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丛化对草地土壤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学喜 高英志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222,共11页
草原灌丛化在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发生,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焦点。本研究从灌丛化全球分布现状,灌丛化对降水、草地土壤水分、入渗、地表径流、蒸散发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灌丛化对草地土壤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灌丛化广泛发生在... 草原灌丛化在全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发生,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焦点。本研究从灌丛化全球分布现状,灌丛化对降水、草地土壤水分、入渗、地表径流、蒸散发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灌丛化对草地土壤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灌丛化广泛发生在全球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且受到降水的显著影响。在干旱区增加降水抑制灌丛化发生,湿润区降水增加则促进灌丛化发生。灌丛化可以增加草地土壤水分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改变草地生态系统蒸散发组分,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未来应结合新技术和新方法,聚焦降水格局对灌丛化草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影响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旨在为灌丛化草原科学合理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以更好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整体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 草地生态系统 全球分布 降水 径流 水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鲜酯处理对干旱和盐胁迫下新麦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孙凌子寅 隋晓青 +2 位作者 石国庆 靳瑰丽 王宏洋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68-174,共7页
为明确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下胺鲜酯(DA-6)对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perennisKeng.cv.‘Moqinwula’)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筛选出最适缓解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DA-6浓度,本试验以莫钦乌拉新麦草为试验材料,在萌发试验期间通过外源添... 为明确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下胺鲜酯(DA-6)对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perennisKeng.cv.‘Moqinwula’)种子萌发的调控作用,筛选出最适缓解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DA-6浓度,本试验以莫钦乌拉新麦草为试验材料,在萌发试验期间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DA-6(0、100、250 mg/L和400 mg/L),分析在胁迫条件下,DA-6处理对新麦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胁迫处理条件下,新麦草种子经100 mg/LD的A-6处理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4.04%(P<0.05)、66.67%(P<0.05)、41.52%(P<0.05)和43.53%(P<0.05),平均发芽时间较对照相比减少了5.03%(P>0.05)。新麦草种子经400 mg/L的DA-6处理后干鲜比和根冠比较对照组分别增长了48.33%(P<0.05)、120.92%(P<0.05)。综上所述,采用DA-6处理能缓解干旱和盐胁迫下新麦草种子的萌发,且筛选出的最适处理浓度为1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 DA-6 干旱胁迫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草原保护学”课程现状及思考——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3
作者 杨素文 董乙强 +2 位作者 杨合龙 赛米拉克孜·台外库力 李陈建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草原保护学”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文分别从该课程的发展及现状出发,以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草原保护学”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选用等内容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我校“草原... “草原保护学”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文分别从该课程的发展及现状出发,以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草原保护学”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选用等内容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我校“草原保护学”课程所面临的课程学时较少、实践学时缺失、人才队伍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本校在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草业科学专业人才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保护 新农科 草业科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根区交替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瑛 孙群策 +4 位作者 张树振 姜志鹏 温炳涵 葛星宇 张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5-1011,共17页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根区交替灌溉作为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各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分根区交替灌溉...