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指标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8
1
作者 郭敏 冉博 +3 位作者 赵萍 邵英梅 李波霖 温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研制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前期包虫病住院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结合专家咨询拟定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草案;用德尔菲法(Delphi)编制专家问卷,向18名从事包虫病研究的专家发放问卷,对... 目的研制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前期包虫病住院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结合专家咨询拟定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草案;用德尔菲法(Delphi)编制专家问卷,向18名从事包虫病研究的专家发放问卷,对所得数据进行积极度、协调程度、权威程度的统计与评价。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4%,两轮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3、0.85,两轮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3、0.41,共确定5个维度30个评价指标。结论在两轮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生存质量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敏 邵英梅 +3 位作者 赵萍 冉博 李波霖 温浩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编制一份适合测定新疆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量表。方法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量表项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正式的生存质量量表。结果效度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由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 目的编制一份适合测定新疆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量表。方法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量表项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正式的生存质量量表。结果效度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由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5个维度构成,其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8.285%;信度分析结果表明,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68,各分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723、0.676、0.812、0.780、0.626。结论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生存质量 量表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B 8-kDa亚单位1对囊型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秀敏 吾拉木.马木提 +5 位作者 马海梅 丁剑冰 卢晓梅 林仁勇 伊藤亮 温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1-744,共4页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细粒棘球蚴抗原B8-kDa亚单位1重组蛋白(rEgAgB8/1),探讨其对囊型包虫病(CE)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将构建的rEgAgB8/1原核表达质粒(pET32b-rEgAgB8/1)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细粒棘球蚴抗原B8-kDa亚单位1重组蛋白(rEgAgB8/1),探讨其对囊型包虫病(CE)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将构建的rEgAgB8/1原核表达质粒(pET32b-rEgAgB8/1)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rEgAgB8/1,以rEgAgB8/1为抗原,应用ELISA和Immuno blotting方法对31例手术确诊的囊型包虫病病人血清进行了回顾性检测与分析。结果ELISA和Immuno blotting方法检测CE病人血清阳性率均为90.3%(28/31),3例血清学检测阴性的CE病人均为初次诊断为CE及单纯性肝脏单发感染的病人;血清抗体水平随着病人棘球蚴囊数目增加而有所增加,棘球蚴囊的数目与血清抗体水平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显著性差异(F=5.06,P=0.0142),1个囊与2个囊/3个囊组间血清抗体水平有显著差异,2个囊与3个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EgAgB8/1重组蛋白抗原对囊型包虫病有较高的血清学诊断价值,多囊型包虫病人血清抗体水平高于单囊型包虫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重组抗原B 8-kDa亚单位1(rAgB8/1) 囊型包虫病 血清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包囊和原头蚴成虫抑制差减杂交文库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莉 石保新 +6 位作者 李军 张壮志 马正海 张旭 薛晶 金映红 张文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15-1223,共9页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具有双向发育的特点,本文旨在利用SSH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原头蚴包囊(CW)和成虫(AW)特异性的基因。将PSC-CW和PSC-AW双相发育差减cDNA文库的差减PCR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并测序,利用CAP3sequence assembly在线...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具有双向发育的特点,本文旨在利用SSH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原头蚴包囊(CW)和成虫(AW)特异性的基因。将PSC-CW和PSC-AW双相发育差减cDNA文库的差减PCR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并测序,利用CAP3sequence assembly在线软件、Blast2GO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原头蚴成囊和成虫特异性的基因,并探讨这些基因的功能。结果显示:对PSC-CW和PSC-AW文库进行扩增,分别得到280和200个阳性克隆,菌落PCR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克隆均插入200~1 000bp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从PSC-CW和PSC-AW SSH文库中分别得到16和10个特异性基因。