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马丽娟 盛建东 +3 位作者 刘耘华 彭懿 胡雨彤 郭彦克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新农科建设是推动农业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此,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探讨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土壤学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通过分析当前土壤学教学面临的知识... 新农科建设是推动农业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此,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探讨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土壤学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通过分析当前土壤学教学面临的知识点分散、教学模式单一以及课程思政融入不足等挑战,提出涉农高校的土壤学教学需通过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融入课程思政,以应对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保护的需求。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提升课程的系统性、实践性与价值引领功能,也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实践路径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涉农高校 土壤学 教学改革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典型大煤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任兵兵 蒋平安 +5 位作者 方勇 李宝玉 孙芳芳 武红旗 史名杰 陈新雨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83,共11页
“疆电外送”政策下新疆煤炭资源的加速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环境保护措施,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系统分析了2003—2023年新疆典型煤矿——伊北煤矿与西黑山煤矿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伊北煤矿... “疆电外送”政策下新疆煤炭资源的加速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环境保护措施,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系统分析了2003—2023年新疆典型煤矿——伊北煤矿与西黑山煤矿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伊北煤矿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且改善幅度显著;西黑山煤矿表现为“先改善后退化再改善”局面,但整体改善幅度有限。(2)RSEI驱动力分析表明,伊北煤矿和西黑山煤矿的生态变化均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伊北煤矿,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在生态初期和恢复期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土地利用类型则是生态退化的主要人为驱动力。类似地,西黑山煤矿的生态变化也受到降水等自然因素的显著影响,特别是在生态初期和恢复阶段。与此同时,土地利用类型依然是导致生态退化的主要人为因素。(3)不同的气候区对矿产开发后的生态修复策略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煤矿的生态治理和恢复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北煤矿 西黑山煤矿 遥感生态指数 主成分分析 熵权法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1年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与授权量对比分析
3
作者 阿布都克尤木·阿不都热孜克 古丽米拉·艾克拜尔 +5 位作者 帕丽旦·艾海提 聂新辉 马艳明 张龑 高强 徐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6-772,共7页
【目的】分析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现状并比较。【方法】收集和汇总2003~2021年间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数据,比较分析新品种权申请量与授权量变化。【结果】2021年12月底,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累计公告申请量达470件,... 【目的】分析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现状并比较。【方法】收集和汇总2003~2021年间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授权数据,比较分析新品种权申请量与授权量变化。【结果】2021年12月底,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累计公告申请量达470件,公告授权总量达154件,授权申请比为0.33。2003~2021年间新疆主要农作物申请品种审定718件,其中申请小麦品种审定105件,占14.62%;申请玉米品种审定253件,占35.24%;申请水稻品种审定59件,占8.22%;申请棉花品种审定259件,占36.07%;申请大豆品种审定42件,占5.85%;申请品种权保护的数量远不如申请审定的数量。【结论】种子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是新疆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的主要机构,2003~2021年,两者申请量占新疆总申请量的95.94%。其中企业申请量为282件,占60%;新疆植物新品种权按申请量排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24位,按授权量排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26位,按主要农作物审定数量排名,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位居第21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 申请量 授权量 申请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某县典型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分布特征
