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塑型打顶技术在新疆的试验示范效果
1
作者 孔新 刘政 +4 位作者 李有忠 赵曾强 王志军 朱宗财 怀春计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9-32,36,共5页
化学调控是新疆棉花种植中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也是当前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必备技术,合理的化学调控可以缩短棉花生育进程,有效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通过引进棉花新型塑型和打顶化学调控技术并利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探索化学调控对棉花... 化学调控是新疆棉花种植中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也是当前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必备技术,合理的化学调控可以缩短棉花生育进程,有效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通过引进棉花新型塑型和打顶化学调控技术并利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探索化学调控对棉花株型、铃数、铃重、品质的影响,创新棉花化学调控技术体系。基于棉花生产中应用效果评价,证明该技术体系是实现新疆棉花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塑形剂 打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花生早熟育种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亮 朱金成 +5 位作者 王睿 史彪 桑玉伟 焦灰敏 何宗铃 水涌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8-1188,共11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早熟、高产、优质、宜机收花生新品种是当前我国花生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花生开花特性、开花期与产量的关系、早熟或超早熟花生种质的筛选与创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花生早熟育种研究概况。一批宝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早熟、高产、优质、宜机收花生新品种是当前我国花生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花生开花特性、开花期与产量的关系、早熟或超早熟花生种质的筛选与创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花生早熟育种研究概况。一批宝贵的早熟材料(如奇科、狮头企、四粒红、鲁花6号、吉花23、远杂9102)为阐明我国花生遗传基础,以及培育性状稳定的早熟花生新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花生重要产量性状、开花期相关性状开展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基因定位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最后展望了连锁分析、关联分析和BSA-seq等新技术在花生早熟资源挖掘、基因定位、功能标记开发以及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花生科研和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早熟育种 开花期 产量性状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油料作物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
作者 王志军 马盼盼 +3 位作者 朱金成 桑玉伟 焦灰敏 王亮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222-225,250,共5页
为深入了解新疆油料作物发展现状以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系统分析2004—2022年新疆5种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向日葵、芝麻和胡麻)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等数据。结果表明,2004—2022年新疆油料作物总... 为深入了解新疆油料作物发展现状以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系统分析2004—2022年新疆5种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向日葵、芝麻和胡麻)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等数据。结果表明,2004—2022年新疆油料作物总面积呈徘徊下降趋势,2008年播种面积最大,达到28.67万hm^(2),2021年播种面积最小,仅为11.27万hm^(2),2008—2019年连续12年播种面积相对稳定,均在26.67万hm^(2)左右,自2020年开始,面积急剧下降,2022年又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具体来看,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0.20万~0.47万hm^(2),2022年面积猛增至1.33万hm^(2),而油菜籽、向日葵、芝麻和胡麻面积均呈下降趋势。新疆油料作物总产量和面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种油料作物单产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花生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到4950 kg/hm^(2),年平均增产达4.7%,增产幅度最大,葵花单产在3450 kg/hm^(2)以上,其他油料作物单产均在3000 kg/hm^(2)以下,就油料作物单产水平和增产潜力而言,新疆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对保障我国油料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棉花轮作、林果间作和麦后复播模式是扩大新疆油料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膜下滴灌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提高油料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该研究为新疆油料作物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作物 播种面积 总产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轮台小白杏授粉生物学的影响
4
作者 谢李星 田宝莲 +4 位作者 唐章虎 朱宗财 阿布来克·尼牙孜 张大海 罗术东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2-814,共13页
