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0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植物保护专业植物保护学教学方法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晶 李克梅 +2 位作者 刘琦 王丽丽 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23-127,共5页
植物保护学是面向非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随着非植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植物保护学相关课程内容及课时数不断压缩,但对课程内容质量的要求并未降低,面对如此突出问题,在不断压缩学时的... 植物保护学是面向非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随着非植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植物保护学相关课程内容及课时数不断压缩,但对课程内容质量的要求并未降低,面对如此突出问题,在不断压缩学时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加强非植保专业学生植保技术的应用能力是该文关注和探索的。该文通过分析非植保专业学生在学习植物保护学课程中的特点和问题,系统梳理植物保护学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植物保护知识,提高其学科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思维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学生之所想谈学风建设——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2
作者 王芳 寇新华 《农业工程》 2013年第6期134-136,139,共4页
学风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关键性作用。新疆农业大学对学风建设尤为重视。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到新疆农业大学学生的自我认识及担忧;分析了影响其认识及担忧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帮助学生转变... 学风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关键性作用。新疆农业大学对学风建设尤为重视。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到新疆农业大学学生的自我认识及担忧;分析了影响其认识及担忧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帮助学生转变认识及担忧的措施和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忧虑 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炔氟草胺在新疆棉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双瑜 安静 +4 位作者 吴湘琳 钱涛 吴莉莉 李广阔 丁瑞丰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5-1371,共7页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通过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了其在新疆棉田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利用45 g/hm^(2)、60 g/hm^(2)、75 g/hm^(2)和120 g/hm^(2)的丙炔氟草胺进行棉田土壤封闭处理后,分别于药后2 h及1、5、10...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通过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了其在新疆棉田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利用45 g/hm^(2)、60 g/hm^(2)、75 g/hm^(2)和120 g/hm^(2)的丙炔氟草胺进行棉田土壤封闭处理后,分别于药后2 h及1、5、10、15、30、45和60 d,在0~10 cm和10~20 cm棉田土壤层进行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在0~10 cm和10~20 cm土壤层的丙炔氟草胺消解残留动态表现一致,随着时间的推进,丙炔氟草胺在棉田土壤中的残留呈下降趋势;同一时期不同土壤层的丙炔氟草胺残留量,均表现为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丙炔氟草胺在0~10 cm棉田土壤层中的半衰期为13.6~17.3 d,10~20 cm棉田土壤层中的半衰期为11.6~16.5 d,属于易降解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炔氟草胺 棉花 土壤 残留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疆部分棉区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落形态特征及致病力鉴定
4
