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井井壁结构设计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弦 张基伟 +4 位作者 张佳鑫 吴卫东 潘锋 张叔胤 张忍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50,共19页
随着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需求的不断增加,竖井井壁结构设计理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千米级深井建设中,传统设计理论的滞后性与复杂的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以满足深部资源开发的实际需... 随着我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需求的不断增加,竖井井壁结构设计理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千米级深井建设中,传统设计理论的滞后性与复杂的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以满足深部资源开发的实际需求。系统梳理了单层、双层及复合井壁结构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其在不同地层环境下的力学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传统井壁结构在深部高地应力、高渗透水压及高温耦合作用下的失效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井壁—围岩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构建多参数耦合的井壁厚度优化计算模型,定量评估了埋深、围岩强度等关键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明确指出了传统设计在千米级深井中安全冗余不足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多维参数耦合分析模型,将地质受力评估、结构体系优化与井壁设计理论有机结合,为适应深部复杂地质条件提供了新型结构优化方案。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竖井井壁设计规范中载荷结构法的理论体系及其工程适用性,系统探讨了各规范基于厚壁圆筒理论的差异化设计准则。总结了拉麦公式在浅层匀质岩体中具有普适性,但在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显著局限;多姆克公式虽然改进了冻结壁厚度计算方法,但是其结果与实际工程需求存在深度悖反现象;包神公式引入流固耦合作用机制,实现了技术突破;锚注结构衬砌支护公式通过预锚注技术实现围岩—支护协同承载,为千米级深竖井设计提供了创新路径和理论框架。研究表明:(1)相较于传统圆形断面,椭圆形竖井在深部建井工程中展现出显著的稳定性优势,其特有的应力重分布特性可有效降低岩爆等动力灾害发生概率。(2)现有井壁稳定性理论体系在千米级以浅竖井工程中已初步验证有效,但在千米级以深竖井应用中尚未系统涵盖高地应力与温度应力的多场耦合效应,在结构参数动态优化、非均匀地质适配及深部多场耦合效应解析精度等方面存在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3)现行井壁设计规范提高了竖井井壁的安全性能,可为高水压环境下的支护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4)通过构建考虑围岩—支护动态响应的预锚注初期支护力学模型,建立了基于三维数值仿真的锚注结构衬砌支护理论体系,为深部复杂地层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深竖井工程在超2000 m深度面临以下挑战:传统理论难以解析高水压、高地温和复杂应力的耦合效应;二维模型在三维应力场中的精度不足;化学腐蚀导致的材料劣化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十五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竖井井壁结构设计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方面:研发自适应应力调控与纳米复合增强材料;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控;推动低碳化转型,推广3D打印再生混凝土技术;突破深部恶劣环境下的长效服役技术,开发多层梯度复合材料井壁,并优化椭圆形井壁的应力调控机制,提升极端条件下井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上述分析对于破解深部竖井工程中高地应力、高温、高水压多场耦合作用下的井壁失效难题具有参考意义。通过建立多维参数耦合分析模型及新型复合井壁技术体系,为千米级深井井壁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壁结构 围岩荷载 水平地压理论 井壁与围岩相互作用 井壁厚度设计规范 椭圆形井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沙漠砂混凝土耐久性分析
2
作者 段欣池 李志强 +2 位作者 周阳 李刚 王凌霄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161,共7页
为研究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沙漠砂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对沙漠砂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以有效孔隙率、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相对硫酸根离子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合SEM微观扫描电镜、X射线单晶衍射,探究了硫酸盐侵蚀环境下... 为研究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沙漠砂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对沙漠砂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以有效孔隙率、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相对硫酸根离子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结合SEM微观扫描电镜、X射线单晶衍射,探究了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沙漠砂混凝土的劣化规律及机理并建立力学性能退化模型。结果表明:沙漠砂不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但增加沙漠砂替代率能够提高Ca(OH)_(2)的消耗量与C-S-H的生成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有效孔隙率,抑制混凝土内部初始裂缝产生,减弱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抗压强度退化。沙漠砂替代率为40%的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经历150次硫酸盐-干湿循环后,有效孔隙率上升40.58%,抗压强度降低7.06%,0~4 mm深度下的硫酸根离子含量为0.720%,各项指标优于普通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混凝土 硫酸盐侵蚀 干湿循环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体隧洞爆破引起的非对称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西森 于建新 +2 位作者 魏海霞 吴卫东 姜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7,共7页