【目的】探讨温度对轮台小白杏授粉生物学的影响,为确定轮台小白杏的人工辅助授粉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情况下,采用人工定时调查的方法初步明确轮台小白杏开花进程,并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了解花后不同时间段花朵柱头的可... 【目的】探讨温度对轮台小白杏授粉生物学的影响,为确定轮台小白杏的人工辅助授粉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情况下,采用人工定时调查的方法初步明确轮台小白杏开花进程,并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了解花后不同时间段花朵柱头的可授性,探明人工辅助授粉对轮台小白杏坐果率的影响。结合2024年田间实测温度及历年花期温度数据,在室内模拟轮台小白杏开花时的环境温度,探究不同温度对轮台小白杏柱头可授性和授粉品种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轮台小白杏从开花5%到开花50%耗时为10 h,而从开花5%到开花90%仅耗时22 h;1 d中,轮台小白杏的集中开放时段为10:00—16:00,在花后2~3 h具有强可授性。室内模拟试验表明,高温或低温都会降低柱头的可授性,18/22℃时,轮台小白杏的柱头强可授期相对较长,低温使强可授性延迟出现,而高温会缩短柱头可授期。18~22℃有利于花粉的萌发,其中22℃为最适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温度。人工辅助授粉试验表明,使用苏勒坦杏授粉后可将轮台小白杏坐果率提高至62.28%。【结论】轮台小白杏开花速度快且集中,田间柱头强可授期短,即最佳授粉窗口期短,但适宜温度有利于维持柱头强可授性。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显著提高轮台小白杏坐果率,但需要研发一种高效快速的授粉技术,以确保在有限的可授期内完成授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台小白杏 授粉生物学 柱头可授性 杂交亲和性 花粉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拉尔市引进的19个花育系列花生品种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与适应性筛选
5
作者 焦灰敏 桑玉伟 +5 位作者 何宗铃 水涌 朱金成 王志军 马盼盼 王亮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8-21,共4页
为筛选适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种植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品种,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法,对引进的花育36、花育22、花育9306、花育60、花育9307、花育9305、花育958、花育917、花育956、花育67、花育25、花育71、花育... 为筛选适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种植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品种,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法,对引进的花育36、花育22、花育9306、花育60、花育9307、花育9305、花育958、花育917、花育956、花育67、花育25、花育71、花育6310、花育9302、花育9301、花育40、花育51、花育662和花育2319个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育36、花育22、花育9306、花育60、花育9307、花育9305、花育958和花育917的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阿拉尔市推广种植。其中,花育36在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及双仁果率方面表现突出,综合排名第1;花育22在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及单株生产力方面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适应性筛选 新疆阿拉尔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羊肚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武冬梅 许文涛 +4 位作者 谢宗铭 李全胜 祝建波 沈海涛 罗云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并结合r DNA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特征挑选的、采自新疆伊犁、塔城、石河子、乌鲁木齐、阿勒泰五地区的31株野生羊肚菌子实体。r DNA ITS序列分析表明,采自新疆兵团185团且... 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并结合r DNA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技术分析了根据形态特征挑选的、采自新疆伊犁、塔城、石河子、乌鲁木齐、阿勒泰五地区的31株野生羊肚菌子实体。r DNA ITS序列分析表明,采自新疆兵团185团且形态学分类为半开羊肚菌(Morchella semilibera)的2株菌株实为羊肚菌科常见属钟菌属的皱盖钟菌(Verpa bohemica)。以2株皱盖钟菌作为外类群,29株样品与来自Gen Bank的羊肚菌属各物种进行ITS序列聚类,可以分为四大聚类群,其中25株菌株与Morchella sp.Mel-17/19/20/34、Morchella sp.Mel-23/24/31/32、Morchella sp.Mel-13/26聚为第I类群;半开羊肚菌单独聚为第II类群;1株菌株与Morchella frustrata聚为第III类群;3株菌株与Morchella sp.Mes-6、Morchella sp.Mes-7、Morchella sp.Mes-17共同聚为第四类群。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认为,上述五地区羊肚菌属至少由7个物种构成。根据国内最新研究资料,其中2种为中国新纪录种,分别为Morchella sp.Mes-17和Morchella frustrata(中立羊肚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野生羊肚菌 物种多样性 内转录间隔区(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国丽 谢宗铭 +4 位作者 冯自力 李全胜 朱荷琴 吕宁 孙国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0-265,共6页
为明确新疆不同地区造成棉花萎蔫,维管束变褐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生现状,本研究对新疆47个主要植棉区有萎蔫症状且维管束变褐的棉花病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快速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南疆20个地点,得到358个纯化菌株,黄... 为明确新疆不同地区造成棉花萎蔫,维管束变褐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生现状,本研究对新疆47个主要植棉区有萎蔫症状且维管束变褐的棉花病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快速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南疆20个地点,得到358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81.8%,枯萎病菌占18.2%;北疆27个地点,得到495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93.9%,枯萎病菌占6.1%。南北疆均以黄萎病为主,枯萎病南疆重于北疆。维管束病害的快速分离方法每分离一个样品只需2 min,污染率仅为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枯萎病 快速分离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农药随水滴施防治棉花黄萎病用量筛选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石磊 吕宁 +2 位作者 李全胜 张国丽 陈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9-836,共8页
