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草地土壤厚度及与地形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柴强 盛建东 +2 位作者 武红旗 刘耘华 张文太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3,共6页
使用传统野外土壤调查的方法,2011~2013年在新疆不同草地类型区调查了577个典型样地的土壤剖面。按照《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比较了新疆不同水土保持区的土壤厚度。运用GIS技术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海拔、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 使用传统野外土壤调查的方法,2011~2013年在新疆不同草地类型区调查了577个典型样地的土壤剖面。按照《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比较了新疆不同水土保持区的土壤厚度。运用GIS技术和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海拔、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等5个地形特征参数与土壤厚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草地平均土壤厚度为68.9cm,348个样地的土壤厚度〈100cm,占样地总数的60.3%,表明新疆草地土壤总体较薄。各水土保持区中,土壤厚度最高的是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的是吐哈盆地,这可能与成土母质类型有关。在坡度〉15°或者海拔在1000~1500m之间时,草地土壤的厚度通常较低。在新疆自治区尺度,5个地形特征指标与土壤厚度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海拔、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厚度相关关系均为极显著(P〈0.01),表明在较小的地貌单元建模,有望提高土壤厚度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土壤厚度 地形特征 数字土壤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典型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安意 刘耘华 盛建东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86-90,共5页
通过对田间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剖面养分的监测,探明长期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以种植年限分别为10,14,16年的滴灌棉田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利用网格布点法,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磷钾等指标,... 通过对田间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剖面养分的监测,探明长期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以种植年限分别为10,14,16年的滴灌棉田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利用网格布点法,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磷钾等指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出中等强度的变异,其中,速效钾随种植年限增加含量逐渐减少,而有效磷和全氮随种植年限增加含量逐渐增加,有机碳和碱解氮未呈现出明显规律。(2)全氮、有机碳、碱解氮含量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的趋势,在0~40 cm土层有效磷显著积累,而速效钾在表层显著降低。通过研究长期滴灌棉田不同土壤养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新疆棉田土壤培肥和养分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棉田 速效养分 碳氮 时空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部天然草地生物量与根冠比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查向浩 王泽 +3 位作者 刘耘华 李瑞霞 盛建东 易海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43-1951,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西部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为草地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新疆西部4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析不同草地类... 【目的】研究新疆西部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为草地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新疆西部4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和根冠比特征。【结果】新疆西部天然草地中,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1.27和110.78 g/m^2,是温性荒漠草原的2.21和2.02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相对最大,为2 517.77 g/m^2,分别是其他草地类型的1.39、2.12和3.85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的总生物量相对最大,达到了2 578.49 g/m^2,草地总生物量最小的温性荒漠为777.92 g/m^2。不同组分生物量中地下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89.90%、97.65%、96.77%和84.16%,各类草地中高寒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根冠比相对较大,分别为41.58和32.79,显著高于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疆西部4种天然草地类型地上活体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而其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均表现为: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各类草地不同组分生物量的占比特征均表现为:地下根系>地上活体>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生物量 根冠比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绢蒿荒漠草地两种主要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范燕敏 武红旗 +2 位作者 侯艳娜 艾科拜尔.安外尔 古丽包斯旦.艾尔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05-2311,共7页
