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小麦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分析
1
作者 李进 沈煜洋 +4 位作者 邓菲菲 陈江华 孙婧婧 李广阔 高海峰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小麦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田间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调研新疆小麦主产区小麦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分布及防治情况,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 【目的】分析新疆小麦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发生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田间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调研新疆小麦主产区小麦有害生物种类、为害分布及防治情况,分析并提出防控对策。【结果】新疆小麦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常发性重大有害生物呈多发重发态势,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线虫病和皮蓟马等次要病虫害有演变为重要有害生物的趋势,麦田优势杂草存在抗药性急剧增加风险。现阶段新疆小麦有害生物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用药次数1~2次,防效效果相对较好,但在小麦有害生物爆发成灾规律研究、监测技术和农药产品研发、施药器械和统防统治应用等方面尚需加强。【结论】加大小麦植保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小麦植保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智能化监测技术与产品,健全小麦植保服务体系,为新疆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害生物 发生为害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牧草对新疆伊犁河谷三裂叶豚草生物替代控制作用
2
作者 汪廷桢 付开赟 +7 位作者 丁新华 贾尊尊 林峻 李璇 吐尔逊·阿合买提 冯宏祖 王兰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42-3050,共9页
【目的】研究5种牧草对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效果,为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的种群替代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高羊茅、白车轴草、黑麦草、苜蓿和披碱草5种牧草对三裂叶豚草进行小区竞争试验,三裂叶豚草密度设为10株/m^(2)。动... 【目的】研究5种牧草对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效果,为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的种群替代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高羊茅、白车轴草、黑麦草、苜蓿和披碱草5种牧草对三裂叶豚草进行小区竞争试验,三裂叶豚草密度设为10株/m^(2)。动态监测各群落三裂叶豚草分支数和茎节数、各植物优势度和鲜重等指标,评价5种牧草对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的替代效果。【结果】高羊茅、苜蓿和白车轴草的混种显著抑制了三裂叶豚草的分支和分节生长。5种牧草均可显著抑制三裂叶豚草株高(P<0.05)。混种区牧草株高均呈显著性下降,下降百分比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车轴草>黑麦草>披碱草>高羊茅>苜蓿,分别为65.34%、45.58%、37.96%、27.23%和23.85%。除高羊茅外,其他4种牧草在混种区的株数相比单种区均存在显著性下降;高羊茅、苜蓿和黑麦草的在混种区的相对盖度均显著大于披碱草和白车轴草的相对盖度。高羊茅、苜蓿、黑麦草和披碱草相对三裂叶豚草均为优势种,白车轴草与三裂叶豚草的优势度相当。苜蓿和高羊茅在混种区和单种区无显著性差异,三裂叶豚草的鲜重影响受高羊茅和苜蓿影响最大,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1.06%(P<0.05)和36.71%(P<0.05)。【结论】高羊茅、苜蓿、黑麦草和披碱草相对三裂叶豚草均为优势种,白车轴草与三裂叶豚草的优势度相当。苜蓿和高羊茅对三裂叶豚草生物替代作用最佳,其次为披碱草和黑麦草,白车轴草对三裂叶豚草生物替代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替代 三裂叶豚草 牧草 优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主要玉米产区亚洲玉米螟种群时空动态
3
作者 丁新华 王小武 +7 位作者 付开赟 贾尊尊 王志慧 阿尔孜姑丽·肉孜 吐尔逊·阿合买提 夏里哈特·卡卡甫 杨杰 郭文超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315,共10页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全面准确摸清亚洲玉米螟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的种群时空动态情况,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6年田间亚洲玉米螟发生数量的系统监测数据,结合2015年-...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全面准确摸清亚洲玉米螟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的种群时空动态情况,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6年田间亚洲玉米螟发生数量的系统监测数据,结合2015年-2023年气象数据测算了亚洲玉米螟近9年的理论发生世代数。结果表明,北疆伊犁州、乌鲁木齐市以及南疆喀什地区亚洲玉米螟均出现了3个发生世代(成虫、卵和幼虫高峰期),且这3个玉米主产区连续9年的热量资源均已满足一年发生3代所需的积温条件,而北疆昌吉州东部、东疆哈密地区则呈现出2个发生世代(成虫、卵和幼虫高峰期)。这说明,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已由以往“一年2代区”逐步向“2、3代混生区”转变,其中部分区域已稳定演变为3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亚洲玉米螟 时空动态 发生世代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亚洲玉米螟暴发成灾驱动机制分析及其治理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丁新华 王小武 +7 位作者 付开赟 贾尊尊 卢屹 魏新振 王志慧 阿尔孜姑丽·肉孜 吐尔逊·阿合买提 郭文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6,共13页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新疆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虫,2010年以来呈整体暴发态势,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产量损失,已成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和粮食产能提升最重要的害虫,然而有关其暴发成灾的驱动机制尚不清楚。...