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滴灌机采棉生长及产量的最佳水氮组合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洋 付秋萍 +4 位作者 海英 祁通 洪明 马英杰 潘俊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74-2686,共13页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机采棉最佳水氮投入组合,实现机采棉节水提质增效。【方法】以膜下滴灌机采棉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3个灌水水平(3000、3525和4200 m^(3)/hm^(2))和4个施氮水平(0、168、240和312 kg/hm^(2)),研...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机采棉最佳水氮投入组合,实现机采棉节水提质增效。【方法】以膜下滴灌机采棉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3个灌水水平(3000、3525和4200 m^(3)/hm^(2))和4个施氮水平(0、168、240和312 kg/hm^(2)),研究机采棉的株高、茎粗、SPAD、叶面积指数等指标与不同水氮组合的响应机制。【结果】(1)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会使株高、茎粗、SPAD和叶面积指数增大,过量的施氮量和灌水量会使棉花的茎粗减小。(2)灌水量一致时,不施氮处理的耗水量明显低于施氮处理,且施氮量为240 kg/hm^(2)的处理的耗水量最大;施氮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不施氮处理高,且灌水量为3000和3525 m^(3)/hm^(2)时,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3)施氮168 kg/hm^(2)的处理,灌水量的增加会促进机采棉的氮肥生产率,施氮量为312 kg/hm^(2)的处理,灌水量增加会使氮肥生产率降低。(4)灌水量为3525 m^(3)/hm^(2),施氮量为240 kg/hm^(2)时,膜下滴灌机采棉的水分生产效率、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均最高,为当地适宜的水肥组合。【结论】灌水量及施氮量对机采棉的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灌水量为3600~4200 m^(3)/hm^(2)、施氮量为160~312 kg/hm^(2)时可使籽棉产量、WUE、PFPN同时达到最大值的80%以上,是试验研究区机采棉最适宜的水氮组合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水氮耦合 水氮利用效率 籽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泽 陈杏子 +4 位作者 宋宇航 张熙良 王江涛 阿卜杜外力·阿巴拜科日 洪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20-22,25,共4页
土壤水分传感在精准农业研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为例,系统地总结了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分类和传感器的特点,分析了现有技术、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类型、土壤盐分对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比例,... 土壤水分传感在精准农业研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为例,系统地总结了土壤水分传感器的分类和传感器的特点,分析了现有技术、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类型、土壤盐分对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比例,提出了如何加强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精度的方法,以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土壤水分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法 土壤水分传感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多光谱的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春玉米叶片信息采集
3
作者 李池 陈刚 +3 位作者 杨继革 杨庭瑞 赵经华 马明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74-2387,共14页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多光谱采集春玉米叶片信息的影响。【方法】设置3个水平灌水定额(75%、100%、125%作物需水量ETc)和4个水平的施氮量(0、200、400、600 kg/hm^(2))处理,采用地基多光谱拍摄的方法获取春玉米叶片的光谱信息,选... 【目的】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多光谱采集春玉米叶片信息的影响。【方法】设置3个水平灌水定额(75%、100%、125%作物需水量ETc)和4个水平的施氮量(0、200、400、600 kg/hm^(2))处理,采用地基多光谱拍摄的方法获取春玉米叶片的光谱信息,选取5个植被指数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对多光谱信息采集的影响。结合实测数据处理,分析相关性、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变化,研究实测值与植被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植被指数NDVI在植株发育中期对SPAD值的反演效果较好,灌水量和施氮量均会影响植被指数对于SPAD值的反演。在中灌水处理(W_(2))条件下植被指数OSAVI与SAVI对表层土壤水分的反演较优,且OSAVI与0~20 cm土壤水分数据的PSO-BP神经网络建模优于SAVI对于10~30 cm土壤水分的PSO-BP神经网络建模。【结论】在100%ETc灌水水平、施氮400 kg/hm^(2)条件下,使用NDVI与OSAVI进行SPAD值和地表0~20 cm的土壤水分的反演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多光谱 水氮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排协同下冬灌期土壤水盐调控效应分析
4
作者 李志鹏 杨鹏年 +4 位作者 张胜江 盛统民 冶秉瑞 袁凯 王永鹏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22-2732,共11页
