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对新疆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7
1
作者 徐万里 唐光木 +2 位作者 葛春辉 王西和 刘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8-477,共10页
以20a新疆国家灰漠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常规培养法,结合Biolog技术对可培养微生物、生理菌群数量和碳源利用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撂荒(CK0)、耕作不施肥(CK)、不同化肥(N、NK、NP、PK、NPK)、化肥配施低量高量有机... 以20a新疆国家灰漠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常规培养法,结合Biolog技术对可培养微生物、生理菌群数量和碳源利用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撂荒(CK0)、耕作不施肥(CK)、不同化肥(N、NK、NP、PK、NPK)、化肥配施低量高量有机肥(NPKM1和NPKM2)和秸秆还田(NPKS)等10种处理土壤微生物特征,揭示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可培养微生物:与CK处理相比,CK0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P<0.05),NPKS处理微生物数量则显著降低(P<0.05);不同化肥处理的细菌(除PK处理外)、放线菌(除PK和N处理外)数量也有所增加,增幅在8.14%—135.70%和15.30%—44.78%之间;真菌数量(除NK处理外)则有一定幅度的降低;NPKM1和NPKM2处理,微生物数量最高,细菌分别增加了162.20%和173.75%,放线菌增加了34.39%和39.37%,真菌增加了63.33%和488.33%;(2)生理菌群:与CK0相比,CK处理显著提高了自生固氮菌和亚硝化细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氨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P<0.05);与CK相比,NPKM1和NPKM2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中与氮素转化有关的生理菌群数量(P<0.05),不同化肥处理和NPKS处理的影响不相同,NPK处理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3)微生物碳源利用:微生物活性表现为NK、NPKM1、NPKM2>N、NPK、CK>PK、NPKS>CK0、NP;CK0处理3个多样性指数以及NPKM1、NPKM2和NK处理Shannon(H)指数最高,其余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胺类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4)聚类分析表明,除NP处理外,施氮处理土壤有较为相似的碳源利用,细菌和真菌与养分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培养微生物和生理菌群与微生物碳源利用的相关性较差。因此,长期不同施肥对新疆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长期耕作不施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不同化肥配合施用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同,NPK及NPK配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灰漠土 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与中国新疆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署晃 耿庆龙 +4 位作者 马彦茹 冯耀祖 卡拉巴耶夫.努尔金 董巨河 王新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与中国新疆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及原因,为该国土壤培肥提供对策,保障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及相关文献资料方法,分析研究吉国7个州22~ 35 a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和... [目的]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与中国新疆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及原因,为该国土壤培肥提供对策,保障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及相关文献资料方法,分析研究吉国7个州22~ 35 a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和中国新疆30 a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结果]吉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近30年呈不断下降趋势;新疆耕地土壤有机质近30年来多趋于上升,个别地区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疆氮磷钾长期配合施用并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方式有利于保持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吉国在有限施用有机肥情况下,很少或不施化肥的施肥方式造成长期消耗土壤肥力,有机质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吉尔吉斯斯坦 新疆 耕地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谷地苜蓿种植与土壤肥力研究
3
作者 唐亚莉 丁峰 +2 位作者 图尔杜别科夫.多拉别克 马雪琴 王新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4-1568,共5页
