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雨课堂”的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评价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云娟 王松 +8 位作者 王敬云 张峰波 王红英 徐茜 徐琦 甫拉提·热西提 周晓涛 迪丽娜尔·波拉提 丁剑冰(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49-2153,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雨课堂"的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评价效果。方法:将本校2015级至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括临床医学八年制("5+3"一体化)班]共1 613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雨课堂"前后分别为1 047和566人)。分... 目的:分析基于"雨课堂"的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评价效果。方法:将本校2015级至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包括临床医学八年制("5+3"一体化)班]共1 613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雨课堂"前后分别为1 047和566人)。分析比较2016-2019学年第二学期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以及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雨课堂"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结果: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的最低分为各学期最高(P<0.05);2016-2017学年和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的平均分均显著高于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P<0.05);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的及格率最高,为93.1%;实施"雨课堂"后学生的最低分和及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雨课堂"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间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基于"雨课堂"的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有助于完成综合性评价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形成性评价 医学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95基因疫苗和重组抗原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丁剑冰 马秀敏 +4 位作者 魏晓丽 林仁勇 王俨 张静萍 温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抗原和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状况。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注射Eg95重组抗原(rEg95)、费氏佐剂(FCA)、pcDNA3-Eg95基因疫苗、pcDNA3质粒和生理盐水,收集各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 目的观察比较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抗原和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状况。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注射Eg95重组抗原(rEg95)、费氏佐剂(FCA)、pcDNA3-Eg95基因疫苗、pcDNA3质粒和生理盐水,收集各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体IgG和IgG2a亚类水平;采集脾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试验(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rEg95免疫组小鼠在第二次免疫后开始检测到抗Eg95抗原的IgG,并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血清抗体效价升高,在第1次免疫后第10周时,免疫抗体滴度可达到1∶25,600。Eg95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产生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升高,最高可达1∶3,200,但是低于Eg95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pcDNA3-Eg95免疫组产生IgG2a亚类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Eg95组。在第四次免疫后,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检测证实rEg95和pcD-NA3-Eg95免疫的小鼠,其脾细胞均可在体外被特异性刺激增生。结论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抗原和基因疫苗均可诱发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Eg95重组抗原 基因疫苗 免疫应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Eg95重组蛋白表达及其血清学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贾海英 马秀敏 +4 位作者 丁剑冰 曹春宝 朱明 吾拉木·马木提 温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细粒棘球蚴Eg95抗原重组蛋白,对其与CE病人血清学反应情况进行研究。方法IPTG诱导pET28a-Eg95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和纯化Eg95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对其进行初步鉴定,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与中间宿主CE病人血清学反应情... 目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细粒棘球蚴Eg95抗原重组蛋白,对其与CE病人血清学反应情况进行研究。方法IPTG诱导pET28a-Eg95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和纯化Eg95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对其进行初步鉴定,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与中间宿主CE病人血清学反应情况。结果pET28a-Eg95重组蛋白得到成功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相对分子量约为15kDa。Westernblot结果表明,pET28a-Eg95重组蛋白能被CE病人血清识别,11例CE病人血清中8例呈阳性反应。结论细粒棘球蚴Eg95抗原存在于中间宿主CE病人体内,Eg95蛋白作为保护性抗原可能成为CE病人术后辅助性治疗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Eg95重组蛋白 血清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教学—提高药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红英 马秀敏 +1 位作者 孙利杨 丁剑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8-109,共2页
从药学微生物学的内涵出发,对本科教育在理论课、实验课上采用了针对专业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为药学专业的微生物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关键词 针对性 微生物学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共刺激分子BTLA在感染免疫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慧 李博 +1 位作者 王晶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2-1043,共2页
