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及血栓前状态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和APCR及HHcy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丽霞 丁秋兰 +9 位作者 吴克雄 胡军 王学锋 东传玲 戴菁 张斌 代静 贺萍 张学平 王云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50-185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活化蛋白C抗性(APCR)及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0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纳入研究的223例血栓患者中,经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脑梗塞(CI)80例、心肌梗塞(MI)82例和静脉血栓栓...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活化蛋白C抗性(APCR)及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0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对照;纳入研究的223例血栓患者中,经计算机断层显像(CT)的脑梗塞(CI)80例、心肌梗塞(MI)82例和静脉血栓栓塞(VTE)61例;另纳入研究的270例血栓前状态患者中,妊高症(PTH)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62例、糖尿病(DM)60例和癌症(CA)72例。以循环酶法和APTT凝固法分别测定病例组和正常对照血浆中HHcy及APCR,并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RFLP)测定FV G1691-A、G1091-C、A1090-G等3种基因多态性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血栓患者APCR阳性率最高(62.29%),正常对照组APCR阳性很低(7.33%),而其HHcy阳性分别为68.42%及10.00%。发现3例FV基因杂合突变静脉血栓患者为APCR阳性。结论:静脉血栓患者HHcy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HHcy是引起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静脉血栓患者存在APCR,而APCR阳性可能与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血栓前状态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活化蛋白C抵抗 凝血因子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疾病患者343份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宝卫 刘墅竹 孙菊芬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01-103,共3页
了解胆汁中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343例胆道疾病手术患者抽取胆汁进行常规培养及应用英国OXID血液增菌瓶和ATB自动细菌鉴定统对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343份胆汁中共培养出10种113株细菌(不包括厌养菌)阳性率... 了解胆汁中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343例胆道疾病手术患者抽取胆汁进行常规培养及应用英国OXID血液增菌瓶和ATB自动细菌鉴定统对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343份胆汁中共培养出10种113株细菌(不包括厌养菌)阳性率为37.4%,主要菌种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比率较高。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三代、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利福平敏感性较好。胆道感染多由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引起的,为此,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胆汁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1/2受体拮抗剂-G31P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转移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彭静 王冰 +3 位作者 魏晶 王世仪 屈虹 李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6-391,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细胞系HCA-P/L6足趾转移动物模型,观察CXCR1/2受体拮抗剂-G31P对该模型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用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细胞系HCA-P/L6制造足趾转移动物模型。同时背部皮下注射CXCR1/2受体拮抗... 目的:建立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细胞系HCA-P/L6足趾转移动物模型,观察CXCR1/2受体拮抗剂-G31P对该模型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用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细胞系HCA-P/L6制造足趾转移动物模型。同时背部皮下注射CXCR1/2受体拮抗剂G31P或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肉眼观察转移模型中小鼠足垫原位移植瘤出现的时间和瘤体的状态、淋巴结肿大情况,记录小鼠健康状况。第21天时,解剖小鼠,取各部位淋巴结并测量其最长径,并取足垫皮下原位移植瘤及可疑转移脏器,制作病理切片。切取部分淋巴结RT-PCR检测淋巴结中CXCR2、KC、MIP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小鼠体重和原位移植瘤体积即足趾体积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小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腋窝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直径均大于实验组(P<0.05),且转移率有显著差异,病理检测显示对照组小鼠各部位淋巴结瘤细胞呈片状分布,异性型明显,并可见多核的巨瘤细胞。实验组小鼠淋巴结中只有一小部分可见个别散在瘤细胞。RT-PCR显示对照组小鼠足垫原位移植瘤MIP-2 mRNA表达明显增高。结论:CXCR1/2受体拮抗剂-G31P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型肝癌 CXCR1 2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并发Ⅰ型血管性血友病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病例报道
4
作者 菅辉玲 宋永顺 +3 位作者 刘禹 胡军 高丽霞 许冠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0-402,共3页
患者,男,59岁,因“反复皮肤黏膜出血3年余”就诊。患者曾有外力导致鼻腔出血难以自行止血病史。行凝血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Ⅰ型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及相关检查,患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 患者,男,59岁,因“反复皮肤黏膜出血3年余”就诊。患者曾有外力导致鼻腔出血难以自行止血病史。行凝血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Ⅰ型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及相关检查,患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增高明显,确诊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同时检测出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的L265P突变合并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4(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4,CXCR4)基因变异,位点为c.1013C>G。积极治疗原发病后,未再次出血。vWD是一种少见的获得性出血疾病,大多数病例是由于循环中的抑制物诱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清除加速所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B淋巴细胞疾病,其循环中IgM可能加速vWF的清除,从而继发vWD。MYD88^(L265P)与CXCR4^(1013G)双突变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肿瘤负荷重,IgM高,更易并发vWD。该病例资料提示医务人员在诊断vWD时应警惕是否存在其他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对于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相关B淋巴细胞疾病,特别是MYD88^(L265P)与CXCR4^(1013G)双突变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应早期干预,避免诱发vWD,从而减轻患者出血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巨球蛋白血症 免疫球蛋白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