【目的】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费尔干纳谷地种植苜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分析。【结果】费尔干纳谷地具有种植紫花苜蓿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年可刈割4~5茬,鲜草产量在75 t/hm2以上,苜蓿刈... 【目的】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费尔干纳谷地种植苜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分析。【结果】费尔干纳谷地具有种植紫花苜蓿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年可刈割4~5茬,鲜草产量在75 t/hm2以上,苜蓿刈割后还田生物量(干重)约84×103~201×103kg/hm2,总氮含量达300~400 kg/hm2,耕层土壤孔隙度增加到54.1%,通气孔隙增加到15.4%,且土壤粒径〉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随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递增。【结论】种植苜蓿改善了费尔干纳谷地的土壤理化特性,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为费尔干纳谷地发展苜蓿产业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干纳谷地 苜蓿 畜牧业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研磨粒径和硫酸钾浸提浓度对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金钰 马雪琴 +2 位作者 唐光木 王治国 许咏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目的】明确土壤不同研磨粒径和硫酸钾浸提剂浓度,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灌耕土、灰漠土为研究对象,将土壤样品研磨处理为2、1和0.25 mm三种粒径,浸提剂K2SO4采用0.25和0.5 mol/L两种浓度,浸提后采用TOC仪... 【目的】明确土壤不同研磨粒径和硫酸钾浸提剂浓度,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新疆灌耕土、灰漠土为研究对象,将土壤样品研磨处理为2、1和0.25 mm三种粒径,浸提剂K2SO4采用0.25和0.5 mol/L两种浓度,浸提后采用TOC仪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结果】在2 mm粒径,K2SO40.25 mol/L浓度浸提条件下测试的土壤DOC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平均浸提率最高,为2.96%;而1 mm粒径、K2SO40.25 mol/L和1 mm粒径、K2SO40.5 mol/L浓度浸提的土壤DOC含量最低(P<0.05),平均浸提率为1.25%、1.97%,显著(P<0.05)低于其他方法。测试数据的变异系数表明,研磨粒径2mm、K2SO4浸提剂浓度0.5 mol/L时获得的DOC测试结果变异系数最小,测定的土壤DOC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速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研磨粒径1 mm、K2SO4浓度0.25 mol/L时的测定结果变异系数最大。【结论】土壤研磨粒径2 mm,浸提剂K2SO4浓度0.5 mol/L时,新疆灌耕土和灰漠土DOC测定的结果一致性好,可靠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研磨粒径 硫酸钾浸提浓度 可溶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钾镁肥在葡萄上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青军 张炎 +1 位作者 胡伟 齐桂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09-2013,共5页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硫酸钾镁肥在新疆葡萄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氮、磷肥用量相同的基础上,在新疆葡萄上施用不同用量的硫酸钾镁肥,探讨葡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与钾肥的关系.[结果]施用硫酸钾镁肥能够提高葡萄单粒重,显著增加... [目的]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硫酸钾镁肥在新疆葡萄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氮、磷肥用量相同的基础上,在新疆葡萄上施用不同用量的硫酸钾镁肥,探讨葡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与钾肥的关系.[结果]施用硫酸钾镁肥能够提高葡萄单粒重,显著增加葡萄产量,OPT-1/2K、OPT、OPT+ 1/2K和OPT+K处理分别比OPT-K处理增产11.64%、19.95%、3.08%和1.58%.施用不同用量的硫酸钾镁肥后葡萄品质均得到改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都有所提高.硫酸钾镁肥施用量在0~818.25 kg/hm^2,肥料贡献率随硫酸钾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硫酸钾镁肥施用量大于818.25 kg/hm^2时,肥料贡献率随硫酸钾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从经济施肥角度考虑,葡萄最佳经济产量施钾量为604 kg/hm^2.去除肥料投入,OPT处理增收效果最好,纯收益达到了11 382元/hm^2,其次是OPT-1/2K处理,纯收益为6 780元/hm^2,而OPT+ 1/2K处理和OPT +K处理较差,葡萄增产却没有达到增收的效果.[结论]硫酸钾镁肥施用量为818.25 kg/hm^2时,可显著提高葡萄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硫酸钾镁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滴灌施肥方式对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金钰 唐光木 徐万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38-1643,共6页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间套作模式下,氮肥滴施方式对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小麦、玉米间套作氮肥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氮肥滴灌施肥方式,研究氮肥滴施对小麦、玉米生物学性状及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化及影响。【结...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间套作模式下,氮肥滴施方式对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小麦、玉米间套作氮肥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氮肥滴灌施肥方式,研究氮肥滴施对小麦、玉米生物学性状及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化及影响。