球蚴的自然疫源地,该县境内的泡球蚴病原核酸序列较为保守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病 多房棘球蚴病 基因变异 尼勒克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体外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李德伟 施阳 +4 位作者 李亮 侯昕伶 王慧 张传山 李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研究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体外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活性的影响,探讨MEK1/2作为治疗泡型棘球蚴病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建立Em空白对照组、DMSO及1μmol/L、50μmol/L、100μmol/L曲美替尼组,利用活力染色... 目的研究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体外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活性的影响,探讨MEK1/2作为治疗泡型棘球蚴病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建立Em空白对照组、DMSO及1μmol/L、50μmol/L、100μmol/L曲美替尼组,利用活力染色与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别观察虫体活性及体表结构变化;以Swiss Model同源建模合理构建Em MEK1/2分子的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μmol/L曲美替尼干预3 d、6 d、9 d的原头节活性分别为(84.72±0.27)%、(87.32±2.01)%、(85.12±3.64)%,低于相同时间DMSO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当1μmol/L曲美替尼干预时间延长至12 d,原头节活性降至(37.82±2.12)%,与DMSO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0,P<0.01)。SEM和活力染色显示曲美替尼组虫体活性与干预浓度成正比,同源建模结果显示Em与人MEK1/2分子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综合分析活力染色、SEM与同源建模结果,证实体外1μmol/L的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虫体活性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MEK信号通路 曲美替尼 体外培养 原头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发育相关基因PLK1在细粒棘球绦虫体外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研究
11
作者 帕力塔吉·麦麦提祖农 吴川川 +7 位作者 田梦潇 齐文静 艾柯代·卡得 焦红杰 龚巧巧 李军 张文宝 张亚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9-726,共8页
目的探究PLK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在犬胆汁刺激下向成虫方向发育,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通过免疫组化定位PLK1基因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切割分离成虫头节和后颈节段,收集样本... 目的探究PLK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在犬胆汁刺激下向成虫方向发育,收集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通过免疫组化定位PLK1基因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切割分离成虫头节和后颈节段,收集样本运用荧光定量qPCR量化PLK1基因在虫体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部位的表达量水平,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向成虫方向发育的体外培养模型,体外培养的虫体56 d获得4个节片;PLK1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包囊生发层中高表达量。虽然在成虫和原头蚴表达较低,但免疫组化显示在原头蚴吸盘的底部和成虫头节的下部链体延长区域的表达高于其他部位(F=14.87,P<0.05)。结论细粒棘球绦虫干细胞相关基因PLK1的表达明显位于生发层细胞和激活原头蚴的头节底部以及链体增长区域,PLK1是棘球绦虫成虫发育干细胞区域的高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体外培养 PLK1 免疫组化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G3分子对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旭然 邓冰清 +9 位作者 康雪娇 李寅时 阿比旦·艾尼瓦尔 余倩 孜比姑·肉素 阿迪莱·多力坤 王茂林 王慧 张传山 李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9-536,共8页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分子对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C57-wild-type, WT)和LAG3基因敲除(LAG3-knockout, LAG3-KO)小鼠经肝门静脉注射泡球蚴原头节,...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分子对泡球蚴感染小鼠肝脏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型(C57-wild-type, WT)和LAG3基因敲除(LAG3-knockout, LAG3-KO)小鼠经肝门静脉注射泡球蚴原头节,感染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肝脏CD19和α-SMA表达及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B细胞及其各亚群和表面CD80、CD86、MHC-Ⅱ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泡球蚴感染12周小鼠肝脏LAG3-KO组CD19阳性区及面积占比略高于W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α-SMA在LAG3-KO组阳性区及面积占比显著高于WT组(t=-3.224、-3.227,P均<0.05)。LAG3-KO组肝脏B细胞表达CD80和MHC-Ⅱ分子的比例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9、-3.321,P均<0.05)。LAG3-KO组B2细胞占比显著高于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5,P<0.05)。LAG3-KO组B1b细胞表达CD80比例亦显著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15,P<0.001),而B2细胞表达CD80比例显著低于WT组,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806,P<0.05)。LAG3-KO组B2细胞表达MHC-Ⅱ分子显著上调,且具统计学差异(t=-4.227,P<0.01)。结论 泡球蚴感染中期12周,LAG3分子影响小鼠肝脏B细胞亚群及功能,并以B2型淋巴细胞尤为显著,LAG3对B细胞的活化以及MHC-Ⅱ类分子表达产生抑制作用,提示其可能参与泡球蚴感染下的B细胞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B细胞 B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的建立及糖代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婉贤 马琦 +2 位作者 王黎 刘梦迪 郭宝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目的 建立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探索肝特异性Rbp4基因缺失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利用Cre-LoxP技术,使用C57/BL6J小鼠和Alb-Cre小鼠构建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利用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选取10只1... 