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种杀菌剂对新疆荒漠绿洲稻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海峰 陈利 +3 位作者 白微微 崔燕华 热西达.阿不都热合曼 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05-2111,共7页
【目的】筛选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水稻稻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稻瘟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4 d,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和325 g/L苯... 【目的】筛选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水稻稻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调查各处理稻瘟病发生情况,评价供试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4 d,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和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2.63%和71.77%;其次是2%春雷霉素SL 30 g a. 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对水稻稻瘟病防效分别为61.48%和61.27%。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75%三环唑WP 225 g a. i/hm^2处理、325 g/L苯甲·嘧菌酯SC 243.75 g a. i/hm^2处理、2%春雷霉素SL 30 g a.i/hm^2处理和500 g/L甲基硫菌灵SC 1 125 g a. 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温切木·阿不列孜 高海峰 +1 位作者 金平 刘恩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8期72-73,共2页
该文阐述了新疆甘薯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特点及导致病虫害发生的关键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新疆甘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疆荒漠绿洲区 甘薯 主要病虫害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组成及其群落特征
3
作者 张航 林宁 +4 位作者 陈利 付开赟 金平 刘恩良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79-2089,共11页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为科学防控甘薯田杂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倒置W法9点取样,对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有46种,隶属于19科42属,其中禾本...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为科学防控甘薯田杂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倒置W法9点取样,对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新疆荒漠绿洲区甘薯田杂草有46种,隶属于19科42属,其中禾本科10种、菊科8种、藜科5种、豆科3种、蓼科3种,其它科1~2种。相对多度大于1的杂草有20种,其中优势杂草有7种,分别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藜Chenopodium album、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mitis,常见杂草有13种,分别为龙葵Solanum nigrum、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苦苣菜Sonchus arvensis、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大蓟Cirsium japonicum、虎尾草Chloris virgata、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和艾蒿Artemisia argyi,还分布有一般性杂草26种。【结论】优势杂草中危害最重的杂草是马唐、马齿苋和稗草,其相对多度分别为16.29、13.27和11.36。核桃-甘薯间作甘薯田杂草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18,高于甘薯单作田,而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25和0.60,低于甘薯单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田 荒漠绿洲 杂草组成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麦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利 沈煜洋 +6 位作者 崔燕华 张航 杨安沛 范贵强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麦区 小麦白粉病 危害程度 杀菌剂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越夏调查 被引量:9
5
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6 位作者 陈利 杨安沛 张航 雷钧杰 黄天荣 李广阔 王锁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0-1678,共9页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苗上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伊犁河谷地区在海拔669~1 875 m处自生麦苗上均可以越夏;喀什地区小麦白粉病在海拔1 308~1 916.2 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昌吉州小麦白粉病在海拔770~1 145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海拔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结论】小麦白粉病在各调查区不同海拔麦区均可越夏;小麦条锈病在伊犁河谷不同海拔区均有越夏孢子分布,在昌吉麦区及喀什麦区调查中未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病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自生苗 小麦条锈病 小麦白粉病 越夏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4 位作者 刘恩良 赵海燕 李广阔 张航 曾潮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0,共5页
通过苗期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筛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性的春小麦品种(系),明确Pm4、Pm8和Pm21在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现状,为新疆春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白粉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新春38... 通过苗期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筛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性的春小麦品种(系),明确Pm4、Pm8和Pm21在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现状,为新疆春小麦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白粉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新春38号和366S表现出抗性,高抗植株与中感植株的比率为2∶1,新春12号、新春15号、新春18号等29个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白粉病均表现为高感。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新春27号、1354和1360含有Pm4基因;983-S、MJ307、HMJ555和1112含有Pm8基因;366S含有Pm21基因。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抗白粉病品种鉴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新疆 小麦白粉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移栽稻田杂草不同防除方式药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海峰 文孝荣 +5 位作者 陈利 白微微 唐福森 康民泰 马继元 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96-2304,共9页
