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炎部分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值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增加 被引量:7
1
作者 胡金伟 张峰波 +1 位作者 张丽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8-1250,1254,共4页
目的研究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和Treg在AIH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IH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的频数,ELISA... 目的研究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维吾尔族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细胞和Treg在AIH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IH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的频数,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H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频数明显增加、Treg频数明显降低,Th17细胞/Treg的比率明显增加;AIH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显著升高、而TGF-β明显降低,IL-17/TGF-β比值明显增加。结论 AIH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比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牛乳中乳铁蛋白的水平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松 周晓涛 《新疆畜牧业》 2004年第5期46-47,共2页
应用ELISA法测定免疫牛乳中乳铁蛋白的水平,探讨除特异性抗体外,免疫乳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机制。结果表明,与非免疫牛比较,免疫牛的初乳中乳铁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提示特异性疫苗的接种对宿主合成乳铁蛋白等抗感染物质有... 应用ELISA法测定免疫牛乳中乳铁蛋白的水平,探讨除特异性抗体外,免疫乳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机制。结果表明,与非免疫牛比较,免疫牛的初乳中乳铁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提示特异性疫苗的接种对宿主合成乳铁蛋白等抗感染物质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牛乳 乳铁蛋白 ELISA 特异性疫苗 免疫接种 抗感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95(Eg95)抗原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剑冰 林仁勇 +4 位作者 温浩 王国荃 王笑峰 魏晓丽 傅玉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克隆Eg95抗原基因 ,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为细粒棘球蚴DNA疫苗的研究提供材料。方法 应用PCR方法从细粒棘球蚴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Eg95抗原基因 ,将其克隆至 pUCm -T载体 ,测序确定其正确性。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Eg95... 目的 克隆Eg95抗原基因 ,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为细粒棘球蚴DNA疫苗的研究提供材料。方法 应用PCR方法从细粒棘球蚴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Eg95抗原基因 ,将其克隆至 pUCm -T载体 ,测序确定其正确性。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Eg95抗原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上 ,根据选择标记的氨苄抗性基因筛选到阳性克隆 ,通过酶切分析和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 ,测序确定序列。结果 测序表明所选 pcDNA3-Eg95阳性克隆均为正确连接Eg95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 ,可以作为DNA疫苗作进一步的研究。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cDNA3-Eg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细粒棘球螺 Eg95抗原基因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BCL-6/Blimp-1在囊性包虫病中的表达特点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耿新惠 张峰波 +5 位作者 姜敏 赵慧 安梦婷 庞楠楠 王红英 丁剑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IL-21/BCL-6/Blimp-1在囊性包虫病患者体内的表达,和参与包虫病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肝包虫病患者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21水平,确诊的CE患者用实... 目的:研究IL-21/BCL-6/Blimp-1在囊性包虫病患者体内的表达,和参与包虫病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肝包虫病患者及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21水平,确诊的CE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1/BCL-6/Blimp-1 mRNA的表达量。同时,在包虫病患者组中追踪17例治愈者,测定其在治疗前、治疗后IL-21/BCL-6/Blimp-1的表达量。结果:(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囊性包虫病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中IL-21/BCL-6 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limp-1升高不明显。在包虫病治疗前治愈后的结果对比中可观察到IL-21/BCL-6/Blimp-1 mRNA的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LISA方法结果显示,CE患者外周血清中IL-2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并在治愈之后基本回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1与BCL-6呈正相关(r=0.733,P<0.01);IL-21与Blimp-1无相关性(P=0.179);Blimp-1与BCL-6无相关性(P=0.157)。结论:在人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病程发展中,BCL-6、Blimp-1可能通过调节IL-21的表达,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抵抗寄生虫感染。IL-21、BCL-6、Blimp-1在手术有效治疗后明显下降,表明这三种因子参与了包虫病发展的免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包虫病(CE) 白细胞介素21(IL-21)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 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1例
5
作者 吴曰铭 李君 +3 位作者 周炳华 许晏 刘素辉 徐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63-664,共2页
报告1例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患者男,45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全身关节疼痛、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结节及双肺纵隔病变。从患者的皮损组织、前列腺液分离并鉴定出马拉色菌。诊断为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采用泼尼松、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报告1例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患者男,45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全身关节疼痛、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结节及双肺纵隔病变。从患者的皮损组织、前列腺液分离并鉴定出马拉色菌。诊断为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采用泼尼松、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色菌 感染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