目的 建立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初步探索肝特异性Rbp4基因缺失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利用Cre-LoxP技术,使用C57/BL6J小鼠和Alb-Cre小鼠构建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利用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小鼠基因型。选取10只1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为野生对照组(WT),10只同周龄flox纯合且Alb-Cre阴性小鼠为实验对照组(Rbp4~(flox/flox):Cre~-),10只同周龄flox纯合且Alb-Cre阳性小鼠为实验组(Rbp4~(flox/flox):Cre~+)。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及qRT-PCR验证小鼠肝中RBP4蛋白及Rbp4 mRNA表达水平。利用qRT-PCR检测其他组织中Rbp4 mRNA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利用血糖仪检测小鼠尾静脉血液标本血糖值,进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利用qRT-PCR检测肝糖代谢基因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繁育并鉴定出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Rbp4~(flox/flox):Cre~+组小鼠肝中RBP4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Rbp4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三组小鼠脂肪、肾、胰、脾、心脏和肌肉组织中Rbp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E染色、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结果表明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对肝组织形态、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无显著影响(P>0.05)。三组小鼠肝中Pepck mRNA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显示,Rbp4~(flox/flox):Cre~+组小鼠肝中Pepck mRNA相对表达量较Rbp4~(flox/flox):Cre~-组小鼠降低(P<0.05)。三组小鼠肝中G6pase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肝特异性Rbp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基因缺失可抑制小鼠肝Pepck mRNA表达,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在小鼠糖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基因敲除 糖代谢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探讨
14
作者 再那吾东·玉山 李晓燕 +5 位作者 鹿双双 王嘉琪 卡力比夏提·艾木拉江 刘美 刘科亮 卢选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2,共6页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实验室)是可以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近年来随着新发、再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病原致病机理、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实验室)是可以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近年来随着新发、再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病原致病机理、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硬件支撑作用,ABSL-3实验室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对于能够胜任ABSL-3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需求也越来越多,岗前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成为进入ABSL-3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人员生物安全的重要保证。ABSL-3实验室的岗前培训工作需要在特定的场所——模拟实验室内开展,因此有必要建立ABSL-3模拟实验室,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标准和机制。本文全面介绍了ABSL-3模拟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L-3实验室 ABSL-3模拟实验室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法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慧 李军 +2 位作者 郭宝平 温浩 张文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蚴发育成微囊,经腹腔注射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鼠源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胃蛋白酶消化后检测虫体活力并计数,于37℃、5%CO2条件下...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蚴发育成微囊,经腹腔注射建立稳定的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和鼠源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经胃蛋白酶消化后检测虫体活力并计数,于37℃、5%CO2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至发育成微囊,以每鼠50个微囊的剂量经腹腔注射的途径分别接种BALB/c小鼠。接种6个月后,通过腹部解剖大体观察和病理检测分析各组小鼠的感染情况及包虫囊的生长情况。结果原头蚴在体外培养60d时发育成微囊,显微镜下观察Eg具有明显的透明角质层结构,而Em微囊角质层较薄。小鼠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感染率均为100%,Eg包虫囊为游离单囊,成囊率达70%,囊内无原头蚴;Em包虫囊为类似肿瘤的团块状组织,病灶内有生发囊及原头蚴。结论采用微囊法可建立稳定的棘球蚴继发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为疫苗研制、药物筛选和疗效判定提供研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 原头蚴 微囊 小鼠 感染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小翠 陈邦党 +5 位作者 杨毅宁 周韵 刘芬 盖敏涛 陈清杰 马依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高效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方法。方法利用2型胶原蛋白酶消化处理脐带分离HUVEC,采用内皮细胞培养基(ECM)进行培养。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 WF)... 目的建立简便、可靠、高效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方法。方法利用2型胶原蛋白酶消化处理脐带分离HUVEC,采用内皮细胞培养基(ECM)进行培养。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 WF)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31的水平鉴定细胞的纯度,体外成管实验检测冻存后内皮细胞的功能。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纯度高、活性好的HUVEC。原代HUVEC分离1周即可汇合成单层,细胞呈典型的鹅卵石状排列,免疫荧光技术证明细胞广泛表达v WF、CD31阳性细胞频数达93.1%。冻存后的细胞依然能形成管腔结构,证明标准化的冻存方法能很好地维持细胞的功能。结论建立了简便、可靠、高效的体外分离培养HUVEC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 内皮细胞 培养鉴定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眠新Ⅱ与舒泰复合麻醉剂对比格犬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段明军 陈冰心 +5 位作者 张春 姜涛 寿玺 李志强 魏琴 王雪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136,共5页