共刺激分子家族是既包括以CD28为代表的促进T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刺激分子,也包括诱导和维持T细胞免疫耐受及凋亡的负刺激分子。正性和负性刺激分子在适当的时间和部位表达,为T细胞提供正性信号和负性信号,调控T细胞的... 共刺激分子家族是既包括以CD28为代表的促进T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刺激分子,也包括诱导和维持T细胞免疫耐受及凋亡的负刺激分子。正性和负性刺激分子在适当的时间和部位表达,为T细胞提供正性信号和负性信号,调控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功能成熟。其中传递负向信号的分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不断发现一些新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LA 负性共刺激分子 感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凋亡基因PDCD5在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郭辉 丁剑冰 +4 位作者 孙伟 马秀敏 张彤 曹春宝 陈英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鳞癌组织中PDCD5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PDCD5 mRNA为靶基因运用RT-PCR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中PDCD5 mRNA的表达(哈萨克族18例、汉族22例)。结果:4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食管鳞癌组织中PDCD5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PDCD5 mRNA为靶基因运用RT-PCR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中PDCD5 mRNA的表达(哈萨克族18例、汉族22例)。结果:4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PDCD5 mRNA表达阳性率为80.0%、80.0%、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光密度计数后PDCD5 mRNA表达量在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分别为0.7644±0.1444、0.9341±0.1631和1.8703±0.4767,其表达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5 mRNA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PDCD5 mRNA的表达在不同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DCD5 mRNA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均无密切相关性,可以通过增加例数对其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PDCD5 mRNA在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本研究可能对食管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和NK细胞比例
7
作者 杨晨晨 如克亚木·阿不都沙拉木 徐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9-635,共7页
目的检测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探讨PTB患者T细胞亚群活化和NK细胞功能,以及T细胞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在PTB发病机制中的作... 目的检测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D152/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探讨PTB患者T细胞亚群活化和NK细胞功能,以及T细胞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在PT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募集32名PTB患者(PTB组)和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5名(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CD152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分子PD-1的表达以及NK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B组CD8^(+)CD28^(+)T细胞比例、CD8^(+)CD152^(+)T细胞比例显著偏低。ROC曲线显示,变量CD8^(+)CD152^(+)T细胞比例对PTB的预测能力有一定准确性(AUC=0.800,CI=0.664~0.936)。CD4^(+)CD28^(+)T细胞以及CD4^(+)CD152^(+)T细胞比例无预测价值。PTB患者的CD4^(+)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具有正相关关系(r=0.563)。与对照组相比,PTB组患者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结论PTB患者CD8^(+)CD152^(+)T细胞、CD8^(+)CD28^(+)T细胞、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自然杀伤(NK)细胞 CD28 CD152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型固有淋巴细胞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8
作者 徐峥 于明凯 +1 位作者 张峰波 丁剑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6-2010,F0004,共6页
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分化于淋巴祖细胞,在机体内分布广泛,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既往研究认为ILC3主要参与肠道免疫调节,而最新研究表明除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外,ILC3还参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ILC3在慢... 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分化于淋巴祖细胞,在机体内分布广泛,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既往研究认为ILC3主要参与肠道免疫调节,而最新研究表明除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外,ILC3还参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本文就ILC3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固有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慢性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10对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及迁移的影响
9
作者 李骄阳 刘晟男 +2 位作者 赵雨欣 高静涛 王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57-2261,共5页