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新疆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虫,2010年以来呈整体暴发态势,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产量损失,已成为制约当前新疆玉米高产稳产和粮食产能提升最重要的害虫,然而有关其暴发成灾的驱动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文通过分别概述近年来新疆气候、作物种植结构、栽培耕作措施以及亚洲玉米螟田间发生世代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了上述变化对亚洲玉米螟越冬幼虫存活、个体生长发育、取食偏好和种群增殖扩张等方面造成的具体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大量研究成果,系统解析了新疆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种群暴发成灾的驱动机制。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新疆植保科技工作者在亚洲玉米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简述了田间治理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防治成效,最终为亚洲玉米螟的持续有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亚洲玉米螟 灾变机制 驱动因素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种间竞争取代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文超 贾尊尊 +6 位作者 丁新华 叶晓琴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小武 乔小燕 孙建博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1,共11页
【目的】综述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现状,分析亚洲玉米螟入侵取代本地欧洲玉米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根据实地调研等数据,于室内建立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种群并测定毒力,分析亚洲玉米... 【目的】综述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现状,分析亚洲玉米螟入侵取代本地欧洲玉米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根据实地调研等数据,于室内建立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种群并测定毒力,分析亚洲玉米螟与欧洲玉米螟竞争取代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亚洲玉米螟对高温适应性、寄主范围的广度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同域亚洲玉米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欧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明显高于欧洲玉米螟。【结论】取代是种间竞争最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新疆亚洲玉米螟已取代欧洲玉米螟,且大部分地区成为为害玉米作物的主要优势种,并区域性暴发,亚洲玉米螟的生殖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均高于欧洲玉米螟。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数的延长、玉米种植面积增大、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因素是加速亚洲玉米螟取代欧洲玉米螟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欧洲玉米螟 竞争取代 同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巩雪花 王小武 +8 位作者 张慧菊 吐尔逊·阿合买提 丁新华 付开赟 关志坚 袁梓涵 贾尊尊 李永涛 郭文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82,共10页
为明确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间杂草群落演替及原因,于2023年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新疆5地州8个玉米主要种植县市玉米田杂草组成进行调查,并与2018年群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次调查时间节点之间以及由不覆膜逐渐改变为覆膜种植背景下... 为明确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间杂草群落演替及原因,于2023年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新疆5地州8个玉米主要种植县市玉米田杂草组成进行调查,并与2018年群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次调查时间节点之间以及由不覆膜逐渐改变为覆膜种植背景下的杂草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灰绿藜Oxybasis glauca按不同年份和不同种植模式统计均是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的优势杂草,其优势度始终排在前2位,综合优势度分别为15.30、18.52和12.03、11.54。2023年玉米田杂草群落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高于2018年,尤其是禾本科杂草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在2018年禾本科杂草相对优势度≥1.00的只有稗、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3种;2023年则为5种,新增物种包括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另外,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和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发生加重,已演替为优势杂草,其相对优势度由2018年的4.87和3.18上升为2023年的6.96和6.47。调查还发现,覆膜滴灌种植模式下玉米田优势杂草总密度显著低于不覆膜种植,而香农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不覆膜种植。综合分析,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演替因素主要包括种植模式[覆膜种植(覆膜滴灌)、不覆膜种植(不覆膜滴灌和漫灌)]、用药种类、用药方式和用药频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绿洲灌区 玉米田 杂草群落 演替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部荒漠绿洲生态区果园桃小食心虫转移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雯慧 吐尔逊·阿合买提 +7 位作者 阿尔孜姑丽·肉孜 刘旭坤 朱晓锋 付开赟 丁新华 贾尊尊 阿地力·沙塔尔 郭文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09,共8页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及转移规律,2021年-2022年在新疆南部荒漠生态区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区域,利用性诱剂和粘虫板进行桃小食心虫成虫监测及越冬茧分布调查,并于2021年调查了各寄主果园中幼虫为害规律。