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薛丽华
王铜
+4 位作者
李磊
周芳芝
王欢
苏文平
章建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59,165,共8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晚播小麦比春小麦(B 3)早出苗13~24 d、早成熟7~9 d,延长生育期2~18 d,增加穗粒数1.6%~45.5%、增加千粒重9.4%~19.5%;降低基本苗数15.6%~60.0%、总茎数峰值5.4%~24.2%、成穗数21.3%~36.7%、叶面积指数峰值25.7%~37.7%,可增加干物质积累质量4.4%~44.1%,提高经济系数6.4%~21.5%,增加产量11.4%~21.2%。各品种超晚冬播处理以11月初播种(B 2)产量较高。其中,新春27号B 2获得产量7852.8 kg·hm^-2,生育期较春小麦延长13 d,早熟9 d;基本苗数270万株·hm^-2、成穗数441.7万穗·hm^-2,最高叶面积指数4.6,干物质积累质量17685.7 kg·hm^-2,经济系数为0.47。新春27号在11月初播种,播量为1000万粒·hm^-2,可获得产量7852.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晚冬播
播期
春小麦
生育特性
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磊
王铜
+5 位作者
汪晓东
王欢
苏文平
薛丽华
周芳芝
章建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6-831,共6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冬性品种(95.0d)短约3.0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581.6~7935.6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10^4·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46.8~52.8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冬性小麦
超晚播
生育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被引量:
18
1
作者
薛丽华
王铜
李磊
周芳芝
王欢
苏文平
章建新
机构
新疆
农业
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
新疆
农业
大学农
学院
新疆农业科学院墨玉农业实验站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59,16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364)
新疆自治区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KY2017076)
新疆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重点培育专项项目(kjkcpy-003)
文摘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晚播小麦比春小麦(B 3)早出苗13~24 d、早成熟7~9 d,延长生育期2~18 d,增加穗粒数1.6%~45.5%、增加千粒重9.4%~19.5%;降低基本苗数15.6%~60.0%、总茎数峰值5.4%~24.2%、成穗数21.3%~36.7%、叶面积指数峰值25.7%~37.7%,可增加干物质积累质量4.4%~44.1%,提高经济系数6.4%~21.5%,增加产量11.4%~21.2%。各品种超晚冬播处理以11月初播种(B 2)产量较高。其中,新春27号B 2获得产量7852.8 kg·hm^-2,生育期较春小麦延长13 d,早熟9 d;基本苗数270万株·hm^-2、成穗数441.7万穗·hm^-2,最高叶面积指数4.6,干物质积累质量17685.7 kg·hm^-2,经济系数为0.47。新春27号在11月初播种,播量为1000万粒·hm^-2,可获得产量7852.8 kg·hm^-2。
关键词
小麦
超晚冬播
播期
春小麦
生育特性
干物质量
Keywords
wheat
extremely-late winter sowing
sowing date
spring whea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dry matter
分类号
S352.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
14
2
作者
李磊
王铜
汪晓东
王欢
苏文平
薛丽华
周芳芝
章建新
机构
新疆
农业
大学农
学院
新疆
农业
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
新疆农业科学院墨玉农业实验站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6-831,共6页
基金
新疆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重点培育专项项目(kjkcpy-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364)
新疆自治区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科技援疆计划)(2019E0258)。
文摘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冬性品种(95.0d)短约3.0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581.6~7935.6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10^4·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46.8~52.8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关键词
春、冬性小麦
超晚播
生育特性
产量
Keywords
Spring and winter wheat
Super late sowing
Growth characteristics
Yield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薛丽华
王铜
李磊
周芳芝
王欢
苏文平
章建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李磊
王铜
汪晓东
王欢
苏文平
薛丽华
周芳芝
章建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