作者 赖成霞 杨延龙 +7 位作者 汪鹏龙 朱梦宇 杨栋 李春平 葛风伟 玛依拉·玉素音 阳妮 马君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1,共8页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棉花黄萎病的致病力及其分化现状,以昌吉市、沙湾市为主,鉴定两地收集的棉花黄萎病的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方法】利用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的特异性引物DB19f/DB22r和非落叶型引物INTND2f/INTND2r对所有菌株的致病... 【目的】分析新疆北疆地区棉花黄萎病的致病力及其分化现状,以昌吉市、沙湾市为主,鉴定两地收集的棉花黄萎病的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方法】利用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的特异性引物DB19f/DB22r和非落叶型引物INTND2f/INTND2r对所有菌株的致病力进行分子鉴定,并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以SNP位点作为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以强致病力菌种V991作对照,观察菌落形态和致病力鉴定,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比较观测具有强致病力的Vd-3和V991的病情变化图像和荧光参数变化趋势。【结果】14个菌株均为落叶型。其菌落为圆形,菌丝的轮枝数为2,孢子形态为长卵圆形。与V991相比,Vd-3的病情指数最高,属强致病力的菌株,其对棉花具有明显不同的侵染方式和速度,Vd-3的侵染从叶缘到叶片中央,而V991的侵染是从叶肉部分的零星发病扩展到叶缘,再发展到中央部分,并且Vd-3侵染叶片各荧光成像和参数天变化趋势更为显著,其中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和非光化学淬灭NPQ4在第6 d即到变化拐点,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则变化缓慢,13 d时Fv/Fm表现明显差异。【结论】昌吉市、沙湾市两地的大丽轮枝菌均为落叶型,圆形菌落,菌丝轮枝数是2,长卵圆形孢子,Vd-3不仅为遗传距离最远且变异性大的菌株,而且为最强致病力的黄萎病病株,与V991相比,对棉花具有不同的侵染方式,荧光参数Y(NO)和NPQ变化更为敏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力 叶绿荧光成像 棉花黄萎病 全基因组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过氧化物酶活性基因TaPod-A1、TaPod-A3和TaPod-D1等位变异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鑫源 程宇坤 +4 位作者 王丽丽 战帅帅 马孟瑶 郭玲 耿洪伟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小麦面粉的颜色是其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为了使小麦面粉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本研究利用位于TaPod-A1、TaPod-A3和TaPod-D1位点基因的功能标记对110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基因检测。基因型与表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TaPod-A1、... 小麦面粉的颜色是其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为了使小麦面粉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本研究利用位于TaPod-A1、TaPod-A3和TaPod-D1位点基因的功能标记对110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基因检测。基因型与表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TaPod-A1、TaPod-A3和TaPod-D1位点的等位变异类型TaPod-A1b (35.5%)、TaPod-A3c (53.6%)和TaPod-D1b(60%)较其他等位变异类型TaPod-A1a (64.5%)、TaPod-A3a (46.4%)和TaPod-D1a(40%)均具有较高的POD活性。在新疆小麦材料中, TaPod-A1、TaPod-A3和TaPod-D1的3个不同基因位点上高POD活性的优异等位变异类型的分布频率均表现为引进品种(系)≈自育品种(系)>地方品种。TaPod-A3b在110份新疆小麦材料中并未检测出,说明该等位变异为稀有等位变异。具有TaPod-A1、TaPod-A3和TaPod-D1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品种(系)的平均POD活性高低依次为TaPod-A1b/TaPod-A3c/TaPod-D1b (2836.25 U g^(–1) min^(–1))> TaPod-A1b/TaPod-A3c/TaPod-D1a (2796.00 U g^(–1)min^(–1))> TaPod-A1b/TaPod-A3a/TaPod-D1b(2520.31Ug^(–1)min^(–1))> TaPod-A1a/TaPod-A3c/TaPod-D1b(2473.91Ug^(–1)min^(–1))> TaPod-A1a/TaPod-A3a/TaPod-D1b(2407.65Ug^(–1)min^(–1))> TaPod-A1b/TaPod-A3a/TaPod-D1a(2339.06Ug^(–1)min^(–1))> TaPod-A1a/TaPod-A3c/TaPod-D1a(2320.38Ug^(–1)min^(–1))> TaPod-A1a/TaPod-A3a/TaPod-D1a(2210.69Ug^(–1)min^(–1))。其中,具有TaPod-A1b/TaPod-A3c/TaPod-D1b等位变异基因的活性(2836.25Ug^(–1)min^(–1))极显著高于具有TaPod-A1a/TaPod-A3a/TaPod-D1a(2210.69Ug^(–1)min^(–1))(P<0.01)的品种,说明具有较多优异等位变异类型的品种具有较高的POD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过氧化物酶 等位变异 分子标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淳 刘冰 +1 位作者 路伟 陆宴辉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为明确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情况,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棉田不同生育期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的动态变化、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指数,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棉蚜Aphis gossypii在整个棉花生育期都是主要害虫,棉长管蚜Acy... 