由于地质条件及岩石分布的不规则性,爆破开挖诱发的振动在隧洞掌子面后方两侧对称位置处的传播规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点。以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为背景,基于开展的顺层隧洞爆破振动监测实验,分析了掏槽、辅助、周边和底板等典型段别... 由于地质条件及岩石分布的不规则性,爆破开挖诱发的振动在隧洞掌子面后方两侧对称位置处的传播规律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点。以新疆奎屯河引水工程为背景,基于开展的顺层隧洞爆破振动监测实验,分析了掏槽、辅助、周边和底板等典型段别爆破作用下,爆破掌子面后方隧洞环向和纵向的非对称振动响应特性及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受顺层节理的影响,掌子面后方隧洞两侧相同距离处三向速度峰值大小不同,沿隧洞轴向与垂直隧洞壁方向的振速两侧相同位置的振速比值为1.5~2.5;竖直方向峰值振速差别相对较小,两侧相同位置的振速比值为1.1~1.5。沿隧洞纵向方向,距掌子面距离26 m范围内,振动速度衰减较快,随后衰减速率明显降低,两侧振速的非对称特征逐渐不显著。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施工中的爆破振动控制与爆破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爆破 顺层节理 非对称振动 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SVM的隧道人员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荣明 陈英杰 +2 位作者 黄超 王大川 原俊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2-2132,共11页
隧道人员安全状态的判断主要通过收集施工人员的体征和洞内环境数据,对异常状态的预警通常需要专业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判断,运维成本高且工作效率较低。针对此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单分类支持向量机的人员安全状态检测以及预警模... 隧道人员安全状态的判断主要通过收集施工人员的体征和洞内环境数据,对异常状态的预警通常需要专业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出判断,运维成本高且工作效率较低。针对此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单分类支持向量机的人员安全状态检测以及预警模型。首先,通过在现场部署传感器设备,获取实际隧道施工场景安全状态下的数据,并构建OCSVM模型进行异常状态预测;接着,保留模型进行预警状态测试,从工程实例中收集相关环境数据以及施工人员体征数据,并进行横向不同参数模型试验和纵向不同预警状态比例数据试验;最后,评估模型对人员信息安全状态判断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人员安全状态预警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类支持向量机 人员安全状态检测 隧道施工 OCSV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八大石水库断层破碎带化学固结灌浆处理 被引量:4
5
作者 郭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66-169,共4页
新疆哈密八大石水库坝基f10和f11断层破碎带内岩体力学性能较差,对坝基承载能力及防渗影响较大,前期采用水泥灌浆无法满足要求。后期采用化学灌浆的方法对破碎带区域进行处理,选取CW510系列环氧树脂作为化学灌浆材料,并通过参数及工艺... 新疆哈密八大石水库坝基f10和f11断层破碎带内岩体力学性能较差,对坝基承载能力及防渗影响较大,前期采用水泥灌浆无法满足要求。后期采用化学灌浆的方法对破碎带区域进行处理,选取CW510系列环氧树脂作为化学灌浆材料,并通过参数及工艺的调节对灌浆过程进行控制。现场压水检测、声波、孔内变形模量等测试结果表明,化学灌浆技术可有效提高断层破碎带的力学性能和完整性,是处理该类复杂基础灌浆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水泥灌浆 化学灌浆 环氧树脂 八大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农业高效节水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新科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8期150-154,共5页
节水农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当前绿色农业高效节水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总结了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的基础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灌溉设备... 节水农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当前绿色农业高效节水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总结了我国现代节水农业的基础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灌溉设备与技术开发、农业用水精量配置与调控、作物高效用水机理和农业用水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建议开展水肥一体化智能技术与管理及其对作物、土壤、环境、社会等综合效应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高效节水 节水灌溉方式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