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根区交替灌溉作为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各国科技工作者围绕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作物生长、生理的影响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对其节水机制进行了解析,亟待总结梳理。本文回顾了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分根区交替灌溉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归纳了该技术影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并对分根区交替灌溉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作物分根区交替灌溉节水灌溉机理研究和节水灌溉技术的革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根区交替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品质 节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老芒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
5
作者 徐婉宁 王露巍 +5 位作者 熊洁 张树振 杨金钰 李维思 胡晓静 张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68-3876,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本研究以‘同德’老芒麦(E-1)作为对照材料,以5个新疆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E-2,E-3,E-4,E-5,E-6)作为参试材料,对各材料的农艺性状、饲草营养品质以及饲...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本研究以‘同德’老芒麦(E-1)作为对照材料,以5个新疆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E-2,E-3,E-4,E-5,E-6)作为参试材料,对各材料的农艺性状、饲草营养品质以及饲草产量进行分析比较,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老芒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饲草营养品质以及饲草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E-3在农艺性状和饲草产量方面表现较为突出,E-6在营养品质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经综合分析表明,E-3更适宜作为高产型老芒麦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4个红豆草新品系的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文煜 王玉祥 《草食家畜》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目的】为客观评价红豆草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豆草新品系ND056-1、ND056-2、ND056-3为材料,以奇台红豆草为对照(CK),通过观测生育期、株高、干鲜比、... 【目的】为客观评价红豆草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豆草新品系ND056-1、ND056-2、ND056-3为材料,以奇台红豆草为对照(CK),通过观测生育期、株高、干鲜比、茎叶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指标,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材料的物候期无差异,ND056-3的平均株高最高为104.2 cm,ND056-2的次之为104.13 cm,CK最低为103.07 cm;ND056-1的干鲜比最高为30.15%,是对照的1.22倍,ND056-2最低为23.73%,是对照的0.96倍;ND056-3的叶茎比最高(1.2266),ND056-2次之(0.9918),分别是对照的1.1倍和1.38倍;全年鲜草产量中,ND056-3的最高为70.58 t/hm^(2),ND056-1次之为66.25 t/hm^(2),分别是对照的1.247倍和1.170倍;全年干草产量中,ND056-1的最高为19.89 t/hm^(2),ND056-3次之为19.32 t/hm^(2),分别是对照的1.30倍和1.27倍。【结论】综合分析认为,新品系ND056-3适合作为青鲜草利用,ND056-1适合作为干草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株高 茎叶比 干鲜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4个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文煜 对山开勒得·热合木江 王玉祥 《草食家畜》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目的】旨在客观评价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三叶新品系(HSY6、HSY11、HSY12)为研究对象,以蒙农1号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L.cv.MengnongNo.1)为对照(... 【目的】旨在客观评价红三叶新品系的生产性能,为新品系的示范推广及品种审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选育的3个红三叶新品系(HSY6、HSY11、HSY12)为研究对象,以蒙农1号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L.cv.MengnongNo.1)为对照(CK),通过观测生育期、株高、干鲜比、茎叶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指标,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4份材料的物候期无显著差异;HSY12的平均株高最高,为70.52 cm,CK的次之,为68.87 cm,HSY6最低,仅为64.77cm;HSY11的干鲜比最高,为20.16%,是对照的1.03倍;HSY6的叶茎比最高(0.9427),HSY11的次之(0.8834),分别是对照的1.17倍和1.05倍;全年(三茬)鲜草产量中,HSY11的最高,为130.70 t/hm^(2),CK的次之,为120.93 t/hm^(2);全年(三茬)干草产量中,HSY11的最高,为26.80t/hm^(2),CK次之,为23.30t/hm^(2)。