为明确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发生情况,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棉田不同生育期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的动态变化、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指数,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棉蚜Aphis gossypii在整个棉花生育期都是主要害虫,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的为害主要集中在苗期和蕾期,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和叶螨主要发生在花铃期。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发生时期主要在苗期至蕾期,草蛉和黑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主要在花铃期发生。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空间生态位随棉花生育期显著变化。从棉花苗期至花铃期,害虫中以棉蚜、棉长管蚜、蓟马的空间生态位较宽,苗期-蕾期的生态位宽度依次为259.62、199.34、51.25,花铃期生态位宽度依次为244.79、139.20、184.79;广谱性天敌中以多异瓢虫、草蛉、黑食蚜盲蝽的空间生态位较宽,苗期-蕾期生态位宽度分别为225.41、97.39、58.32,花铃期分别为110.22、204.29、148.93。不同害虫之间存在生态位重叠,其中棉蚜与棉长管蚜生态位重叠度最高,其次为棉蚜与蓟马。在天敌中,多异瓢虫在苗期至蕾期,草蛉在花铃期的空间生态位都较宽,表明其在棉田空间上活动范围较广。苗期至花铃期与蚜虫生态位重叠度较高的为多异瓢虫、草蛉、黑食蚜盲蝽,而苗期-蕾期与蓟马生态位重叠度较高的为黑食蚜盲蝽和异须微刺盲蝽Campylomma diversicornis,花铃期各种捕食性天敌与蓟马的生态位重叠度均比较高。苗期-蕾期多异瓢虫与主要害虫棉蚜、棉长管蚜的种间联结性呈极显著正关联,花铃期草蛉、黑食蚜盲蝽与棉蚜、棉长管蚜、蓟马呈显著正关联。上述结果综合说明,新疆棉田的主要害虫为棉蚜、棉长管蚜、蓟马,多异瓢虫、草蛉、黑食蚜盲蝽在棉田中的控害作用较强。本研究为明确新疆棉田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间互作关系、进而解析新疆棉田害虫发生演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害虫 天敌 种群动态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甜瓜根腐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梦娟 周婷婷 +6 位作者 韩盛 古勤生 吴会杰 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张泽一 美热邦·牙克甫 玉山江·麦麦提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3,共9页
为明确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甜瓜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对该地区的甜瓜根腐病样品进行采集、病原分离与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ITS+TEF1-α+RPB2)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分离菌株... 为明确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甜瓜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对该地区的甜瓜根腐病样品进行采集、病原分离与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ITS+TEF1-α+RPB2)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分离菌株。结果显示,伽师县甜瓜根腐病原菌主要为镰状孢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falciformis)、大豆镰刀菌(Fusarium glycines)和腐皮新赤壳菌(N. solani)。其中,菌株Z3、Z11和Z27致病性强,将其接种至同一甜瓜品种测定致病力,均能显著降低甜瓜植株的根长、株高、茎鲜质量和根鲜质量,病情指数分别为68、84和74。菌株Z11(Fusarium glycines)的致病力最强。首次鉴定出镰状孢新赤壳菌和大豆镰刀菌为新疆甜瓜根腐病的致病病原,丰富了甜瓜根腐病的病原学研究,为甜瓜根腐病的诊断、防治以及抗病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根腐病 镰状孢新赤壳菌 大豆镰刀菌 致病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近40年春小麦品种光合生理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张景灿 徐其江 +8 位作者 张永强 曾潮武 毕海燕 雷钧杰 陈传信 聂石辉 徐文修 李杰 陈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共9页