4
作者 朱博 杨再磊 +5 位作者 张一 寇天乐 严涵 吴湘琳 马兴旺 贾宏涛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9-1700,共12页
以北疆某县为例,研究典型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的污染分布特征,2023年5月采集该地区3个区域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的土壤样品.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密度分离法提取微塑料并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结... 以北疆某县为例,研究典型设施农业土壤微塑料的污染分布特征,2023年5月采集该地区3个区域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的土壤样品.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密度分离法提取微塑料并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设施农业土壤中微塑料丰度范围为1.442×10^(4)—3.882×10^(4)个·kg^(−1),0—30 cm的土壤微塑料丰度与深度呈负相关性,30—60 cm土壤微塑料随深度有不断累积的趋势;该区域土壤微塑料形状主要有薄膜状、颗粒状、碎片状、纤维状等4种;微塑料颜色有白色70.6%、黑色15.8%、绿色8.1%、蓝色2.7%、红色2.0%、黄色0.7%;微塑料的粒径小于0.5 mm的占比最大;使用拉曼光谱鉴定微塑料的到主要成分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为主;该区域土壤微塑料污染指数达到2.65,微塑料污染程度达到重度.研究表明,该研究区设施农业微塑料污染普遍较高,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塑料 分布特征 设施农业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 a来新疆小麦干热风灾害时空变化的特征分析
5
作者 赵毅 武红旗 +3 位作者 范燕敏 盛建东 谷海斌 史名杰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0-608,共9页
【目的】利用新疆103个气象站1961~2019年的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数据资料,分析新疆近60a来干热风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提高对新疆气象灾害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区域大范围干热风监测预警及防御提供参考。【方法】在时间序列上采用线性... 【目的】利用新疆103个气象站1961~2019年的逐日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数据资料,分析新疆近60a来干热风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提高对新疆气象灾害变化规律的认识,为区域大范围干热风监测预警及防御提供参考。【方法】在时间序列上采用线性趋势法,分析新疆干热风灾害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比分析新疆干热风灾害的突变情况。采用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分析新疆各地轻度、中度、重度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1960~2019年以来,新疆干热风灾害类型包括高温低湿型和旱风型2种类型,其中高温低湿型为主要灾害类型;在时间变化上,新疆干热风发生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年际间波动幅度较大,整体呈波动中下降趋势,其中高温低湿型干热风整体下降趋势显著;旱风型干热风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显著;在空间变化上,干热风的空间分布呈东疆最高,北疆、南疆次之;东疆和南疆发生高温低湿型重度干热风的概率大于北疆;旱风型干热风主要发生在吐鲁番市、哈密市等;淖毛湖和托克逊为干热风的重灾区。【结论】新疆干热风灾害日数在时间和空间上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高温低湿型重度和旱风型干热风占比逐渐增加,灾害的程度逐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风 农业气象灾害 线性趋势法 突变检验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量对新疆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王奕丁 张凯 +3 位作者 张凌健 张慧 郭小梦 陈国悦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1,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量处理对棉花的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方法】在新疆博乐市设置大田试验,以正常灌溉量为对照(3360 m^(3)/hm^(2)),设置(正常灌溉的80%,2688 m^(3)/hm^(2)、正常灌溉的60%,2016 m^(3)/hm^(2)、正常...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量处理对棉花的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方法】在新疆博乐市设置大田试验,以正常灌溉量为对照(3360 m^(3)/hm^(2)),设置(正常灌溉的80%,2688 m^(3)/hm^(2)、正常灌溉的60%,2016 m^(3)/hm^(2)、正常灌溉的40%,1344 m^(3)/hm^(2))不用水分梯度,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结铃和脱落特征,采收期测定棉花产量构成。【结果】(1)相比正常灌溉处理,亏缺灌溉使棉花的蕾期、花期、盛铃期、吐絮期分别提前了0~4 d、2~6 d、2~7 d、3~11 d。(2)蕾期之后,棉花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数和单株蕾铃数均表现出随着灌溉量减少而降低的趋势;主要分布在冠层中下部的结铃和坐果数均随灌水量减少而降低。(3)棉花整株生物量表现出灌溉量减少而降低趋势。(4)籽棉产量表现出灌溉量减少而降低趋势,正常灌溉处理籽棉产量达8120 kg/hm^(2),分别比亏缺灌溉处理高出7.0%~32.4%,主要由单株铃数降低所致;随着灌溉量减少,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逐渐提高,重度缺水处理最高,达4.19 kg/m^(3)。【结论】适度的亏缺灌溉有助于提前棉花开花和结铃时间,缩短棉花生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长发育 灌溉处理 产量形成 水分利用效率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1年新疆克州气候因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玉素甫江·西尔艾力 邓远强 +2 位作者 祖力克艳·麻那甫 艾克代·沙拉木 巴特尔·巴克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151-153,共3页
