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碱胁迫下褪黑素对作物生理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长延 柳延涛 +8 位作者 贾秀苹 刘胜利 雷中华 王鹏 朱志锋 董红业 吕增帅 段维 万素梅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12页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褪黑素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小分子物质,近年来,在作物逆境生理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褪黑素对作物耐盐碱生理机制的影响...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碱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褪黑素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小分子物质,近年来,在作物逆境生理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褪黑素对作物耐盐碱生理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主要对褪黑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维护离子平衡、增强抗氧化系统、改善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以及转录组和代谢组分子水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利用褪黑素提高作物耐盐碱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褪黑素 作物 生理机制 转录组 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矮密早”高产种植模式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2
作者 桑伟 刘鹏鹏 +3 位作者 李江博 聂迎彬 孔德真 魏建军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98-102,108,共6页
2023-2024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小麦育种创新团队在第六师奇台农场创造新疆小麦高产纪录,连续2年产量稳定在13000kg/hm^(2)以上,高产田采用缩行增密种植、全程系列化调、滴灌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品种为新冬52号,... 2023-2024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小麦育种创新团队在第六师奇台农场创造新疆小麦高产纪录,连续2年产量稳定在13000kg/hm^(2)以上,高产田采用缩行增密种植、全程系列化调、滴灌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品种为新冬52号,2022年9月25日播种,采用15.0cm等行距条播、播种量390kg/hm^(2),2023年产量达到13472.9kg/hm^(2),收获穗数585.0万穗/hm^(2),穗粒数47.1粒,千粒重52.5g;2023年10月3日播种,采用缩小行距12.8cm等行距条播、播种量420kg/hm^(2),2024年产量达到13098.3kg/hm^(2),收获穗数637.5万穗/hm^(2),穗粒数43.4粒,千粒重51.9g。对2022-2023年度、2023-2024年度第六师奇台农场冬小麦高产田生产过程的主要管理环节和高产群体的主要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小麦密植高产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密早 缩行增密 滴灌水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营养品质和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陈悦 杨怡中 +7 位作者 曾凯 施梦迪 刘舒畅 拜尔齐古丽·麦麦提艾力 王成 侯旭杰 战勇 刘峰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178,共14页
为明确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品质和代谢物变化规律,该研究以新大豆8号为试材,探讨了大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鼓粒前期、鼓粒中期、鼓粒后期和成熟期)百粒重、灰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为明确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品质和代谢物变化规律,该研究以新大豆8号为试材,探讨了大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鼓粒前期、鼓粒中期、鼓粒后期和成熟期)百粒重、灰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异黄酮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4个生长发育阶段籽粒内部的关键代谢产物进行定性表征,研究其关键代谢产物的积累规律、前期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变化规律及阶段显著差异代谢物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生长发育的推进,大豆中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逐步上升,而百粒重、可溶性糖、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及异黄酮总含量在鼓粒后期达到峰值,到成熟期时含量均有显著下降。代谢组学结果表明,4个生长发育阶段共鉴定出了1397种代谢物,其中172种为极显著差异代谢物(投影变量重要性值>1.5,P<0.01,|log_(2)(FC)|>0.1)。该研究发现鼓粒前期和成熟期2组间差异代谢物数量最多,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确定了类黄酮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为主要通路,并据此绘制了代谢通路图。这些结果旨在阐明新大豆8号不同生长发育期差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深入研究新大豆8号品质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新大豆8号 营养品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差异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资源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TaLox-B1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相吉山 穆培源 +5 位作者 桑伟 聂迎彬 徐红军 崔凤娟 韩新年 邹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9-285,共7页
面粉颜色作为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对面制品的表观色泽有重要影响。小麦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对面粉白度影响较大。本研究以195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LOX16和LOX18功能标记检测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TaLox-B1的等位变异,以... 面粉颜色作为评价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对面制品的表观色泽有重要影响。小麦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对面粉白度影响较大。本研究以195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LOX16和LOX18功能标记检测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TaLox-B1的等位变异,以期深入了解新疆小麦品种资源TaLox-B1基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47份(24.10%)材料中扩增出489bp目标片段,在148份(75.90%)材料中扩增出791bp目标片段;新疆冬小麦品种(系)LOX高活性TaLox-B1a基因的分布频率(36.36%)远远高于春小麦(8.24%)。其中110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地方品种TaLox-B1a基因的分布频率为0(0/7);引进品种(系)为33.33%(10/30);自育品种(系)为41.10%(30/73)。85份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地方品种TaLox-B1a基因的分布频率为4.55%(1/22);引进品种(系)为0(0/23);自育品种(系)为15.00%(6/40)。研究发现,新疆早期育成的小麦品种受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影响较大,LOX低活性TaLox-B1b基因比例较高;近期育成的小麦品种受育成品种的影响较大,LOX高活性TaLox-B1a基因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品种资源 面粉色泽 脂氧化酶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联度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田海燕 战勇 +2 位作者 张恒斌 杨相昆 刘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31-2034,共4页