以1985-2024年审定的65份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灌浆期干物质分配占比,对小麦主要光合生理指标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5份小麦材料... 以1985-2024年审定的65份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灌浆期干物质分配占比,对小麦主要光合生理指标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5份小麦材料多样性指数介于1.81~2.03之间,其中C_(i)(胞间CO_(2)浓度)最大,为2.03,最大光合效率比率(F_(o)/F_(m))最小,为1.81。主成分分析将8个性状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429%,其中,F_(v)/F_(m)对产量影响最大,贡献值达0.923。随着审定年份的推进,叶片和穗的干物质占比呈上升趋势,茎秆的干物质占比呈下降趋势,产量呈上升趋势,各品种产量介于4443.3~8582.4 kg·hm^(-2)之间。结合3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权重和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产量表现,筛选出‘新春41号’、‘新春31号’、‘新春47号’、‘新春40号’、‘新春46号’、‘粮春1354’、‘新春37号’、‘新春30号’、‘粮春1758’和‘新春34号’10个品种,其中‘新春47号’的产量最高(8143.20 kg·hm^(-2)),可作为高光效品种在新疆地区进行育种利用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品种 光合生理 遗传多样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近40年春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9
作者 张景灿 徐其江 +8 位作者 张永强 曾潮武 毕海燕 雷钧杰 陈传信 聂石辉 徐文修 李杰 陈慧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为探究新疆近40年春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以1985-2024年审定的65份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以及2个待审品系为材料,对小麦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农艺性状具有... 为探究新疆近40年春小麦品种(系)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以1985-2024年审定的65份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以及2个待审品系为材料,对小麦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7份小麦材料多样性指数在1.96~2.08,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优,其中千粒重最大为2.08,穗下节长最小为1.96。穗粒数与株高、旗叶宽、旗叶面积和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下节粗、旗叶长均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下节粗、旗叶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旗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性状转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049%。结合3个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权重,综合得分排名前10的材料依次为新春35号、新春45号、新春41号、新旱688、粮春1571、新春8号、新春20号、粮春1242、新春18号和新春16号,可作为优良品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春小麦 品种(系) 重要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春小麦品种在新疆旱作区产量形成的特征分析
10
作者 陈慧 张永强 +7 位作者 毕海燕 谭军 陈传信 徐其江 聂石辉 于建新 陆东 雷钧杰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旱作区种植和推广的春小麦高产品种。【方法】分析32个春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并利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新疆春小麦耐旱性。【结果】新春44号叶绿素含量最高,较... 【目的】筛选出适合新疆旱作区种植和推广的春小麦高产品种。【方法】分析32个春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并利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新疆春小麦耐旱性。【结果】新春44号叶绿素含量最高,较对照品种新旱688提高11.92%;春小麦主要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18%~28.75%,实收产量、单株生物量、不孕小穗数和千粒重4个指标遗传变异丰富,改进潜力很大;新春44号产量最高为6174.76 kg/hm^(2),较对照品种新旱688增产82.04%;实收产量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均与穗粒数和穗下茎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遗传距离12.5时分为5大类群,各类群性状差异明显,其中第Ⅱ类群新春44号的穗粒数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结论】新春44号的耐旱性最强,适宜在新疆旱作区种植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旱作区 综合评价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四个棉花主栽区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六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11
