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低温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唐雪莲 火勋国 +8 位作者 王雪姣 王森 张立祯 张钰曈 郭燕云 张山清 孙帅 李顺澳 帕尔哈提·买买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6-407,共12页
【目的】低温灾害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严重限制棉花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明确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低温灾害的风险区域,可以有效提升该地区应对低温灾害的防御能力。【方法】基于阿克苏地区1961―2020年的... 【目的】低温灾害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严重限制棉花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明确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低温灾害的风险区域,可以有效提升该地区应对低温灾害的防御能力。【方法】基于阿克苏地区1961―202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分析了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和2种低温灾害(寒潮、晚霜冻)发生频次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4-5月寒潮和晚霜冻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指数,结合承灾体暴露度指数和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低温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棉花苗期低温灾害的风险区划。【结果】1961―2020年阿克苏地区棉花苗期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寒潮和晚霜冻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寒潮在4月10日之后和晚霜冻在4月12日之后的发生率均低于20%。阿克苏地区春季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等级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中部和中东部的阿拉尔市、阿克苏市中部、阿瓦提县东北部、柯坪县东部边缘、新和县东部、库车市西南部与中部、沙雅县北部和温宿县东南部是低温灾害的高等级、较高等级风险区。【结论】尽管阿克苏地区春季气温升高,寒潮和晚霜冻的发生频次减少,但阿克苏地区的中部和中东部植棉区仍面临较高的低温灾害风险,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轻低温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寒潮 晚霜冻 风险评估 区划 苗期 阿克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棉田土壤养分、棉花产量对减施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孟令贻 唐江华 +5 位作者 徐文修 娄善伟 苏丽丽 王晨 张俊尧 王家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4-1242,共9页
【目的】研究多年连作棉田减氮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以及减氮与棉花产量、土壤氮磷钾养分有效性间的关联,为科学减施氮肥、维持新疆棉花的高产高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20年和2021年在连作10年的棉田进行定位田间试... 【目的】研究多年连作棉田减氮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以及减氮与棉花产量、土壤氮磷钾养分有效性间的关联,为科学减施氮肥、维持新疆棉花的高产高效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20年和2021年在连作10年的棉田进行定位田间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新农大棉4号。设置常规施氮(375 kg/hm^(2),CK)、减氮20%(300 kg/hm^(2),N2)、减氮40%(225 kg/hm^(2),N4)和减氮100%(0 kg/hm^(2),N0)4个处理。调查了棉花产量,分析了0—20、20—40 cm土层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结果】在北疆棉田300 kg/hm^(2)氮肥用量处理提高了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两年均值分别比CK处理高出4.04%、44.58%、9.94%(0—20 cm)和2.05%、44.47%、22.60%(20—40 cm);促进了棉花干物质积累,两年棉花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提高15.66%,利于产量形成,较对照处理分别增产了13.88%(籽棉)和18.10%(皮棉),有效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与减氮密切关联的土壤养分指标为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但与作物产量密切关联的土壤养分指标为土壤速效钾、全磷含量。【结论】在北疆长期连作棉田,将施氮量由375 kg/hm^(2)减至300 kg/hm^(2)可有效提升土壤有效态氮磷含量,进而增加棉花的干物质积累,提高籽棉和皮棉产量,实现节氮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减氮 土壤养分 产量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油、糖”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应用分析
3
作者 李杰 刘佳 +13 位作者 王亮 张娜 杨延龙 郑子漂 魏鑫 王萌 周子馨 阳妮 龚照龙 侯献飞 黄启秀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 张济鹏 张鹏忠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89-94,共6页
【目的】综述“棉、油、糖”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应用分析。【方法】以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经作所)为例,采用统计学及文献查阅收集整分析归纳方法,分析“棉、油、糖”产业成果转化应用现状。【... 【目的】综述“棉、油、糖”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应用分析。【方法】以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经作所)为例,采用统计学及文献查阅收集整分析归纳方法,分析“棉、油、糖”产业成果转化应用现状。【结果】经作所科研人员制定新疆棉花行业现行地方标准37项、油料行业现行地方标准7项、甜菜行业现行地方标准7项;申请棉花发明专利30件、油料发明专利5件和甜菜方面发明专利7件;“棉、油、糖”选育优良品种多个,获得奖项多项;相关部分成果进行了转化和应用。【结论】科技成果转化主要表现为品种转让以及部分专利转化,科技成果应用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机理的解析,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新产品、新工艺的突破,应进一步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要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底盘技术核心技术攻关、产出突破性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油料 糖料 科技成果 成果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陆地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俊尧 王家勇 +6 位作者 唐江华 娄善伟 李文珊 徐文修 孟令贻 何洪涛 桑军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播期下棉花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2年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进行裂区试验,设置3个播期主区(4月11日、18日和25日,记作B_(1)、B_(2)、B_(3)),3个密度副区(18×1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分析不同播期下棉花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2022年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进行裂区试验,设置3个播期主区(4月11日、18日和25日,记作B_(1)、B_(2)、B_(3)),3个密度副区(18×10^(4)、22.5×10^(4)和27×10^(4)株/hm^(2),记作M_(1)、M_(2)、M_(3)),研究播期与密度双因素对棉花出苗率、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后膜下5 cm地温高有利于棉花早出苗,且出苗率提高。在同一播期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株高、茎粗、果枝数及单株铃数的平均值均显著降低。在同一密度下,播期推迟,棉花的平均生育期缩短,平均单株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单株铃数显著降低,平均籽棉产量降低。早播条件下,高密度(M_(3),27×10^(4)株/hm^(2))籽棉产量最高,为7519.70 kg/hm^(2)。中播或晚播条件下,中等密度(M_(2),22.5×10^(4)株/hm^(2))产量较高,分别为7671.90和6913.27 kg/hm^(2)。【结论】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应适期提早播种,播期为4月11日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7×10^(4)株/hm^(2)(M_(3)),播期为4月18日(B_(2))或4月25日(B_(3))时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M_(2))有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播期 种植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