其中PSC-CW SSH文库中得到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其余12个基因仅出现1次,其中5个为未知基因,已知基因分别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热休克蛋白70和铁蛋白等功能蛋白质。PSC-AW SSH文库中得到10个基因,其中2个出现频率较高基因,8个基因仅出现1次,4个为未知基因,6个已知基因分别编码基质蛋白1、延伸因子1α和脂肪酸结合蛋白等功能蛋白质。本研究筛选获得原头蚴成囊和成虫发育时差异表达的基因,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表明,PSC-CW SSH文库中多是与营养和能量转运功能的相关基因,而PSC-AW SSH文库中多为发育与分化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原头蚴处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发育方向有关,同时也为棘球蚴病免疫诊断、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制提供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抑制差减杂交 特异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肿瘤免疫治疗与寄生虫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德伟 张传山 李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1-665,共5页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为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受T细胞受体(TCR)和细胞因子诱导,LAG-3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等配体结合而激活,进而上调Treg功能、负调控TC...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为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受T细胞受体(TCR)和细胞因子诱导,LAG-3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等配体结合而激活,进而上调Treg功能、负调控TCR信号转导并影响细胞因子分泌等降低机体免疫力,使病原体发生免疫逃逸。近年来,LAG-3因配体多样、表达广泛及作用突出而成为免疫治疗中较有潜力的新靶点。我们主要总结了LAG-3的结构、配体、作用以及在肿瘤免疫治疗及寄生虫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 肿瘤 寄生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95基因疫苗和重组抗原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丁剑冰 马秀敏 +4 位作者 魏晓丽 林仁勇 王俨 张静萍 温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抗原和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状况。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注射Eg95重组抗原(rEg95)、费氏佐剂(FCA)、pcDNA3-Eg95基因疫苗、pcDNA3质粒和生理盐水,收集各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 目的观察比较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抗原和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状况。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注射Eg95重组抗原(rEg95)、费氏佐剂(FCA)、pcDNA3-Eg95基因疫苗、pcDNA3质粒和生理盐水,收集各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体IgG和IgG2a亚类水平;采集脾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试验(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rEg95免疫组小鼠在第二次免疫后开始检测到抗Eg95抗原的IgG,并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血清抗体效价升高,在第1次免疫后第10周时,免疫抗体滴度可达到1∶25,600。Eg95基因疫苗免疫的小鼠产生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升高,最高可达1∶3,200,但是低于Eg95重组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pcDNA3-Eg95免疫组产生IgG2a亚类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Eg95组。在第四次免疫后,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检测证实rEg95和pcD-NA3-Eg95免疫的小鼠,其脾细胞均可在体外被特异性刺激增生。结论细粒棘球绦虫Eg95重组抗原和基因疫苗均可诱发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Eg95重组抗原 基因疫苗 免疫应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棘球绦虫感染的不同宿主状况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春燕 马秀敏 +1 位作者 丁剑冰 谌宏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588,共3页
关键词 绦虫感染 终末宿主 野生动物 棘球绦虫 中间宿主 动物体内 循环链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感染肝泡状棘球蚴不同时期超声动态演变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曾红春 王颖鑫 +2 位作者 王俊华 韩伟 刘文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本实验研究采用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模型,动态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不同时期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结大鼠肝泡状棘球蚴不同时期的典型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评价不同时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超声动态监测133... 目的本实验研究采用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模型,动态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不同时期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结大鼠肝泡状棘球蚴不同时期的典型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评价不同时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超声动态监测133只感染肝泡状棘球蚴大鼠在不同时期(9周、28周、50周)的动态演变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接种9周时114个病灶(114/142,80.28%)超声表现为高回声,28个病灶(28/142,19.72%)表现为混合性。随接种时间延长,病灶体积逐渐增大,实性高回声病灶内部可出现液化坏死区、钙化灶逐渐增多;混合性病灶实性成分逐渐增多,回声杂乱,伴数量不等的钙化灶。病理结果显示早期病灶表现为针尖样/多囊泡样、乳白色囊泡样结构,内含不同比例的囊液,随病程进展,病灶内实性成分及钙化灶逐渐增多,囊液减少,镜下表现为病灶周边纤维组织逐渐增厚、内容物逐渐趋向复杂、内伴纤维组织、钙化及坏死液化。结论随着接种时间延长,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灶病理结构渐趋复杂,超声可以灵敏地反映不同时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的特征性表现,以期为本病的转归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超声检查 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5