【结论】综合分析认为,与其他3份材料相比,新品系HSY11更适合作为青鲜草和干草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株高 茎叶比 干鲜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地区核桃林间不同秋眠级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洋 梁晨 +5 位作者 张树振 岳海燕 彭凤君 张博 蒋立峰 孙鸿博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核桃林间作不同秋眠级数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和田地区核桃林间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密度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15.0、22.5、30.0 kg/hm^(2),分别用M1、M2、M3表示,秋眠级设置4个水平... 试验旨在探究核桃林间作不同秋眠级数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和田地区核桃林间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密度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15.0、22.5、30.0 kg/hm^(2),分别用M1、M2、M3表示,秋眠级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7级赛沃、8级精英、9级超能、10级WL712,分别用Q7、Q8、Q9、Q10表示,测定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返青率。结果表明,在第1、2茬次,Q9·M1播种方案的株高均最高,分别为79.68、72.72 cm,在第3茬中,Q10·M3播种方案的株高最高,为72.18 cm。Q9·M3播种方案下的鲜草、干草年总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401.13、6667.01 kg/hm^(2)。在3个茬次中,第2茬的Q9·M2播种方案粗蛋白含量最高,第2茬Q10·M2播种方案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研究表明,选择秋眠级数9级的Q9紫花苜蓿品种,采用22.5 kg/hm^(2)的播种密度能够获得高产优质的饲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林间作 秋眠级数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防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姝玭 乌日罕 +1 位作者 颜安 高英志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13-2422,共10页
草原火灾,特别是草原大火,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环境污染,并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草原火灾防控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草原防火技术,提出以预测、监测、阻隔、灭火为核心的防控框架。预测技术通过模型... 草原火灾,特别是草原大火,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环境污染,并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草原火灾防控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草原防火技术,提出以预测、监测、阻隔、灭火为核心的防控框架。预测技术通过模型评估火灾发生概率与强度,在此基础上启动“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对高风险区域实施长期监测。基于预警信息提前规划防火隔离带形成物理屏障。当火情发生时,智能决策系统利用前期获取的火场相关数据,快速生成最优扑救方案,实现精准灭火。这四类技术通过有机整合,形成“预测预警-动态监测-物理阻隔-精准扑救”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并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实现技术联动与信息共享。未来研究应聚焦绿色环保、智能可控、高效精准方向。本文为完善我国草原火灾防控体系、降低火灾损失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防火 预测技术 监测技术 阻隔技术 灭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节胺对紫花苜蓿叶片细胞、生理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王鑫尧 隋晓青 +4 位作者 刘沂欣 吉尔尔格 石国庆 杨静 周一凡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揭示氟节胺对紫花苜蓿叶片细胞结构、光合特性、同化物及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本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于分枝期分别喷施0.5、1.0、1.5 g/L氟节胺溶液,每间隔7 d处理1次,共喷施2次,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叶... 为揭示氟节胺对紫花苜蓿叶片细胞结构、光合特性、同化物及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本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于分枝期分别喷施0.5、1.0、1.5 g/L氟节胺溶液,每间隔7 d处理1次,共喷施2次,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叶片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淀粉粒的变化,并测定光合指标、同化物(淀粉、蔗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种子产量相关指标(株高、分枝数、单序小花数、单序结荚数、单株结荚数、种子产量)。结果表明:一次喷施1.0 g/L氟节胺时,细胞结构较为完整;线粒体双层膜结构清晰明显,保持形体未出现破损;在类囊体中,基粒片层堆叠多,基质类囊体也可与基粒类囊体连接;叶片细胞器结构发育合理,叶片整体协调性较好,紫花苜蓿的光合作用强度也为较高水平,隶属函数D值最高为0.73919,综上所述,喷施一次1.0 g/L的氟节胺对紫花苜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氟节胺 光合特性 细胞超微结构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沼液施用量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孙群策 严保卫 +6 位作者 张树振 陈述明 徐婉宁 王瑛 彭凤君 岳海燕 张博 《草学》 2025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了实现沼液高效利用和紫花苜蓿优质高产,试验设置4个沼液施用梯度分别为:均匀喷施沼液200kg/667m^(2)(T1)、均匀喷施沼液400kg/667m^(2)(T2)、均匀喷施沼液800kg/667m^(2)(T3)、均匀喷施沼液1200kg/667m^(2)(T4),仅施用清水(T0)为对照... 