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种子油分含量QTL的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1
作者 丁树根 石玉杰 +6 位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 徐麟 吴元龙 李志博 林海荣 赵曾强 聂新辉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4-1091,共8页
【目的】基于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对棉花SOC(Seed oil content,种子油分含量)进行关联分析,挖掘优异等位变异位点,解析棉花种子油分含量性状的遗传机理,为棉花高油分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筛选出覆... 【目的】基于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对棉花SOC(Seed oil content,种子油分含量)进行关联分析,挖掘优异等位变异位点,解析棉花种子油分含量性状的遗传机理,为棉花高油分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筛选出覆盖棉花全基因组的145对SSR标记对245份棉花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利用R语言绘制群体表型分布和相关关系图,采用TASSE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关联分析,挖掘与SOC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位点。【结果】获得34个与SOC相关的等位变异位点(P<0.05)。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83%~8.7%,平均值为5.70%。【结论】挖掘到34个与油分含量性状相关等位变异位点,以及棉花纤维品质和产量相关的位点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油分含量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海岛棉与陆地棉棉铃发育比较
2
作者 邵永杰 赵玉玲 +1 位作者 谢宗铭 何良荣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530,共10页
【目的】比较研究新疆南疆海岛棉与陆地棉生长发育中棉铃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海岛棉和陆地棉棉铃的动态发育规律,为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管理及优质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海25号和新陆中37号的棉铃为研究对象,对棉铃发育... 【目的】比较研究新疆南疆海岛棉与陆地棉生长发育中棉铃各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海岛棉和陆地棉棉铃的动态发育规律,为棉花高产优质栽培管理及优质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新海25号和新陆中37号的棉铃为研究对象,对棉铃发育的外部性状、铃部各组分干重进行logistic拟合比较。【结果】外部性状:海岛棉铃长、铃径和体积达到最大值天数分别较陆地棉晚9、9和15 d,并分别减少15.539 mm、7.167 mm和3.4 cm3;海岛棉的长径较陆地棉高0.725。海岛棉铃室为3~4室,棉籽数为20粒;陆地棉为4~5室,棉籽数为36粒。铃部性状:海岛棉棉铃铃壳、棉籽和纤维各干重达到最大值,较陆地棉分别晚12、9和3 d,且分别轻0.419、0.654和1.204 g;铃壳∶棉籽∶纤维比海岛棉为29∶46∶25,陆地棉为24∶43∶33。海岛棉和陆地棉棉铃各组分干物质用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均呈“S”型曲线,海岛棉和陆地棉的棉铃鲜铃重、铃壳干重、体积随铃龄变化趋势相似;海岛棉铃长、铃径和棉籽干重进入和结束旺盛生长的时间较陆地棉晚1~4 d。【结论】陆地棉单铃重、铃室和棉籽数等均高于海岛棉,铃期低于海岛棉,铃壳、棉籽所占比重低于海岛棉,表现为衣分高、单铃重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棉铃发育 LOGISTIC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类受体胞质激酶RLCK VI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胁迫表达分析
3
作者 赵曾强 朱金成 +2 位作者 李洁玉 李志博 李有忠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6-697,共12页
【目的】对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类受体胞质激酶RLCK VI(GbRLCK VI)家族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为深入研究RLCK VI家族基因参与棉花生长发育和抗逆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最新发布的海岛棉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 【目的】对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类受体胞质激酶RLCK VI(GbRLCK VI)家族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为深入研究RLCK VI家族基因参与棉花生长发育和抗逆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最新发布的海岛棉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GbRLCK VI家族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系统分析该家族基因成员的理化性质、序列特征、基因复制、系统进化和表达特征。【结果】海岛棉中共鉴定出39个GbRLCK VI家族基因,经聚类分析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2个,B组17个,均含有1个激酶结构域,分布于16条染色体,多数位于质膜。基因复制分析表明,该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片段复制事件;Ka/Ks分析显示,所有基因对Ka/Ks均小于1,表明GbRLCK VI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严格的纯化选择作用。转录组分析表明,GbRLCK VI家族基因在10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11个基因在花器官中优势表达,9个基因在根茎叶中优势表达;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显示,8个基因在干旱、盐、黄萎病胁迫下优势表达,4个基因只在黄萎病胁迫下优势表达,说明GbRLCKVI基因能快速地参与抗逆反应,挑选4个基因GB_A12G0061、GB_A11G2234、GB_D01G2010、GB_D03G0730进行qRT-PCR验证,表达分析结果显示,4个基因在干旱、盐或黄萎病菌胁迫下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表明它们参与了棉花对逆境胁迫(干旱、盐和黄萎病菌)的响应过程。【结论】明确了GbRLCK VI家族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特征、结构特征以及系统进化特征,根据转录组数据初步揭示了该家族基因在棉花生长发育和抗逆胁迫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类受体胞质激酶基因 家族鉴定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