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紫花苜蓿炭疽病病原新记录种(Colletotrichum liriopes)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柳丰
祖丽皮耶·安外尔
+1 位作者
李克梅
托伦巴特·毕亚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0-698,共9页
【目的】从炭疽病症状的紫花苜蓿病株分离得到一种炭疽菌,与此前报道的三叶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ifolii)、北美炭疽菌(C.americae-borealis)形态上略有差异,研究该菌致病性、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并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
【目的】从炭疽病症状的紫花苜蓿病株分离得到一种炭疽菌,与此前报道的三叶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ifolii)、北美炭疽菌(C.americae-borealis)形态上略有差异,研究该菌致病性、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并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炭疽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其致病性,并运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多基因片段PCR扩增法鉴定病原菌种类,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从紫花苜蓿炭疽病病部分离获得一种新的致病炭疽菌,为麦冬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riopes)。该菌在5~35℃,pH值4~11的多数供试培养基、氮源、碳源条件下均能生长。【结论】麦冬炭疽菌(C.liriopes)可侵染紫花苜蓿引起炭疽病,其菌落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佳氮源、碳源分别是酵母和可溶性淀粉,最适pH为7,菌丝致死温度61℃,12 h光暗交替对菌落生长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炭疽病
麦冬炭疽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斑翅果蝇在青岛樱桃园的发生及不同诱捕技术效果比较
2
作者
罗运杰
于广威
+1 位作者
李超
谷瑞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6,161,共5页
为明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在崂山区的发生,比较不同诱捕技术的诱杀效果,通过斑翅果蝇信息素监测崂山区斑翅果蝇的发生规律,采用4种引诱剂、诱捕器对斑翅果蝇进行诱控防效测试。结果表明:崂山区斑翅果蝇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和6...
为明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在崂山区的发生,比较不同诱捕技术的诱杀效果,通过斑翅果蝇信息素监测崂山区斑翅果蝇的发生规律,采用4种引诱剂、诱捕器对斑翅果蝇进行诱控防效测试。结果表明:崂山区斑翅果蝇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和6月中旬,诱捕器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为红桶诱捕器>自制诱捕器>黄桶诱捕器>黄板;引诱剂防治效果为SWD信息素+糖醋液>SWD信息素>糖醋液>果实蝇诱剂>酵母糖;斑翅果蝇信息素相对防效达80%以上,能够有效防控斑翅果蝇。建议以红桶诱捕器+信息素+糖醋液监测和防控斑翅果蝇,以减少农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果蝇
防效测试
信息素
诱捕器
引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蠋蝽成虫与不同龄期若虫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害效果
3
作者
胡杨
张杰波
+2 位作者
牛富帅
孙函函
李超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研究蠋蝽成虫与不同龄期若虫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害效果,为马铃薯甲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马铃薯田间搭建笼罩及田间释放,根据益害比(1∶15)释放3、4、5龄蠋蝽若虫及成虫,观察马铃薯甲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计...
【目的】研究蠋蝽成虫与不同龄期若虫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害效果,为马铃薯甲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马铃薯田间搭建笼罩及田间释放,根据益害比(1∶15)释放3、4、5龄蠋蝽若虫及成虫,观察马铃薯甲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笼罩试验中,释放蠋蝽1周后,不同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均高于对照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释放1周后,成虫的防治效果达到61.26%,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P<0.05),释放6周后,蠋蝽成虫、4、5龄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100%、96.92%,97.19%,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282),但均显著优于3龄若虫的88.24%(P<0.05);释放蠋蝽后,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和单株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田间试验中,释放蠋蝽1 d后,田间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除对照组外均减少,21 d后,蠋蝽成虫处理组马铃薯甲虫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蠋蝽成虫组的防治效果可达到40.25%,高于5龄若虫的30.09%,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3、4龄若虫处理组(P<0.05)。【结论】笼罩试验中,蠋蝽成虫与5龄若虫的控害效果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大田释放蠋蝽成虫可使马铃薯甲虫的种群数量下降至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马铃薯甲虫
生物防治
种群动态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花苜蓿炭疽病病原新记录种(Colletotrichum liriopes)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柳丰
祖丽皮耶·安外尔
李克梅
托伦巴特·毕亚洪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
/农业
农村部
西北
荒漠
绿洲
农林
外来
入侵
生物
防控
重点
实验室
(
部
省
共建
)/
农林
有害生物
监测与
安全
防控
重点
实验室
塔城地区塔城市二工镇
农业
(畜牧业)发展中心