9
作者 曾红春 王俊华 +2 位作者 刘文亚 王颖鑫 韩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早期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对接种肝泡状棘球蚴9周且健康存活的157只大鼠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大鼠早期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超声筛查早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效能。结果超声筛查早... 目的探讨大鼠早期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对接种肝泡状棘球蚴9周且健康存活的157只大鼠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大鼠早期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超声筛查早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效能。结果超声筛查早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敏感度(130/139,93.53%)和特异度(15/18,83.33%)均较高。早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灶超声主要表现为高回声(114/142,80.28%),19.72%(28/142)的病灶表现为混合性回声。病灶大体病理表现为米黄色或乳白色囊泡样结构,呈针尖样或多囊泡状,内含囊液;HE染色呈中央红染纤维结构,周边环以微小血管及炎性细胞。结论早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灶的超声主要表现为高回声伴或不伴无回声及低回声囊泡样结构,超声筛查早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具有很高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秀敏 刘春燕 +5 位作者 岳进巧 曹春宝 丁剑冰 吾拉木.马木提 伊藤亮 温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利用细粒棘球绦虫微卫星序列为分型标记,建立高效、快速、简便的鉴定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技术。方法采用FAM和HEX两种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细粒棘球绦虫的Sca、Emsk、C106微卫星序列引物,利用荧光PCR-基因扫描技术鉴定新疆不同地区C... 目的利用细粒棘球绦虫微卫星序列为分型标记,建立高效、快速、简便的鉴定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技术。方法采用FAM和HEX两种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细粒棘球绦虫的Sca、Emsk、C106微卫星序列引物,利用荧光PCR-基因扫描技术鉴定新疆不同地区CE病人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的基因型。结果44例CE病人的66个分离株标本经PCR及微卫星标记鉴定均为细粒棘球绦虫,其中43例病人的65个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为G1基因型;1例病人的1个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为G6基因型。结论微卫星标记能够从基因水平快速、精确地鉴定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的基因型,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研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基因型 微卫星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US评价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灶血流灌注的动态演变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红春 王颖鑫 +2 位作者 王俊华 韩伟 刘文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CEUS评价不同时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采用CEUS观察70只成功感染HAE的大鼠在接种后不同时期(9、28、50周)的血流灌注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接种9周时55个(55/70,78.57%)病灶表现为高回声,15个(15... 目的探讨CEUS评价不同时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采用CEUS观察70只成功感染HAE的大鼠在接种后不同时期(9、28、50周)的血流灌注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接种9周时55个(55/70,78.57%)病灶表现为高回声,15个(15/70,21.43%)病灶表现为混合性回声,病理表现为乳白色单/多囊泡样结构。随接种时间的延长(28、50周),病灶最大径逐渐增大,病灶内部实性成分及钙化灶逐渐增多,部分病灶可出现液化坏死。镜下病灶周边纤维组织逐渐增厚,周边见微血管聚集区。接种9周时CEUS显示病灶呈环状强化及分隔样强化,28周及50周时呈环状强化或伴细线样强化及无强化。CEUS后病灶边缘增强带最大宽度与病灶最大径比值随接种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P=0.02)。结论接种后不同时期大鼠HAE病灶的超声征象渐趋复杂,坏死区及钙化灶增加,CEUS可显示不同时期病灶周边及内部的血流灌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亚楼 温浩 +4 位作者 卢晓梅 段玲 张静萍 马旭东 刘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7-418,424,共3页