为深入研究新疆克州干旱区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克州4个气象站1961—2021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克州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 为深入研究新疆克州干旱区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克州4个气象站1961—2021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克州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于1996、1995、1980年开始发生突变,年平均风速于1986年发生突变。从空间分布来看,年平均气温东北部和西部偏低,中部和南部偏高;年平均降水量东北部和西部偏高,中部和南部偏低;年平均相对湿度西南部和东北部偏高,中部和西部偏低。由此可见,在过去的60年间,克州气候一直处于暖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突变检验 新疆克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古丽娜孜·居来提 李杰 +8 位作者 穆光荣 张立祯 马腾飞 帕尔哈提·买买提 王雪姣 张鹏忠 巴特尔·巴克 李顺澳 孙帅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9-220,I0011,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 【目的】探究不同植棉密度对新疆南疆棉花株型与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2024年,在新疆尉犁县开展大田试验,设计5个植棉密度:28万株·hm^(-2)(D1)、22万株·hm^(-2)(D2)、18万株·hm^(-2)(D3)、13万株·hm^(-2)(D4)和9万株·hm^(-2)(D5),以筒形(新陆中79号,T1)和塔形(欣试518,T2)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棉密度对棉花株高、果枝节间长度、果枝和叶片的倾角及方位角、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T1品种的株高在D3或D4处理下最大,T2品种的株高在D4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减小,T1与T2品种的平均果枝节间长度逐渐增加,下部、中部、上部果枝的倾角整体呈增大趋势。D4或D5处理下,2个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最大。不同植棉密度下,T1品种的下部、中部、上部叶片倾角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下部果枝方位角以及中部、上部叶片的方位角均无显著差异。T1、T2品种的LAI分别在D4、D3处理下最大。随植棉密度增大,单株铃数降低。T1、T2品种分别在D3、D1处理下籽棉产量最高。【结论】不同植棉密度对筒形和塔形棉花品种的株型与产量具有一定影响。南疆植棉区新陆中79号和欣试518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18万株·hm^(-2)和28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株型 种植密度 产量 塔形 筒形 新疆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健康评价
9
作者 陈逸朋 李鑫 +6 位作者 王军 葛体达 薛娜娜 李方方 黄敏 黄亚萍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目的】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新疆地区连作棉花土壤的健康状况,为该区棉花连作生态防治和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连作年限在5、7、12、20、25、30年的棉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 【目的】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新疆地区连作棉花土壤的健康状况,为该区棉花连作生态防治和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连作年限在5、7、12、20、25、30年的棉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真菌病原体丰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以土壤健康指数面积法(SHI-area)评估土壤健康状况,并探讨植物病原体与土壤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电导率和盐度呈升高趋势,微量元素铁和锰以及与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连作年限的显著影响,其中在连作7年的棉田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较低。经主成分分析筛选,得到全氮、β-葡萄糖苷酶、有效锰、盐度和真菌α多样性(Simpson指数) 5个指标为土壤健康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计算得到的土壤健康指数,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SHIY7=0.07)再逐渐恢复的趋势,在20年恢复到最高点(SHIY20=0.53),但没有超过连作5年时的水平(SHIY5=0.58)。植物真菌病原体丰度与最小数据集计算的土壤健康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y=-0.0727x+0.561,R2=0.46,P=0.002)。相关分析表明,全氮含量是影响植物病原体丰度的极显著因素(R=-0.912,P<0.001),真菌优势属Pseudogymnoascus、Gymnoascus和Canariomyces丰度与土壤健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性(R<-0.612,P<0.01)。【结论】土壤健康指数在连作初期不断下降,之后虽然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连作5年的水平。土壤全氮、盐度、有效锰、β-葡萄糖苷酶和真菌多样性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植物病原体数量受全氮的抑制而降低,全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是土壤健康指数恢复性提升的最显著影响因子。电导率和盐度的不断提升也是需要关注并检测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连作 土壤养分 胞外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土壤健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其时空变化分析
