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油气储藏区微生物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响应
1
作者 楚敏 林青 +9 位作者 张志东 高雁 史应武 杨红梅 霍向东 顾美英 曾军 李玉国 欧提库尔 张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7-1935,共9页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对地下油气储藏情况的响应。【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研究焉耆境内不同油气储藏地区,地下80~100 cm土壤样品微生物的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结果】微生物代谢活性总体呈现利于... 【目的】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对地下油气储藏情况的响应。【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研究焉耆境内不同油气储藏地区,地下80~100 cm土壤样品微生物的群落代谢活性及多样性。【结果】微生物代谢活性总体呈现利于藏油气区域微生物活性>不利于或难于评价藏油气区域>无藏油气区域的规律;在利于藏油气和不利于或难评价藏油气区域样品中,氨基酸和多聚物利用微生物在AWCD的贡献上均高于对照区域,而羧酸、胺类均低于对照区域。主成分分析表明,三个不同藏油气区域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有着明显差异,PCA 1、PCA 2中权重最大的基质为D-甘露醇和D-木糖,分别为载荷值0.97和0.87。【结论】新疆焉耆三个区域,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明显受油气分布影响。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可能作为油气储藏初步勘测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油气储藏 微生物代谢多样性 群落代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种间竞争取代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文超 贾尊尊 +6 位作者 丁新华 叶晓琴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小武 乔小燕 孙建博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1,共11页
【目的】综述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现状,分析亚洲玉米螟入侵取代本地欧洲玉米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根据实地调研等数据,于室内建立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种群并测定毒力,分析亚洲玉米... 【目的】综述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现状,分析亚洲玉米螟入侵取代本地欧洲玉米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根据实地调研等数据,于室内建立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种群并测定毒力,分析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竞争取代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亚洲玉米螟对高温适应性、寄主范围的广度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同域亚洲玉米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欧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结论】取代是种间竞争最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新疆亚洲玉米螟已取代欧洲玉米螟,且大部分地区成为为害玉米作物的主要优势种,并区域性暴发,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均高于欧洲玉米螟。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数的延长、玉米种植面积增大、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因素是加速亚洲玉米螟取代欧洲玉米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欧洲玉米螟 竞争取代 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新疆胡杨林昆虫病原线虫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詹发强 侯敏 +5 位作者 杨蓉 王宁 包慧芳 侯新强 崔卫东 龙宣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544,共9页
【目的】对新疆天然胡杨林中昆虫病原线虫(EPNs)进行分离、鉴定并测试其杀虫活性,为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选择。为新疆天然胡杨林中EPNs资源挖掘和基于EPNs的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资源储备和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利用经典方法... 【目的】对新疆天然胡杨林中昆虫病原线虫(EPNs)进行分离、鉴定并测试其杀虫活性,为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选择。为新疆天然胡杨林中EPNs资源挖掘和基于EPNs的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资源储备和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利用经典方法,诱导及富集EPNs、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鉴定,以及不同剂量杀虫测试分析其种属及生物学特性。【结果】在新疆天然胡杨林中存在EPNs,采集地检出率达25%。