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调查问卷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以新疆南疆为例
1
作者 吐逊江 马清 付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8期34-36,共3页
农民素质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息息相关。提升农民素质水平不仅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还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依... 农民素质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息息相关。提升农民素质水平不仅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还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依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新疆南疆四地州不同区域高素质农民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分析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现状,研究其与区域发展的关联性,为实现新疆南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 乡村振兴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茬作物对山药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2
作者 寇天乐 贾远彬 +5 位作者 胡洋 胡云鹏 贾宏涛 张一 王薇 姜纪凯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4,共6页
山药连作会导致产量和土壤元素含量下降,种植不同前茬作物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而种植不同的前茬作物对山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究不同前茬作物对山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找到更合适山药生长的前茬作物。以新... 山药连作会导致产量和土壤元素含量下降,种植不同前茬作物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而种植不同的前茬作物对山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探究不同前茬作物对山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找到更合适山药生长的前茬作物。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山药种植区内3种不同前茬作物(西瓜、棉花、山药)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前茬作物对山药种植区土壤养分和有效态中、微量元素(铁、锰、锌、铜、钙、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棉花和山药为前茬作物相比,西瓜作为前茬作物时土壤pH分别显著降低了0.75%和2.38%;而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1.19%~24.77%和23.62%~47.99%。(2)与山药作为前茬作物相比,西瓜和棉花作为前茬作物时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镁含量,分别增加了8.80%和7.46%。(3)不同前茬作物显著影响山药种植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综合性指数,山药作为前茬作物时土壤中、微量元素综合性指数最低,而西瓜作为前茬作物时最高。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发现前茬作物为西瓜时山药种植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综合得分最高。总之,与棉花和山药相比,西瓜作为前茬作物时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镁元素增幅最大;因此西瓜更适合作为西北干旱区山药种植的前茬作物。研究结果可在西北干旱区山药种植过程中,在其前茬作物的选择,土壤中、微量元素施肥的科学管理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茬作物 耕地土壤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山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吉州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
3
作者 柴婧 苏向辉 +1 位作者 马瑛 杨凯栋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基于2012—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GM(1,1)灰色预测模型测算分析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并预测2022—2024年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 基于2012—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GM(1,1)灰色预测模型测算分析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并预测2022—2024年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2012—2021年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及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土地城镇化子系统发展速度最快;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水平较高,耦合度在研究期为0.816~0.964,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也由2012年的初级协调发展至2021年的良好协调;2022—2024年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将呈持续上升趋势,预计在2023年实现优质协调。虽然昌吉州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良好,但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之时,现存土地利用低效、开发动力不足、产业失衡、人的城镇化重视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建议推进土地、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制,升级产业结构,构建城镇化功能互补体系,强化系统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耦合协调 灰色预测 昌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对高寒草地苔草和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胡云鹏 买迪努尔·阿不来孜 +5 位作者 田宇欣 陈末 贾宏涛 周家昊 寇天乐 贾远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5-1823,共9页
探究添加不同施入量与粒径的棉花秸秆生物炭对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上植被的修复效果,于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和乌鲁木齐分别进行了3个月的野外原位与室内培养盆栽试验,野外试验观测植物选择苔草(Carex liparocarpos),盆栽试验选用高羊茅(Fe... 探究添加不同施入量与粒径的棉花秸秆生物炭对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上植被的修复效果,于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和乌鲁木齐分别进行了3个月的野外原位与室内培养盆栽试验,野外试验观测植物选择苔草(Carex liparocarpos),盆栽试验选用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以棉花秸秆生物炭为实验材料,设置3种棉花秸秆生物炭粒径:0~0.25、>0.25~1 mm和>1~2 mm;每种粒径下设置3种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量:1%、2%和4%,共计9个施炭处理,以不施炭为施炭对照(CK),以不施炭的未退化区(ND区)为评价修复效果的对照,选取轻度退化区(LD区)和重度退化区(SD区)分别施入棉花秸秆生物炭,共9个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处理和一个不施炭处理,施入3个月后进行植被调查,探究9种不同施炭方案对地上植被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鲜质量与干质量等生长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原位试验和盆栽试验中,不同施炭处理对植物各项指标有不同的影响,但轻度退化区和重度退化区植物各项指标多以T9(>1~2 mm/4%)处理效果最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和退化对植物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且短期棉花秸秆生物炭添加后粒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远大于施入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地上植物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鲜质量、生物量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不同退化区的野外与盆栽试验中均以T9(>1~2 mm/4%)处理综合得分最高。综上所述,棉花秸秆生物炭可以作为退化高寒草地的改良材料,野外试验与盆栽试验结果均表明,短期施用棉花秸秆生物炭可促进植物生长,不同粒径棉花秸秆生物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大于施入量,而大粒径(>1~2 mm)棉花秸秆生物炭效果优于中粒径(>0.25~1 mm)和小粒径(0~0.25 mm);高施入量(4%)效果优于中施入量(2%)和低施入量(1%)。在本研究的处理设计中,植物生长指标值随棉花秸秆生物炭粒径增大而增加,随施入量增加而增加,且棉花秸秆生物炭粒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大于施入量。粒径>1~2 mm,4%添加棉花秸秆生物炭处理是退化高寒草地短期恢复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土壤退化 生物炭添加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期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雪被去除对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云鹏 陈末 +5 位作者 杨再磊 买迪努尔·阿不来孜 田宇欣 贾宏涛 寇天乐 贾远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4,共9页