【目的】研究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恢复后,主要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为干旱区草地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草地的建群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和伴生种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为对象,分析两种植物的C、N... 【目的】研究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恢复后,主要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为干旱区草地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草地的建群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和伴生种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为对象,分析两种植物的C、N、P、K含量及计量比以及放牧和封育条件下,两种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两种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以及封育对两种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伊犁绢蒿的P(0.82 g/kg)极显著高于木地肤的P(0.58 g/kg),伊犁绢蒿的N(15.11 g/kg)、K(13.06 g/kg)含量和N/P(22.46)极显著低于木地肤的N(25.14 g/kg)、K(21.17 g/kg)含量和N/P(43.75)。封育改善了荒漠草地植物的生长环境,但与放牧相比,伊犁绢蒿与木地肤的C、N、P、K含量及元素计量比变化不显著。【结论】伊犁绢蒿与木地肤的养分利用策略不同,伊犁绢蒿以吸收利用P为主,木地肤以吸收利用N和K为主,伊犁绢蒿的生长率高于木地肤。封育对荒漠草地两种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绢蒿 木地肤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利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条件下新疆棉田磷素状况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楠 张凯 +3 位作者 袁芳 马超 盛建东 张文太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9,共9页
本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条件下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旨在为新疆棉田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磷肥用量处理(0、50、100、150 kg/hm^(2)P_(2)O_... 本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条件下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旨在为新疆棉田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在不同磷肥用量处理(0、50、100、150 kg/hm^(2)P_(2)O_(5)基础上,设置对照和生物炭(4500 kg/hm^(2))添加处理,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量和吸磷量、籽棉产量,计算棉田磷肥利用率及磷盈余。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平稳,或略有降低的趋势;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高于未添加生物炭的处理;(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平稳,或略有降低的趋势;在蕾期,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植株累积吸磷量;(3)在不添加生物炭处理,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增加趋势,而在添加生物炭处理,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00 kg/hm^(2)P2O5时最高,为5336.55 kg/hm^(2);(4)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100 kg/hm^(2)P2O5处理最高;在较低磷肥用量时(100 kg/hm^(2)P_(2)O_(5),添加生物炭提高了磷肥利用率;(5)磷素盈余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在100 kg/hm^(2)P2O5处理基本达到平衡,盈余量为-5.31~-9.09 kg/hm^(2)P2O5。综上,生物炭添加可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促进苗期植株磷吸收,在较低化学磷肥用量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肥料利用率 产量 生物炭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特有野生花卉-鸢尾蒜属分布现状及种子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玲卫 刘会良 盛建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52-1958,共7页
【目的】研究鸢尾蒜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结合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Pallas)Herbert)和准噶尔鸢尾蒜(I.songaricum P. Yan)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为合理保育、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查阅数字标本馆标本,相关植... 【目的】研究鸢尾蒜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结合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Pallas)Herbert)和准噶尔鸢尾蒜(I.songaricum P. Yan)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为合理保育、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查阅数字标本馆标本,相关植物志分析,对比该属植物物种发表过程、地理分布,室内萌发试验观察鸢尾蒜种子特性及萌发特征。【结果】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其种子萌发对光和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敏感,并且种子萌发率在全黑暗条件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低温条件(15℃/5℃)高于其他变温条件,恒温14℃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结论】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在早春萌发,可通过低温层积来打破种子形态生理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蒜属 特有属 保护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草地土壤容重的变异性与测定标准化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文太 陈诗 +2 位作者 刘耘华 盛建东 苏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研究剖面尺度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土壤容重的变异性,砾石含量对容重测定结果的影响,促进土壤分析和土壤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方法】基于野外土壤调查,在伊犁河谷草地挖掘了56个土壤剖面,按照统一设定的深度范围,用环刀法采集土样... 