线虫18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其在进化关系上与Steinernema litorale strain Pak.S.P.7进化关系最近,获得基因登录号No:MK416208;形态学表明其与Steinernema litorale模式株大部分特征值基本吻合,主要区别在于第1代雄虫:体长略长(1461.01μm)、排泄孔至头部距离短(86.98μm)、交合刺短(69.49μm)、D%(60.45)与SW%158.21值小于模式株;侵染期幼虫:体长(885.88μm)和尾长(74.81μm)短、E%(83.88)值大。共生细菌16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与Xenorhabdus bovienii strain Zakharovo的进化距离最近。杀虫分析表明,在160IJs/Gm(Galleria mellonella)及其以上处理组36 h之内校正致死率达到100%;对黄粉虫60 h内40IJs/Tm(Tenebrio molitor)及以上剂量校正致死率超过50%,160IJs/Tm及以上试验组校正致死率超过75%。【结论】在新疆天然胡杨林中发现有EPNs的分布,Steinernema litorale在采集地是优势种,同时其具有较强的杀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胡杨林 海滨斯氏线虫 分离鉴定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拜城县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4
作者 徐李娟 陈勇 +5 位作者 王则玉 王博 艾尼江·尔斯满 郭瑞 李克梅 宋素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58-2265,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采集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3个不同种植区的马铃薯疮痂病块茎及薯表土壤,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分离法,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对...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采集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3个不同种植区的马铃薯疮痂病块茎及薯表土壤,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分离法,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在分离出的72株放线菌中,菌株K6含致病基因txtAB、tomA、nec1且对萝卜幼苗有较强致病性;经鉴定为同一种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bobili,为新疆首次报道的病原菌。所有供试碳源、氮源均可作为单一碳源、氮源被菌株S.bobili K6利用,在酪氨酸琼脂培养基上有黑色素产生,对6%NaCl、0.1%苯酚、20μg/mL链霉素敏感,在pH4的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结论】新疆拜城县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为S.bobili,包含3种致病基因txtAB、tomA、nec1,且致病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 链霉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江 王小武 +3 位作者 郭文超 丁新华 付开赟 张惠菊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60-2269,共10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治和持续研究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官网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及对比分析。【结果】稻水象甲起源于密西西...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治和持续研究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官网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及对比分析。【结果】稻水象甲起源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南美洲、亚洲、欧洲等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建立种群。1988年我国河北省唐海县发现该虫疫情,目前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63个县(市或地区)有分布;稻水象甲在国内外传播扩散的路径主要是零星扩散和快速扩散,方式包括:稻苗、气象风力、迁飞、爬行/飞行移动、随风/水飘移。稻水象甲在我国遗传结构繁杂、异质性较高,种群遗传差异较大;稻水象甲以爬行、游泳和飞翔3种活动方式为主,其迁移扩散依赖气流和水流运行,不断变化的光照强度、湿度、温度以及气流对稻水象甲迁飞活动的影响是交互的、叠加的;在我国稻水象甲适生性大体在N16.53~26.73°,E97.85~116.75°。【结论】稻水象甲在世界上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并建立种群,稻水象甲种群定殖、扩张与不同生态环境具有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防治稻水象甲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已组装、集成一套对稻水象甲应急封锁和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起源与分布 遗传分化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主栽玉米品种不同生育期抗螟性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丁新华 王志慧 +4 位作者 贾尊尊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杨杰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0-1188,共9页
