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9例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功能性清扫术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阿迪力江·赛买提 安玮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分析149例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病例资料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底期间在我院施行淋巴结清扫术的14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49例患者中女104例、男45例,年龄1~81岁、平均年龄34.9岁;病变在颈部不同区域... 目的:分析149例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病例资料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底期间在我院施行淋巴结清扫术的14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49例患者中女104例、男45例,年龄1~81岁、平均年龄34.9岁;病变在颈部不同区域出现情况分别:Ⅰ区40例、Ⅱ区45、Ⅲ区24例、Ⅳ区14例、Ⅴ区36例、Ⅵ区5例、腮腺区26例;术前施行增强CT检查患者105例,76例诊断考虑为结核、29例考虑其他疾病;149例手术患者均为全身麻醉,37例患者术中做快速冰冻检查,当中2列结果考虑性质待定、3例反应性增生、32例肉芽肿性病变;127例术区负压引流、22例皮片引流;术后2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其余患者术区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患者无明显的功能损伤表现;术后患者均接受系统的抗痨治疗;结论:总之针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术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尽通过小切口、分层解剖,可保证术后颈部的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 淋巴结结核 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例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阿迪力江·赛买提 吴旭彬 +1 位作者 张思敏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分析199例颌面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在我院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62例,女性137例;45例患者有明显的疼痛不适、144例患者无明显疼痛不适;3例患者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史... 目的:分析199例颌面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在我院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的19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性62例,女性137例;45例患者有明显的疼痛不适、144例患者无明显疼痛不适;3例患者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史;临床检查触及的肿大淋巴结大部分为大小不一的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在颈部分布情况Ⅴ区>Ⅱ区>Ⅰ区>腮腺区>Ⅵ区>Ⅲ区>Ⅳ区;CT诊断为考虑为结核47例、恶性肿瘤17例、感染性疾病19例、48例为性质待定;胸部X光片结果肺部或者胸膜有结核表现的为31例;比较前5年及后5年的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即干酪样坏死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检查的患者为45例,结果为阳性者36例。结论:颌面颈部淋巴结结核为最常见的肺以外的结核性疾病,新疆地区作为高发地区有明显的年轻化的趋势,很要必要加强该群体的预防工作;临床上颈部淋巴结结核无特定的临床表现,典型的病理学特征出现率明显下降,对病理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诊断方面CT增强扫描、T-SPOT检查的参考价值明显高于其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 淋巴结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龋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3
作者 袁曦玉 韩婧 +1 位作者 从兆霞 赵今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4-1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龋病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VD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龋病易感性相关... 目的:系统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龋病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VD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龋病易感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9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病例组1160例、对照组8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VDR基因TaqI rs731236多态性[tt+Tt vs.TT(OR=0.66,95%CI 0.47~0.92,P=0.013);Tt vs.TT(OR=0.66,95%CI 0.47~0.92,P=0.013)],FokI rs10735810多态性[f vs.F(OR=0.75,95%CI 0.59~0.97,P=0.027);ff vs.Ff+FF(OR=0.54,95%CI 0.33~0.87,P=0.011);ff vs.FF(OR=0.52,95%CI 0.29~0.92,P=0.025)]均与儿童龋病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当前证据表明VDR TaqI、FokI基因多态性与亚洲儿童龋病易感性存在显著关联。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还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儿童龋病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