【结果】氮肥滴灌追施条件下:不同生育期追施比例的变化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的改善不明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变化无差异,氮肥全部基施处理与其他处理的速磷含量变化有差异;套播玉米的生物学性状指标显著提高,单穗重间差异显著,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无差异,氮肥全部基施处理与其他处理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变化有差异;复播玉米株高、穗长变化明显,但对产量指标影响不大,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变化无差异,氮肥全部基施处理与其他处理的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变化有差异。【结论】不同间套作模式下,氮肥滴灌追施可促进作物的生物量累积,产量形成和土壤肥力的提高,且以作物生育中后期氮肥的滴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滴灌 施肥方式 产量 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盐生植物在南北疆地区的适生性及吸盐能力 被引量:27
7
作者 祁通 孙阳讯 +3 位作者 黄建 许咏梅 王新勇 尹传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为了摸清盐生植物在南北疆改良盐碱地的实际应用效果,更好地利用盐碱植物,在南北疆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盐生植物在新疆南北疆盐碱地的适应性及吸盐能力。结果表明,盐生植物在南疆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北疆;而盐地碱蓬成活率明显要... 为了摸清盐生植物在南北疆改良盐碱地的实际应用效果,更好地利用盐碱植物,在南北疆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盐生植物在新疆南北疆盐碱地的适应性及吸盐能力。结果表明,盐生植物在南疆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北疆;而盐地碱蓬成活率明显要高于海篷子;北疆种植的盐生植物其植物体内的总含盐量明显高于南疆种植的盐生植物,其中盐地碱蓬高出约55%,海篷子高出约46%。由此可以看出,盐地碱蓬和海篷子更适合于南疆地区生长,而在北疆环境两种盐生植物吸盐能力均强于南疆环境,海蓬子吸盐能力明显强于盐地碱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盐生植物 吸盐能力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地膜对地温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降解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伟 孙九胜 +2 位作者 单娜娜 严晶 王新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7-320,共4页
【目的】明确COPO树脂降解地膜在新疆北部农田中的应用特征。【方法】以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黑色降解膜对地温和滴灌棉花、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覆膜方式和灌水量对降解膜降解率的影响。【结果】降解膜处理20 cm土壤日平均地温高于... 【目的】明确COPO树脂降解地膜在新疆北部农田中的应用特征。【方法】以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黑色降解膜对地温和滴灌棉花、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覆膜方式和灌水量对降解膜降解率的影响。【结果】降解膜处理20 cm土壤日平均地温高于普通膜,其保温效应也优于普通膜,08:00时5 cm土壤平均温度比普通膜高出0.244℃,最高相差1.6℃,地温昼夜变化幅度小;降解膜处理的棉花、玉米平均增产6%左右;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降解膜的降解时间明显延长,崩裂期最大相差39 d;棉花滴灌平作模式下地膜降解时期明显晚于沟灌玉米,诱导期延长6 d,破裂期延长13 d,崩裂期延长67 d,同时重量降解率远低于后者,应用效果更好。【结论】COPO树脂降解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因降解速度受作物、覆膜方式、灌水量的影响较大,降解膜的可控性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膜 降解性 保温效应 棉花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9
作者 唐光木 何红 +1 位作者 杨金钰 徐万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通过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套播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指标影响的研究,为套播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处理3 000m3/hm2(D1),4 500m3/hm2(D2),5 250m3/hm2(D3),6 000m3/hm2(D4)和... 通过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滴灌套播玉米生理性状及产量指标影响的研究,为套播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处理3 000m3/hm2(D1),4 500m3/hm2(D2),5 250m3/hm2(D3),6 000m3/hm2(D4)和6 750m3/hm2(D5)和常规地面灌(CK)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对套播玉米生理性状和产量指标的影响。不同灌溉定额下套播玉米茎粗、株高、叶面积和SPAD值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D5】D4】D3】D2】D1,玉米整个生育期高灌溉定额(D5)比低灌溉定额(D1)分别平均提高21.74%,17.36%,18.73%,18.50%;产量及产量构成在一定灌溉定额下(3 000~6 000m3/hm2)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的灌溉定额(】6 000m3/hm2)对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无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条件下,南疆套播玉米灌溉定额在5 250~6 000m3/hm2内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膜下滴灌 生理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渗灌条件下施肥对核桃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治国 饶晓娟 +3 位作者 刘少杰 周勃 唐亚莉 冯耀祖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9-454,共6页