结果显示,在新疆...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在不同寄主上的发生及转移规律,2021年-2022年在新疆南部荒漠生态区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区域,利用性诱剂和粘虫板进行桃小食心虫成虫监测及越冬茧分布调查,并于2021年调查了各寄主果园中幼虫为害规律。结果显示,在新疆桃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8月中旬;桃小食心虫第一代幼虫在蟠桃园为害最严重,越冬代幼虫集中在红枣园为害;桃小食心虫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物候期密切相关,越冬幼虫集中在红枣园,越冬代成虫在红枣园羽化后,根据寄主物候期扩散至其他寄主果园内产卵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转移规律 发生分布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农区防治害鼠效果及对家禽的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卡德尔 杨森 +4 位作者 宋英 李宁 刘晓辉 王大伟 郭永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323,327,共9页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连续投放毒饵10 d后,与溴敌隆防治区相比,杀鼠醚防治区的阳性粉块和无毒小麦取食量的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无毒小麦取食量下降的农户比例更高;且防治后褐家鼠比例更低,防治期间毒饵消耗量更高。连续单独投放溴敌隆30 d的灭鼠效果可达90.9%,但10 d溴敌隆与20 d溴鼠灵联合防治防效仅为65.9%。灌胃法测试表明,对当地家禽类的毒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因此,建议优选毒性较低的杀鼠醚或溴敌隆用于南疆农区鼠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类杀鼠剂 南疆 鼠害防治 家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苯唑氟草酮施药方式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9
作者 戴爱梅 叶梦迪 +10 位作者 丁志梅 王志慧 乔晓燕 王小武 付开赟 贾尊尊 叶晓琴 吐尔逊·阿合买提 康健 丁新华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8-34,共7页
【目的】不同设置苯唑氟草酮施药方式防除玉米田间杂草的药效试验,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筛选符合当前大面积集约化种植的高效除草剂安全施药方法。【方法】采用滴灌施药及植保无人机喷施的方式,对比分析随水滴施和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施除... 【目的】不同设置苯唑氟草酮施药方式防除玉米田间杂草的药效试验,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筛选符合当前大面积集约化种植的高效除草剂安全施药方法。【方法】采用滴灌施药及植保无人机喷施的方式,对比分析随水滴施和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施除草剂对新疆灌区玉米田杂草的实际防除效果。【结果】相较于滴灌滴施,利用无人机喷施6%苯唑氟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OD)125 mL+90%莠去津62.5 mL在药后第5、10和15 d对灰藜、苘麻、田旋花及稗草的防效更优,施药30d时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膜下滴灌滴施除草剂显著优于无膜滴灌滴施处理,且膜下滴灌施药对灰黎、苘麻和稗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依次为98.48%~100%和99.28%~100%,对田旋花药后3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仅为71.60%和74.28%。此外,不同施药方式均未对玉米产生明显的药害症状,且对玉米产量有显著提升。【结论】滴施苯唑氟草酮除草剂可应用于新疆灌溉玉米产区防治多种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唑氟草酮 玉米 药效 安全性 无人机 滴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种子库及环境因子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10
作者 巩雪花 王小武 +6 位作者 付开赟 贾尊尊 吐尔逊·阿合买提 乔小燕 叶晓琴 郭文超 丁新华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49-59,共11页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及其优势种。【方法】分析优势种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及环境因子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土壤样品中共检出玉米田杂草种子11科19种,覆膜滴灌、漫灌和不覆膜滴灌分别...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灌区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及其优势种。【方法】分析优势种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及环境因子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土壤样品中共检出玉米田杂草种子11科19种,覆膜滴灌、漫灌和不覆膜滴灌分别为14种、13种和17种,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P.Beauv.、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kus和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为杂草种子库中玉米田优势杂草;土壤EC值是影响反枝苋密度、灰绿藜密度和稗草密度的主要因素,有机质是影响狗尾草密度的主要因素,磷是影响苘麻的主要因素,磷对野西瓜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反枝苋、狗尾草、灰绿藜、野西瓜苗、苘麻和稗草6种玉米田杂草种子的发芽率与温度和水势呈正相关,而与盐胁迫呈负相关。在pH 8~10条件下6种玉米田杂草种子均能正常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田 杂草种子库 环境因子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茄子绒菌斑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11
作者 罗文芳 周军辉 +1 位作者 何伟 许建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0,共6页