作者 王燕茹 常京宝 +4 位作者 向豪 崔金杰 马德英 樊宗芳 路伟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9-625,共7页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花主要种植区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对6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氟吡呋喃酮和溴氰虫酰胺)的抗性现状。【方法】以云南农业大学提供的花蓟马为敏感品系,采用浸渍法测定上述6种...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花主要种植区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对6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氟吡呋喃酮和溴氰虫酰胺)的抗性现状。【方法】以云南农业大学提供的花蓟马为敏感品系,采用浸渍法测定上述6种杀虫剂对新疆阿克苏阿瓦提县、喀什泽普县、库尔勒和什力克乡和昌吉玛纳斯县田间花蓟马种群成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值,并据此评估这4个田间种群对这6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新疆4个地区花蓟马田间种群除对溴氰虫酰胺仍保持敏感水平外,对其他5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库尔勒种群对吡虫啉抗性水平最高,达到了中抗水平,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 RR)为32.6;泽普种群对氟吡呋喃酮的抗性水平最高,表现为中等抗性水平,RR为15.7;4个花蓟马田间种群对噻虫嗪、氟啶虫胺腈和双丙环虫酯均达到了中低等抗水平(5.0<RR≤40.0)。【结论】溴氰虫酰胺可作为防治田间花蓟马的推荐药剂,与其他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进行轮换使用,以延缓花蓟马抗药性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蓟马 棉花 杀虫剂 抗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新疆减灌春小麦光合性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于姗 陈广周 +6 位作者 贾永红 李家豪 李祎阳 连世昊 田文强 张金汕 石书兵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0-1079,共10页
为解决新疆灌溉农业区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导致光合性能差、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以新疆北部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为材料,在减灌20%的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颗粒状高分子吸水聚合物(SAP)、聚丙烯酸钾抗旱保水剂... 为解决新疆灌溉农业区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导致光合性能差、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以新疆北部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为材料,在减灌20%的条件下,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颗粒状高分子吸水聚合物(SAP)、聚丙烯酸钾抗旱保水剂、聚丙烯酸钠抗旱保水剂和粉末状SAP共4种保水剂和3个用量水平(D1:30 kg·hm^(-2);D2:45 kg·hm^(-2);D3:60 kg·hm^(-2)),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CK),研究保水剂对春小麦光合性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保水剂处理提高了开花期和灌浆期春小麦的光合特性,提升了旗叶PSⅡ反应中心潜在光能转换效率和电子传递链整体功能活性,增强了植株对光能的捕获和传递效率,提高了春小麦的籽粒产量(5.36%~28.90%)和水分利用效率。同一用量下,聚丙烯酸钠抗旱保水剂和粉末状SAP处理间春小麦光合特性、综合性能指数和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较颗粒状SAP处理分别提高5.47%~26.75%、30.76%~51.80%和11.39%~20.60%;聚丙烯酸钠抗旱保水剂和粉末状SAP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聚丙烯酸钾抗旱保水剂和颗粒状SAP。同一类型保水剂处理下,春小麦光合特性、荧光参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依次均为D3>D2>D1,且D2、D3处理产量较D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02%~3.60%和2.66%~9.21%,D2、D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D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16%~6.66%和2.12%~8.00%。本试验条件下,新疆春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聚丙烯酸钠抗旱保水剂施用60 kg·hm^(-2)处理下最高,是实现新疆减灌小麦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最佳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减灌 春小麦 光合性能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13
作者 房彦飞 张山清 +3 位作者 唐江华 徐文修 罗晓颖 胡冬平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8,共12页
