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续时效对xTiB_(2)/Al-5Cu-0.85Mn-0.35Mg-0.5A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宇航 王培卿 +3 位作者 李新雷 薛彦庆 张晗 吕亚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共9页
采用混合熔盐法制备xTiB_(2)/Al-5Cu-0.85Mn-0.35Mg-0.5Ag(x=0%,1%,3%,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材料,并进行单级时效和断续时效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 采用混合熔盐法制备xTiB_(2)/Al-5Cu-0.85Mn-0.35Mg-0.5Ag(x=0%,1%,3%,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材料,并进行单级时效和断续时效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均呈持续增加趋势,但伸长率逐渐下降。当TiB_(2)含量为3%时,单级时效处理(175℃/3 h)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伸长率分别为465.1,496.8 MPa,78.9 GPa和4.8%,采用175℃/1.5 h+150℃/13.5 h断续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至479.3,507.2 MPa和79.1 GPa,比单级时效处理分别提高了5.9%,2.1%和0.25%,伸长率下降至4.1%。二次时效温度显著影响时效沉淀相的析出序列,是材料性能得以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当二次时效温度为100℃时,θ'-Al_(2)Cu相为主要时效强化相,二次时效温度为150℃时,Ω-Al_(2)Cu相成为主要的时效强化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 铝基复合材料 断续时效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玉方 张慧丽 +4 位作者 梁丰国 杨新伟 陈长科 买买提江·依米提 马俊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7,共6页
化学氧化还原法是工业上较为成熟的一种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的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改进Hummers法氧化剥离石墨,在喷雾干燥条件下获得了片状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然后分别采用维生素C(Vitamin C,... 化学氧化还原法是工业上较为成熟的一种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的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改进Hummers法氧化剥离石墨,在喷雾干燥条件下获得了片状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然后分别采用维生素C(Vitamin C,VC)化学还原、快速升温热还原、慢速升温热还原、VC还原结合快速升温热还原法对GO样品进行还原,得到了四种RGO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物理化学表征。结果表明,还原方法对RGO形貌结构及导电性有显著影响:采用VC化学还原可得到比表面积较大且具有微/介多级孔道的球状RGO,其还原程度低,导电性差;采用热还原可得到还原程度较高、导电性良好的片状RGO,并且较快的升温速率有利于发生膨胀剥离,可有效提高相应RGO样品的比表面积;VC还原与快速升温热还原相结合则可以得到比表面积和还原程度都较高的多孔球状RGO,但由于RGO颗粒之间较大的接触电阻,其导电性不及热还原得到的片状R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还原方法 化学还原 热还原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态化焙烧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铝及其结构表征
3
作者 宋忠赫 武小明 +3 位作者 刘鹏飞 崔梦洁 姚增利 任铁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7-173,共7页
流态化焙烧通过气体阻隔可降低晶粒间的作用力,抑制晶粒熔融生长,减少团聚。以AlOOH为原料,在流态化焙烧炉中焙烧出一系列比表面积大、表面富酸量、晶相稳定的纳米氧化铝。通过分析产品的形貌和织构性质,探究了流态化焙烧对纳米氧化铝... 流态化焙烧通过气体阻隔可降低晶粒间的作用力,抑制晶粒熔融生长,减少团聚。以AlOOH为原料,在流态化焙烧炉中焙烧出一系列比表面积大、表面富酸量、晶相稳定的纳米氧化铝。通过分析产品的形貌和织构性质,探究了流态化焙烧对纳米氧化铝表面官能团和活性因子的影响。成功制备超细α-Al_(2)O_(3),控制粒径在100~200nm之间。结果表明:1200℃下流态化焙烧获得的α-Al_(2)O_(3)(L1200)比表面积为57.27m^(2)/g,固定床焙烧氧化铝(G1200)仅为14.20m^(2)/g。L1200表面具有更多的酸碱量和更强的酸碱活性中心,Bronsted酸(B酸)和Lewis酸(L酸)含量分别为42.641mmol/g和342.681mmol/g,B/L(B酸/L酸的比值)为0.124,相比G1200(B酸:7.629mmol/g,L酸:177.301mmol/g,B/L:0.043)具有明显的酸活性优势。L酸向B酸转化提高了纳米氧化铝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氧化铝 烧结 流态化 失活 表面酸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有序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培霞 安茂忠 田兆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0,94,共5页