【目的】研究玉米抗螟性鉴定,筛选出新疆本地主栽的抗螟品种,为其玉米螟绿色防控及农药减施提供重要供选措施。【方法】采用食叶级别法、幼虫体重评价方法及剖秆调查法,鉴定新疆绿洲19个新疆玉米主栽品种不同生育期的抗螟水平。【结果... 【目的】研究玉米抗螟性鉴定,筛选出新疆本地主栽的抗螟品种,为其玉米螟绿色防控及农药减施提供重要供选措施。【方法】采用食叶级别法、幼虫体重评价方法及剖秆调查法,鉴定新疆绿洲19个新疆玉米主栽品种不同生育期的抗螟水平。【结果】各供试玉米品种在心叶期及成熟期抗螟(玉米螟)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心叶期抗螟性最好的是KWS1553,其平均食叶级别为2.9,幼虫存活率为33.33%,幼虫重为0.00077 g,达高抗(HR)水平;其次是新玉57号,其平均食叶级别、幼虫存活率及幼虫重依次为2.9、65.48%和0.00164 g,也达高抗(HR)水平;先玉335、KWS6333则均达抗(R)水平。成熟期抗螟性表现最好的是新玉108号,平均单株蛀孔数、平均单株隧道长分别为0.03个/株、0.04 cm/株;其次是五谷631,平均单株蛀孔数、平均单株隧道长依次为0.05个/株、0.04 cm/株;新玉57号抗玉米螟表现最差,平均单株蛀孔数、平均单株隧道长分别为1.08个/株,为3.06 cm/株。【结论】品种KWS1553、新玉108号、五谷631、五谷310、KWS6333、郑单958苗期及成熟期抗螟性较好,而新玉57号苗期抗螟性达高抗水平,成熟期抗螟性则较差。可优先选择种植抗螟较优的品种,杜绝感虫及高感品种的种植,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玉米螟的自然控制,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抗螟性 抗虫品种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9
7
作者 唐宇 包慧芳 +5 位作者 詹发强 侯敏 王宁 杨蓉 林子敬 龙宣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1-854,共14页
【目的】研究以生物有机肥替代常规化肥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和提高番茄品质、稳定现有产量提供应用和理论基础。【方法】化肥常规用量减施30%、50%,根据不同减施比例配施生物有机肥,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土样及番茄果实... 【目的】研究以生物有机肥替代常规化肥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和提高番茄品质、稳定现有产量提供应用和理论基础。【方法】化肥常规用量减施30%、50%,根据不同减施比例配施生物有机肥,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土样及番茄果实采用随机取样法,测定减施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及番茄果实营养品质、产量、发病率的影响。【结果】用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可增加土壤中速效N、P、K的含量,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番茄果实总酸提高7.87%,VC含量提高24.95%,可溶性糖提高17.19%,产量与常规持平,差异不显著,番茄脐腐病发病率较常规施肥降低56.83%。【结论】在加工番茄种植中,用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施肥方式可以降低化肥的施用量,有利于番茄果实的生长,品质提高,降低番茄脐腐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生物有机肥 土壤养分 营养品质 产量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玉米产区47个主栽玉米品种抗虫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库尔班妮萨·奥布力喀斯木 王俊 +8 位作者 王志慧 丁新华 贾尊尊 付开赟 阿尔孜姑丽·肉孜 吐尔逊·阿合买提 何江 冯宏祖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97-1206,共10页
【目的】筛选评价玉米抗虫(玉米螟)品种,为玉米螟绿色防控及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第一代玉米螟和第二代玉米螟的田间百株落卵量、百株幼虫量、百秆为害蛀道长及被害株率等指标,评价新疆47个主栽玉米品种的抗螟性差异。【... 【目的】筛选评价玉米抗虫(玉米螟)品种,为玉米螟绿色防控及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第一代玉米螟和第二代玉米螟的田间百株落卵量、百株幼虫量、百秆为害蛀道长及被害株率等指标,评价新疆47个主栽玉米品种的抗螟性差异。【结果】供试主栽玉米品种抗虫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6W2T118的田间为害最轻、抗虫能力最佳,其百株幼虫量、百株为害蛀道长、被害株率依次为25头/百株、90 cm/百株、20%,其次分别是华美1号、DK517、九圣禾692抗螟性较好,其百株幼虫量、百株为害蛀道长及被害株率依次为40头/百株、265 cm/百株、40%,50头/百株、245 cm/百株、40%,60头/百株、250 cm/百株、45%。五谷310、KWS6333、富友968、宁玉525等品种抗螟性一般。金庆202则为害最为严重、抗虫水平最低,其百株幼虫量、百株为害蛀道长、被害株率依次为195头/百株、875 cm/百株、90%。金庆1号、新玉29号等品种的抗螟性整体较差。【结论】参试的47个品种中16W2T118、DK517、九圣禾692、华美1号等品种抗虫综合表现较优,金庆1号、新玉29号等品种抗虫水平较差,生产上可优先选择种植抗螟较优的品种,避免种植抗螟较差的品种,可较好的实现玉米螟的自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抗虫品种 绿色防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种植区马铃薯病害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勇刚 高海峰 +7 位作者 吕卓 徐李娟 古丽尼沙·沙依木 唐琦勇 顾美英 张丽娟 朱锦泉 宋素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0-178,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种植区马铃薯病害种类以及病原菌的种类,采集奇台农场、尼勒克县实验站、巴里坤石人子村等地区的感病植株与块茎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显微形态观察、柯赫氏法则、16S rDNA及ITS鉴定方法... 【目的】研究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种植区马铃薯病害种类以及病原菌的种类,采集奇台农场、尼勒克县实验站、巴里坤石人子村等地区的感病植株与块茎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显微形态观察、柯赫氏法则、16S rDNA及ITS鉴定方法,分离鉴定引起马铃薯病害的病原菌。