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熟陆地棉基于性状主成分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田琴 孔宪辉 +4 位作者 余渝 刘丽 王旭文 王娟 邓福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1-615,共5页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将12个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对1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6.443%,可以...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将12个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结果】对1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6.443%,可以反应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用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计算两组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发现P1.1与P2.5,P1.4与P2.3、P2.5,P1.5与P2.2、P2.4的遗传距离最远;P1.1、P1.2与P2.1、P2.6,P1.6与P2.6的遗传距离最近。用SSR扩增结果计算两组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发现P1.1与P2.1、P2.2,P1.2与P2.1、P2.2,P1.3与P2.4的遗传距离最远;P1.1与P2.3、P2.6,P1.2、P1.4与P2.6,P1.6与P2.1的遗传距离最近。这两组遗传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15)。【结论】早熟陆地棉基于主要性状主成分和SSR分子标记结果的遗传距离差异较大,建议在选配亲本时同时考虑亲本间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主成分分析 SSR分子标记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非生物胁迫适应的分子生理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宗铭 董永梅 陈受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7996-7999,共4页
在综述高等植物非生物胁迫适应的分子生理机制、转基因改良及其局限的基础上,对今后植物抗性生理研究及分子改良研究中方法论创新以及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等植物 非生物胁迫 适应 分子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棉花“新陆早”系列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相吉山 谢宗铭 +3 位作者 田琴 董永梅 李有忠 司爱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35-1540,共6页
【目的】为北疆早熟棉种植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新陆早"系列41个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生育期极显著负相关,与铃重显著正相关,与衣分极显著正相关,与籽指、绒长、比强... 【目的】为北疆早熟棉种植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新陆早"系列41个品种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生育期极显著负相关,与铃重显著正相关,与衣分极显著正相关,与籽指、绒长、比强度、马克隆值无显著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进一步表明,生育期、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0.226、0.203和0.501,回归方程为^Y=819.61-16.83X1+78.47X2+65.13X3;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9.371%,依次为产量和品质选择综合因子、产量制约因子、籽指选择因子、生育期选择因子和品质选择因子。【结论】北疆早熟棉较好的协调了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生育期、铃重和衣分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增大衣分是提高皮棉产量的重要途径;新陆早13号、26号、36号、40号和42号品种综合表现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棉区 早熟棉 主要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鉴定 被引量:36
4
作者 田又升 谢宗铭 +3 位作者 吴向东 王志军 叶春秀 张国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3-180,共8页
为完成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并筛选出抗旱性评价指标,利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对33份水稻材料在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物质转运速率等11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 为完成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并筛选出抗旱性评价指标,利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对33份水稻材料在胁迫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物质转运速率等11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部分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物质转运速率与根干重间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3,根冠比与胚芽干重和胚芽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47;主成分分析将11个生长指标归类为4大因子,各因子中负荷量最大的指标为胚芽干重、发芽率、胚芽鞘长和根冠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4876、0.5266、0.6661、0.5988,可作为水稻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以各指标的隶属函数值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抗旱性强弱分为4大类,其中XS-13-12和XS-13-9为高度抗旱品种(系),XS-13-2、A218、XS-13-11等11份水稻材料为抗旱品种(系),稻花香、SN1204、XS-13-13、XS-13-3等14份水稻材料为中等抗旱品种(系),1043、SN9903、XS-13-4等6份水稻材料为干旱敏感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 抗旱性 萌发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熟大豆品系(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有忠 谢宗铭 +1 位作者 田琴 董永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73-1977,共5页
[目的]研究新疆超早熟大豆品系(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新疆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6个超早熟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 [目的]研究新疆超早熟大豆品系(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新疆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6个超早熟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有效分枝>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是影响北疆超早熟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对高产、优质的超早熟大豆选育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早熟 灰色关联度分析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早熟棉“新陆早”系列品种主要性状演化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相吉山 谢宗铭 +3 位作者 田琴 李有忠 董永梅 司爱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18-1923,共6页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早熟棉"新陆早"系列品种主要性状演化情况,为北疆早熟棉花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41个"新陆早"系列品种8个主要性状的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生育期、籽指、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没有明显的变...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早熟棉"新陆早"系列品种主要性状演化情况,为北疆早熟棉花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41个"新陆早"系列品种8个主要性状的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生育期、籽指、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单铃重、皮棉产量和绒长的演化趋势都极显著拟合于幂指数曲线模型,衣分的演化趋势极显著拟合于S曲线模型。