【目的】生物药剂随水滴施是新疆棉田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种类生防菌剂防治棉花黄萎病适宜的滴施用量。【方法】于2016-2017年设置裂区试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对比了5种生物药剂不同的施药量(枯草... 【目的】生物药剂随水滴施是新疆棉田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种类生防菌剂防治棉花黄萎病适宜的滴施用量。【方法】于2016-2017年设置裂区试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对比了5种生物药剂不同的施药量(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30、45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5、18、24 kg·hm^(-2),渝峰"99植保"15、22.5、30 kg·hm^(-2),中农绿康30、45、60 kg·hm^(-2),辣根素45、60、75 kg·hm^(-2))对棉花防病效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5种药剂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平均防效达到33.50%~74.94%,木霉菌剂施药量18 kg·hm^(-2)防效高于15、24 kg·hm^(-2)处理,辣根素各施药量之间防效差异不明显,其余药剂处理防效与施药量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倒四叶宽、单株果枝数和结铃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施药量之间棉花株高、倒四叶宽差异不显著,结铃数随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这几种药剂均可显著提前棉花的熟性。除辣根素外,其余药剂处理籽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各施药处理棉花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有增加,但对棉花品质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综合棉花的防病效果、生长及产量表现,本试验中生物药剂合适的滴施用量建议渝峰"99植保"30 kg·hm^(-2)、中农绿康60 kg·hm^(-2)、枯草芽孢杆菌可湿粉剂45.0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8.0 kg·hm^(-2),辣根素滴施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随水滴施 棉花 黄萎病防治 生长性状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杂交棉育种及推广示范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军 董永梅 +3 位作者 李有忠 赵曾强 孙国清 谢宗铭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新疆棉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棉区,近年来,该棉区选育的60多个常规品种的产量遗传改良不显著,出现徘徊现象,常规品种的增产幅度已经进入瓶颈期,利用常规种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杂交棉能够集中2亲本的优势,可将高产、优... 新疆棉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棉区,近年来,该棉区选育的60多个常规品种的产量遗传改良不显著,出现徘徊现象,常规品种的增产幅度已经进入瓶颈期,利用常规种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杂交棉能够集中2亲本的优势,可将高产、优质和抗病三者结合,且组合选配周期短,能较快地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对于新疆棉花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疆棉区开展杂交棉的育种、栽培示范以及推广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新疆乃至全国棉花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鉴于此,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以及深入新疆地方和团场连队调研数据,归纳总结新疆杂交棉育种、推广应用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新疆杂交棉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棉区 杂交棉 推广示范 杂种优势 发展现状 问题分析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生物菌肥随水滴施防治棉花黄萎病技术规程
10
作者 吕宁 石磊 +2 位作者 李全胜 张国丽 陈云 《新疆农垦科技》 2018年第6期21-23,共3页
本文在开展了不同病害程度棉田黄萎病生防药剂种类及其不同药剂合适的滴施用量的筛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了生物药剂、生物菌肥随水滴施防治棉花黄萎病技术规程,旨在指导棉花病害的生物防治。
关键词 生物药剂 随水滴施 棉花 黄萎病防治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抗病性改良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宗财 王志军 +1 位作者 高能 武冬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植物病害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成为最优策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因该系统简单、高效、稳定的特点,逐渐成为分子育种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本综述简... 植物病害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成为最优策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因该系统简单、高效、稳定的特点,逐渐成为分子育种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本综述简单回顾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在植物中的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该技术在植物抗真菌、细菌和病毒方面的应用。还列举了可用于提高植物抗病性的基因位点以及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物的致病相关基因位点编辑应用情况,探讨了该技术主要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应用的前景和挑战,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 植物抗病性 抗病性改良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茸菇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孔佳欣 卫彩红 +4 位作者 丰彬彬 任昂 胡建伟 孔新 刘慧美 《食用菌》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鹿茸菇(Lyophyllum decastes)作为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菌,营养丰富且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抗肿瘤、降三高、调节免疫力、保肝护肝等功效,其功能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甾醇类及核苷等。对鹿茸菇的驯化栽培、营养价值和活性成分及作用... 鹿茸菇(Lyophyllum decastes)作为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菌,营养丰富且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抗肿瘤、降三高、调节免疫力、保肝护肝等功效,其功能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甾醇类及核苷等。对鹿茸菇的驯化栽培、营养价值和活性成分及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该菌的推广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菇 药用价值 基因组 营养价值 工育种 抗氧化 抗肿瘤 降三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誉宇502花生在南疆阿拉尔地区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灰敏 桑玉伟 +6 位作者 何宗铃 水涌 王志军 张国丽 马盼盼 王桥江 王亮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29-30,共2页