为了得到纳米孔排列高度有序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以0.3 mol.L-1的草酸为电解液研究了模板的制备工艺.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多孔氧化铝模板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分析高纯铝及氧化膜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铝基体... 为了得到纳米孔排列高度有序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以0.3 mol.L-1的草酸为电解液研究了模板的制备工艺.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多孔氧化铝模板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分析高纯铝及氧化膜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铝基体不经过高温退火处理,同样能够得到高度有序的氧化铝膜,简化了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工艺.分别讨论了阳极氧化电压和电解液温度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形貌及孔径的影响,并对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得的多孔氧化铝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的多孔氧化铝模板的有序性优于一步氧化法.XRD分析证实,多孔氧化铝膜由非晶态的A l2O3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多孔氧化铝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厉英 曾杰 +1 位作者 闫晨 刘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88,共4页
高纯镓主要以砷化镓、磷化镓、氮化镓的形式应用于无线通讯和光电半导体领域;随着3G智能手机、LED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高纯镓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对高纯镓的研制和生产。总结了高纯镓的相关制备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高纯镓主要以砷化镓、磷化镓、氮化镓的形式应用于无线通讯和光电半导体领域;随着3G智能手机、LED市场的快速发展,对高纯镓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对高纯镓的研制和生产。总结了高纯镓的相关制备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联合法是生产高纯镓的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镓 制备 电解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轧制对高压电解电容器用铝箔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磊 翟新生 +1 位作者 刘杨 左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利用异步轧制技术对高压电解电容器用高纯铝进行冷轧,研究了异步轧制参数对铝箔冷轧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步轧制的搓轧区效应,可使铝箔形成不同于同步轧制的6种主要织构的含量与分布.慢辊侧的织构总体含量高于快辊侧总体含量;S{123}〈... 利用异步轧制技术对高压电解电容器用高纯铝进行冷轧,研究了异步轧制参数对铝箔冷轧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异步轧制的搓轧区效应,可使铝箔形成不同于同步轧制的6种主要织构的含量与分布.慢辊侧的织构总体含量高于快辊侧总体含量;S{123}〈634〉织构、C{112}〈111〉织构的变化趋势相同,立方织构{001}〈100〉、旋转立方织构{001}〈110〉的变化趋势相同;Goss织构含量较低,且对快慢辊、形变量、速比都不敏感.织构的体积分数对速比敏感,同时调整速比与终道次形变量,可提高冷轧织构的含量.结合实际要求形变量,速比控制在1.06和1.13,可获得含量高于同步轧制的冷轧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轧制 高纯铝箔 织构 速比 形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Zn对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比电容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左宏 刘春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29-3134,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定量检测立方织构,采用二次离子质谱仪分析铝箔表层Zn元素分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腐蚀结构,研究Zn含量对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腐蚀结构及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含量由1.9×10 6(质量分数,下同)提高至2.... 采用X射线衍射仪定量检测立方织构,采用二次离子质谱仪分析铝箔表层Zn元素分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腐蚀结构,研究Zn含量对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腐蚀结构及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含量由1.9×10 6(质量分数,下同)提高至2.0×10 5时,铝箔立方织构的体积分数仍可达到95%,Zn更多地富集于铝箔表面,导致腐蚀结构均匀,进而使阳极在520 V时的比电容由0.666μF/cm2增加到0.689μF/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电容器 高压铝箔 微量锌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纳米结构正极材料LiV_3O_8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辉 李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9-992,共4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LiV3O8。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水热温度的升高,...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LiV3O8。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水热温度的升高,粒子直径增大,形貌和尺寸的均一性有所降低,材料的电荷转移电阻减小,有利于Li+的嵌入与脱出,比容量也随之增加。