【目的】通过水稻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和移栽后茎叶喷雾处理,筛选对移栽稻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重,评价供试药剂对杂草防除效果... 【目的】通过水稻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和移栽后茎叶喷雾处理,筛选对移栽稻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为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鲜重,评价供试药剂对杂草防除效果及对移栽水稻安全性。【结果】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75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500 g/L丙草胺乳油525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和60%丁草胺乳油1 26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67.50 g a.i./hm^2在水稻移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20 d后施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 g a.i./hm^2+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5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均在89%以上,鲜重防效在97%以上。仅施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36 g a.i./hm^2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后45 d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的防效达到100%,对移栽稻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1%以上。【结论】针对稻田扁秆藨草、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500 g/L丙草胺乳油或40%五氟·丁草胺悬浮剂或60%丁草胺乳油与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混配进行土壤处理,且20 d后选用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若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田块,针对稗草和空心莲子草危害为主的田块,可选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进行茎叶喷雾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稻田 除草剂 土壤处理 茎叶喷雾 杂草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要水稻生产区稻瘟病发生与降雨之间的关系
8
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2 位作者 热西达.阿不都热合曼 陈利 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54-1862,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调查温宿县、莎车县、察布查尔县、乌鲁木齐市等新疆水稻主要种植区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水...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水稻种植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调查温宿县、莎车县、察布查尔县、乌鲁木齐市等新疆水稻主要种植区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水稻种植区域稻瘟病发生情况不同,同一水稻种植区域不同地块稻瘟病发生情况也不同;2016年叶瘟病发病程度为莎车县>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穗颈瘟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2017年叶瘟病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莎车县>察布查尔县,穗颈瘟发病程度为温宿县>乌鲁木齐>察布查尔县。水稻叶瘟病和穗颈瘟的发生危害与降雨时间和降雨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新疆水稻主要种植区均有稻瘟病的发生,其中正播水稻温宿县叶瘟病和穗颈瘟的发生为害均重于察布查尔县和乌鲁木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流行与降水时间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发生情况与降水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来汉林 沈煜洋 +4 位作者 李月 陈利 李广阔 崔燕华 高海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5-1141,共7页
为了解新疆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其间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0年喀什、阿克苏、和田、昌吉、塔城共5个地区13个县市小麦白粉病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喀什、阿克苏、和田、昌吉、塔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遗传距离为... 为了解新疆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其间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0年喀什、阿克苏、和田、昌吉、塔城共5个地区13个县市小麦白粉病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喀什、阿克苏、和田、昌吉、塔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317~0.0945,塔城与阿克苏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和田与喀什的遗传距离最远;总体Nei 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571,群体Nei s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175,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体变异的84.60%,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基因流N m值为2.7490,表明新疆不同区域群体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Normalized Mantel Statistic分析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白粉病菌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减量施用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5 位作者 张航 杨安沛 范贵强 方辉 刘恩良 李广阔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9-765,共7页
探讨除草剂减施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叶绿素SPAD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45 d,10%苯磺隆WP 9.00 g/hm 2处理(减施60.00%)、10%苯磺隆WP 9.00 g/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EC 30.00 g/hm^2处理(减施60.00%)、7%... 探讨除草剂减施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叶绿素SPAD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45 d,10%苯磺隆WP 9.00 g/hm 2处理(减施60.00%)、10%苯磺隆WP 9.00 g/hm^2+5%(唑啉草酯+炔草酯)EC 30.00 g/hm^2处理(减施60.00%)、7%双氟·炔草酯OD 63.00 g/hm^2处理(减施25.00%)和28%唑草·苯磺隆WP 16.80 g/hm^2处理(减施33.33%)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8.64%、98.99%、98.54%和98.68%,表明除草剂减量施用对麦田杂草仍具有较好的防效。施用除草剂后,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药后3 d、5 d、7 d,28%唑草·苯磺隆WP 33.60 g/hm^2处理(增施33.33%)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显著低于7%双氟·炔草酯OD 63.00 g/hm 2处理(减施25.00%)、10%苯磺隆WP 9.00 g/hm^2处理(减施60.00%)和空白对照(CK)的叶绿素SPAD值,低于其他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田 除草剂 减量施用 叶绿素SPAD 杂草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及其田间发生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海峰 杨雪 +6 位作者 陈利 白微微 沈煜洋 黄天荣 王剑 范贵强 方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5-901,共7页