为了解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利用1961-2020年11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资料,选择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新疆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dall趋势检验(M-K)、反距离权重插值等... 为了解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利用1961-2020年11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资料,选择农业生态区域法(AEZ)模型计算新疆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dall趋势检验(M-K)、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分析了新疆冬小麦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20年新疆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温度、≥10℃积温和降水量随时间的推进均呈升高的趋势,倾向率分别达到0.41℃·(10 a)^(-1)、74.05℃·(10 a)^(-1)和9.82 mm·(10 a)^(-1);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倾向率达到-23.32 h·(10 a)^(-1)。在空间上,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整体均以伊犁河谷地区最高,≥10℃积温和日照时数整体分别以塔额盆地和昌吉州东部最高。各站点平均气温和≥10℃积温呈极显著(P<0.01)增加趋势,以塔额盆地平均增速最快;昌吉州东部降水量平均增速最快;昌吉州东部平均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最快。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其倾向率分别达到74.54和323.79 kg·hm^(-2)·(10 a)^(-1)。空间上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整体上分别以塔额盆地和伊犁河谷地区最高。其中,塔额盆地光温生产潜力和昌吉州东部气候生产潜力的增速均最快,二者的平均速率分别为101.45和487.50 kg·hm^(-2)·(10 a)^(-1)。光温生产潜力与气温、≥10℃积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气候生产潜力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80%左右的研究站点同上述相关性一致;在降水量丰富的伊犁河谷地区,气温和≥10℃积温是影响冬小麦生产潜力主要因素。因此,新疆旱作农区暖湿化气候有利于旱地冬小麦生产潜力的提高,且在此气候背景下未来新疆气候资源变化对旱地冬小麦的增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旱地冬小麦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新疆盐碱土建立油菜耐盐性鉴定体系
14
作者 胡凤仪 顾元国 +8 位作者 侯献飞 贾东海 苗昊翠 沈金雄 汪天玲 黄奕 王洁 李强 于月华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836,共8页
【目的】探究油菜在新疆盐碱土胁迫下的耐受性,筛选出更符合生产实际的耐盐品种,在新疆盐碱环境下建立油菜耐盐性鉴定体系。【方法】采用盆栽土培法,按T_(1)、T_(2)、T_(3)、T_(4)和T 5比例的新疆南疆盐土,筛选出的10份耐盐性强油菜种... 【目的】探究油菜在新疆盐碱土胁迫下的耐受性,筛选出更符合生产实际的耐盐品种,在新疆盐碱环境下建立油菜耐盐性鉴定体系。【方法】采用盆栽土培法,按T_(1)、T_(2)、T_(3)、T_(4)和T 5比例的新疆南疆盐土,筛选出的10份耐盐性强油菜种质资源,鉴定其芽期和全生育期的耐盐性,确定盐碱土下对油菜筛选耐盐的最佳浓度,使用该浓度盐土鉴定300份油菜品种,测定其发芽率,根据生长情况综合筛选出耐盐性强的6份油菜种质资源,按不同比例对其进行耐盐梯度鉴定,分析其离子含量,以盐土下油菜的发芽率将品种耐盐性分类。【结果】确定油菜盐土的耐盐鉴定浓度,按此浓度根据发芽率将300份油菜分为强、中、弱和极弱4类,其中10份耐盐品种,75份材料中等耐盐品种,91份敏盐品种,24份极敏盐品种。并根据全生育期的观察确定6份耐盐性并根据全生育期的观察确定6份耐盐性较强的品种,对其进行全生育期耐盐鉴定试验,根据F=0.4 Z+0.3 H+0.3 Y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CJLZS219266、CJLZS219310的Z<0.3,为Ⅳ级,盐碱敏感性,CJLZS219346、CJLZS219181、CJLZS219172,为Ⅲ级,不耐盐碱;而CJLZS219368的F值>0.7,为Ⅰ级耐盐碱性。【结论】油菜在新疆盐土下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最适宜浓度为T_(3)浓度,明确其离子含量,以盐土下油菜的发芽率进行品种耐盐性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耐盐性 盆栽鉴定 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紫花苜蓿田牧草盲蝽的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及调查抽样技术
15
作者 肖彬 邹宁 +3 位作者 王杰花 路伟 刘阳天 陆宴辉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4,164,共9页
本研究于2022年—2023年通过小区试验比较了利用3种常规调查方法(目测法、盆拍法和扫网法)与2种理化诱集法(黄板诱集法和性诱剂诱集法)调查紫花苜蓿田中牧草盲蝽种群密度在效果与消耗时间上的差异。基于小区试验结果,比较了目测法与盆... 本研究于2022年—2023年通过小区试验比较了利用3种常规调查方法(目测法、盆拍法和扫网法)与2种理化诱集法(黄板诱集法和性诱剂诱集法)调查紫花苜蓿田中牧草盲蝽种群密度在效果与消耗时间上的差异。基于小区试验结果,比较了目测法与盆拍法的田间实际效果。基于盆拍法的调查结果,研究了33块紫花苜蓿田中牧草盲蝽种群动态以及发生高峰期的空间分布,并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与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小区调查效果比较试验中,目测法获得的牧草盲蝽成虫数量与调查所消耗的时间均显著高于盆拍法、扫网法,此外,目测法无法在种群密度低时调查到若虫;性诱剂诱集法所获得的牧草盲蝽成虫数量显著高于黄板诱集法,调查消耗的时间显著少于黄板诱集法。田间调查效果比较中,2022年目测法调查到的牧草盲蝽成虫以及成虫若虫复合群的整个调查期平均密度显著高于盆拍法,2023年两种方法获得的成虫、若虫、成虫若虫复合群的整个调查期平均密度均无显著差异;两年的调查结果均表明,盆拍法能更好地反映紫花苜蓿田中牧草盲蝽的种群发生动态。综上所述,盆拍法与性诱剂诱集法均是较好的成虫调查方法。紫花苜蓿田中牧草盲蝽的种群密度受刈割影响,4月底或刈割2周后,紫花苜蓿生长达到一定规模,牧草盲蝽的种群密度逐渐上升,至下次刈割前达到高峰,刈割后牧草盲蝽的种群密度下降。前3茬紫花苜蓿在5月底、7月初与8月初有3个牧草盲蝽的发生高峰,均出现在刈割前。在这3个发生高峰期,牧草盲蝽在紫花苜蓿田中均呈现为聚集分布。参考防治指标建立了新疆地区紫花苜蓿田中牧草盲蝽的序贯抽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盲蝽 调查方法 紫花苜蓿 序贯抽样模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区不同性诱芯和性迷向剂防控番茄潜叶蛾效果评价