目的:探讨S100A10对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建立S100A10-KO的C57BL/6J小鼠模型和S100A10-KO的RAW264.7细胞系。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和骨髓巨噬细胞(BMDMs),复苏RAW264.7细胞系并收集细胞。采用qRT-PCR检测S100A10敲... 目的:探讨S100A10对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建立S100A10-KO的C57BL/6J小鼠模型和S100A10-KO的RAW264.7细胞系。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s)和骨髓巨噬细胞(BMDMs),复苏RAW264.7细胞系并收集细胞。采用qRT-PCR检测S100A10敲除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S100A10敲除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CCK8试剂盒检测S100A10敲除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MYH9)的表达。结果:S100A10敲除后,RAW264.7、PMs、BMDMs分泌的炎症因子IL-6、IL-1β、MCP-1水平降低(P<0.05);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表明S100A10敲除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CCK8实验表明S100A10敲除后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迁移相关蛋白MMP9、MYH9在S100A10敲除后降低。结论:S100A10敲除后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减少且巨噬细胞迁移和增殖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S100A10 炎症因子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imp-1和Bcl-6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表达增强 被引量:10
10
作者 龚巧巧 朱玥洁 +5 位作者 庞盼 黄玉红 赵骏达 赵静 腊晓琳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3-96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和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因子与URSA的关系。方法收集URSA患者(URSA组)和正常怀孕者(对照组)的蜕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 目的通过检测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和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因子与URSA的关系。方法收集URSA患者(URSA组)和正常怀孕者(对照组)的蜕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蜕膜组织Blimp-1和Bcl-6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蜕膜组织Blimp-1和Bcl-6的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limp-1和Bcl-6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RSA组蜕膜组织中Blimp-1和Bcl-6的mRNA均增加,Blimp-1的蛋白水平也显著增加,而Bcl-6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不明显。Blimp-1和Bc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URSA组患者蜕膜组织中Blimp-1和Bcl-6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 滤泡辅助型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 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72-4在10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雷君 张彤 谌宏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清标志物 CA7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利酮基于阻断Kv1.3通道对抗Treg细胞体外促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培培 徐琦 +1 位作者 李少华 程路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8-1563,共6页
目的 S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和成年SD大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s)体外共培养,探讨二者相互作用,并观察依普利酮(EPL)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大鼠Tregs,差速贴壁法分选大鼠CFs,分为CFs、CFs+Tregs、CFs+Tregs+EPL(30μmol... 目的 S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和成年SD大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s)体外共培养,探讨二者相互作用,并观察依普利酮(EPL)对其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大鼠Tregs,差速贴壁法分选大鼠CFs,分为CFs、CFs+Tregs、CFs+Tregs+EPL(30μmol·L^(-1))、Tregs组。孵育后,CCK-8法检测CFs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CFs分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RT-q PCR检测Tregs的Kv1.3、KCa3.1、CRAC通道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In-Cell Western blot法检测Tregs的Kv1.3通道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共培养48 h后,CFs增殖趋稳,共培养组CFs增殖明显(P<0.01),EPL可明显抑制其增殖(P<0.01);CFs分泌的Ⅰ型、Ⅲ型胶原和MMP-2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EPL可明显抑制其增加(P<0.01);Tregs的Kv1.3、KCa3.1、CRAC通道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增加6.95、1.99、1.53倍(CFs+Tregs vs Tregs,P<0.01),EPL明显抑制Kv1.3、KCa3.1 mRNA的表达(CFs+Tregs+EPL vs CFs+Tregs,P<0.01),其中Kv1.3通道的抑制最为明显;Tregs的Kv1.3通道蛋白增加了67.9%(CFs+Tregs vs Tregs,P<0.01),EPL可明显抑制其表达(P<0.01)。结论体外Treg与CFs共培养48h后,Tregs能明显促进CFs的增殖,EPL可以通过下调Tregs细胞膜上Kv1.3通道的表达,抑制Tregs的活化/增殖,间接抑制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CFS 共培养 CD4+CD25+Tregs 依普利酮 Kv1.3通道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β-防御素2抗宫颈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晓丽 丁剑冰 +2 位作者 蒋忠华 温浩 李明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建立BALB/c小鼠U14宫颈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探讨mBD2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内毒素质粒大抽试剂盒抽提pcDNA3.1(+)/mBD2、pcDNA3.1(+)/rmBD2和pcDNA3.1(+)质粒DNA。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pcDNA... 目的:建立BALB/c小鼠U14宫颈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探讨mBD2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内毒素质粒大抽试剂盒抽提pcDNA3.1(+)/mBD2、pcDNA3.1(+)/rmBD2和pcDNA3.1(+)质粒DNA。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pcDNA3.1(+)/mBD2、pcDNA3.1(+)/rmBD2质粒治疗,同时设立pcDNA3.1(+)、顺铂和PBS组对照;观察肿瘤生长状况、荷瘤小鼠存活时间,绘制小鼠生存曲线。结果: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U14移植瘤模型。采用pcDNA3.1(+)/mBD2、pcDNA3.1(+)/rmBD2、pcDNA3.1(+)治疗造模成功的荷瘤小鼠,结果显示:pcDNA组及PBS组肿瘤生长迅速,出现大范围出血、坏死,并于治疗后7d全部死亡;mBD2组与rmBD2组小鼠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出现局部出血坏死等现象,至治疗2周,出现死亡,至治疗结束时,每组仍有3只小鼠存活,而Pt组小鼠肿瘤生长慢,小鼠生长较为活跃,至治疗21d,开始出现死亡,pcDNA和PBS组与mBD2组和rmBD2组及Pt组与mBD2组和rmBD2组生存时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mBD2组和rmBD2生存时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D2能够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在抑瘤效果上,mBD2优于外加信号肽重组mBD2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14 mBD2 宫颈肿瘤 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eta-防御素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晓丽 温浩 +2 位作者 金一帮 蒋中华 李明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101,共4页