誉宇502是山东省平度市誉宇花生科研开发中心选育的大果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等特性,适宜在新疆南疆地区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誉宇502花生品种在阿拉尔地区种植的产量表现,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誉宇502是山东省平度市誉宇花生科研开发中心选育的大果型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等特性,适宜在新疆南疆地区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誉宇502花生品种在阿拉尔地区种植的产量表现,并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为其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誉宇502 阿拉尔地区 产量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辣椒产业发展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0
14
作者 焦灰敏 桑玉伟 +3 位作者 何宗铃 水涌 朱金成 王亮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2期43-46,共4页
近年来,随着新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新疆辣椒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底,新疆加工辣椒种植面积已达到7.7万hm^(2)左右,辣椒已经成为当前新疆各地区调整农业结构的首选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来源之... 近年来,随着新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新疆辣椒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底,新疆加工辣椒种植面积已达到7.7万hm^(2)左右,辣椒已经成为当前新疆各地区调整农业结构的首选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从新疆辣椒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面积优势、产量优势、品质优势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对新疆辣椒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新疆辣椒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加工辣椒 发展优势 产业分析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碱蓬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基因SdNMT的原核表达及分离纯化
15
作者 马盼盼 祝建波 孙国清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6-1483,共8页
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是一种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性甲基转移酶,是催化磷酸乙醇胺三步甲基化合成磷酸胆碱的关键酶,而磷酸胆碱是植物中磷脂酰胆碱和甘氨酸甜菜碱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木碱蓬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 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是一种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性甲基转移酶,是催化磷酸乙醇胺三步甲基化合成磷酸胆碱的关键酶,而磷酸胆碱是植物中磷脂酰胆碱和甘氨酸甜菜碱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木碱蓬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基因在盐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本研究以800 mmol/L NaCl处理1 d的cDNA为模板扩增获得木碱蓬磷酸乙醇胺甲基转移酶基因SdNMT的编码区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dNMT并导入大肠杆菌菌株BL21。对重组蛋白进行IPTG诱导表达、表达条件筛选优化及可溶性分析,采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目标蛋白。结果显示,成功克隆的SdNMT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 485 bp,编码49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56.56 ku,理论等电点为5.52。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可溶性表达。1.0 mmol/L IPTG,15℃培养振荡16 h是目的蛋白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通过Ni NTA beads 6FF纯化获得在毫克级范围内获得纯度达85%的SdNMT蛋白。研究结果为蛋白酶活性检测提供足够的材料,为深入分析SdNMT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碱蓬 SdNMT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份陆地棉种质萌发期耐盐性鉴定及筛选
16
作者 马盼盼 王志军 +2 位作者 田又升 王旭文 姚炎帝 《中国种业》 2025年第7期93-100,共8页
为鉴定棉花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和筛选耐盐种质,利用300mmol/L NaCl对18份陆地棉材料进行发芽处理,对发芽势、发芽率、胚轴长、根长、胚轴鲜重、胚轴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等8项性状指标的相对值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 为鉴定棉花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和筛选耐盐种质,利用300mmol/L NaCl对18份陆地棉材料进行发芽处理,对发芽势、发芽率、胚轴长、根长、胚轴鲜重、胚轴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等8项性状指标的相对值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盐胁迫下8项测定指标较对照极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盐胁迫下相对根长、相对胚轴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轴鲜重、相对胚轴干重与综合评价值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陆地棉种质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值D值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高耐盐型材料3份、耐盐型材料10份和盐敏感型材料5份。研究结果确定了陆地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筛选获得了高耐盐材料80-2、新陆早80号和新陆早74号,为陆地棉耐盐机理解析及耐盐品种选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萌发期 耐盐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志军 谢宗铭 +4 位作者 田又升 陈林 董永梅 李有忠 吕昭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2个水稻品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淹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表明光合速率下降受叶绿素含量和气孔的双重影响;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Fv/Fm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减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降低,从而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显著低于淹灌栽培;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高于淹灌栽培,说明滴灌栽培水稻植株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主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适应干旱胁迫。