【目的】研究剖面尺度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土壤容重的变异性,砾石含量对容重测定结果的影响,促进土壤分析和土壤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方法】基于野外土壤调查,在伊犁河谷草地挖掘了56个土壤剖面,按照统一设定的深度范围,用环刀法采集土样,每层土壤重复5次。当有砾石时,测定该土层的砾石含量。用变异系数定量表征水平方向土壤容重的变异性。【结果】每层土壤5次重复容重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在8%以内,存在砾石会使土壤容重偏高约16%。垂直方向不同深度范围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结论】研究草地土壤剖面的容重时,土层深度的划分要合理。需要针对新疆草地土壤砾石含量较高的状况,修订容重测定的相关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垂直变异 变异系数 土壤质量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荒漠草地生态系统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范燕敏 武红旗 +1 位作者 靳瑰丽 谢昀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1,共6页
对比干旱区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放牧、封育2年、封育9年的植被、根系及土壤C、N、P元素的变化,以揭示封育对生态系统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全氮含量稳步提高,全磷含量稍有降低。封育2年的植被... 对比干旱区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放牧、封育2年、封育9年的植被、根系及土壤C、N、P元素的变化,以揭示封育对生态系统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不大,全氮含量稳步提高,全磷含量稍有降低。封育2年的植被和0~5cm土层根系的N/P高于放牧,表明恢复初期植物对N的利用率较高;封育9年的植被和根系N/P降低,表明植被恢复后植物对P素的利用率提高。封育对植被的C/N影响不大,但长期封育使根系的C/N升高,表明长期封育使根系固碳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植被P、根系P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但是根系P与根系C、植被N和土壤C显著相关,表明在干旱区土壤缺磷的环境下,植物对P素的吸收与利用是通过其他元素来间接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绢蒿 荒漠草地 生态系统 封育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梭梭幼苗生境土壤氮素含量估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泽 轩俊伟 +5 位作者 任财 麻浩 罗艳丽 邓策 梁燕 范亚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68-76,共9页
【:目的】研究荒漠区梭梭幼苗植株冠层光谱特征,建立基于高光谱的幼苗生境土壤氮素含量最佳估测模型,为荒漠区植物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实时监测与精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幼苗及其生境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 【:目的】研究荒漠区梭梭幼苗植株冠层光谱特征,建立基于高光谱的幼苗生境土壤氮素含量最佳估测模型,为荒漠区植物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实时监测与精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幼苗及其生境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光谱仪测定幼苗植株冠层光谱反射率,结合室内分析的幼苗生境土壤氮素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幼苗植株冠层光谱与生境土壤氮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生长期内幼苗植株冠层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与土壤氮素含量在403~485、509~538、677~806、1489~1616 nm波段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在428、516、751、801、1534 nm处呈极显著正相关,以751 nm处的相关系数最大,为最强敏感波长。【结论】基于植株冠层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敏感波段建立的反演模型Y=133.186X751+8.803,其决定系数最大,相对误差最小,拟合效果最优,预测精度较高,可作为荒漠区梭梭幼苗生境土壤氮素含量的最优估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幼苗 光谱特征 土壤氮素 估算模型 荒漠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组成对天山北坡土壤变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太 张佩佩 +2 位作者 武红旗 贾宏涛 魏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1-376,共6页
【目的】调查天山北坡是否分布有变性特征的土壤,通过测定其黏土矿物组成,探讨新疆变性土壤发育的内在矿物学机制。【方法】使用传统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天山北坡11个土壤剖面,根据裂隙、滑擦面、楔状结构等诊断特性的发育状况划分其变性... 【目的】调查天山北坡是否分布有变性特征的土壤,通过测定其黏土矿物组成,探讨新疆变性土壤发育的内在矿物学机制。【方法】使用传统野外调查方法,研究天山北坡11个土壤剖面,根据裂隙、滑擦面、楔状结构等诊断特性的发育状况划分其变性化程度。测定了研究剖面28个土壤发生层的线胀系数和黏土矿物中蒙皂石的含量,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的11个土壤剖面中有4个剖面可相对划分为强变性化的土壤,28个土层蒙皂石含量的平均值为38%。强变性化程度土壤中蒙皂石的含量显著高于弱变性化程度的土壤。蒙皂石含量与线胀系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结论】较低的蒙皂石含量是决定本研究调查的土壤变性化程度不高的内在原因。未来在新疆开展变性土调查时,需要重点考虑蒙皂石含量高的成土母质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土 蒙皂石 土壤变性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退化山地草甸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武红旗 范燕敏 +3 位作者 管光玉 张少华 丁锐 兰志梅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草地过度利用造成植被退化,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本研究以天山北坡退化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地退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评价草地土壤退化提供理论参考。以封育草地为对照,对比放牧草地(退化草甸土壤)机械组成、含水量及有机碳含量的... 草地过度利用造成植被退化,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本研究以天山北坡退化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地退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评价草地土壤退化提供理论参考。