目的 建立能分泌与细粒棘球绦虫 (简称包虫 )成虫特异结合的抗包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 用包虫成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 ,获取免疫的脾细胞 ,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 0融合。结果 ELISA方法筛选出 1株能持续稳定分泌... 目的 建立能分泌与细粒棘球绦虫 (简称包虫 )成虫特异结合的抗包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 用包虫成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 ,获取免疫的脾细胞 ,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 0融合。结果 ELISA方法筛选出 1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包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1F5E3C9E9D5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包虫成虫、棘球蚴结合 ,与囊液抗原呈边缘性阳性反应 ,而与泡球蚴EM2抗原呈阴性反应。冻存 1个月后复苏 ,仍能稳定分泌。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 ,该单克隆抗体与棘球蚴的生发层 ,棘球蚴原头节虫体呈阳性反应。结论  1F5E3C9E9D5是一株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 ,所分泌的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单克隆抗体在粪抗原的检测方面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与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对Beagle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王俊伟 张壮志 +5 位作者 赵莉 石保新 韩涛 叁都哈西 陈世军 张文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分析了Beagle犬免疫细粒棘球绦虫EgM家族的2个重组蛋白(EgM9和EgM123)及人工反复感染原头蚴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并未引起血液各项指标出现差异;感染引致极小部分指标出现显著差异,与免疫相比结果同之。提示Eg... 分析了Beagle犬免疫细粒棘球绦虫EgM家族的2个重组蛋白(EgM9和EgM123)及人工反复感染原头蚴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并未引起血液各项指标出现差异;感染引致极小部分指标出现显著差异,与免疫相比结果同之。提示EgM蛋白作为候选疫苗是安全的,驱虫药物的反复服用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副作用,也暗示免疫和反复感染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之间未发现确切的统计学关联性,且侧面印证了Beagle犬在封闭饲养环境下已经形成了生长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BEAGLE犬 免疫 感染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球蚴感染小鼠肝组织T-bet、GATA-3、ROR-γt和IL-17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庞楠楠 丁剑冰 +5 位作者 赵慧 王晶 李博 李玉娇 姜涛 马秀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研究泡球蚴感染小鼠肝组织T-bet、GATA-3、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Th17细胞与Th1/Th2在棘球蚴感染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腹腔接种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原头蚴混悬液制备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持续观察10个月... 目的:研究泡球蚴感染小鼠肝组织T-bet、GATA-3、ROR-γt和IL-17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特点,初步探讨Th17细胞与Th1/Th2在棘球蚴感染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腹腔接种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原头蚴混悬液制备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持续观察10个月,分别在感染2天、8天、1月、3月、6月和10月处死小鼠,收集肝脏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T-bet、GATA-3、ROR-γt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T-bet mRNA的表达水平在感染早期开始增高,1月时达高峰后又开始缓缓下降至感染前水平;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在感染1月时明显升高,随后一直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在感染早期开始增高,感染1月时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IL-17 mRNA表达水平自感染早期开始持续性增高,到感染3月时达高峰,之后又逐渐降低至感染前水平。各组小鼠肝组织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T-bet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7),IL-17 mRNA表达水平与ROR-γt mRNA表达水平有相关性(r=0.35),P值均<0.05。结论:泡球蚴感染宿主早期,主要以Th1型和Th17型细胞免疫为主,感染中后期出现Th1向Th2转化,机体呈现出以Th2细胞为主的优势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IL-17 T-BET GATA-3 ROR-γt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SmadA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 张传山 +4 位作者 吕国栋 王俊华 魏绪法 林仁勇 剡根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56-1762,共7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细粒棘球蚴Smad蛋白家族基因EgSmadA,鉴定其结构及表达部位,并建立酵母双杂交体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及分析EgSmadA基因的DNA全长序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鉴定EgSmadA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构建该基因酵母双杂交载体... 本研究旨在克隆细粒棘球蚴Smad蛋白家族基因EgSmadA,鉴定其结构及表达部位,并建立酵母双杂交体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及分析EgSmadA基因的DNA全长序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鉴定EgSmadA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构建该基因酵母双杂交载体。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EgSmadA基因组序列全长4 069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957bp,编码318个氨基酸,该蛋白C端含有Smad蛋白家族进化高度保守的典型结构域MH2(Mad homology),并成功构建该基因及其MH2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载体。免疫组化定位该蛋白主要表达于原头蚴被膜及囊泡生发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gSmadA在细粒棘球蚴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SmadA 基因克隆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共刺激分子BTLA在感染免疫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慧 李博 +1 位作者 王晶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2-1043,共2页