【目的】研究施肥对核桃花芽分化、果实横纵径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成龄核桃的施肥量和追肥次数。【方法】在根渗灌条件下通过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追肥次数的试验,研究施肥对核桃结果、果实体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增加基肥施用量有利... 【目的】研究施肥对核桃花芽分化、果实横纵径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成龄核桃的施肥量和追肥次数。【方法】在根渗灌条件下通过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追肥次数的试验,研究施肥对核桃结果、果实体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增加基肥施用量有利于核桃花芽分化,增加追肥量可以提高核桃结果数量和坐果率。增加施肥量尤其是追肥量可以有效增加核桃果径、果实体积。增加施肥量可以有效提高核桃产量,尤其是加大追肥量更有利于提高核桃产量。【结论】增加施肥量和基肥施用量均有利于提高核桃花芽分化,增加施肥量和追肥量均可提高核桃结果数量、坐果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渗灌 施肥 核桃 花芽分化 坐果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管排盐对吉尔吉斯坦楚河盆地盐碱地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蒲胜海 卡拉巴耶夫.努尔金 +1 位作者 王新勇 马雪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44-2149,共6页
【目的】探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楚河盆地暗管排盐对盐碱地的改良机理及效应,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新疆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对吉尔吉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盐碱地开... 【目的】探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楚河盆地暗管排盐对盐碱地的改良机理及效应,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新疆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对吉尔吉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盐碱地开展长期改良试验研究,对改良前和改良后(2013年)地下水水质、土壤八大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70多年的暗管排盐改良后,土壤总含盐量由5.26%降低到0.64%以下,各离子成分含量均大幅度降低,土壤成为非盐碱化土,加上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和土壤肥力的恢复。另外,耕作层由重壤土改良为了中壤土,土壤孔隙率增加,提高了土壤含气量和通透性,有利作物的根系生长。【结论】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吉国实验农场盐碱地土壤理化特性和洗盐效果明显,引进该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新疆盐碱土和防止次生盐碱化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河盆地 暗管排盐 盐碱地 改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西和 蒋劢博 +1 位作者 王志豪 刘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99-230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探明灰漠土有机碳含量提升及定向培育指标。【方法】依托始于1990年的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耕层与剖面土壤有机碳(SOC)的动态演变特征,拟合有机碳SOC...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探明灰漠土有机碳含量提升及定向培育指标。【方法】依托始于1990年的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耕层与剖面土壤有机碳(SOC)的动态演变特征,拟合有机碳SOC(g/kg)与试验持续时间t(a)的线型回归方程,确定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特征值。【结果】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施肥年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配施有机肥(1.5NPKM、NPKM)和PK处理达极显著相关;施用有机肥(1.5NPKM、NPKM)土壤有机碳的增加速率分别是秸秆还田(NPKS)的28.8和15.2倍。除NP处理表现为增碳外,其他施用化肥处理均表现为减碳。NK、NPK、N、PK处理土壤有机碳下降速率依次为0.024、0.027、0.031和0.059 g/(kg·a)。灰漠土有机碳投入的平均转化效率为23.6%(线性方程:Ssoc=0.236C-0.306(R2=0.894,P<0.001)),维持新疆灰漠土有机碳的碳投入量为1.3 t/(hm^2·a)。【结论】与不施肥或长期施用化肥相比,在干旱区灰漠土采用有机无机配施固碳效应显著,其碳投入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增加土壤碳投入(有机肥或秸秆)仍然是提升或维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碳 演变特征 有机碳储量 固碳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秆炭对灰漠土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光木 姚红宇 +3 位作者 蒲胜海 刘易 张计峰 徐万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80-1686,共7页