【目的】分离与鉴定设施茄子上新发现的1种病害,为该病害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设施茄子上新发现病害的田间发生危害情况,采用组织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形态学观察... 【目的】分离与鉴定设施茄子上新发现的1种病害,为该病害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设施茄子上新发现病害的田间发生危害情况,采用组织分离法、柯赫氏法则、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病害。【结果】菌株HR-1是该病害的病原菌。菌株HR-1与已报道的灰毛茄钉孢(Passalora nattrassii)同源性高达99.0%以上,菌株HR-1(MW362742.1)与P.nattrassii处于同一分支。【结论】菌株HR-1为灰毛茄钉孢(P.nattrassii),新疆设施茄子叶部新发现的病害为茄子绒菌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致病性 病原菌鉴定 灰毛茄钉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玉米主要害虫田间一喷多防药效评价
12
作者 孙健博 吴莉莉 +10 位作者 贾尊尊 叶晓琴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哲 李亚文 付文君 艾尔肯娜依·买买提江 安尼瓦尔·库尔班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18,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玉米高效杀虫剂混配种类、施药量和减药增效配套技术,为新疆玉米主要害虫的协同高效防治及节本增效提供指导。【方法】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杀虫剂,同时配合增效助剂对药剂混配组合进行减施处理,比较分析其...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玉米高效杀虫剂混配种类、施药量和减药增效配套技术,为新疆玉米主要害虫的协同高效防治及节本增效提供指导。【方法】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杀虫剂,同时配合增效助剂对药剂混配组合进行减施处理,比较分析其对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和棉铃虫的实际防效。【结果】不同复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的防治效果不同,处理30%氯虫苯甲酰胺SC+9.8%甲维·虱螨脲SC药剂对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效优于处理30%氯虫苯甲酰胺SC+22%噻虫·高氯氟SC。其中处理530%氯虫苯甲酰胺(凯荔)SC 7.5 mL/667m^(2)+9.8%甲维·虱螨脲(丝扑瑞)SC 18.75 mL/667m^(2)+迈诺安飞防助剂10 mL/667m^(2)药后28 d,对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棉铃虫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1.68%、93.44%和91.22%。相同复配药剂下,添加飞防助剂可在降低用药量的同时增加其防治效果。【结论】处理5防效最佳,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施药,可兼防多种玉米害虫。此外,飞防过程中适量添加飞防助剂可达到较好的减药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棉铃虫 双斑萤叶甲 一喷多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模式对板蓝根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13
作者 陈勇 宋素琴 +1 位作者 蔺彩霞 乔旭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2-418,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新疆1年春季种植(SPS1)、2年春季连作种植(SPS2)以及一年夏季种植(SUS)板蓝根对板蓝根根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板蓝根根系内生真菌进行鉴定与分析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结...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新疆1年春季种植(SPS1)、2年春季连作种植(SPS2)以及一年夏季种植(SUS)板蓝根对板蓝根根内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板蓝根根系内生真菌进行鉴定与分析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结果】根内真菌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油壶菌门Olpidiomycota,芽枝霉门Blastocla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组成。与SUS相比,SPS1显著降低了杓兰菌根菌Neonectria以及青霉菌Penicillium的相对丰度,但是却提高了头珠霉属Oedocephalum的相对丰度,SPS2显著增加了土壤Ascomycota和Chytridiomycota的丰度,显著降低了Mortierellomycota的丰度;但提高了镰刀菌Fusarium,黄曲霉Aspergillus,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赤霉属Gibberella以及新月双镰孢Bisifusarium物种的相对丰度。与SPS1相比,SPS2显著降低了Mortierella和Plectosphaerella的相对丰度,但提高了镰刀菌Fusarium,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和杓兰菌根菌Neonectria的相对丰度。【结论】不同种植模式下板蓝根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存在差异,连续种植会降低有益真菌丰度和增加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连作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不同种植模式 高通量测序 内生真菌多样性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14
作者 张旭艳 贾尊尊 +5 位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付开赟 丁新华 李亚文 郭文超 牙森·沙力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6-392,共7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新疆喀什地区番茄潜叶蛾防控药剂,为该地区番茄潜叶蛾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浸叶法,评价4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的杀虫效果,并验证其杀虫效果。【结果】番茄潜叶蛾对4种供试杀虫剂均有较高敏感性,... 【目的】筛选适用于新疆喀什地区番茄潜叶蛾防控药剂,为该地区番茄潜叶蛾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浸叶法,评价4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的杀虫效果,并验证其杀虫效果。【结果】番茄潜叶蛾对4种供试杀虫剂均有较高敏感性,其药剂敏感程度为0.5%苦参碱EC(0.05 mg/L)>0.3%印楝素SL(0.49 mg/L)>5%甲维盐ME(0.68 mg/L)>20%啶虫脒SP(1.27 mg/L)。番茄潜叶蛾幼虫在使用4种供试杀虫剂后防治效果显著,各药剂在药后14 d后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结论】20%啶虫脒SP、5%甲维盐ME、0.5%苦参碱EC和0.3%印楝素4种杀虫剂可作为新疆喀什地区防治番茄潜叶蛾的有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杀虫剂 室内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种衣剂的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拟轮枝镰孢菌室内毒力测定与防效评价