【结论】北疆早熟棉育种对生育期控制较好,对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和绒长的选择力度较大;在今后的育种中要加强对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选择;目前以常规育种方式来提高皮棉产量的潜力已经较小,有望通过推广杂交种、远缘杂交育种等途径加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早熟 主要性状 育种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田琴 孔宪辉 +4 位作者 余渝 刘丽 王旭文 王娟 邓福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2-798,共7页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12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田间调查17个主要性状,并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与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12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田间调查17个主要性状,并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与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535,最大为9.097,最小为3.097;基于SSR扩增结果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4.186,最大为5.099,最小为2.646。36个组合F1代生育期、铃数、单铃重、衣分、绒长、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的平均中亲优势分别为0.367、-1.256、14.176、6.691、1.000、11.206和15.235,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0.966、-1.464、6.457、0.110、-2.500、7.561和10.816。基于性状主成分因子得分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衣分的中亲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于SSR扩增结果的遗传距离与生育期的中亲优势、衣分和绒长的超亲优势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早熟陆地棉的铃重和产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衣分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亲本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个别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显著相关,且与产量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部分性状的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但部分性状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陆地棉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宗铭 宿俊吉 董永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615-7617,7620,共4页
棉花杂种优势及其利用一直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就当前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技术进行了述评,并且对我国今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棉花 杂种优势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熟大豆品系筛选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有忠 谢宗铭 +4 位作者 罗赓彤 董永梅 相吉山 田琴 司爱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691-14694,共4页
[目的]对引种选育的24个超早熟大豆进行品种(系)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北疆麦收后复播的优质、高产、超早熟大豆新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田间试验初步表明,HH-25早熟... [目的]对引种选育的24个超早熟大豆进行品种(系)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北疆麦收后复播的优质、高产、超早熟大豆新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田间试验初步表明,HH-25早熟性最好,生育期为74 d,生育期短于79 d的品系有6个;产量达3 000 kg/hm2以上的品系有9个,HH-50的产量最高,为4 305 kg/hm2;高蛋白质的品系有4个,DN-41的含量最高,为42.5%;高油品系有3个,伊大豆1号的含量最高,为21.8%;蛋脂高的品系有5个,ND-4的含量最高,为60.4%。[结论]大部分品系适宜麦后复播;部分品系具有高产、优质特性,有望成为北疆麦后复播后备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熟 大豆 品系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化学封顶上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叶春秀 谢宗铭 庄振刚 《中国棉花》 2013年第7期6-8,共3页
分析了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在棉花化学封顶方面的应用概况,并对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棉花化学封顶在新疆兵团机采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势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棉花 化学封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热酚法快速提取棉花不同组织RNA 被引量:5
11
作者 司爱君 阮孟斌 谢宗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8830-8832,共3页
[目的]以改良热酚法快速提取棉花不同组织的RNA。[方法]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新陆早26为材料,在冷酚法的基础上对RNA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结果]利用改良热酚法获得的RNA不仅完整性极好、浓度高且无多糖多酚污染,可用于cDNA... [目的]以改良热酚法快速提取棉花不同组织的RNA。[方法]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新陆早26为材料,在冷酚法的基础上对RNA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结果]利用改良热酚法获得的RNA不仅完整性极好、浓度高且无多糖多酚污染,可用于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Northern Bloting、基因芯片分析及转录组分析等研究。[结论]该方法不但适用于提取棉花叶片总RNA,而且在根、花冠、花药、发育的纤维中均能获得高质量的RNA,同时节约成本,操作简便,对环境污染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棉花 多糖多酚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氮肥营养对滴灌棉田“棉花-土壤”系统氮分布的影响
12
作者 吕宁 尹飞虎 +2 位作者 高志建 刘瑜 谢宗铭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99,共8页
通过半开顶式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360、540μmol·moL^-1和720μmol·moL^-1)与不同氮肥营养(0、150、300 kg·hm^-2和450 kg·hm^-2)相互作用对蕾铃期棉花-土壤氮含量变化及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结... 通过半开顶式CO2人工气候室,研究了CO2浓度升高(360、540μmol·moL^-1和720μmol·moL^-1)与不同氮肥营养(0、150、300 kg·hm^-2和450 kg·hm^-2)相互作用对蕾铃期棉花-土壤氮含量变化及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气CO2浓度增加,高氮肥处理下棉花叶片、蕾铃中氮含量显著降低,茎秆、根系中氮含量增加,棉花整株氮含量表现为下降;相同的CO2浓度下,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棉花各器官氮积累量呈增加趋势,其中蕾铃、叶片氮积累量较高,茎秆、根系氮积累量相对较少,说明CO2浓度增加与增施氮肥促进了土壤氮素向植株叶片和生殖器官运输。通过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测定分析,CO2浓度升高为540μmol·moL^-1,各施氮水平下棉田土壤NO3--N含量显著降低,NH4+-N含量在低氮水平下有少量增加,在高氮水平下表现为降低;CO2浓度升高为720μmol·moL^-1,土壤NO3--N含量表现为降低,NH4+-N含量呈增加趋势。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且浓度范围在500~720μmol·moL^-1,增加氮肥施用量可有效促进棉花对氮素养分尤其是NO3--N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氮肥营养 滴灌棉田 “棉花-土壤”系统 氮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