共刺激分子家族是既包括以CD28为代表的促进T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刺激分子,也包括诱导和维持T细胞免疫耐受及凋亡的负刺激分子。正性和负性刺激分子在适当的时间和部位表达,为T细胞提供正性信号和负性信号,调控T细胞的... 共刺激分子家族是既包括以CD28为代表的促进T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刺激分子,也包括诱导和维持T细胞免疫耐受及凋亡的负刺激分子。正性和负性刺激分子在适当的时间和部位表达,为T细胞提供正性信号和负性信号,调控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和功能成熟。其中传递负向信号的分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不断发现一些新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LA 负性共刺激分子 感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盖髓剂对人牙髓细胞毒性的体外研究
17
作者 古丽努尔·阿吾提 古丽波斯坦·吐尔逊 +1 位作者 阿尔孜古丽·吐尔逊 居来提·吐尔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85-487,490,共4页
目的:研究丁香酚及Dycal对人牙髓细胞的毒性。方法:体外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髓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及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法来评价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段丁香酚及Dycal对牙髓细胞细胞毒性,比色法测定丁香酚干预组细胞内总谷胱甘... 目的:研究丁香酚及Dycal对人牙髓细胞的毒性。方法:体外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髓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及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法来评价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段丁香酚及Dycal对牙髓细胞细胞毒性,比色法测定丁香酚干预组细胞内总谷胱甘肽含量。结果:0.1mmol/L浓度的丁香酚及0.1%浓度的Dycal对人牙髓细胞毒性明显,其对细胞毒性反应成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改变。各丁香酚组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低于对照组,第3天丁香酚最低浓度组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高于高浓度组。结论:高浓度丁香酚及Dycal对牙髓细胞毒性明显,细胞毒性与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低浓度丁香酚可能通过谷胱甘肽的参与抵抗氧化应激,从而起到对细胞的保护作用。Dycal可能更加适合用于间接盖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细胞 丁香酚 DYCAL MTT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打靶技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8
作者 丁雷 王伟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0年第4期1-3,共3页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利用基因转移的方法,将外源DNA序列导入靶细胞,通过外源DNA序列与靶细胞内染色体上同源DNA序列间的重组,将外源DNA定点载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特定的位点,或对某一预先...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利用基因转移的方法,将外源DNA序列导入靶细胞,通过外源DNA序列与靶细胞内染色体上同源DNA序列间的重组,将外源DNA定点载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特定的位点,或对某一预先确定的靶位点进行定点突变,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实现精确、定向的基因删除或替代,而不累及其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打靶技术 动物生产 DNA序列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 定点突变 外源DNA 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体外多房棘球蚴原头节的作用研究
19
作者 李德伟 施阳 +4 位作者 李亮 侯昕伶 王慧 张传山 李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研究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体外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活性的影响,探讨MEK1/2作为治疗泡型棘球蚴病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建立Em空白对照组、DMSO及1μmol/L、50μmol/L、100μmol/L曲美替尼组,利用活力染色... 目的研究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体外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活性的影响,探讨MEK1/2作为治疗泡型棘球蚴病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建立Em空白对照组、DMSO及1μmol/L、50μmol/L、100μmol/L曲美替尼组,利用活力染色与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别观察虫体活性及体表结构变化;以Swiss Model同源建模合理构建Em MEK1/2分子的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μmol/L曲美替尼干预3 d、6 d、9 d的原头节活性分别为(84.72±0.27)%、(87.32±2.01)%、(85.12±3.64)%,低于相同时间DMSO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当1μmol/L曲美替尼干预时间延长至12 d,原头节活性降至(37.82±2.12)%,与DMSO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0,P<0.01)。SEM和活力染色显示曲美替尼组虫体活性与干预浓度成正比,同源建模结果显示Em与人MEK1/2分子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综合分析活力染色、SEM与同源建模结果,证实体外1μmol/L的MEK1/2抑制剂曲美替尼对虫体活性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MEK信号通路 曲美替尼 体外培养 原头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