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0
1
作者 刘洋 李敏 徐佩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6-198,共3页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非活性生长的微生物。MP没有细胞壁,有膜及胞浆抗原,主要的膜抗原是糖脂质。MP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肺...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非活性生长的微生物。MP没有细胞壁,有膜及胞浆抗原,主要的膜抗原是糖脂质。MP是目前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且可导致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多系统及皮肤的病变。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病原学变迁,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已成为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病原体。迄今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倾向于MP的黏附、MP的侵入、MP直接造成细胞损伤及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肺炎支原体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洋 李敏 徐佩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6-498,共3页
当今社会,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介导。有学者利用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胰岛素诱导基因2、体脂量和肥胖症相关基因、黑皮质素-4-受体基因等基因与体质指数(BMI)密... 当今社会,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和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介导。有学者利用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胰岛素诱导基因2、体脂量和肥胖症相关基因、黑皮质素-4-受体基因等基因与体质指数(BMI)密切相关。但这些基因中有些具体功能还未揭示清楚,有些存在着种族差异及遗传异质性等问题。近年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中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众所周知,肠道菌群具有特异的代谢效能,为宿主分解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底物。近年有学者研究认为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硬壁菌门的比例失调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该文就当前国内外相关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联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肠道菌群 拟杆菌属 硬壁菌门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荣 徐佩茹 +1 位作者 毛兆娟 彭美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3组,选用干扰素(ITF组)、干扰素+更昔洛韦(ITF+GCV组)和干扰素+丙种球蛋白(ITF+IVIG组)3种治疗方法,并将治疗效果分为近、远... 目的:探讨3种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3组,选用干扰素(ITF组)、干扰素+更昔洛韦(ITF+GCV组)和干扰素+丙种球蛋白(ITF+IVIG组)3种治疗方法,并将治疗效果分为近、远期疗效,将各组的年龄、发病时间、退热时间、咽峡炎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的变化、淋巴结肿大的消退时间、治疗费用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TF+IVIG组在退热时间、咽峡炎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与ITF组和ITF+GCV组差异有显著性,在住院时间和淋巴结肿大时间上差异不显著。在近期治疗效果上,ITF+IVIG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但在远期疗效、白细胞总数和肝功能转氨酶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干扰素+丙种球蛋白可以明显提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近期治疗效果,对远期疗效和总体病程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干扰素类 丙种球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