10
作者 刘丹 高可心 +6 位作者 郑怡 屈文龙 蒙宣伊 刘坤 高博 贾宏涛 麦麦提·斯马义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3,共9页
基于IPCC和《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采用“自下而上”的活动水平收集方法和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00-2020年新疆县级空间尺度的畜牧业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清单,分析了全疆各地州及各县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空演变态势和影... 基于IPCC和《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采用“自下而上”的活动水平收集方法和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00-2020年新疆县级空间尺度的畜牧业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清单,分析了全疆各地州及各县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时空演变态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增-降-增-降-增”的波动变化趋势,2020年排放量较2000年增长了274.7×10^(4)t CO_(2)-eq,最高排放量和最低排放量分别出现在2014年(2116.26×10^(4)t CO_(2)-eq)和2017年(697.32×10^(4)t CO_(2)-eq);空间上呈“由东南部向中北部增加”的趋势,西部大部分县级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幅度大,东部各县级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不大,但空间聚集程度逐渐增强;2020年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981.73×10^(4)t CO_(2)-eq,其中肠道发酵产生的CH_(4)是主要排放源,占全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总量的86.5%,且主要来源于牛(1062.23×10^(4)t CO_(2)-eq)和羊(841.44×10^(4)t CO_(2)-eq),粪便管理产生的CH_(4)和N_(2)O仅占排放总量的13.5%;2020年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整体呈“北疆高南疆低、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全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地区为伊犁,占全疆排放总量的18.6%,其次为阿克苏、喀什和阿勒泰地区,分别占全疆排放总量的14.9%、13.4%和10.3%,东部的巴州、吐鲁番和哈密等地区排放量偏低。研究结果说明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削减重点地区是伊犁、阿克苏、喀什和阿勒泰,反刍动物CH_(4)减排是新疆畜牧业温室气体控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温室气体 排放清单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肥料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宫进波 吴海华 +5 位作者 汤明尧 宁松瑞 闫翠侠 傅国海 盛建东 许有智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7-1828,共12页
为明确新疆小麦施肥特点及肥料利用效率现状,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小麦主要种植区开展42个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缺氮处理(PK)、缺磷处理(NK)、缺钾处理(NP)和全肥处理(NPK),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小麦的氮、磷、钾肥利用效率... 为明确新疆小麦施肥特点及肥料利用效率现状,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新疆小麦主要种植区开展42个田间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缺氮处理(PK)、缺磷处理(NK)、缺钾处理(NP)和全肥处理(NPK),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小麦的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农学效率、产量反应、养分积累特征及土壤肥力对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种植区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35%、20.43%和64.42%,农学平均效率为10.05、11.02和17.30 kg·kg^(-1)。小麦氮、磷、钾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242.32、1424.17和898.89 kg·hm^(-2)。每形成100 kg籽粒平均需氮(N)2.79 kg、磷(P_(2)O_(5))0.91 kg、钾(K_(2)O)2.10 kg。小麦磷、钾肥利用率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钾肥利用率与氮肥施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疆小麦氮肥用量相对较为合理,但在磷肥投入上可能存在过量,而在钾肥投入上则可能存在不足。综上,针对小麦种植户施肥现状和肥效表现,在未来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减少磷肥投入,同时增加钾肥投入,以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为新疆小麦种植科学施肥及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肥料利用率 农学效率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植棉水肥管理现状与成本效益分析——以阿克苏地区棉花种植户为例
12
作者 袁泉 彭懿 +2 位作者 武玉坤 王丁霞 冯固 《中国棉花》 2025年第6期9-15,共7页
