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22年新疆叶城县肺结核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1
作者 陈志斐 买吾拉江·依马木 +2 位作者 穆妮热·克日木 张利萍 郑彦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1,共6页
目的分析2011—2022年新疆叶城县肺结核发病率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肺结核发病率的影响,为当地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新的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11—2022年新疆叶城县肺结核新发病例登记报告数据,采用连接点回归模型计算粗... 目的分析2011—2022年新疆叶城县肺结核发病率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肺结核发病率的影响,为当地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新的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11—2022年新疆叶城县肺结核新发病例登记报告数据,采用连接点回归模型计算粗发病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来描述肺结核发病的流行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肺结核发病率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2011—2022年新疆叶城县肺结核共登记新发病例17057例,粗发病率和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为416.07/100000和496.01/100000。12年间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2011—2018年呈上升趋势,总人群、男性和女性肺结核标准化发病率的APC值分别为24.42%(95%CI:11.55~38.78)、27.24%(95%CI:12.35~44.10)和21.79%(95%CI:9.81~35.09);2018—2022年呈下降趋势,总人群、男性和女性肺结核标准化发病率的APC值分别为-38.51%(95%CI:-53.27~-19.09)、-38.18%(95%CI:-54.59~-15.85)和-38.73%(95%CI:-52.96~-20.19)。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平稳波动的变化趋势。人群发病风险随着时期推移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越晚出生的队列发病风险越低。结论新疆叶城县12年来肺结核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越早出生的人发病风险越高。男性和老年人群是新疆叶城县肺结核防治的重点对象,建议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筛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趋势分析 连接点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发病 新疆叶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新疆和田地区新冠疫情前后肺结核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依里帕·依力哈木 努尔比耶·约麦尔 +3 位作者 武迪 时雨 郑彦玲 张利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8-683,共6页
目的分析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发病特征及疫情前后发病趋势,为和田地区肺结核防控措施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2021年和田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建立连接点回归模型(JPR)和中断时间序列模型(ITS),分别探索肺结核的发... 目的分析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发病特征及疫情前后发病趋势,为和田地区肺结核防控措施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2021年和田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建立连接点回归模型(JPR)和中断时间序列模型(ITS),分别探索肺结核的发病特征及新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对和田地区肺结核发病趋势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亚组发病差异。结果JPR模型结果显示,2015-2021年和田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12月;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转折点和发病趋势与总体一致;各年龄亚组≥60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趋势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岁年龄组发病率在2021年6月出现转折点,但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19~59岁组与≥60岁组转折点与总体一致;ITS模型结果显示,自2020年1月起和田地区肺结核发病率明显下降,从2019年的319.28/10万下降到2021年的155.88/10万,同比下降51.16%,月均下降0.049/10万。结论2018年新疆将结核病筛查工作纳入全民健康体检,大量结核病例被发现,和田地区肺结核的报告发病数在2018年12月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而2020年1月起在新疆新冠疫情隔离措施的影响下,报告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随着疫情结束应关注可能涌现的潜伏结核患者,做好防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趋势分析 连接点回归模型 中断时间序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买吾拉江.阿木提 麦麦提力.米吉提 +4 位作者 培尔顿.米吉提 成晓江 魏江玲 郭敏 买买提力.艾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2-686,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55例a SAH患者临床资料,主要...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55例a SAH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分析年龄、性别、民族、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动脉瘤的部位、改良Fisher分级、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小剂量尼莫同、脱水剂、白细胞计数、血糖、血脂、血钙水平、血小板计数等,并对上述因素与CVS的发生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5例a SAH患者中,共出现CVS患者73例,a SAH后CVS的发生率为28.6%;单因素分析提示,高血压史、吸烟史、改良Fisher分级、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小剂量尼莫同、白细胞计数及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改良Fisher分级、入院时Hunt-Hess分级、小剂量尼莫同及白细胞计数是a SAH后CV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改良Fisher分级高、入院时Hunt-Hess分级高是a SAH后CVS的独立危险因素,小剂量尼莫同是其保护因素,白细胞计数是预测因子,故临床应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LOGISTIC回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与微量元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艾扎提古丽·卡的尔 帕它木·莫合买提 +1 位作者 热比亚·努力 热沙来提·阿不都瓦衣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与血清钾、钠、镁、氯、磷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7.0%组和HbA1c>7.0%组及FPG≤6.1和FPG>6.1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血清钾(K)、钙(Ca)、钠(Na...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与血清钾、钠、镁、氯、磷的相关性。方法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7.0%组和HbA1c>7.0%组及FPG≤6.1和FPG>6.1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血清钾(K)、钙(Ca)、钠(Na)、氯(CI)、镁(Mg)、磷(P)6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HbA1c≤7.0%组与HbA1c>7.0%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HbA1c>7.0%组血清钠、氯、镁、磷元素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6.1组与FPG>6.1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FPG>6.1组血清钠、氯及磷元素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HbA1c与血清钠、氯、镁之间分别呈负相关(r=-0.368、-0.338、-0.148);空腹血清与血清钠、氯、磷之间呈负相关(r=-0.173、-0.140、-0.140);③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空腹血清c肽是T2DM患者HbA1c的危险因素(P<0.05),Mg、CI元素是危险因素(OR=4.730,95%CI:1.330~16.824;OR=3.537,95%CI:1.160~10.783)。结论 HbA1c及FPG水平与血清钠、镁、氯、磷密切相关;微量元素水平与HbA1c和血糖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