【结果】病原菌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actis)、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细级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白地霉(Galactomyces candidum),分别引起青枯病、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黑斑病、赤星病、白地霉干腐病,其中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致病性较强。【结论】新疆马铃薯主产区的病害有枯萎病、干腐病、早疫病,并且青枯病、白地霉干腐病、赤星病、黑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马铃薯病害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昆虫病原线虫非生物胁迫耐受特性及其共生菌抑菌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澄 侯新强 +5 位作者 詹发强 杨蓉 包慧芳 王宁 史应武 龙宣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72-3079,共8页
【目的】研究三种6株系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对温度、盐浓度耐受特性,筛选出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较好的株系,并测定其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分析其共生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为拮抗病原微生物提供更多新型拮... 【目的】研究三种6株系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对温度、盐浓度耐受特性,筛选出对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较好的株系,并测定其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分析其共生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为拮抗病原微生物提供更多新型拮抗菌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法统计线虫总数量,分析不同线虫的繁殖能力;分别运用水浴加热法和盐浓度梯度法分析线虫的耐热性、耐盐性;利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其不同剂量对大蜡螟幼虫的致病力;通过涂布法和打孔法测定不同时间段共生菌上清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6种线虫中筛选得到一株繁殖和耐受性综合能力较强的菌株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XJ-94,每条大蜡螟体内产出的线虫数量为4.96×10^(4)IJs/larva,大蜡螟幼虫产出线虫数量平均为1.24×10^(4)IJs/g;40℃下,处理5 h后,线虫XJ-94存活率为33%,其余株系线虫均已死亡;在17%盐浓度下,处理3 h后,仍有68%的线虫存活。该线虫对大蜡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在48 h时,线虫剂量为160 IJs/larva和200 IJs/larva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XJ-94共生菌发酵上清液在48 h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沙门氏菌(Salmonella)。【结论】筛选得到一株繁殖能力和非生物胁迫耐受性较好的昆虫病原线虫株系,该线虫对大蜡螟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其共生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致病力 共生菌 病原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Bacillus subtilis DNKAS全基因组测序及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骞 包慧芳 +4 位作者 丁荣荣 史应武 杨红梅 楚敏 王宁 《草食家畜》 2022年第5期56-64,共9页
为深入挖掘和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BGISEQ-50平台对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B.subtilis DNKAS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基因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与其他8株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DNKAS基因组... 为深入挖掘和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BGISEQ-50平台对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B.subtilis DNKAS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基因组装、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与其他8株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DNKAS基因组大小为4.15Mb,GC含量为43.42%,预测编码基因4359个。在DNKAS基因组中注释到4217个基因具有直系同源蛋白簇分类。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DNKAS符合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的基本特征,与其他8株枯草芽孢杆菌共有1354个同源基因。DNKAS中与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26个,其中编码XRE家族转录调控因子、HTH型转录调控基因等涉及生物膜通透性、脂类合成相关基因均与B.subtilis NCD-2对应的功能基因相同,两株菌在PTS系统,糖特异性IIA成分基因存在较大差异。对DNKAS全基因组序列的注释和功能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定殖特性和作用机制,并更有效地利用其防控杂草列当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达坂城盐湖嗜盐细菌分离鉴定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怡歆 陈勇 +5 位作者 刘晓禄 艾尼江·尔斯满 徐李娟 刘倩倩 包晓玮 宋素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66-1772,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及发掘菌株发酵液的农用和医药活性。