16
作者 张红岩 帕提玛·乌木尔汗 +7 位作者 马召 梁天宇 吾古子汗·哈斯木江 王惠卿 芦屹 付文君 王青风 马德英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理化诱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理化手段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利用信息素、灯光、粘虫板等。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性信息素产品在田间的表现效果,本研究于新疆伊犁地区伊宁市,选用不同企业及科研单位研制的4种性诱芯(Y-ZJ... 理化诱控技术是一种利用理化手段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利用信息素、灯光、粘虫板等。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性信息素产品在田间的表现效果,本研究于新疆伊犁地区伊宁市,选用不同企业及科研单位研制的4种性诱芯(Y-ZJ、Y-ZD、Y-NK、Y-ZZ)(表1)及3种性迷向剂(M-ZJ、M-CBT、M-NK)(表2)进行田间应用效果评价。根据最高诱集量、日均诱集量、持效期、单价对性诱芯进行评分,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Y-ZD、Y-ZZ、Y-ZJ、Y-NK、Y-CK。60 d后,Y-ZD幼虫防效、潜叶防效、蛀果防效最高,分别为23.54%、4.33%,14.81%。3种产品的平均迷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NK(93.68%)、M-ZJ(93.54%)、M-CBT(86.13%);平均幼虫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M-NK(85.27%)、M-ZJ(80.90%)、M-CBT(66.43%);平均潜叶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M-NK(88.74%)、M-ZJ(79.17%)、M-CBT(60.82%)。结果表明,在田间使用性诱芯诱杀防效较低,仅可用于监测,Y-ZD效果较好。3种性迷向剂(M-ZJ、M-CBT、M-NK)平均迷向率均达85%以上;平均幼虫防效达65%以上;平均潜叶防效达60%以上,M-NK迷向效果最好,推荐使用,亩防治成本为12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性诱芯 性迷向剂 交配干扰 田间防效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意愿调查分析
17
作者 王梓 赵立宁 +2 位作者 杨晓清 熊高武 杨卫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0期93-98,共6页
农业面源污染制约当前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找寻最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针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面向巴州农户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的接受意愿调查。通过剖析农户认知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 农业面源污染制约当前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找寻最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针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面向巴州农户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的接受意愿调查。通过剖析农户认知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构建农户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接受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587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离散Logit模型对农户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意愿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处理对水污染的影响,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这3个方面认知情况对农户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意愿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从政府决策、科技创新和法律法规方面形成合力,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户认知 治理意愿 二元离散Logit模型 新疆巴音郭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籽粒SOD活性测定及TaSOD-B2位点等位变异检测
18