以封育草地为对照,对比放牧草地(退化草甸土壤)机械组成、含水量及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草甸土壤机械组成中粉粒含量较高,达到70%以上,而且草地退化对土壤机械组成影响不大,仅在15~35 cm土层粉粒含量有显著降低(P<0.05)。退化草甸土壤表层(0~25 cm)有机碳、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草甸土壤粉粒、砂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水量极显著相关(P<0.01)。因子分析表明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山地草甸,影响土壤性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机械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退化 土壤机械组成 有机碳 土壤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对天山北坡中段温性草原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攀 马婧婧 +4 位作者 程军回 李锐 邵明轩 盛建东 刘耘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0,共10页
以新疆天山北坡中段的温性草原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围封年限(2年、10年和11年)对植被特征(植物群落组成、丰富度和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容重、电导率、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围封草地相比,围封2年后豆科植物所占总... 以新疆天山北坡中段的温性草原为研究区域,分析不同围封年限(2年、10年和11年)对植被特征(植物群落组成、丰富度和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容重、电导率、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围封草地相比,围封2年后豆科植物所占总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增加了11.81%,5~10cm和10~20cm土壤全氮含量及密度显著降低。围封10年后禾本科植物的比例降低了30.08%,10~20cm土壤容重、全氮含量及密度和有机碳密度均显著降低。围封11年后禾本科植物的比例降低了48.46%,杂类草比例增加了219.40%;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地上活体及凋落物生物量显著增加;土壤表层容重和pH值显著降低;1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土壤pH值显著降低。因此,围封年限越长对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范围越广、程度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植物物种丰富度 植物群落组成 土壤容重 土壤PH 土壤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东南缘梭梭幼苗生境生态因子及其生长 被引量:4
13
作者 粟玲 王泽 +4 位作者 罗艳丽 麻浩 任财 张玲卫 仝伯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7-1534,共8页
【目的】研究准噶尔东南缘荒漠梭梭幼苗生境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及幼苗个体生长生理特征,分析幼苗对生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状况,为梭梭天然林的生态保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生境区光照强度、... 【目的】研究准噶尔东南缘荒漠梭梭幼苗生境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及幼苗个体生长生理特征,分析幼苗对生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状况,为梭梭天然林的生态保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生境区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对幼苗个体生长生理特征与差异。【结果】(1)生长季生境区A与B的地表光照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大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78 500 lx和82 000 lx,而地表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分别为46.28和47.60℃,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2)土壤表层水分匮乏期为7和8月,其土壤水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1.88%和0~1.72%,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持续升高趋势。(3)生境区A与B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呈递增的变化趋势,而冠幅和梢长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4)在极端干旱的7~8月,幼苗同化枝叶绿素SPAD值分别由18.37和16.05下降到9.27和10.03。【结论】幼苗生境区的生态因子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季生境区A与B的地表光照强度、表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均有利于梭梭幼苗的生长,但生境区A的幼苗生长状况要优于生境区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幼苗 光照强度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生长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1975-2015年玛纳斯河流域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朱磊 杨爱民 +1 位作者 夏鑫鑫 武红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7-899,共13页
为揭示耕地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本研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基于7期(197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流域耕地信息,采用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分析1975-2... 为揭示耕地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本研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基于7期(197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流域耕地信息,采用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分析1975-2015年流域耕地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耕地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全局正相关,局部空间异质性较强,耕地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集聚态势,最终形成以沙湾县商户地乡与石河子市北泉镇为左、右核心的"高-高"集聚分布。