为了解新疆南疆棉农水肥管理方式以及植棉效益,2023年2-7月采用随机入户走访的方式对阿克苏地区37户棉农2022年植棉成本和效益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明确了当地植棉的物化成本(肥料、机耕、种子地膜等成本)和水肥管理特征,... 为了解新疆南疆棉农水肥管理方式以及植棉效益,2023年2-7月采用随机入户走访的方式对阿克苏地区37户棉农2022年植棉成本和效益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明确了当地植棉的物化成本(肥料、机耕、种子地膜等成本)和水肥管理特征,探讨了限制南疆棉花绿色增产增收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1)农户的棉花产量水平差异大。受访农户2022年陆地棉皮棉单产平均为2.33 t·hm^(-2)。其中,37.84%的农户在2.25 t·hm^(-2)以下,低于新疆平均单产水平;48.65%的农户皮棉单产在2.25~<2.70 t·hm^(-2),为中等产量水平;仅有13.51%的农户皮棉单产≥2.70 t·hm^(-2),达到高产水平。(2)南疆棉田用水量高。总灌水量普遍超过6000 m3·hm^(-2),其中冬灌/春灌1050~4500 m3·hm^(-2),棉花生育期灌水750~2325 m3·hm^(-2),部分地区补灌微咸水2次以上。(3)南疆棉田施用的肥料品种与土壤性质不匹配的问题突出。调研总样本中仅8%的农户选择磷酸一铵等酸性肥料进行滴灌,仅有5%的农户选择过磷酸钙作底肥基施,其余87%的农户均选择碱性的磷酸二铵基施或滴施。(4)棉农过量施用化肥问题严重,尤其是磷肥。棉农N、P2O5、K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541 kg·hm^(-2)、583 kg·hm^(-2)和224 kg·hm^(-2),远高于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棉花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中高产棉田的推荐肥料施用量,即所有农户都是按照目标皮棉单产3.00 t·hm^(-2)以上的高产水平施肥。棉农对磷肥品种选择、磷肥施用方法和施用时期的认识存在误区,这是导致磷肥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5)肥料成本过高是造成棉农增收困难的主要因素。植棉成本中占比大的主要是地租与化肥投入,肥料成本占物化成本的51%,其中肥料成本超过物化成本一半的户数高达62%。调查的农户中,有约84%的盈利,净收益平均为0.85万元·hm^(-2)。综上,进一步普及肥料品种选择、施用方法和用量等科学施肥知识,将氮磷化肥用量减少30%~50%、降低化肥投入成本,是帮助南疆植棉农户实现绿色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咸水补灌 灌水技术 化肥减施增效 酸性磷肥 成本 效益 水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盐碱地棉花干播湿出与双膜覆盖降碱抑盐保水保苗技术
13
作者 车庆轩 王娟红 +2 位作者 马悦 周乐儒 陈波浪 《中国棉花》 2025年第3期47-49,共3页
南疆地区是新疆主要植棉区,但当地棉花生产因长期以来受盐碱地制约,一直采用大水漫灌压碱排盐适墒播种的种植模式,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为此,将北疆地区普遍应用的“干播湿出”技术进行改进,与“双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在大幅节约... 南疆地区是新疆主要植棉区,但当地棉花生产因长期以来受盐碱地制约,一直采用大水漫灌压碱排盐适墒播种的种植模式,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为此,将北疆地区普遍应用的“干播湿出”技术进行改进,与“双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在大幅节约用水的同时,能够实现降碱抑盐,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的效果。从播前准备、土壤封闭、播种、水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为南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盐碱地高效植棉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 盐碱地 棉花 干播湿出 双膜覆盖 降碱抑盐 保水保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TIC-NFM的巴楚县耕地后备资源农作物适宜性精细化评价和布局
14
作者 罗浩 单娜娜 +5 位作者 李宁 孙廷廷 王一峰 马兴旺 杨志莹 冯军江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1-91,共11页
以新疆巴楚县为研究区域,借助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对全县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的种植结构进行精细化布局,并在“水-粮”条件的约束下分析粮食作物的种植分布,以期为西北极端干旱区的耕地后备资源规划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以新疆巴楚县为研究区域,借助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对全县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的种植结构进行精细化布局,并在“水-粮”条件的约束下分析粮食作物的种植分布,以期为西北极端干旱区的耕地后备资源规划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玉米、小麦、棉花的种植适宜度分别为0.8564、0.7084、0.7065,3种作物的适宜度相差较小,在空间布局上均表现为中部地区适宜度高的特征;单作物适宜性评价分区结果显示,棉花以Ⅱ级区为主,占比为40.11%,玉米和小麦以Ⅲ级区为主,占比分别为63.50%、64.12%;在“水-粮”条件的约束下,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为5129.92 hm2,占比为35.98%,其中,琼库尔恰克乡的种植面积最大,面积为1463.21 hm2,占比为28.52%;中部区域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面积次之,为1138.67 hm2,占比为2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农作物适宜性 作物布局 精细化评价 CRITIC-NFM 巴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荒漠不同微生境下毛穗旱麦草根鞘形态差异比较
15
作者 张青青 孙瀚博 +3 位作者 江康威 王亚菲 丁雨 吕程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5,共11页