15
作者 高国文 王小武 +6 位作者 付开赟 贾尊尊 孙健博 吐尔逊·阿合买提 李克梅 丁新华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8,共6页
【目的】针对新疆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株拟轮枝镰刀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毒力测定,筛选出高效的种衣剂种类及其最佳施药量,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评价5种种衣剂对拟轮... 【目的】针对新疆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株拟轮枝镰刀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毒力测定,筛选出高效的种衣剂种类及其最佳施药量,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结合田间小区试验,系统评价5种种衣剂对拟轮枝镰孢菌的室内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结果】5种供试种衣剂对该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EC 50为0.1852~9.3584 mg/L。35 g/L洛菌·精甲霜FS 175 mL/100kg种子包衣处理防效最高,为84.96%,其余依次为18%噻灵·咯·精甲FS 250 mL/100kg种子、30%嘧·咪·噻虫嗪FS 750 mL/100kg种子、35 g/L洛菌·精甲霜FS 150 mL/100kg种子和18%噻灵·咯·精甲FS 200 mL/100 kg种子,防效为74.11%~84.72%。【结论】新疆玉米镰孢茎腐病田间防治的种衣剂及其施药量分别为35 g/L洛菌·精甲霜FS 125~175 mL/100kg种子、18%噻灵·咯·精甲FS 150~250 mL/100kg种子、4%精甲·咯菌腈FS 120~150 mL/100kg种子和30%嘧·咪·噻虫嗪FS 600~750 mL/100kg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拟轮枝镰刀菌 室内毒力 防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16
作者 张文瑶 陈雪荣 +2 位作者 谢洪芳 田艳丽 胡白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122,共10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我国是全球西甜瓜的主要生产区。近年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明...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我国是全球西甜瓜的主要生产区。近年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明确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的适生性,根据其在全球的最新分布数据,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预测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平均AUC(area under curve,AUC)值均大于0.9,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在历史气候条件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适生区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以及部分华北、东北地区,占我国面积的47.36%。影响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潜在分布区域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份降水量和最干季平均温度。未来气候情景无论是低环境强迫还是高环境强迫,适生区面积均呈现增长的趋势,预示着随着气候的变化,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发生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建议应加强检疫监测和防控,严防其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小食心虫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兵强 张齐武 +4 位作者 宋博 吾尔肯·叶尔肯 艾合买提·沙吾提 杨森 朱晓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2-275,302,共5页
为了高效防控果园李小食心虫,本文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羽化规律、化蛹场所、成虫寿命、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1天之中有40.39%的李小食心虫在上午8:00-12:00羽化,羽化后第4天成虫开始产卵,并有2个产卵高峰期,分别在羽化后第5~6... 为了高效防控果园李小食心虫,本文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羽化规律、化蛹场所、成虫寿命、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1天之中有40.39%的李小食心虫在上午8:00-12:00羽化,羽化后第4天成虫开始产卵,并有2个产卵高峰期,分别在羽化后第5~6天和第8~9天;雌成虫平均寿命为8.60~9.08 d,雄成虫为7.40~8.11 d,不同营养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但对产卵量有显著影响,取食10%蜂蜜水的雌成虫产卵量最高,平均达51.56粒/雌,与不取食的雌成虫产卵量有显著性差异;有83.34%的卵产在果实上,显著高于在其他部位的产卵量;产卵后第2天便有幼虫孵化,第3天的卵孵化率为43.81%,显著高于其他日龄卵的孵化率;有47.40%的幼虫在0~3 cm深土壤中化蛹,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的化蛹量;6月之前幼虫没有滞育现象,7月上旬有53.58%的幼虫进入滞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食心虫 羽化 产卵 孵化 滞育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XJ-2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及培养条件
18
作者 董玉琦 王小武 +7 位作者 詹发强 马雪茹 吐尔逊·阿合买提 付开赟 贾尊尊 罗明 郭文超 丁新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81,共16页