膜下滴灌栽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导致最终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传统淹灌 光合特性 渗透调节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施生物药剂对棉花生长、黄萎病防治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吕宁 周光海 +3 位作者 陈云 石磊 李全胜 张国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56-1064,共9页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开展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5.0、30.0和45.0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5.0、18.0和24.0kg/hm^2)和渝峰"99植保"(15.0、22.5和30.0kg/hm^2)不同的滴施用量对棉花黄萎病、生长发育及棉田土壤微...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开展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5.0、30.0和45.0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5.0、18.0和24.0kg/hm^2)和渝峰"99植保"(15.0、22.5和30.0kg/hm^2)不同的滴施用量对棉花黄萎病、生长发育及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3种施药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指,防病效果随着枯草芽孢杆菌剂施药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木霉菌剂施药量18.0kg/hm^2防效显著高于15.0和24.0kg/hm^2,全生育期达到61.86%;"99植保"不同的用量处理平均防效达到72.46%,但22.5和30.0kg/hm^2防效增幅差异不大。(2)3种施药处理对棉花生长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棉花的株高、果枝数和蕾铃数随枯草芽孢杆菌剂施药量增加显著增加;木霉菌剂、"99植保"施药量的增加对株高影响不大,但果枝数和蕾铃数基本上随施药量增加而增加,中、高施药量之间的结蕾数差异较小。(3)3种药剂滴施后对棉田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具有显著影响,细菌数量均随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枯草芽孢杆菌剂和"99植保"处理后放线菌数量表现为随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真菌数量随施药量增加依次降低,木霉菌剂施药量18.0kg/hm^2的放线菌数量高出15.0和24.0kg/hm^2近2倍。综合棉花防病效果及生长表现,"99植保"滴施用量建议22.5kg/hm^2、木霉菌剂18.0kg/hm^2、枯草芽孢杆菌4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 随水滴施 棉花 黄萎病防治 促生作用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早熟陆地棉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春秀 李全胜 +2 位作者 李有忠 庄振刚 谢宗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7-1002,共6页
为弄清新疆早熟陆地棉的遗传背景、群体结构及为进一步进行关联分析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1份新疆北疆地区近50年来选育及推广的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检测到50个... 为弄清新疆早熟陆地棉的遗传背景、群体结构及为进一步进行关联分析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1份新疆北疆地区近50年来选育及推广的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检测到5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3个,多态性比率为66%;PIC(多态信息含量)变幅为0.5680~0.7846,平均值为0.64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新陆早品种在遗传距离为0.42时可划分为3类,多数品种属于第3大类群。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4时,△K值最大,表明可将41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每一个品种均属于4个类群,而不明显属于某一类群。新陆早系列在选育过程中,亲本的来源较为广泛,遗传背景较复杂;采用本系列品种作为亲本选育后续品种的概率较小,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进行关联分析提供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 陆地棉 SSR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光合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志军 叶春秀 +4 位作者 李有忠 董永梅 陈林 孙国清 谢宗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为明确膜下滴灌与常规水作栽培的光合生理差异。通过对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4个水稻品系(T-04、T-43、T-66、T-69)在分蘖、孕穗、抽穗、乳熟、蜡熟期倒一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 为明确膜下滴灌与常规水作栽培的光合生理差异。通过对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4个水稻品系(T-04、T-43、T-66、T-69)在分蘖、孕穗、抽穗、乳熟、蜡熟期倒一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模式下,4个参试材料在5个关键生育期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均低于淹灌,胞间CO_2浓度(Ci)总体上略低于淹灌,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最大荧光(Fm)、暗适应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总体上低于淹灌,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最小荧光(Fo)高于淹灌,荧光淬灭系数(q P、NPQ)在2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低于淹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总体上高于淹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总体上低于淹灌,可溶性糖(SS)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整个生育期均无水层覆盖,可能受到水分胁迫,导致其整个生育期大部分光合生理指标均低于淹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栽培模式 水稻 不同生育期 光合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