为了实现沼液高效利用和紫花苜蓿优质高产,试验设置4个沼液施用梯度分别为:均匀喷施沼液200kg/667m^(2)(T1)、均匀喷施沼液400kg/667m^(2)(T2)、均匀喷施沼液800kg/667m^(2)(T3)、均匀喷施沼液1200kg/667m^(2)(T4),仅施用清水(T0)为对照组,探究沼液施用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沼液的各处理均显著提升了紫花苜蓿株高(P<0.05),T3、T4处理紫花苜蓿茎粗显著高于T0处理(P<0.05),T4处理紫花苜蓿鲜草产量显著高于T0处理(P<0.05),T1处理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T0处理(P<0.05);营养品质方面T2处理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0处理(P<0.05),施用沼液各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试验区沼液施用量范围为200~400kg/667m^(2)时可有效提升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并提升其粗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紫花苜蓿 产量 品质 粗蛋白 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缩节胺对紫花苜蓿叶片细胞、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形成的影响
12
作者 王鑫尧 刘沂欣 +2 位作者 隋晓青 郎梦卿 靳连武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2-1981,共10页
为揭示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CP)对紫花苜蓿叶片细胞水平上的响应、光合特性、同化物及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本试验选取‘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于分枝期每隔7 d喷施缩... 为揭示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CP)对紫花苜蓿叶片细胞水平上的响应、光合特性、同化物及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本试验选取‘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于分枝期每隔7 d喷施缩节胺,共处理2次,喷施浓度设置为0.25,0.35和0.45 g·L^(-1),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本试验通过观察紫花苜蓿叶片细胞及其细胞器的变化,并测定光合指标、碳氮代谢产物及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使用0.35 g·L^(-1)浓度的缩节胺喷施1次时,细胞结构完整;叶片细胞器结构发育合理,紫花苜蓿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其中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6.86µmol·m^(-2)·s^(-1),262.67µmol·m^(-2)·s^(-1),643.67µmol·m^(-2)·s^(-1),12.1µmol·mol^(-1),74.13 SPAD;淀粉含量为445.46 mg·g^(-1)、蔗糖含量为3.02 mg·g^(-1)、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9 mg·mL^(-1);种子产量为741.21 kg·hm^(-2),隶属函数D值为11.86279,在8个D值中最高,综上所述,喷施1次0.35 g·L^(-1)的缩节胺对紫花苜蓿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缩节胺 光合特性 细胞超微结构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缓解作用
13
作者 刘沂欣 隋晓青 +3 位作者 王鑫尧 郎梦卿 孙凌子寅 吉尔尔格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6-214,共9页
盐胁迫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褪黑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在不同植物抵抗各种胁迫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Gongnong No.1’)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探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对150 mmol... 盐胁迫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褪黑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在不同植物抵抗各种胁迫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Gongnong No.1’)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探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对150 mmol·L^(-1)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和调节。结果显示,外施50、100、150μmol·L^(-1)褪黑素均可缓解盐胁迫给苜蓿幼苗带来的一系列生理损伤,例如:增加盐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盐胁迫下羟自由基清除率,降低丙二醛、过氧化氢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损伤,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和抗坏血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含量,增加K^(+)含量,降低Na^(+)含量以平衡离子稳态;但200μmol·L^(-1)褪黑素会给苜蓿造成渗透应激、氧化胁迫和离子失衡等不利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氢含量和K^(+)/Na^(+)可作为评价紫花苜蓿耐盐性的关键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对17个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缓解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褪黑素通过两种方式增强苜蓿对盐胁迫的抵抗力:一种是通过直接途径,如直接清除活性氧;另一种是通过间接途径,如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等代谢物含量,调节离子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褪黑素 盐胁迫 缓解作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赤霉素(GA_(3))喷施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及饲草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岳海燕 孙群策 +4 位作者 张树振 严保卫 周易明 安有萍 王玉祥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10-114,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外源赤霉素(GA_(3))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及饲草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新牧4号和赛沃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别喷施0(CK)、10、20、30和40 mg/L的GA_(3)。