耕地空间变化总体呈现西北方向的明显偏移,耕地重心迁移速度经历"缓慢(1975-1995年)-加速(1995-2005年)-减速(2005-2015年)"过程。1995年后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格局在西北方向愈加明显,椭圆面积大幅增长,耕地涨幅不断增强,并有继续向流域北部荒漠区扩张的趋势。LISA频率图谱中稳定不变与低频区域占比合计达84.58%,耕地空间格局相对稳定。1975-2015年耕地聚集状态主要变化特征表现为"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向"高-高"集聚的转变,流域耕地呈现高密度扩增式发展。通过构建LISA频率图谱,结合重心模型与标准差椭圆较为全面地、动态地掌握了区域耕地空间演变趋势,为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有效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耕地 重心模型 空间自相关 地学信息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a玛纳斯河流域典型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磊 张丽 王新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14-1922,共9页
【目的】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典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重建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绿洲区近4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并定量分析变化... 【目的】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典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重建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绿洲区近40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并定量分析变化的状态与趋势。【结果】1975~2015年,研究区内占主导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始终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研究时段末期,耕地成为研究区面积最大的地类。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状态与趋势指数从初期的0.48增至末期的0.62,整体为0.75,面积净变化指数和综合变化指数均为先减小后增加,但仍未达到研究初期水平。各地类在研究时段内均呈现阶段性非平衡态势,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在研究时段中期和末期呈极端不平衡态势。【结论】近40 a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耕地的迅速扩张和林地、草地的减少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整个时段内,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总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四个子时段呈现由准平衡状态向极端不平衡状态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绿洲 状态与趋势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对梭梭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泽 任财 +4 位作者 梁燕 颜安 麻浩 罗艳丽 粟玲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21-125,共5页
以吐鲁番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树体上的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和贮藏种子含水量对梭梭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和冰箱贮藏种子9个月,种子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 以吐鲁番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树体上的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和贮藏种子含水量对梭梭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和冰箱贮藏种子9个月,种子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46.50和35.50个百分点,各时期冰箱贮藏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幅度低于常温贮藏。不同温度下贮藏梭梭种子3个月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鲜重特征为-10℃>-18℃>-4℃>4℃>常温,且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差异显著。不同梭梭种子含水量贮藏3个月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和活力指数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种子含水量为5.50%的降低幅度最小。贮藏温度与活力指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贮藏种子含水量与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与不同贮藏条件间的相关性高低顺序均为贮藏种子含水量>贮藏温度>贮藏时间,而发芽势、发芽指数与不同贮藏条件间的相关性高低顺序均为贮藏温度>贮藏种子含水量>贮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条件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种子 萌发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磷水平对苜蓿生理特征和磷素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红 黎力乙 李宁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41,共8页
为探索紫花苜蓿对磷水平的响应特征,以Hoagland营养液(KH2PO4为磷源)为培养基质,分析不同供磷水平(0、50μmol/L、100μmol/L、500μmol/L、1000μmol/L、1500μmol/L)下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理特征、磷积累与磷利用效率变化,运用相关分... 为探索紫花苜蓿对磷水平的响应特征,以Hoagland营养液(KH2PO4为磷源)为培养基质,分析不同供磷水平(0、50μmol/L、100μmol/L、500μmol/L、1000μmol/L、1500μmol/L)下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理特征、磷积累与磷利用效率变化,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耐低磷性,并以50μmol/L为低磷水平分析各品种耐低磷能力。结果表明:随供磷浓度的增加,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干重均呈先缓慢增加后逐渐减小趋势,供磷处理均大于不供磷处理,500μmol/L处理更有利于植株生长。6个品种植株磷积累量均随磷浓度的增大不断增加,供磷处理显著高于不供磷处理(P<0.05)。低磷水平下磷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中、高磷水平,其随磷浓度的增加呈先急剧下降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同一磷水平下各品种间存在差异。各性状耐低磷系数比较表明,7个性状中仅磷利用效率的耐低磷系数均大于1。综合比较发现,新牧1号、耐盐之星、陇东较其他3个品种具有较强的耐低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磷水平 苜蓿 生理特征 磷利用效率 耐低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绢蒿养分含量与双带天幕毛虫取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红旗 范燕敏 +2 位作者 兰志梅 艾克拜尔.安外尔 古丽巴斯坦.艾尔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37-140,共4页