构建小鼠beta-防御素2(murie beta-defensin 2,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mBD2,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BD2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获得pcDNA-mBD2;经酶切... 构建小鼠beta-防御素2(murie beta-defensin 2,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mBD2,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从小鼠肝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BD2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获得pcDNA-mBD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正确,应用脂质体法转染siha细胞,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mBD2的表达。结果显示,构建了小鼠mBD2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iha细胞培养并采用G418稳定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收集并裂解转染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转染细胞内mBD2的表达。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mBD2,为研究mBD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a-防御素2 真核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普利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等通道mRNA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少华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 +2 位作者 徐琦 邵培培 程路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等通道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心衰Ⅱ、Ⅲ期的患者及正常人全血样本(30例vs 20例)。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C...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EP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D4^+T淋巴细胞Kv1.3等通道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心衰Ⅱ、Ⅲ期的患者及正常人全血样本(30例vs 20例)。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纯度,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EPL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共分为3组,Control组、CHF组及CHF+EPL组。RTq PCR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中的Kv1.3、KCa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In-cell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膜上Kv1.3通道蛋白质的表达。结果:EPL的最佳抑制浓度为30μmol/L;CHF组Kv1.3通道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是Control组的10.74倍和1.20倍(P<0.01),CHF+EPL组Kv1.3通道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分别比CHF组降低了64.80%和39.62%(P<0.01);CHF组KCa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分别是Control组的4.73倍和3.77倍(P<0.01),CHF+EPL组KCa3.1和CRAC通道mRNA的表达比CHF组分别降低了19.30%和37.14%(P<0.01)。结论:CD4^+T淋巴细胞的三种离子通道的mRNA和/或蛋白质在慢性心力衰竭情况下均有高表达,依普利酮均能明显下调三种离子通道的mRNA和/或蛋白质,其中Kv1.3通道的变化尤为突出,推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膜上的Kv1.3通道的激活,减少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最终抑制CHF过程中炎症作用的发生发展而对心衰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CD4^+T淋巴细胞 依普利酮 Kv1.3通道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eta防御素2原核表达与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魏晓丽 金一帮 +2 位作者 朱明 李亮 温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99,共5页
构建小鼠β-防御素-2(mouse beta defensins 2,mBD2)原核表达质粒pET32/mBD2,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及纯化,测定并纯化蛋白的抗菌活性。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小鼠急性时... 构建小鼠β-防御素-2(mouse beta defensins 2,mBD2)原核表达质粒pET32/mBD2,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及纯化,测定并纯化蛋白的抗菌活性。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小鼠急性时相反应,采用RT-PCR方法扩增mBD2成熟肽,经KpnI和XhoI双酶切后插入相同酶切的pET-32a(+)载体,构建的重组质粒。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采用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通过镍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将融合蛋白采用肠激酶酶切、洗脱并用滤纸片法测定目的蛋白的抗菌活性。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mBD2,并转化工程菌BL21(DE3)。在0.25 mmol/L IPTG、30℃诱导4 h条件下获得的融合蛋白。采用抑菌试验证实蛋白具有一定的抑制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生长的作用。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32/mBD2原核表达质粒,得到了在大肠杆菌中稳定表达mBD2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beta防御素2(mBD2) 原核表达 SDS-PAGE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