结果显示,与CK处理相比,在30 mg/L GA_(3)处理下,新牧4号第1... 试验旨在探究外源赤霉素(GA_(3))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及饲草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新牧4号和赛沃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别喷施0(CK)、10、20、30和40 mg/L的GA_(3)。结果显示,与CK处理相比,在30 mg/L GA_(3)处理下,新牧4号第1茬干草产量显著提高(P<0.05),第2茬干鲜比和干草产量显著提高(P<0.05),第3茬茎节间数、叶茎比、干鲜比和干草产量显著提高(P<0.05)。在30 mg/L GA_(3)处理下,赛沃第1茬株高、叶茎比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第2茬分枝数、干鲜比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第3茬株高、干鲜比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30 mg/L GA_(3)处理新牧4号和赛沃的年干草产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51.19%和41.63%。研究表明,外源GA_(3)喷施能够改善紫花苜蓿的田间农艺性状和干草产量,外源喷洒30 mg/L GA_(3)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紫花苜蓿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核桃林间不同种植模式对复播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梁晨 严保卫 +5 位作者 张树振 葛星宇 彭显威 岳海燕 安有萍 彭凤君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9-116,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南疆核桃林间不同种植模式对复播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梯度:7.5万、9.0万、10.5万株/hm^(2)(M1、M2、M3),与4种种植模式:等行距、相邻行错位、宽窄行、一穴三株(E、S、W、T)。通过青贮感官评定、实验室... 试验旨在探究南疆核桃林间不同种植模式对复播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梯度:7.5万、9.0万、10.5万株/hm^(2)(M1、M2、M3),与4种种植模式:等行距、相邻行错位、宽窄行、一穴三株(E、S、W、T)。通过青贮感官评定、实验室分析及营养品质测定,系统评估青贮玉米品质。结果显示,WM1组实验室综合评分显著高于EM1组(P<0.05)。WM1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EM3组(P<0.05),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TM3组(P<0.05),淀粉含量显著高于SM3组(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WM1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累积贡献率达92.534%,其“高营养-低纤维”特性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采用7.5万株/hm^(2)密度在核桃林间宽窄行复播青贮玉米能够获得品质较高的青贮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间作 青贮玉米 发酵品质 青贮评定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20年有关牧草产业领域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16
作者 彭显威 严保卫 +6 位作者 梁晨 张树振 蒋立峰 孙鸿博 王玉祥 龙润洲 张博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8期120-125,共6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有关牧草产业领域研究进展,本文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3—2023年近20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牧草产业相关的高质量期刊论文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示,2012—2023年为我国牧草产业研究论文数量稳步上升的关... 为全面了解我国有关牧草产业领域研究进展,本文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3—2023年近20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与牧草产业相关的高质量期刊论文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示,2012—2023年为我国牧草产业研究论文数量稳步上升的关键阶段,占近20年总量的62.23%,核心学科领域分布达1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产业 营养品质 生产性能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田间杂草的影响
17
作者 岳海燕 严保卫 +3 位作者 张树振 梁晨 安有萍 王学瑞 《草食家畜》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及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方法】统计监测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田间杂草种类、密度以及株高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灌溉方式处理中,浅埋式滴灌处理下三茬...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及田间杂草生长的影响。【方法】统计监测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田间杂草种类、密度以及株高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灌溉方式处理中,浅埋式滴灌处理下三茬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6 036.90 kg/hm^(2)、5 342.82 kg/hm^(2)和3 061.80 kg/hm^(2);喷灌方式次之,分别为5 218.00 kg/hm^(2)、5 138.87 kg/hm^(2)和2 962.97 kg/hm^(2);漫灌方式干草产量最低,分别为4 684.74 kg/hm^(2)、4 490.42 kg/hm^(2)和2 542.74 kg/hm^(2)。灌溉处理下,紫花苜蓿田间杂草种类主要包括播娘蒿、藜、遏兰菜,田旋花和一些菊科、蓼科等杂草。不同灌溉处理对紫花苜蓿田间杂草密度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浅埋式滴灌处理下紫花苜蓿田间杂草密度最低,为190.30株/m^(2)。【结论】适时适量的浅埋式滴灌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田间杂草危害,减少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紫花苜蓿 田间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BA和洛伐他汀对苜蓿幼苗生长、内源激素水平和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作用