作者 王建鹏 焦灰敏 +2 位作者 程宇坤 马孟瑶 耿洪伟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705-2712,共8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抵御氧化胁迫的关键酶,其中TaSOD-B2基因位点的等位变异直接影响小麦籽粒抗氧化能力。本研究以113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TaSOD-B2位点的共显性功能标记SOD2B1和SOD2B2进行基因分型,结合SOD活性测定,分...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抵御氧化胁迫的关键酶,其中TaSOD-B2基因位点的等位变异直接影响小麦籽粒抗氧化能力。本研究以113份新疆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TaSOD-B2位点的共显性功能标记SOD2B1和SOD2B2进行基因分型,结合SOD活性测定,分析TaSOD-B2位点不同等位基因和SOD活性的关系,统计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表明,含有TaSOD-B2b等位变异材料的平均SOD活性显著高于含有TaSOD-B2a等位变异材料,二者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4%、64.6%;在35份引进冬小麦品种(系)中,含有TaSOD-B2b等位变异材料的平均SOD活性也显著高于含有TaSOD-B2a等位变异材料,显示TaSOD-B2b为优异等位类型;新疆冬小麦TaSOD-B2b基因的分布频率表现出自育品种(系)高于引进品种(系)高于地方品种。从新疆小麦分类来看,冬小麦总体SOD活性显著高于春小麦。共显性功能标记SOD2B1和SOD2B2能较好地区分SOD活性高、低的品种,为新疆小麦营养品质改良及高SOD活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分子标记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等位变异检测 SOD活性 标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新疆冷凉地区花生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尹义振 张雨 +4 位作者 周鸿武 周玉康 郭震 李志龙 赵强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新疆冷凉地区花生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障新疆花生高产优质,从而在新疆大面积推广花生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于2023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农业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花生品种选用JG-1和JG-6,以四种...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新疆冷凉地区花生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障新疆花生高产优质,从而在新疆大面积推广花生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于2023年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农业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花生品种选用JG-1和JG-6,以四种不同种植模式为试验处理,分别为垄作覆膜(QF)、平作覆膜(PF)、垄作不覆膜(QN)以及平作不覆膜(PN),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干物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各处理对花生生长发育过程影响较显著,主要体现在不同处理下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QF处理促进了花生地上部植株生育前期的生长发育,形成更高的干物质积累量,且两个品种QF处理产量最高,JG-1品种QN、PF和PN处理的产量依次比QF处理低48.25%、16.59%、50.65%,JG-6品种QN、PF和PN处理的产量依次比QF处理低44.84%、16.82%、46.60%。花生垄作覆膜种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新疆冷凉地区花生植株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花生干物质积累,增加单株结果数,从而增加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植模式 覆膜 垄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SIM的新疆棉花生长与产量动态预测方法
20
作者 陈柏青 张悦 +3 位作者 王科 吕智怡 陈茂光 汤秋香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90,共9页
利用基于过程的棉花生长动态模型,精确定量模拟新疆棉田生物量积累和产量形成过程,可为智慧农业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基于APSIM-Cotton模型构建了融合气象数据的棉花生长和产量动态预测方法。首先通过2023—2024年田间试验数据校准模型参... 利用基于过程的棉花生长动态模型,精确定量模拟新疆棉田生物量积累和产量形成过程,可为智慧农业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基于APSIM-Cotton模型构建了融合气象数据的棉花生长和产量动态预测方法。首先通过2023—2024年田间试验数据校准模型参数,其次运用气候相似年方法构建生长季气象数据,然后融合ECMWF短期天气预测产品(Open Data)进行未来9 d棉花生长动态模拟,最终实现全生育期内棉花产量滚动预测。结果表明,APSIM-Cotton能够准确地模拟昌吉地区不同播种密度(9~27株/m^(2))下的棉花生育期(NRMSE为5.18%)、生物量(NRMSE为19.60%)和产量(NRMSE为6.08%);基于短期气象预测产品的棉花生物量预测在1~3 d内精度最高(NRMSE为1.3%),随预报时效延长,9 d预测误差升至3.24%;通过气象数据融合(即历史气象数据、短期天气预报与历史气候相似年型数据的动态拼接)可以在全生育期内预测当季棉花产量,使用18个最佳相似年型数量的预测误差最低,产量预测误差整体稳定在4%以内,但播种后90~115 d预测误差波动较大(最大相对误差可达10%),因此该时段的预测结果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APSIM-Cotton模型 气象数据融合 产量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