【方法】采集达坂城区达坂城盐湖湖边的淤泥样品进行菌株分离鉴定,采用4种不同分离培养基,使用平板稀释涂布法结合16S rRNA进行分离鉴定;并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到... 【目的】研究新疆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及发掘菌株发酵液的农用和医药活性。【方法】采集达坂城区达坂城盐湖湖边的淤泥样品进行菌株分离鉴定,采用4种不同分离培养基,使用平板稀释涂布法结合16S rRNA进行分离鉴定;并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植物病原菌拮抗活性研究,用HepG2细胞增殖测定其抑制肿瘤活性。【结果】获得细菌18株,鉴定为14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为优势种群。有3株放线菌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其中菌株Tsukamurella sinensis DBC26和Nocardiopsis crassaminis DBC31有拮抗棉花枯萎菌活性,Streptomyces longispororuber DBC5有拮抗水稻恶苗菌活性。菌株DBC5、DBC9和DBC10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96.4%、91.8%和87.8%。【结论】达坂城盐湖细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且稀有放线菌种类较为丰富,并且其发酵液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 放线菌 多样性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牛肝菌营养成分测定及其多糖的结构分析
13
作者 张芯语 木尼热·木塔力甫 +2 位作者 叶艺洁 冯倩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57-2565,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野生牛肝菌分类地位,分析其营养成分组成和解析主要多糖功能结构,为野生牛肝菌多糖的深入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野生牛肝菌进行鉴定,分析牛肝菌中的营养成分和矿物...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野生牛肝菌分类地位,分析其营养成分组成和解析主要多糖功能结构,为野生牛肝菌多糖的深入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野生牛肝菌进行鉴定,分析牛肝菌中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进行检测。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皱皮疣柄牛肝菌粗多糖,并利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进行纯化,利用高压液压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阿克苏地区野生牛肝菌归属为伞菌目,牛肝菌科,疣柄牛肝菌属,分子鉴定为皱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 duriusculum)。其主要的营养物质为糖类和蛋白质,分别占57.57%和27.32%。通过柱层析联合中压色谱系统分离的手段获得了三种多糖组分为LD-1、LD-2和LD-3,其中LD-1的提取率最高,为78.8%,有较强的水溶性,红外光谱表明其含有糖类化合物,葡萄糖占比最高。【结论】阿克苏地区野生牛肝菌富含多糖,持水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营养成分 矿物质 多糖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LZ02高产漆酶液体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玉清 代金平 +6 位作者 陈竞 王志方 古丽努尔·艾合买提 杨新平 张慧涛 王小武 冯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876,共8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提高大型真菌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LZ02的漆酶产量。【方法】在MF基础产酶培养基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干酪素(A)、麦麸(B)、葡萄糖(C)、酒石酸铵(D)的添加量为4个影响因素,以...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提高大型真菌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LZ02的漆酶产量。【方法】在MF基础产酶培养基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干酪素(A)、麦麸(B)、葡萄糖(C)、酒石酸铵(D)的添加量为4个影响因素,以漆酶酶活为响应值(Y),采用Design-Expert8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设计响应面试验,研究干酪素、麦麸、葡萄糖、酒石酸铵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漆酶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以漆酶产量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得到高产漆酶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配比。【结果】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LZ02产酶培养基4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为干酪素含量2.5%、麦麸含量1.5%、葡萄糖含量1.0%和酒石酸铵含量0.6%时,相应响应面二次模型预测漆酶活性最大值为16505U/L,通过3次平行摇瓶发酵试验得到的菌漆酶活性为15 800 U/L,与理论预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响应面分析法提供的模型较真实地拟合了实际情况,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灵芝菌LZ02 漆酶 响应面法 液体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腐熟菌剂对粪肥腐熟过程中菌群结构及其肥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竞 谢玉清 +7 位作者 代金平 古丽·艾合买提 张慧涛 王志方 杨新平 秦新政 王小武 冯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7-935,共9页