本研究通过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虫饵法从新疆胡杨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昆虫病原真菌,编号为XJ-2。在PDA培养基上,菌株XJ-2菌落正面颜色随生长由白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培养7 d,菌落直径约为70 mm。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由一根直... 本研究通过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虫饵法从新疆胡杨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1株昆虫病原真菌,编号为XJ-2。在PDA培养基上,菌株XJ-2菌落正面颜色随生长由白变为黄色或黄褐色,培养7 d,菌落直径约为70 mm。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梗由一根直立的菌丝形成,菌丝顶端膨大呈球状,分生孢子透明光滑,圆形,直径为2~3μm,在小梗上形成链状的孢子串。菌株的核糖体DNA ITS1-ITS4区间序列为582 bp(登录号:PQ013057),与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CBS 104.13^(T)(AF004929)相似度达97%。基于形态学和rDNA-ITS鉴定,确定菌株XJ-2为Aspergillus tamarii。采用喷雾接种法测定了菌株XJ-2孢子悬液对大蜡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结果显示,菌株XJ-2对大蜡螟、亚洲玉米螟和马铃薯甲虫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1×10^(8)个/mL,孢子悬浮液处理后7 d,大蜡螟、亚洲玉米螟和马铃薯甲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和LT_(50)分别为93.83%和4.20 d、91.67%和4.74 d及50.00%和6.60 d。培养试验表明,A.tamarii XJ-2在萨氏葡萄糖+酵母粉琼脂培养基上的利用最好,其7 d平均生长速率为12.29 mm/d、产孢量9.75×10^(9)个/cm^(2)和孢子萌发率89.89%;以果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的培养基获得最高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39×10^(9)个/cm^(2)和52.81%、1.75×10^(9)个/cm^(2)和62.61%;最适pH为7.0,温度为30℃,其生长速率分别为13.00 mm/d和10.33 mm/d。综上,该菌株最适培养基为萨氏葡萄糖+酵母粉琼脂培养基,最适碳氮源为果糖和牛肉膏,pH 7.0和温度为30℃时生长最好。溜曲霉A.tamarii XJ-2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及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溜曲霉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小麦矮腥黑粉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盆栽防效
19
作者 马骏豪 郭笑维 +2 位作者 贾玉凤 刘琦 高利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3-368,共6页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危害程度大、防治难度高的对外检疫性麦类黑穗病之一。为筛选出对其有效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琼脂平板孢子萌芽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原药对小麦矮腥黑粉菌的毒力,再通过盆栽拌种试验评估了5种原药对应的商品制剂对小麦矮腥...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危害程度大、防治难度高的对外检疫性麦类黑穗病之一。为筛选出对其有效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琼脂平板孢子萌芽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原药对小麦矮腥黑粉菌的毒力,再通过盆栽拌种试验评估了5种原药对应的商品制剂对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小麦矮腥黑粉菌均有毒力,其中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毒力最强,EC_(50)为0.4957μg/mL和0.6529μg/mL。在盆栽拌种试验中,5种药剂均有一定防效,其中25 g/L咯菌腈SC和30 g/L苯醚甲环唑SC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药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7.00%和85.42%。本研究为小麦矮腥黑穗病的化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矮腥黑粉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防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吐尔逊·阿合买提 刘旭坤 +8 位作者 赵雯慧 朱晓峰 阿尔孜姑丽·肉孜 帕丽达姆·塔依尔 付开赟 丁新华 贾尊尊 阿地力·沙塔尔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7-1453,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的防治效果,筛选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施药量,为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0种新型杀虫剂2022年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杀虫剂的防治...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的防治效果,筛选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施药量,为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0种新型杀虫剂2022年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10种处理药后7 d防效均较好,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0%联苯·氟酰脲悬浮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和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在药剂稀释倍数药后14 d,防效均能达到93.33%以上,1%苦参碱可溶液剂在药后21 d各所有处理区防治效果均在90.00%以上,不同药剂之间在药后14~21 d防治效果有一定波动。【结论】参试10种药剂各处理区药后7 d对桃小食心虫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1%苦参碱可溶液剂、10%联苯·氟酰脲悬浮剂和12%甲维·虫螨腈悬浮剂,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表现优异,可在生产实践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桃小食心虫 防治效果 蛀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