【目的】研究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危害程度和田间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 【目的】研究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危害程度和田间发生动态,为科学防控小麦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系统调查不同品种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新冬60号、新冬57号、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2、7.11、37.63和25.48。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结论】新冬60号和新冬57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危害程度极显著轻于新冬20号,可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合理减施农药。新冬40号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程度极显著重于新冬20号,应加强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白粉病 危害程度 田间发生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种衣剂对冬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12
作者 高海峰 白微微 +7 位作者 陈利 沈煜洋 杨安沛 张航 雷钧杰 刘恩良 王剑 李广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18-2324,共7页
【目的】研究筛选开展防治小麦雪腐(霉)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地区小麦雪腐(霉)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处理小麦雪腐(霉)病发生情况及1 m双行内小麦总茎数、发病茎数,测量小麦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结果... 【目的】研究筛选开展防治小麦雪腐(霉)病的田间药剂,为新疆地区小麦雪腐(霉)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调查各处理小麦雪腐(霉)病发生情况及1 m双行内小麦总茎数、发病茎数,测量小麦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结果】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 kg种子处理小麦返青总茎数分别为(220.33±9.82)和(202.67±7.84)株/0.3 m^2,显著高于CK处理的返青总茎数,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返青总茎数。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小麦整株鲜重为(6.79±0.33)和(7.35±0.05)g/株,显著高于或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CK处理的小麦整株鲜重。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00和400 mL/100kg种子处理对小麦雪腐(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8.03%和79.63%,显著高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各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无异常影响,无药害。【结论】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返青总茎数,显著提高了小麦根系生长,起到健苗壮苗的作用。9%氟环·咯·苯甲悬浮种衣剂按照200~400 mL/100kg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新疆地区冬小麦雪腐(霉)病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衣剂 小麦雪腐(霉)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盐胁迫对播娘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来汉林 沈煜洋 +5 位作者 陈利 杨红 李月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6-1334,共9页
【目的】研究播娘蒿种子萌发与温度和盐分之间的关系,为麦田恶性杂草播娘蒿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播娘蒿种子为材料,采用温度10~30℃和50~2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种子,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萌芽长度、萌芽重量、发芽指数... 【目的】研究播娘蒿种子萌发与温度和盐分之间的关系,为麦田恶性杂草播娘蒿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播娘蒿种子为材料,采用温度10~30℃和50~2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种子,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萌芽长度、萌芽重量、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播娘蒿种子在10~25℃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在最适萌发温度下,播娘蒿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萌芽长度、萌芽重量和活力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81.50%、84.00%、12.00、2.88 cm、2.00 mg、34.55。播娘蒿种子在NaCl浓度50~150 mmol/L均能萌发,在200 mmol/L时不能萌发。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播娘蒿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当NaCl浓度为150 mmol/L时,种子萌发率仅为3.50%。【结论】播娘蒿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为20℃,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播娘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娘蒿 种子萌发 温度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煜洋 赖宁 +7 位作者 范贵强 崔燕华 杨红 来汉林 林敏 雷钧杰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研究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农药及科学防控麦长管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记录麦长管蚜发生期的虫口数量。【结果】不同播期和调查时间均对AP值有... 【目的】研究晚播和有机肥替代氮肥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农药及科学防控麦长管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定期、定点调查的方法记录麦长管蚜发生期的虫口数量。【结果】不同播期和调查时间均对AP值有显著影响,5月19日至6月8日晚播处理麦长管蚜的AP值分别为3.40、5.82、5.44、2.32和0.00,均显著低于正常播期处理。不同肥料处理和调查时间对AP值有显著影响,晚播小麦有机肥替代氮肥60%、40%和20%处理麦长管蚜的AP值分别为4.83、4.70和4.11,均显著高于晚播无替代处理。【结论】与正常播期相比,小麦晚播可显著降低麦长管蚜的种群数量。有机肥替代氮肥有利于麦长管蚜取食为害,且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越高,麦长管蚜发生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晚播 有机肥 麦长管蚜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间甘薯抗旱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传信 唐君 +2 位作者 高海峰 刘恩良 金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期49-50,72,共3页
方法:在甘薯块茎膨大期自然干旱条件下,测定甘薯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比较不同品种甘薯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结果: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丙二醛含量总体先呈上升趋势,后出现下降;脯氨酸含量也呈现先上升后下... 方法:在甘薯块茎膨大期自然干旱条件下,测定甘薯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比较不同品种甘薯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结果: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丙二醛含量总体先呈上升趋势,后出现下降;脯氨酸含量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则明显上升。结论:干旱胁迫下的丙二醛含量与POD活性呈负相关,POD活性增强可能是丙二醛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甘薯品种川9-15-13抗旱性最强,其次是商薯9号和漯薯10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抗旱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