双带天幕毛虫可见于蒿类荒漠草地,在牧草返青期爆发,喜食伊犁绢蒿嫩芽幼叶。为探究双带天幕毛虫的分布与伊犁绢蒿叶片碳、氮含量、C/N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绢蒿嫩枝在毛虫发生草地土壤与无毛虫草地土壤的碳、氮、磷、钾养分含量,研究天... 双带天幕毛虫可见于蒿类荒漠草地,在牧草返青期爆发,喜食伊犁绢蒿嫩芽幼叶。为探究双带天幕毛虫的分布与伊犁绢蒿叶片碳、氮含量、C/N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绢蒿嫩枝在毛虫发生草地土壤与无毛虫草地土壤的碳、氮、磷、钾养分含量,研究天幕毛虫的取食与土壤养分环境、绢蒿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绢蒿荒漠草地土壤养分含量中等偏低,仅毛虫发生地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极显著高于无毛虫草地。双带天幕毛虫明显喜食N/P低、K/N高的绢蒿嫩枝,趋向于采食含氮量相对较低,碳、磷、钾相对较高的嫩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绢蒿 双带天幕毛虫 取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典型小流域侵蚀沟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岩初 张文太 盛建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1期304-307,314,共5页
[目的]揭示天山北坡典型小流域侵蚀沟发育规律,为侵蚀沟的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天山北坡典型小流域10条侵蚀沟进行分析,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侵蚀沟形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揭示天山北坡典型小流域侵蚀沟发育规律,为侵蚀沟的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天山北坡典型小流域10条侵蚀沟进行分析,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侵蚀沟形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侵蚀沟特征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横截面积与平均沟宽、平均沟深呈极显著正相关;沟壑面积与沟长呈显著正相关;沟壑体积与横截面积、沟壑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沟宽、平均沟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沟长、平均沟宽、平均沟深相互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汇水面积与特征值之间也无明显的相关关系。(2)研究区侵蚀沟均是开析型侵蚀沟和弱度割裂型侵蚀沟。(3)研究区侵蚀沟密度与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坡度越大,密度越大;侵蚀沟密度与沟长无相关关系,侵蚀沟密度随沟长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研究区典型侵蚀沟密度在南坡最大,西坡和西南坡的密度相对较小。[结论]坡度和坡向是影响小流域尺度侵蚀沟发育的重要地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侵蚀沟 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棉田磷素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马超 张凯 +3 位作者 袁芳 张楠 盛建东 张文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47-2257,共11页
【目的】研究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棉田磷素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磷肥P2O5用量处理(0、50、100和1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对照(CK)和有机酸添加(OA)处理,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 【目的】研究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棉田磷素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磷肥P2O5用量处理(0、50、100和1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对照(CK)和有机酸添加(OA)处理,测定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生物量和吸磷量、籽棉产量、计算棉田磷肥利用率及磷平衡。【结果】(1)随磷肥用量增加,土壤速效磷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趋势;在对照处理,土壤速效磷(花铃期和吐絮期)在MAP_(100)处理达到最大值,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土壤速效磷在MAP_(50)处理最高。(2)植株累积吸磷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略有降低趋势;在对照处理,植株累积吸磷量在MAP_(100)处理达到最高,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时,在MAP_(50)处理即达到最高;有机酸添加也提高了磷素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3)在对照处理,籽棉产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趋势,在MAP_(150)处理产量最高(5220 kg/hm^(2));而在有机酸添加处理,籽棉产量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MAP_(100)处理最高(5194 kg/hm^(2))。(4)在不添加有机酸时,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MAP_(100)处理磷肥利用率最高(32.97%);而在添加有机酸时,磷肥利用率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降低趋势,在MAP_(50)处理最高(32.92%)。【结论】有机酸添加可在较低化学磷肥P2O5用量时(推荐用量:45 kg有机酸+100 kg/hm^(2)),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吸磷量,促进磷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提高籽棉产量和棉田磷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肥用量 有机酸 产量 累积吸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