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分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段维军 李国英 +3 位作者 张莉 郭立新 冶海林 龚双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4-328,共5页
对新疆棉区采集的35个棉花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鉴别寄主法测定及营养亲和群研究。依据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强、中、弱三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类型居多。营养亲和群测定将新疆棉花黄萎病... 对新疆棉区采集的35个棉花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鉴别寄主法测定及营养亲和群研究。依据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强、中、弱三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类型居多。营养亲和群测定将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分为2个亲合群,其中一个亲合群中的所有菌系均与标准落叶型菌系相亲和,另一亲和群中的所有菌系与标准非落叶型菌系相亲和,从而证实在新疆存在落叶型黄萎菌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黄萎病菌 致病性分化 监测 营养亲和群 生物学特性 鉴别寄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蜜源植物对杏-麦间作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丁瑞丰 王小丽 +4 位作者 徐遥 李号宾 汪飞 王东 孙世龙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60-963,共4页
在杏-麦间作果园分别套种油菜、芜菁和紫花苜蓿三种蜜源植物,并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种植蜜源植物的果园天敌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果园,而害虫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在杏-麦间作果园分别套种油菜、芜菁和紫花苜蓿三种蜜源植物,并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种植蜜源植物的果园天敌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对照果园,而害虫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对照果园。三种蜜源植物均能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提高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种种植了蜜源植物的果园中,捕食性天敌草蛉的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4.8%、34.8%和103.7%;瓢虫类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00%、161.8%和70.9%;并且新增了大眼长蝽、粉蛉和黑缘红瓢虫三种天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害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麦间作果园 蜜源植物 节肢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
3
作者 方德立 陈洪冰 +3 位作者 王培 王勇 朱晓华 梅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植物检疫 蔬菜斑海蝇 病虫害防治 哈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带天幕毛虫在哈密的初报
4
作者 周海军 欧新海 +1 位作者 王厚贤 朱晓华 《现代农业》 2004年第8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双带天幕毛虫 哈密市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穗轴褐枯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马俊义 朱晓华 +5 位作者 赵林忠 梅岩 帕提古丽 阿曼古丽 朱瑞荣 王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3-354,F003,共3页
葡萄穗轴褐枯病是我国葡萄产区一种新的病害,近几年在哈密市蔓延迅速。通过对哈密市回城乡采集的葡萄受害穗标样进行鉴定,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生链格孢霉(AlternariaviticolaBrun)。主要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轴组织。田... 葡萄穗轴褐枯病是我国葡萄产区一种新的病害,近几年在哈密市蔓延迅速。通过对哈密市回城乡采集的葡萄受害穗标样进行鉴定,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生链格孢霉(AlternariaviticolaBrun)。主要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轴组织。田间出现症状在5月下旬~6月下旬,病菌能以分生孢子在葡萄枝蔓表皮或芽鳞片内越冬,借风雨传播,不同品种对葡萄穗轴褐枯病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穗轴 褐枯病 葡萄生链格孢霉 症状 流行病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黄萎病的发生和防治 被引量:3
6
作者 冶海林 瞿付娟 《植物医生》 2007年第6期25-26,共2页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原真菌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苜蓿、马铃薯、啤酒花、草莓、烟草、葡子、大豆、花生、红豆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和牧草,目前分...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原真菌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苜蓿、马铃薯、啤酒花、草莓、烟草、葡子、大豆、花生、红豆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和牧草,目前分布在欧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新西兰以及日本等。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苜蓿黄萎病菌随牧草、饲料等从国外传人我国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笔者主要阐述了苜蓿黄萎病的历史分布和发生流行.综述了苜蓿黄萎病的防治措施,为加强我国苜蓿黄萎病菌检疫政策、防止该病菌的入侵与扩散、保护我国苜蓿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黄萎病 防治 检疫性有害生物 黄萎病菌 进境植物检疫 经济作物 畜牧业发展 农业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