18
作者 朱文煜 董佳乐 王玉祥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52-2261,共10页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讨外源6-苄基腺嘌呤(6-BA)和细胞分裂素的抑制剂洛伐他汀对紫花苜蓿‘新牧4号’(Medicago sativa‘Xinmu No.4’)的生长、内源激素水平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苜蓿... 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讨外源6-苄基腺嘌呤(6-BA)和细胞分裂素的抑制剂洛伐他汀对紫花苜蓿‘新牧4号’(Medicago sativa‘Xinmu No.4’)的生长、内源激素水平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苜蓿幼苗喷洒不同浓度的6-BA和洛伐他汀,并对其生长状况、内源激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10 mg·L^(−1)的6-BA处理苜蓿,可以使茎粗、单株幼苗干质量以及每花序中小花数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6.8%、25.2%和31.2%;6-BA处理延迟了苜蓿的发育进程。用洛伐他汀处理的苜蓿促进了花的形成;6-BA能促进苜蓿叶片中赤霉素(GA_(3))和生长素(IAA)的合成,但同时也抑制了脱落酸(ABA)的合成;洛伐他汀能促进ABA的合成,同时也抑制了GA_(3)和IAA的合成;随着洛伐他汀浓度的增加,GA_(3)、IAA浓度和GA_(3)/IAA比值降低,而ABA浓度、ABA/IAA和ABA/IAA比值升高;对叶面喷施浓度20 mg·L^(−1)的6-BA可以提高苜蓿幼苗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且使苜蓿幼苗中过氧化氢的含量降低。综上所述,叶片施用6-BA和洛伐他汀对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内源激素水平以及其他生化指标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喷施的浓度影响着促进或抑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内源激素 6-苄基腺嘌呤 洛伐他汀 细胞分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不同浸种浓度和时长对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肖珍珍 隋晓青 +3 位作者 石国庆 陈爱萍 乌兰 张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5-660,共6页
为筛选促进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最佳外源褪黑素(MT)处理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浓度(0~200μmol·L^(-1))的MT分别对无芒雀麦种子浸种处理12 h,24 h和48 h,探究处理浓度与浸种时长对干旱胁迫(23%PEG-6000)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 为筛选促进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种子萌发的最佳外源褪黑素(MT)处理方法,本研究以不同浓度(0~200μmol·L^(-1))的MT分别对无芒雀麦种子浸种处理12 h,24 h和48 h,探究处理浓度与浸种时长对干旱胁迫(23%PEG-6000)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MT显著影响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种子的萌发指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75μmol·L^(-1)MT浸种24 h无芒雀麦种子具有最高的萌发力,此时供试材料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分别较无施加MT组提高了34.24%,68.71%,69.61%,78.14%。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无芒雀麦种子浸种及干旱半干旱区禾草建植与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芒雀麦 褪黑素 种子萌发 PEG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与干旱胁迫对10份红豆草种质萌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玉兰 李陈建 +4 位作者 李瑞强 陈爱萍 张博 余益辉 张卓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6,22,共8页
为筛选耐盐性和抗旱性较优的红豆草种质资源,以10份来源不同的红豆草种质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0、50、100、200、300、400、500 mmol/L)以及不同浓度的PEG-6000(0、5%、15%、25%、35%、45%)模拟胁迫条件进行种子萌发试验,测定发... 为筛选耐盐性和抗旱性较优的红豆草种质资源,以10份来源不同的红豆草种质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0、50、100、200、300、400、500 mmol/L)以及不同浓度的PEG-6000(0、5%、15%、25%、35%、45%)模拟胁迫条件进行种子萌发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相对指标。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红豆草种质在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和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耐盐性强弱依次为H 06、H 02、H 05、H 07、H 09、H 08、H 10、H 01、H 04、H 03,抗旱性强弱依次为H 06、H 05、H 01、H 02、H 10、H 07、H 08、H 09、H 04、H 03,其中H 06的耐盐性和抗旱性均优于其他红豆草种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杂交创制新种质提供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NACL胁迫 PEG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