本研究以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年生短命植物毛穗旱麦草为对象,通过采样分析沙质和砾质微生境下毛穗旱麦草根系及根鞘的特征,揭示根鞘土壤和根围土壤理化性质对根鞘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沙质微生境中,毛穗旱麦草通过发育根毛... 本研究以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年生短命植物毛穗旱麦草为对象,通过采样分析沙质和砾质微生境下毛穗旱麦草根系及根鞘的特征,揭示根鞘土壤和根围土壤理化性质对根鞘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沙质微生境中,毛穗旱麦草通过发育根毛增强水分和养分吸收,而在砾质微生境中则通过增大根系表面积、体积及分枝数来提高与土壤的接触,从而提高吸收效率。在抽穗期,沙质微生境促进根鞘发育,根鞘重量、长度和发育指数较高;在结实期,砾质微生境的根鞘参数明显较高,表明土壤颗粒对根系黏附性影响较大。沙质微生境下,多项根系指标与根鞘特征呈显著正相关性,尤其在抽穗期;而砾质微生境多项土壤因子与根鞘特征呈显著正相关,且在抽穗期呈显著正相关的指标多于沙质微生境。这些发现为理解短命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及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鞘 根系构型 毛穗旱麦草 一年生短命植物 沙质生境 砾质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土壤有效持水量的估算及不确定性
16
作者 胡桂清 张文太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6-49,58,共5页
基于文献整理的5个土壤剖面、20个土层的实测数据,使用土壤质地类型赋值以及基于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等数据用土壤转换函数等方法估算了新疆土壤有效持水量,用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评价了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土壤质地... 基于文献整理的5个土壤剖面、20个土层的实测数据,使用土壤质地类型赋值以及基于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等数据用土壤转换函数等方法估算了新疆土壤有效持水量,用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评价了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土壤质地类型赋值法的不确定性高于土壤转换函数法,但后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4.1%,不确定性依然很高。根据20个土层有效含水量的实测值和质地类型,将土壤沙土、壤质沙土、沙壤土和沙黏壤土的赋值修正为16.5%,将壤土和粉壤土的赋值修正为35.0%。修正后土壤质地类型赋值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可降至0.06,其土壤有效持水量估算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966,接近于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持水量 估算 不确定性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和盐分淋洗系数的新疆棉田节水控盐优化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玉 赵嘉滨 +5 位作者 范雯婧 左强 吴训 盛建东 蒋平安 石建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108,共13页
通过灌溉对作物根区土壤水盐环境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是促进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当属灌溉制度尤其是灌水定额的优化。为了提高灌水控盐效率,该研究以新疆沙湾市膜下滴灌盐碱棉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 通过灌溉对作物根区土壤水盐环境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是促进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当属灌溉制度尤其是灌水定额的优化。为了提高灌水控盐效率,该研究以新疆沙湾市膜下滴灌盐碱棉田为研究对象,以当地传统灌溉制度为对照,在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plant water deficit index,PWDI)评估并实施智能灌溉的基础上开展了2 a(2021与2022)田间灌水控盐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盐分淋洗系数(2021年:1.0与2.0;2022年:1.0、1.4、1.8、2.2与2.6)探讨灌水定额对土壤水盐运移与棉花生长以及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PWDI阈值(评估值超过阈值时开启灌水)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分淋洗系数的增大,灌水定额增加,灌水周期延长,灌水总量增大,更多盐分被被淋洗到根区下部甚至根区以下,从而改善根域水盐环境,减轻水盐胁迫,促进棉花生长并增产,但灌溉水利用效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然而,当盐分淋洗系数(灌水定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长期优越的根域水盐环境导致棉花徒长,即营养生长旺盛而生殖生长迟滞,灌水周期缩短,灌水总量急剧上升,产量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盐分淋洗、棉花生长与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当试验区PWDI阈值取为0.5时建议对应的盐分淋洗系数取为2.2。该研究可为新疆盐碱棉田高效生产以及绿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盐分 淋洗 灌水定额 膜下滴灌 节水控盐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农田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及污染强度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慧军 刘勤 +4 位作者 周明冬 武红旗 刘晓伟 夏雪梅 何文清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6-665,共10页
