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与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技术在纵隔及肺门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比较 被引量:26
1
作者 闫芳 夏宇 +2 位作者 焦克岗 杨增荣 王晶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评价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与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C-TBNA)在纵隔及肺门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016年新医大一附院纵隔、肺门占位性疾病患者301例,其中行C-TBNA检查者183例,行EBUS-TBNA检查者11... 目的评价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与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C-TBNA)在纵隔及肺门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2016年新医大一附院纵隔、肺门占位性疾病患者301例,其中行C-TBNA检查者183例,行EBUS-TBNA检查者118例,比较两种方法穿刺阳性率及并发症情况,探究EBUS-TBNA技术的价值及优势所在。结果 (1)EBUS-TBNA患者的中央区组淋巴结(2R、4L、4R、7)活检阳性率高于周围区组淋巴结(10R、10L、11R、11L)(P<0.05),EBUS-TBNA于2R、4R、7组淋巴结活检阳性率高于C-TBN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BUS-TBNA于4R和7组淋巴结穿刺的一针阳性率明显高于C-TBNA组(P<0.05),三针累计阳性率基本接近该穿刺部位总体阳性率(P>0.05),可获得较满意穿刺效果;(3)EBUS-TBNA组诊断技术的准确度及敏感度优于C-TBNA组(P<0.05),尤其对纵隔、肺门良性疾病的检出率高于C-TBNA组(P<0.05);(4)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BUS-TBNA对不明原因纵隔、肺门占位或气管、支气管腔外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 经支气管镜检针吸活检 纵隔及肺门占位性疾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下冷冻结合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所致气道狭窄24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陆瑶 何元兵 +3 位作者 齐曼古力.吾守尔 米和热古丽.司马义 焦克岗 夏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导致的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住院的首次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合并气道狭窄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导致的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住院的首次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合并气道狭窄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经支气管镜黏膜活检术或刷片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合并气道狭窄的24例患者行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术的介入治疗,同时给予标准抗结核药物治疗1年,24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介入治疗后气道内径均明显增宽,其中18例狭窄气道完全复张,6例部分复张(小于2/3),1个月后复查电子支气管镜,其中治愈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结论支气管结核性狭窄应根据不同的病程和病变特点选择方案。球囊扩张术仍为瘢痕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首选治疗手段,冷冻是肉芽增殖型支气管内膜结核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将两者结合治疗肉芽增殖型、瘢痕型支气管内膜结核所致的气道狭窄是通过临床研究后寻求到较为合理的治疗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 气管狭窄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