【目的】新疆属于大陆性气候,绿洲灌溉农业,目前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发展新疆大豆生产极为重要。大豆产量性状是由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多个性状构成。同时产量性状又是一个综合性状,受株高、... 【目的】新疆属于大陆性气候,绿洲灌溉农业,目前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发展新疆大豆生产极为重要。大豆产量性状是由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多个性状构成。同时产量性状又是一个综合性状,受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诸多因素影响。研究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系,为新疆大豆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通过在新疆北部种植的8个主栽品种2010年在石河子地区的种植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疆北部8个主栽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大豆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次序为:百粒重>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株高。该结果对大豆育种目标的制定、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性状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与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系)产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聂迎彬 穆培源 +3 位作者 桑伟 徐红军 庄丽 邹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鉴定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潜力与适应性,比较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与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明确新疆冬小麦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攻方向。【方法】选用引进国内冬小麦品种3... 【目的】鉴定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潜力与适应性,比较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与引进国内冬小麦主栽品种和新品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明确新疆冬小麦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攻方向。【方法】选用引进国内冬小麦品种33份、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7份,采用间比法试验设计,进行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间差异的分析。【结果】(1)参试品种较对照(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增产的有35个,其中增产25%以上的引进品种有5个,分别是Y119、邯5316、观35、衡5229和济麦22号;河北品种平均产量最高,产量为528.04 kg/667 m2,穗数为37.50×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5.10粒,千粒重为43.90 g;山东品种平均产量居第二,产量为513.11 kg/667 m2,穗数为40.49×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90粒,千粒重为43.73 g;新疆品种平均产量较低,产量为458.37 kg/667 m2,穗数为40.81×104穗/667 m2,穗粒数为33.20粒,千粒重为42.69 g。(2)引进品种中,穗粒数产生正向影响(0.449 7),而穗数(-0.081 1)和千粒重(-0.214)起负作用;新疆品种中,穗数(0.923 8)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0.903 1)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新疆现有主栽品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较少,与国内主要麦区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比较,提高穗粒数育种可能是未来提高新疆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国内小麦 主栽品种 产量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Wx基因组成及其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亮 穆培源 +5 位作者 徐红军 庄丽 桑伟 聂迎彬 崔凤娟 邹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7-1022,共6页
为了给新疆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Wx-A1、Wx-B1和Wx-D1位点的3个STS标记(MAG264、BDFL-BRD和MAG269)对250份新疆小麦品种(包括157份冬小麦品种和93份春小麦品种)Wx基因的组成进行了鉴定,同时测试了... 为了给新疆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Wx-A1、Wx-B1和Wx-D1位点的3个STS标记(MAG264、BDFL-BRD和MAG269)对250份新疆小麦品种(包括157份冬小麦品种和93份春小麦品种)Wx基因的组成进行了鉴定,同时测试了185份冬、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系)Wx基因组成比较单一,以野生型(Wx-A1a/Wx-B1a/Wx-D1a)为主,占参试品种总数的84.0%,除了在Wx-B1位点发现亚基缺失的品种(缺失比例为13.6%)外,没有发现其他亚基缺失类型。Wx-B1蛋白亚基缺失比例在冬、春小麦间差异较大,春小麦品种Wx-B1亚基缺失比例(21.5%)要高于冬小麦品种(8.9%);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中Wx-B1亚基缺失比例也各不相同,依次为0%、5.6%和22.6%。分析表明,新疆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变异范围相当广泛,冬、春小麦品种在峰值黏度、稀澥值和反弹值等主要淀粉指标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特性优于冬小麦品种,并且Wx-B1亚基缺失体淀粉糊化特性的平均表现总体优于非缺失体。本研究所用3个分子标记对小麦基因组DNA扩增的稳定性、重复性较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小麦品种Wx基因组成的鉴定和糯质专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普通小麦 WX基因 淀粉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群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桑志勤 陈树宾 +4 位作者 段震宇 王友德 王婷 郭斌 李玉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5,共5页