【目的】生物质炭是有机物原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高温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稳定性高的有机物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不同原料来源的生物质炭和土壤类型对其的改良效果也存在不同。【方... 【目的】生物质炭是有机物原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高温裂解产生的一类富碳、高度芳香化和稳定性高的有机物质。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不同原料来源的生物质炭和土壤类型对其的改良效果也存在不同。【方法】以450℃炭化1 h的棉秆炭为试材,通过室内培养试验(80 d,25℃),研究添加0.0%(BC0)、0.5%(BC0.5)、1.0%(BC1.0)和2.0%(BC2.0)棉秆炭对灰漠土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添加棉秆炭能够提高灰漠土的p H值、电导率、CEC、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并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碱解氮含量与棉秆炭添加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培养时间的80 d内,p H值、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分别降低了6.02%、3.11%和17.72%,电导率和CEC提高了12.07%和49.48%。【结论】添加棉秆炭增加了灰漠土有机碳储量,增强了阳离子交换性能,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于新疆灰漠土土壤生产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炭 灰漠土 有机碳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不同生育期棉花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阿静 王治国 +2 位作者 付彦博 冯耀祖 饶晓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增加棉花根际培养温度,研究增温对各时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水培条件下,在棉花苗期、蕾期、初花期、花铃期4个时期,设置恒温30℃和常规水培培养2个水平3个重复,各时期培养10 d,研究不同时期叶片抗氧化... 【目的】增加棉花根际培养温度,研究增温对各时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方法】水培条件下,在棉花苗期、蕾期、初花期、花铃期4个时期,设置恒温30℃和常规水培培养2个水平3个重复,各时期培养10 d,研究不同时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对温度的响应。【结果】初花期时,增温处理可以有效增加超氧化物歧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亦显著增大;苗期和蕾期增温处理与常规比较,SOD、POD酶活性及MDA含量差异不大,但苗期时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显著增加,蕾期时CAT酶活性显著增强;花铃期增温对叶片抗氧化酶和根系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棉花初花期时增加培养温度有助于棉花生长发育,而花铃期增温会对棉花生长造成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增温 抗氧化酶活性 根系吸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微咸水对滴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祁通 孙阳迅 +2 位作者 刘易 黄建 王新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2-1327,共6页
【目的】研究一种能可持续利用微咸水利用方式。【方法】在灌溉管上安装磁化设备,设置不同磁化处理,对灌溉微咸水进行磁化,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微咸水磁化灌溉棉花后,对棉花鲜物质和干物质的累积及棉花产量产生了影... 【目的】研究一种能可持续利用微咸水利用方式。【方法】在灌溉管上安装磁化设备,设置不同磁化处理,对灌溉微咸水进行磁化,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微咸水磁化灌溉棉花后,对棉花鲜物质和干物质的累积及棉花产量产生了影响,棉花株高、茎秆、蕾铃重及产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二次磁化处理(T3、T5)增加量更加明显。【结论】咸水磁化处理能够明显增加棉花株高、鲜物质和干物质积累,能够促进单株铃数的增加,进而提高棉花的产量,二次磁化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磁化滴灌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尔吉斯斯坦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16
作者 丁峰 蒲胜海 +3 位作者 赵勇 马雪琴 耿庆龙 王新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100,共8页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东北部,天山山脉西麓,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接壤,研究其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对于了解中亚气象与环境变化,应对新疆气象与环境将出现的演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基于英国East Anglia大学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东北部,天山山脉西麓,与新疆阿克苏地区接壤,研究其气象干旱时空特征对于了解中亚气象与环境变化,应对新疆气象与环境将出现的演变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基于英国East Anglia大学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提供的1971-2000年的数据资料,并结合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的9个吉尔吉斯斯坦气象站点国际交换数据,利用PDSI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和年际间变化特点,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近30a的气象干旱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吉尔吉斯斯坦在空间上除东北角呈湿润等级,西北角呈干旱等级外,大部分区域处于干湿正常等级;全国四季干湿适当,大部分区域处于干湿正常等级;而在时间上吉尔吉斯斯坦西北部逐渐湿润化,而东南部逐渐干旱化,区域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吉斯斯坦 气候变化 帕默尔干旱指数(SPDI)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