[目的]分析冻融期降雪减少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稳定性的影响,为高寒湿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及区域“碳中和”战略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2年9月布设野外试验,设置2种处理:雪被去除与自然降雪,分别在冻... [目的]分析冻融期降雪减少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稳定性的影响,为高寒湿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及区域“碳中和”战略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2年9月布设野外试验,设置2种处理:雪被去除与自然降雪,分别在冻融期的初冻期(11月)、冻结期(3月)、融冻期(7月)进行取样,测定土壤含水量(SWC)、电导率(EC)、pH值,有机碳含量(SOC),极不稳定有机碳组分(F_(1))、不稳定有机碳组分(F_(2))、稳定有机碳组分(F_(3))和惰性有机碳组分(F_(4))。[结果](1)雪被去除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在初冻期、冻结期、融冻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出现了降低的趋势。雪被去除后有机碳含量在3时期分别降低了2.87%,6.65%和4.49%。(2)初冻期雪被去除后F_(1)和F_(2)组分有机碳含量出现了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自然降雪两种组分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了8.72%和12.26%。冻结期不同处理间F_(3)组分了出现显著差异(p<0.05)。雪被去除后F_(3)组分有机碳含量降低了25.57%,融冻期F_(1),F_(2)和F_(3)出现了显著差异(p<0.05),其中除雪后F_(1)和F_(3)分别降低了22.10%和25.57%,而F_(2)组分上升了34.92%。其他组分无显著差异。(3)雪被去除后,相比于自然降雪处理,碳库活度在3个时期分别上升了5.99%,9.71%和20.39%。雪被去除后土壤有机碳有降低的趋势,但土壤碳库稳定性有上升的趋势。而随着冻融进行,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而土壤碳库稳定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短期观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和雪被去除对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但雪被去除对土壤的影响大于冻融变化,未来需进一步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研究,以更好服务高寒湿地科学管理和助力区域碳中和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冻融期 雪被去除 有机碳组分 碳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产融合: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现状及体系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卫平 付芳芳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0-113,共4页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三产融合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在三产融合背景下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文...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三产融合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在三产融合背景下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文章首先阐述农村流通体系的核心概念及其在三产融合策略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其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地,通过剖析当前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具体状况,本文识别了土地流转的低效、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信息化应用的不足以及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短缺等关键问题,这些因素显著制约了农村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整体效能。基于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目的是深化农村流通体系与三产的融合,从而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通体系 三产融合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国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7
作者 李盼林 李洁 +4 位作者 阿拉木斯江·喀迪尔 杨利兴 袁天翔 陈哲南 张宁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185-188,共4页
该文探讨文化传承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分析其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田野调查,研究表明文化传承在促进乡村经济多样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宏... 该文探讨文化传承在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分析其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田野调查,研究表明文化传承在促进乡村经济多样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宏村、丽江古城和茶马古道为例,展示文化传承如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面临文化与经济平衡、传统技艺传承困难及文化真实性维护等挑战。该文提出具有本土特征的新型文化继承与创新模型,强调地方政府在文物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建议通过政策扶持、激励机制和社区参与,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使文化传承更好地融合到乡村振兴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传承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棉酚对绵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玮璐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第4期43-45,共3页
文章旨在分析游离棉酚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细菌的影响。将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将20只身体健康,体重在50kg左右的蒙古半细毛绵羊随机分成两组,按要求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10只绵羊。对照组绵羊日粮中不增加... 文章旨在分析游离棉酚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细菌的影响。将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将20只身体健康,体重在50kg左右的蒙古半细毛绵羊随机分成两组,按要求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10只绵羊。对照组绵羊日粮中不增加游离棉酚,实验组绵羊日粮中添加0.1g/kg的游离棉酚。在1个月的饲养试验后,相关工作人员对绵羊瘤胃pH值、干物质降解率、瘤胃发酵类型进行评估,分析差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绵羊瘤胃pH、干物质降解率、瘤胃发酵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饲喂2h后,实验组绵羊瘤胃的氨氮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细菌数量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但其中的真菌数量明显降低,各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发现,瘤胃细菌及纤维分解菌和原虫可能对提高反刍动物游离棉酚的耐受性有良好作用,相关研究人员应引起重视,并对这一指标进行综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绵羊成长发育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游离棉酚 瘤胃 微生物 发酵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