【目的】探究灌排协同下冬灌对盐碱土壤的水盐调控效应。【方法】基于野外测箱试验,设置2种地下水埋深:G_(1)(2 m)、G_(2)(3 m)和2种灌水方式:W_(1)(冬灌)、W_(2)(非冬灌),研究不同灌水方式下土壤冻融特征,非生育期土壤返盐特征,灌排协... 【目的】探究灌排协同下冬灌对盐碱土壤的水盐调控效应。【方法】基于野外测箱试验,设置2种地下水埋深:G_(1)(2 m)、G_(2)(3 m)和2种灌水方式:W_(1)(冬灌)、W_(2)(非冬灌),研究不同灌水方式下土壤冻融特征,非生育期土壤返盐特征,灌排协同下冬灌的盐分淋洗效率、排水排盐效率,棉花出苗及苗期生长状况。【结果】冬灌延迟了土壤日冻融循环和日消融循环,且冬灌后冻融、消融持续时间比非冬灌短。土壤完全冻结期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在冻结时间上滞后,冻结持续时间变短;冬灌可有效淋洗土壤0~60 cm土层的盐分,且2 m埋深排水排盐量大于3 m;翌年播种前冬灌和非冬灌土壤盐分在0~20 cm土层聚集的差异显著,非冬灌土壤盐分高于冬灌。相同灌水方式下,2 m埋深的表层返盐量大于3 m;相同地下水埋深,冬灌返盐程度低于非冬灌;翌年滴水出苗后棉花出苗及苗期生长差异显著,冬灌后翌年滴水出苗的出苗率和苗蕾期长势优于非冬灌后滴水出苗处理。【结论】冬灌可降低气-土界面土壤温度势差,减少0~20 cm土壤冻融交替持续时间,抑制土壤返盐,翌年滴水出苗更有利于棉花促生保苗。灌排协同下,地下排水埋深越大,排水携盐效率越低;灌区在入冬期可利用潜水蒸发与返盐同步变弱的自然特征,通过冬灌将盐分淋洗至地下水中;春季升温期则适时抽取地下水,通过降低地下水位来抑制土壤表层快速返盐,达到灌排协同控制盐分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排协同 地下水埋深 冬灌 水盐调控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疆膜下滴灌春油葵适宜土壤水分的下限分析
5
作者 景彦强 洪明 +3 位作者 于秋月 衡通 肖键 张新乐 《新疆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44-1353,共10页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膜下滴灌春油葵主要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下限。【方法】以矮大头858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油葵拔节期、现蕾期、开花期以田间持水量(FC)为上限并设置3个土壤水分下限(55%FC、65%FC和75%FC),共9个(T_(1)~T_(9)...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膜下滴灌春油葵主要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下限。【方法】以矮大头858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油葵拔节期、现蕾期、开花期以田间持水量(FC)为上限并设置3个土壤水分下限(55%FC、65%FC和75%FC),共9个(T_(1)~T_(9))处理,并以当地常规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春油葵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基于熵权-TOPSIS综合指标评价方法优选出最佳处理。【结果】拔节期、现蕾期和开花期土壤水分下限为55%FC相较于75%FC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分别降低10.77%、4.80%、0.61%和46.17%、20.56%、17.21%,各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提高均有利于促进油葵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加;T 3处理产量(5189.33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1.31 kg/hm^(3))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6.85%~39.75%、18.88%~47.19%;T_(4)处理脂肪含量(49.67 g/100g)和蛋白质含量(4.84 g/100g)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1.28%~11.17%、4.61%~27.62%。基于熵权-TOPSIS的综合指标评价T 3处理最优。【结论】与试验条件相近的新疆北疆滴灌春油葵在拔节期、现蕾期、开花期适宜的土壤水分下限分别为55%FC、75%FC、75%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葵 土壤水分下限 产量 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riori算法对盆栽春小麦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分析
6
作者 袁莹莹 赵经华 +1 位作者 迪力穆拉提·司马义 杨庭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1871,共11页
【目的】研究土壤、残膜、灌溉制度等因素对新疆北疆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盆栽试验,运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土壤质地、灌溉方式、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土壤地膜残留量5因素,各因素设置4水平,研究不同试验因素... 【目的】研究土壤、残膜、灌溉制度等因素对新疆北疆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盆栽试验,运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土壤质地、灌溉方式、灌水定额、灌水次数、土壤地膜残留量5因素,各因素设置4水平,研究不同试验因素组合下春小麦株高、叶绿素含量、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含水率各指标的差异及变化;利用apriori算法分析小麦各生理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全生育期内不同处理下小麦株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小麦株高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灌溉制度;小麦全生育期内叶绿素值整体上呈现单峰变化趋势,适当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产;土壤含水率与土壤质地和灌水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灌浆期适度增加灌水能够提高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达到增产效果;灌水次数以及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性影响,渗灌的增产效果表现突出。最高耗水量和最大穗粒数,最大有效穗数,最大株高具有强相关性;最高耗水量与最低干物质重、最低SPAD值有强关联性;最高株高与最低SPAD值呈强相关性。【结论】土壤质地为粘壤土,灌水方式为渗灌,灌水700 kg/hm^(2),地膜残留量为0时春小麦产量最高,能够达到71.56 g/盆;灌水定额700 kg/hm^(2)与最高耗水量和最大株高、最低SPAD值、最大有效穗数、最大穗粒数具有强相关性。过高的灌水量和耗水量会导致株高过高,SPAD值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生理指标 产量 关联规则 APRIOR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