为探明新疆地区地膜残留污染强度和污染分布情况,选择新疆地区625个有效点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通过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对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进行权重计算,根据权重系数优化聚... 为探明新疆地区地膜残留污染强度和污染分布情况,选择新疆地区625个有效点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样,通过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对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进行权重计算,根据权重系数优化聚类指标,对2021年地膜残留污染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块面积、距村距离、覆膜年限、覆膜比例影响因素下地膜残留量差异极显著(P<0.01),权重系数分别为0.200、0.315、0.265、0.220。优化聚类指标后的K-means聚类分析将新疆地区地膜污染数据分为四类,地膜残留量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地膜平均残留量依次为63、100、110、135 kg·hm^(-2),聚类分析的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且受到地膜残留影响因素影响。依据聚类结果的地膜残留量划分出低污染、中污染、高污染三个强度等级,不同级别之间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新疆地区农田地膜总体污染强度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状态,应重视高污染等级的点位和地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加快地膜残留污染治理进程,进而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残留量 影响因素 聚类分析 新疆地区 污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聪 盛建东 +4 位作者 朱先海 轩俊伟 周学林 杨世平 蒋平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集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数据集,对滴灌工程在建设与运行期间(2014-2022年)的县域NDVI及耕地面积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22年,全县耕地面积增加了83.83 km^(2),其中滴灌工程区占比71.22%。②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为0.44%/a,而非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仅为0.30%/a,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变化较为明显。③滴灌工程实施后,年降水量降低了42.48%,然而县域NDVI却呈现出“增加—平缓—增加”的变化特征,平均增速为0.27%/a,平均增长11.53%。农业生产能力没有降低反而增加。滴灌工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田块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显著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更重要的是县域农业产能(NDVI)与节水抗旱能力显著提升,沙雅县整体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滴灌工程对于提高干旱区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工程 沙雅县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农业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年定位试验的新疆滴灌棉田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及磷肥适宜用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忠婷 胡杰 +3 位作者 陈钰秦 彭懿 冯固 盛建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3-2071,共9页
【目的】针对新疆棉田磷肥投入过量、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不同施磷量对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以确定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以及合理施磷量,实现绿洲棉田磷素收支平衡和磷肥高效利用。【方法】于2018... 【目的】针对新疆棉田磷肥投入过量、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不同施磷量对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以确定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以及合理施磷量,实现绿洲棉田磷素收支平衡和磷肥高效利用。【方法】于2018—2022年在新疆棉花主产区沙湾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P0(0 kg/hm^(2))、P50(50 kg/hm^(2))、P75(75 kg/hm^(2))、P100(100 kg/hm^(2))、P150(150 kg/hm^(2))、P300(300 kg/hm^(2))6个施磷(P_(2)O_(5))水平。每年棉花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采样测定土壤水溶性磷、有效磷、全磷含量及棉花磷素吸收量,调查棉花产量。【结果】与P0处理相比,施磷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25.62%~64.69%,年均增加0.89~2.55 mg/kg;水溶性磷含量增加幅度为68.60%~112.98%,年均增加0.67~1.10 mg/kg;全磷含量增加幅度为2.82%~9.37%,年均增加0.01~0.03 g/kg。线性拟合结果显示,土壤中磷素每累积100 kg/hm^(2),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分别提高1.93、0.76 mg/kg。棉花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维持平衡,通过线性加平台拟合,棉花最高产量施磷量为P_(2)O_(5)124 kg/hm^(2),棉田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为19.23 mg/kg。P50~P150处理直到第5年才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含量,而P300处理在第1年施用后土壤有效磷就接近此农学阈值。【结论】长期施磷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建议对于新垦棉田,前期施用高量的磷肥(300 kg/hm^(2)),土壤有效磷快速达到农学阈值后,施磷量控制在100~124 kg/hm^(2),可在满足棉花高产对磷营养的需求基础上减少棉田磷素的盈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磷肥用量 有效磷 水溶性磷 棉花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