为了探索速眠新Ⅱ与舒泰复合麻醉剂对比格犬的麻醉效果,选用健康比格犬20只,用速眠新Ⅱ(0.6mg/kg)与舒泰(0.75mg/kg)混合肌注诱导麻醉,30min后给予该混合制剂静脉维持麻醉(每小时速眠新Ⅱ0.2mg/kg,舒泰0.3mg/kg),随麻醉时间延长逐渐减... 为了探索速眠新Ⅱ与舒泰复合麻醉剂对比格犬的麻醉效果,选用健康比格犬20只,用速眠新Ⅱ(0.6mg/kg)与舒泰(0.75mg/kg)混合肌注诱导麻醉,30min后给予该混合制剂静脉维持麻醉(每小时速眠新Ⅱ0.2mg/kg,舒泰0.3mg/kg),随麻醉时间延长逐渐减量。结果显示,速眠新Ⅱ与舒泰复合麻醉剂,诱导麻醉迅速,维持麻醉效果安全、稳定,镇痛及肌松等效果良好,麻醉期间能保证动物的正常心肺功能。试验表明该复合麻醉剂是一种理想的麻醉剂,能满足各种外科手术操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眠新Ⅱ 舒泰 比格犬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眠新注射液联合戊巴比妥钠对比格犬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段明军 张峰 +3 位作者 杨志 李志强 寿玺 陈冰心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0-133,共4页
观察速眠新注射液联合戊巴比妥钠对比格犬的麻醉效果。健康比格犬20只,用速眠新注射液1.6mg/kg肌注诱导麻醉,戊巴比妥纳5mg/(kg·h)-10mg/(kg·h)静脉维持麻醉,随麻醉时间延长逐渐减量。速眠新注射液联合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 观察速眠新注射液联合戊巴比妥钠对比格犬的麻醉效果。健康比格犬20只,用速眠新注射液1.6mg/kg肌注诱导麻醉,戊巴比妥纳5mg/(kg·h)-10mg/(kg·h)静脉维持麻醉,随麻醉时间延长逐渐减量。速眠新注射液联合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平稳,麻醉期间心肺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能满足临床外科教学需求。速眠新注射液联合戊巴比妥钠对比格犬的麻醉效果较好,麻醉安全、稳定,经济,适合临床外科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眠新注射液 戊巴比妥钠 麻醉效果 比格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脂联素基因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雪梅 魏琴 +3 位作者 张春 姜涛 段明军 杨毅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脂联素(APN)过表达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抑制作用和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周龄雄性Apo E-/-小鼠120只分为空载腺病毒对照组和脂联素干预组,每组60只。在3个不同时间点(0天、4周、8周)处死...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脂联素(APN)过表达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抑制作用和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2周龄雄性Apo E-/-小鼠120只分为空载腺病毒对照组和脂联素干预组,每组60只。在3个不同时间点(0天、4周、8周)处死小鼠收集组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指标;ELISA法测定血清APN浓度;油红O染色法检测小鼠主动脉血管组织的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法检测进展性斑块区的胶原含量和纤维帽厚度变化;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主动脉血管APN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APN、NF-κB p65核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APN过表达抑制了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干预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损伤面积减少(P<0.01),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程度降低(P<0.001),总体油红O染色测定血管表面损伤百分比,4周时为(27.78±8.64)vs(33.02±5.18)%;8周时为(31.58±5.87)vs(52.16±5.79)%。脂联素减缓了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血清中TC(P<0.001)、TG(P<0.001)、LDL-C(P<0.001)的浓度增加,使血脂水平趋向正常化。随着血清脂联素浓度增加,可以阻遏NF-κB通路的激活,抑制NF-κB p65核蛋白和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脂联素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来减轻AS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动脉粥样硬化 APO E^-/-小鼠 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自发荧光观察及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宁 张雪 +4 位作者 张传山 吕国栋 李亮 刘欢元 王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226,231,共6页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的自发荧光现象及共聚焦λ扫描特点,丰富细粒棘球蚴光谱学和生物学信息,为后期免疫荧光及医学光子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包囊内的原头蚴进行体外培养,亚甲基蓝染色...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蚴的自发荧光现象及共聚焦λ扫描特点,丰富细粒棘球蚴光谱学和生物学信息,为后期免疫荧光及医学光子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包囊内的原头蚴进行体外培养,亚甲基蓝染色确定原头蚴活力。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以405nm、488nm、514nm、561nm等不同激发光激发观察虫体自发荧光,并分别对这5种激发光激发的细粒棘球蚴做自发荧光λ扫描分析,同时采用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下分别以405nm、488nm、514nm、563nm、633nm等5种激发光激发细粒棘球蚴,绘制其自发荧光曲线。结果经亚甲基蓝染色测定原头蚴活力为100%。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激发光照射下细粒棘球蚴虫体能发出多种不同颜色的自发荧光。在相同的激发强度及探测器电压的情况下,以405nm激光激发的蓝色荧光效果最佳,虫体大体结构清晰;λ扫描分别以405nm、488nm、514nm、561nm、633nm等5种激发光激发样品,相应敏感的发射波长分别为490~520nm、520nm及580nm左右、580~600nm、610~630nm和650nm左右,其中405nm、488nm和561nm激发效果较好,514nm、633nm激发效果欠佳。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细粒棘球蚴做自发荧光曲线与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基本一致,但所测定的虫体自发荧光强度较共聚焦显微镜偏低。结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粒棘球蚴虫体自发荧光,其中以405nm激发的蓝色荧光最强;细粒棘球蚴虫体自发荧光光谱较宽,490~520nm、610~630nm,405nm、488nm和561nm为较适宜的激发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自发荧光 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