为了研究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模式,以13份新选育中熟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NCⅡ的遗传设计,以B73、MO17、黄早四、齐319、丹340为标准测验种,13个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测定并分析18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和... 为了研究新疆中熟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模式,以13份新选育中熟玉米自交系为试材,采用NCⅡ的遗传设计,以B73、MO17、黄早四、齐319、丹340为标准测验种,13个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测定并分析18份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18个自交系可分为5群,即兰卡斯特(MO17、TS31)、瑞德(B73、L4-6、X1)、四平头(黄早四、8504、108F和B2)、PB群(齐319、W313、L4-10)、旅大红骨(丹340、Q3012、L4-89、L4-20、X3、B1)。其中,TS31、108F、L4-89、L4-10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作为优良的亲本直接用于杂交种的选育。65个杂交组合中L4-10×丹340、L4-89×B73、108F×B73、W313×丹340等13个的杂种优势比较强。可见,新疆地区SS群与NSS群配置的组合杂种优势一般较强,所有的强优势组合的两亲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产量构成因子具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加工番茄自交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亮 李艳 +1 位作者 刘志刚 王建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17-2523,共7页
为了探讨加工番茄自交系产量与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加工番茄杂交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近20年间选育或引进改良的170个加工番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自交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主茎花序数、主茎花朵数... 为了探讨加工番茄自交系产量与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加工番茄杂交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近20年间选育或引进改良的170个加工番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自交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主茎花序数、主茎花朵数、果形指数和果肉厚等20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主茎花朵数、亩株数、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数、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厚、心室数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自交系产量贡献较大的因子依次是前期产量>单株产量>亩株数>株高,得出产量回归方程为Y=-8.078×10-16+0.737 X1’+0.208 X2’+0.09 X3’+0.093 X4’-0.073 X5’。进一步主成分分析表明,7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3.331%,依次为有效侧枝选择因子、果实宽度选择因子、主茎选择因子、果实长度选择因子、单株产量选择因子、产量制约因子和品质选择因子。总之,育种上主要从改良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果实纵径3个方面来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同时对品质性状也不能忽视;生产中加工番茄种植应根据品种特性(株高和株型)来确定合理的栽培密度,从而获得理想产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对照里格尔87-5的自交系有32个,这些品种(系)可作为加工番茄高产优质育种的核心亲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加工番茄 自交系 产量 农艺性状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的小麦品种(系)麦谷蛋白优质亚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相吉山 穆培源 +5 位作者 桑伟 徐红军 庄丽 聂迎彬 崔凤娟 邹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6-1222,共7页
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优质亚基的利用是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新疆小麦优质亚基的分布规律,利用已开发的优质亚基和1B/1R易位系的分子标记,对新疆1242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新疆小麦品种资源... 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优质亚基的利用是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新疆小麦优质亚基的分布规律,利用已开发的优质亚基和1B/1R易位系的分子标记,对新疆1242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新疆小麦品种资源中,优质亚基2*、7+8、5+10、glu A3d、glu B3b、glu B3d、glu B3g的分布频率依次为20.2%、22.0%、21.9%、16.9%、14.3%、11.9%、10.3%;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为12.6%。在冬小麦品种资源中,国外品种(系)5+10、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均最高,7+8、glu B3d、glu B3g的分布频率均最低;审定品种2*、glu B3d、glu B3g的分布频率均最高。在春小麦品种资源中,国外品种(系)glu B3d的分布频率最高;国内品种(系)5+10、glu A3d、1B/1R易位系的分布频率最高,2*、glu B3d的最低;审定品种2*的分布频率最高,glu B3b、glu B3g的最低。总体来看,新疆春小麦优质亚基的分布频率总体高于冬小麦;导入LMW-GS优质亚基是新疆小麦品质进一步改良的重要方向;地方品种是LMW-GS优质亚基的良好供体。从1242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中挑选出兼含多个优质亚基的冬、春小麦品种(系)各21份、24份,可在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加强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HMW-GS LMW-GS 优质亚基 分布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资源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凤娟 穆培源 +5 位作者 相吉山 桑伟 徐红军 韩新年 聂迎彬 邹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为新疆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优质拉面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快速黏度测试仪(RVA)对178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包括103份冬小麦品种和75份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新疆冬、春小麦品种资源峰... 