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薛丽华 王铜 +4 位作者 李磊 周芳芝 王欢 苏文平 章建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59,165,共8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为探明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2016—2018年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个超晚冬播处理(B 0、B 1、B 2)与春播处理(B 3)对新春6号、新春27号、新春29号、新春43号的生育特性、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晚播小麦比春小麦(B 3)早出苗13~24 d、早成熟7~9 d,延长生育期2~18 d,增加穗粒数1.6%~45.5%、增加千粒重9.4%~19.5%;降低基本苗数15.6%~60.0%、总茎数峰值5.4%~24.2%、成穗数21.3%~36.7%、叶面积指数峰值25.7%~37.7%,可增加干物质积累质量4.4%~44.1%,提高经济系数6.4%~21.5%,增加产量11.4%~21.2%。各品种超晚冬播处理以11月初播种(B 2)产量较高。其中,新春27号B 2获得产量7852.8 kg·hm^-2,生育期较春小麦延长13 d,早熟9 d;基本苗数270万株·hm^-2、成穗数441.7万穗·hm^-2,最高叶面积指数4.6,干物质积累质量17685.7 kg·hm^-2,经济系数为0.47。新春27号在11月初播种,播量为1000万粒·hm^-2,可获得产量7852.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晚冬播 播期 春小麦 生育特性 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磊 王铜 +5 位作者 汪晓东 王欢 苏文平 薛丽华 周芳芝 章建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6-831,共6页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 为探明北疆超晚播条件下,冬、春性小麦品种间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差异,采用田间试验(10月31日播种,冬前不灌水),比较了6个冬性和5个春性小麦品种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春性品种出苗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平均生育期(91.8d)比冬性品种(95.0d)短约3.0d;春性品种总茎数平均峰值(869.3×10^4·hm^-2)明显高于冬性品种(772.4×10^4·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平均值在春、冬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新冬41、新春6号、新春43号的产量较高,为7581.6~7935.6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为431.7×104~515.8×10^4·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46.8~52.8g。综合考虑产量、出苗率、成熟期等因素,初步认为新春6号、新冬41号、新春43号适合在北疆超晚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冬性小麦 超晚播 生育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