出处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0-69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401101)。
文摘
【目的】从炭疽病症状的紫花苜蓿病株分离得到一种炭疽菌,与此前报道的三叶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ifolii)、北美炭疽菌(C.americae-borealis)形态上略有差异,研究该菌致病性、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并鉴定。【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炭疽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其致病性,并运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多基因片段PCR扩增法鉴定病原菌种类,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从紫花苜蓿炭疽病病部分离获得一种新的致病炭疽菌,为麦冬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riopes)。该菌在5~35℃,pH值4~11的多数供试培养基、氮源、碳源条件下均能生长。【结论】麦冬炭疽菌(C.liriopes)可侵染紫花苜蓿引起炭疽病,其菌落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佳氮源、碳源分别是酵母和可溶性淀粉,最适pH为7,菌丝致死温度61℃,12 h光暗交替对菌落生长有利。
关键词
苜蓿炭疽病
麦冬炭疽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Keywords
alfalfa anthracnose
C.liriopes
identific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435.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翅果蝇在青岛樱桃园的发生及不同诱捕技术效果比较
2
作者
罗运杰
于广威
李超
谷瑞华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
/农业
农村部
西北
荒漠
绿洲
农林
外来
入侵
生物
防控
重点
实验室
(
部
省
共建
)/
农林
有害生物
监测与
安全
防控
重点
实验室
潍坊科技
学院
青岛罗素
生物
技术有限公司
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
农业
农村
中心
出处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6,161,共5页
文摘
为明确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在崂山区的发生,比较不同诱捕技术的诱杀效果,通过斑翅果蝇信息素监测崂山区斑翅果蝇的发生规律,采用4种引诱剂、诱捕器对斑翅果蝇进行诱控防效测试。结果表明:崂山区斑翅果蝇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和6月中旬,诱捕器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为红桶诱捕器>自制诱捕器>黄桶诱捕器>黄板;引诱剂防治效果为SWD信息素+糖醋液>SWD信息素>糖醋液>果实蝇诱剂>酵母糖;斑翅果蝇信息素相对防效达80%以上,能够有效防控斑翅果蝇。建议以红桶诱捕器+信息素+糖醋液监测和防控斑翅果蝇,以减少农药使用。
关键词
斑翅果蝇
防效测试
信息素
诱捕器
引诱剂
Keywords
Drosophila suzukii
control effect test
pheromone
trap
attractant
分类号
S436.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蠋蝽成虫与不同龄期若虫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害效果
3
作者
胡杨
张杰波
牛富帅
孙函函
李超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
/农业
农村部
西北
荒漠
绿洲
农林
外来
入侵
生物
防控
重点
实验室
(
部
省
共建
)/
农林
有害生物
监测与
安全
防控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4002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计划(2021282)。
文摘
【目的】研究蠋蝽成虫与不同龄期若虫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害效果,为马铃薯甲虫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马铃薯田间搭建笼罩及田间释放,根据益害比(1∶15)释放3、4、5龄蠋蝽若虫及成虫,观察马铃薯甲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笼罩试验中,释放蠋蝽1周后,不同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均高于对照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释放1周后,成虫的防治效果达到61.26%,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P<0.05),释放6周后,蠋蝽成虫、4、5龄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100%、96.92%,97.19%,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282),但均显著优于3龄若虫的88.24%(P<0.05);释放蠋蝽后,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和单株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田间试验中,释放蠋蝽1 d后,田间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除对照组外均减少,21 d后,蠋蝽成虫处理组马铃薯甲虫虫口减退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蠋蝽成虫组的防治效果可达到40.25%,高于5龄若虫的30.09%,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3、4龄若虫处理组(P<0.05)。【结论】笼罩试验中,蠋蝽成虫与5龄若虫的控害效果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大田释放蠋蝽成虫可使马铃薯甲虫的种群数量下降至较低水平。
关键词
蠋蝽
马铃薯甲虫
生物防治
种群动态
防治效果
Keywords
Arma chinensis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biological control
populations dynamic
control effect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紫花苜蓿炭疽病病原新记录种(Colletotrichum liriopes)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柳丰
祖丽皮耶·安外尔
李克梅
托伦巴特·毕亚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斑翅果蝇在青岛樱桃园的发生及不同诱捕技术效果比较
罗运杰
于广威
李超
谷瑞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蠋蝽成虫与不同龄期若虫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害效果
胡杨
张杰波
牛富帅
孙函函
李超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