【目的】为新疆小麦淀粉品质改良和优质拉面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快速黏度测试仪(RVA)对178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包括103份冬小麦品种和75份春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新疆冬、春小麦品种资源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和反弹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参数间差异不显著。冬、春小麦品种资源的变异系数除稀懈值较大外(分别为20.08%和21.08%),其它各项淀粉糊化特性参数的变异系数在1.91%~11.19%;总体来看,新疆现有小麦品种资源淀粉糊化特性的遗传变异范围较小。冬、春小麦峰值粘度≥3 000 cp的品种分别为10份(9.7%)和48份(64.0%),其中峰值粘度最高的品种分别是藁优8901和新春19号。【结论】与地方品种和以往育成品种相比,新疆现有小麦品种资源的峰值粘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春小麦品种资源的淀粉糊化特性总体优于冬小麦。80182、新冬30号、冀麦26、新春6号、新春12号、新春19号和新春9号等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较好,在新疆优质拉面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淀粉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鹏鹏 桑伟 +6 位作者 崔凤娟 徐红军 韩新年 聂迎彬 孔德真 邹波 穆培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0-437,共8页
为给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386份新疆春小麦材料(55个地方品种、207个自育材料和124个引进材料)的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春小麦材料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各有优劣。... 为给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386份新疆春小麦材料(55个地方品种、207个自育材料和124个引进材料)的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春小麦材料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各有优劣。386份供试材料的千粒重为37.48 g,容重为737.76 g·L^(-1),籽粒硬度为54.71,粒径为2.88 mm,籽粒蛋白含量为15.95%,出粉率为53.06%,灰分为0.54%,L~*值为96.86,a~*值为-1.16,b~*值为9.83。整体而言,籽粒蛋白质含量、L~*值较高;籽粒硬度较低,a~*值和b~*值较高,三者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2.26%、25.86%和15.67%,具有较好的改良潜力。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关系密切,其中千粒重、粒径与灰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硬度、籽粒蛋白含量与灰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粒径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籽粒硬度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容重、粒径与b~*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昌春3号、伊春4号、中作8131、新春26号、新春33号等可用于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改良的优选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春小麦 籽粒性状 磨粉品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杂交棉育种及推广示范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军 董永梅 +3 位作者 李有忠 赵曾强 孙国清 谢宗铭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新疆棉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棉区,近年来,该棉区选育的60多个常规品种的产量遗传改良不显著,出现徘徊现象,常规品种的增产幅度已经进入瓶颈期,利用常规种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杂交棉能够集中2亲本的优势,可将高产、优... 新疆棉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棉区,近年来,该棉区选育的60多个常规品种的产量遗传改良不显著,出现徘徊现象,常规品种的增产幅度已经进入瓶颈期,利用常规种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杂交棉能够集中2亲本的优势,可将高产、优质和抗病三者结合,且组合选配周期短,能较快地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对于新疆棉花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疆棉区开展杂交棉的育种、栽培示范以及推广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新疆乃至全国棉花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鉴于此,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以及深入新疆地方和团场连队调研数据,归纳总结新疆杂交棉育种、推广应用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新疆杂交棉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棉区 杂交棉 推广示范 杂种优势 发展现状 问题分析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春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及增产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波 相吉山 +3 位作者 徐红军 穆培源 崔凤娟 韩新年 《新疆农垦科技》 2012年第6期7-9,共3页
本试验以新春6号为对照,对11个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与对照相比,株高得到降低,成穗率、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得到提高,不孕小穗数得到减少;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不育小穗数>... 本试验以新春6号为对照,对11个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与对照相比,株高得到降低,成穗率、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得到提高,不孕小穗数得到减少;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不育小穗数>总茎数>成穗率>主穗粒重>基本苗>主穗粒数>千粒重>收获穗数>穗长>株高>结实小穗数>生育期。新品系2002-59、LX-49、2005-15分别比对照新春6号增产5.47%、2.13%和1.07%,其增产因素是千粒重、主穗粒数、粒数和粒重比对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春小麦 新品系 品种比较 增产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贾秀苹 王莹 +2 位作者 卯旭辉 柳延涛 王兴珍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593-599,共7页
盐碱胁迫是仅次于干旱胁迫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研究植物的耐盐碱机制,对耐盐碱作物选育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 盐碱胁迫是仅次于干旱胁迫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研究植物的耐盐碱机制,对耐盐碱作物选育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性阐述了盐碱胁迫对植物代谢的伤害(包括离子伤害、膜系统伤害、诱导渗透伤害等)机制,并从膜系统保护以及诱导基因表达方面综述了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缓解机制,进而提出外源物质的导入、生物技术手段、耐盐碱品种培育是解决植物抗盐碱的主要手段。最后就植物适应盐碱胁迫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当前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口,旨在为提高植物耐盐碱能力、增加作物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胁迫 植物 伤害 抗盐碱机制 技术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州青贮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延涛 付斌军 郭耿伟 《种子科技》 2017年第12期72-73,共2页