【目的】研究添加一种自制的腐熟菌剂,对牛粪、羊粪、鸡粪三种粪肥发酵腐熟后菌群结构和数量及其肥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RT-PCR技术,对三种腐熟后的粪肥细菌菌群结构和丰度进行分析;采用国标化学法分析有机肥主要理... 【目的】研究添加一种自制的腐熟菌剂,对牛粪、羊粪、鸡粪三种粪肥发酵腐熟后菌群结构和数量及其肥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RT-PCR技术,对三种腐熟后的粪肥细菌菌群结构和丰度进行分析;采用国标化学法分析有机肥主要理化指标;采用番茄育苗试验评价苗期肥效。【结果】在牛、羊、鸡粪中添加菌剂处理的样本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均有较高水平的聚类,菌群丰富度低且优势菌群种类单一,其中,在牛粪样品NA中乳酸菌属(Lactobacillu)OTUs占样品总OTUs的44%;育苗后穴盘样品优势菌群丰富度明显增加,其中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monas)、变形杆菌(Dyadobacter)、鞘氨醇单胞菌(S phingomonas)和假单胞菌(Pseudpmonas)均表现较高的丰度,而未加菌剂处理的腐熟样品和穴盘样品N5和N5P菌群变化不明显。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在腐熟粪肥样本NA和JA中均有较高的拷贝数。添加菌剂处理粪肥能明显促进肥料酸化,使其pH在4.78~5.90,有机质含量提升到56%以上,全氮大于5%;番茄育苗试验中,牛粪NA、羊粪YA和鸡粪JA处理平均株高分别比对照组增高了47.16%、46.28%和47.65%。【结论】该腐熟菌剂能有效增加粪肥中功能菌群数量、优化优势菌群结构、并促进肥料酸化、显著提高肥料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腐熟后的粪肥对番茄苗期生长肥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熟菌剂 粪肥 菌群结构和丰度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相对湿度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新华 王小武 +3 位作者 付开赟 贾尊尊 吐尔逊·阿合买提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68-2674,共7页
【目的】研究温度、相对湿度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饱和盐溶液法研究不同温、湿度梯度下,新疆南北疆2个代表性玉米螟地理种群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的响应。【结果】越冬代... 【目的】研究温度、相对湿度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越冬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饱和盐溶液法研究不同温、湿度梯度下,新疆南北疆2个代表性玉米螟地理种群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的响应。【结果】越冬代玉米螟幼虫随着环境温(相对湿度)的增高(增大)化蛹、羽化进度随之缩短且差异显著(P<0.05)。较其他环境,28℃和75%RH,南疆种群、北疆种群玉米螟化蛹历期最短依次为(15.24%±3.02%)、(14.11%±2.64%)和(21.45%±2.54%)、(18.27%±1.96%),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最高分别为(90.12%、96.33%)和(76.22%±5.45%)、(74.12%±6.01%),(68.13%±3.77%)、(64.39%±4.72%)。【结论】温度、相对湿度是影响玉米螟化蛹和继后发育(羽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新疆南疆种群、北疆种群越冬代老熟幼虫随着温度、相对湿度的升高化蛹和继后发育(羽化)的发生期呈“前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化蛹 羽化 温度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柄灵芝菌LZ02高产漆酶条件及部分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新平 谢玉清 +5 位作者 周留艳 代金平 王小武 张慧涛 王志方 冯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82-1490,共9页
【目的】从采自新疆天山的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中筛选获得1株高产漆酶的LZ02菌株,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部分酶学性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其产酶条件优化并研究其酶学特性,采用双向电泳检测酶蛋白。【结果】LZ02菌株... 【目的】从采自新疆天山的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中筛选获得1株高产漆酶的LZ02菌株,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部分酶学性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其产酶条件优化并研究其酶学特性,采用双向电泳检测酶蛋白。【结果】LZ02菌株产漆酶的最佳碳源为2.5%麦麸+1%葡萄糖,最佳氮源为干酪素;Cu^(2+)、Mg^(2+)、Fe^(2+)、Zn^(2+)和Ca^(2+)的添加对LZ02产漆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Co^(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藜芦醇和愈创木酚抑制产酶并使产酶高峰由第3 d推后至第9 d,添加没食子酸和ABTS对产酶影响不大,单宁酸对产酶有抑制作用。