主要介绍了巴州地区青贮玉米膜下滴灌生产过程中的品种选择、选地、整地与基肥、种植方式、播种与种肥、灌溉与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生产操作要求,通过该栽培技术手段为巴州地区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 青贮玉米 膜下滴灌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膜下滴灌高产春玉米水肥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斌 赵新俊 +4 位作者 王璞 柳延涛 梁飞 焦天奇 王友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88-93,共6页
为研究新疆北疆膜下滴灌玉米水肥耦合规律,在玉米高密度116 596.7株/hm^2、宽窄行(90 cm+30 cm)配置的基础上,以耐密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北疆春播膜下滴灌玉米4因素[灌水量(z_1)、施氮量(z_2)、施... 为研究新疆北疆膜下滴灌玉米水肥耦合规律,在玉米高密度116 596.7株/hm^2、宽窄行(90 cm+30 cm)配置的基础上,以耐密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北疆春播膜下滴灌玉米4因素[灌水量(z_1)、施氮量(z_2)、施磷量(z_3)、施钾量(z_4)]组合施肥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以产量为因变量,获得回归方程:y=-1 040.7-0.000 053 165z_12-0.003 7z_22-0.016 9z_32+0.000 173 05z_1z_2+0.461 7z_1+2.571 5z_2+5.863 1z_3。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缺氮、中磷、富钾的土壤肥力情况下,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氮肥>水分>磷肥,钾肥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只有水氮存正向互作,当灌水量5 118 m^3/hm^2、施氮肥477.15 kg/hm^2、施磷肥179.85 kg/hm^2、施钾肥0 kg/hm^2时,理论产量最高,为18 831.75 kg/hm^2。通过95%置信区间计算,在生产上推荐采用密度116 655株/hm^2、宽窄行(90 cm+30 cm)的种植模式;推荐在灌水量4 849.5~5 317.5 m^3/hm^2、施氮肥量431.85~484.95 kg/hm^2、施磷肥量149.55~160.50 kg/hm^2范围内选择配置,有95%的置信度使产量大于140 88.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膜下滴灌 水肥优化 回归方程 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列当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18
作者 单维东 柳延涛 +6 位作者 段维 邓庭和 刘胜利 王鹏 彭达 张亚兰 孙柘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6期29-31,共3页
新疆是我国向日葵种植主产区之一,其单产和品质首屈一指,但近些年向日葵列当危害严重影响该地向日葵生产。本文主要针对新疆食葵主产区列当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新疆食葵种植户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列当 综合防治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冬麦区AL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杂种优势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德真 聂迎彬 +5 位作者 崔凤娟 李伟 桑伟 徐红军 刘鹏鹏 田笑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为了解新疆AL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间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关系,利用稳定不育系8份,恢复力强的恢复系9份,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8×9)设计配制72个F 1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再根据亲... 为了解新疆AL型三系杂交小麦亲本间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关系,利用稳定不育系8份,恢复力强的恢复系9份,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8×9)设计配制72个F 1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再根据亲本性状和一般配合力划分杂种优势类群。结果表明,三系小麦杂交组合中普遍存在产量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针对强优势组合的亲本选择,双亲之一一般配合力(GCA)或双亲GCA之和为正值且相对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中亲优势与父本和母本GCA值之和呈极显著正相关,父本和母本的GCA相关性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相关性。针对6个性状的GCA效应值和性状表型值分别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配合力距离远的亲本组配可能出现强优势杂交组合的几率较大,性状表型值距离较远的两个亲本同一性状之间的优势互补也可以在后代中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将17个亲本划分为4个和5个类群,为后续AL型杂交小麦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小麦 不育系 恢复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冬小麦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炜 李卫华 +9 位作者 桑伟 穆培源 徐红军 邹波 刘炜 李卫华 桑伟 穆培源 徐红军 邹波 《新疆农垦科技》 2015年第2期3-7,共5页
本研究选用新疆60个不同硬度类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籽粒特性、磨粉品质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硬度类型冬小麦品种中,硬质小麦籽粒硬度值最高为66.64;混合型小麦千粒重和粒径最大,分别为43.37 g和3.02 mm;软质小麦的籽... 本研究选用新疆60个不同硬度类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籽粒特性、磨粉品质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硬度类型冬小麦品种中,硬质小麦籽粒硬度值最高为66.64;混合型小麦千粒重和粒径最大,分别为43.37 g和3.02 mm;软质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6.68%。3种不同硬度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和面粉a值变异系数分别>10和>25。相关分析表明,混合型小麦中的籽粒硬度和籽粒蛋白及软质小麦中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均关系密切。因此,在冬小麦品种籽粒和磨粉品质改良中要注重提高籽粒硬度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灰分,同时还应改良面粉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度类型 冬麦品种 籽粒性状 磨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