LZ02菌漆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且在80℃仍具有漆酶活性;在40℃,pH 4.0~5.0,酶活性最稳定;最适反应pH为3.0,Mn^(2+)、Zn^(2+)、Cu^(2+)、Ba^(2+)和K^(+)对酶稳定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o^(2+)、Cd^(2+)、Cr^(2+)和Pb^(2+)对酶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对菌体及发酵液进行了双向电泳检测,测定其等电点为4.1;获得了1个纯化酶蛋白质谱序列,该蛋白与Ganoderma Lucidum来源的Laccase高度同源。【结论】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漆酶的合成和分泌受到营养水平、培养条件、生长阶段以及培养基中诱导剂的严格调控,木质素或木质素相关的芳香类化合物、N源和C源也能调节漆酶的合成;漆酶活性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以及诱导剂的响应不尽相同,其具有较复杂的生理功能及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灵芝菌 漆酶 产酶条件 酶学特性 质谱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素琴 高海峰 +6 位作者 吕卓 唐琦勇 顾美英 张志东 楚敏 朱静 王玮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99-2006,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喀什泽普县阿依库勒乡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赫氏法则、显微形态和16S rDNA等方法,分离鉴定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分析菌株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不同pH的生长... 【目的】研究新疆喀什泽普县阿依库勒乡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赫氏法则、显微形态和16S rDNA等方法,分离鉴定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分析菌株对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以及不同pH的生长能力。【结果】新疆泽普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菌为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产白色光滑呈自由弯曲状的孢子,能产生黑色素和可溶性色素,可利用葡萄糖等8种碳源和甲硫氨酸(Met)和组氨酸(His)2种氮源,接种健康马铃薯块茎上能产生网纹状甚至凹陷裂口状病斑。【结论】该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为7,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甲硫氨酸,全黑暗利于菌株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分离鉴定 杀菌剂 拮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olog FF技术解析辐射对产黑色素短梗霉代谢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朱静 张志东 +1 位作者 唐琦勇 顾美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46-2054,共9页
【目的】分析辐射对短梗霉代谢活性的影响,研究真菌耐辐射机理机制。【方法】分离鉴定一株产黑色素短梗霉,并进行菌株的^(60)Coγ射线照射试验。根据菌株的耐辐射能力,设置^(60)Coγ射线0、2500、5000和10000 Gy 4个辐射剂量,采用Biolog... 【目的】分析辐射对短梗霉代谢活性的影响,研究真菌耐辐射机理机制。【方法】分离鉴定一株产黑色素短梗霉,并进行菌株的^(60)Coγ射线照射试验。根据菌株的耐辐射能力,设置^(60)Coγ射线0、2500、5000和10000 Gy 4个辐射剂量,采用Biolog FF技术检测不同辐射下菌株对FF微平板中碳源的利用程度,分析辐射对产黑色素短梗霉代谢碳源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辐射剂量下菌株AWCD值存在明显差异。随着辐射剂量的升高,细胞代谢活性明显下降,羧酸类和氨基酸的利用呈下降趋势,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菌株对碳源的利用率发生了变化。在Biolog FF微平板95种碳源中,共有46个碳源被利用,其中7种碳源利用率随辐射剂量上升而增加。其中,D-核糖,蔗糖,D-阿拉伯糖,L-阿拉伯糖的利用率增加最为明显。【结论】辐射能明显降低产黑色素短梗霉的代谢活性,其在高剂量辐射下碳源利用类型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可能是该菌辐射应激和适应的一种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FF技术 产黑色素短梗霉 辐射 代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21
20
作者 阿米热·牙生江 阿地力·沙塔尔 +5 位作者 付开赟 丁新华 何江 吐尔逊·阿合买提 郭文超 李晓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91-2298,共8页
【目的】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 【目的】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结果】60 mL/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 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3种药剂在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3.6%、93.16%和93.7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20%,90.59%和91.36%。37.5 mL/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过程防效最低,药后14 d防效为38.04%,其减退率仅为14.79%。【结论】轮换使用60 mL/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生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鳞翅目 药剂筛选 田间药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