180℃得到的产物在1.8~3.8 V的电位范围内,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90 mA.h/g,30周充放电循环后仍有200 mA.h/g以上的容量,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材料存在一定的非晶缺陷,其粒子具有较宽范围的粒径分布,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LIV3O8 纳米结构正极材料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力异步轧制对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铝箔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新生 王磊 +2 位作者 刘杨 薄婵娟 左良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研究了张力异步轧制参数以及再结晶退火对高压电解电容器用高纯铝箔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张力异步轧制条件下,快、慢辊各织构的含量随速比的变化不明显,立方织构含量不高,而S织构和C织构的含量增加.再结晶退火后,张力异步轧制铝箔的快... 研究了张力异步轧制参数以及再结晶退火对高压电解电容器用高纯铝箔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张力异步轧制条件下,快、慢辊各织构的含量随速比的变化不明显,立方织构含量不高,而S织构和C织构的含量增加.再结晶退火后,张力异步轧制铝箔的快、慢辊侧立方织构、旋转立方织构以及有利织构之和较无张力条件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轧制 高纯铝箔 张力 冷轧织构 再结晶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Ga对电容器阳极用铝箔组织及比电容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左宏 李新芳 刘春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00-1403,1408,共5页
采用X射线衍射定量检测含微量Ga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用退火箔的立方织构,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其显微组织,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腐蚀箔的腐蚀结构,研究了微量Ga对组织结构、腐蚀结构及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Ga的质量分数由0.5×... 采用X射线衍射定量检测含微量Ga高压电解电容器阳极用退火箔的立方织构,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其显微组织,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腐蚀箔的腐蚀结构,研究了微量Ga对组织结构、腐蚀结构及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Ga的质量分数由0.5×10^(-6)提高至11.6×10^(-6)时,铝箔的立方织构的体积分数略微下降,但在520V的比电容却由0.662μF/cm^2增加到0.706μF/cm^2;当Ga的质量分数增加至21.4×10^(-6)时,显微组织及织构变化不明显,但比电容下降至0.693μF/cm^2.这是因为适当添加微量Ga能促进电化学腐蚀发孔,增加箔的表面积,提高其比电容;但Ga的质量分数高于11.6×10^(-6)时,将增加箔的并孔数量,减少其表面积,导致比电容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电容器 高压铝箔 微量镓 比电容 立方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煅烧氢氧化铝生产中α-Al_(2)O_(3)定量转变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李斯 徐强 +3 位作者 高艳丽 马冰 陈长科 赵晨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4,共9页
为探究煅烧过程中不同因素对α-Al_(2)O_(3)定量转变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并确定制备特定α-Al_(2)O_(3)含量的最佳制备条件,将4N级氢氧化铝在不同温度、升温速率以及保温时间下进行煅烧。对煅烧后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响应曲面... 为探究煅烧过程中不同因素对α-Al_(2)O_(3)定量转变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并确定制备特定α-Al_(2)O_(3)含量的最佳制备条件,将4N级氢氧化铝在不同温度、升温速率以及保温时间下进行煅烧。对煅烧后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优化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与保温时间是影响氧化铝相变过程α-Al_(2)O_(3)定量转变的主要因素,随着煅烧温度与保温时间的增长,α-Al_(2)O_(3)的含量也在增加。在煅烧温度为1130~1170℃、升温速率1~5℃/min、保温时间1~3 h的条件下,以α-Al_(2)O_(3)含量值为响应变量建立模型,分别设定α-Al_(2)O_(3)含量取值为0.75、0.85和0.95进行验证,相对应所得最优结果煅烧温度分别为1155.53、1169.14、1169.54℃,升温速率分别为4.97、4.94、4.95℃/min,保温时间分别为2.97、2.41、2.67 h,所建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差小于8%,证明所建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氧化铝 煅烧 定性 定量转变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LiM_xV_(3-x)O_8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12
作者 杨辉 李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9-404,共6页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3O8,并通过掺杂过渡金属离子M(Mn、Ti、Co和Ni)部分取代V,经烧结制得LiMxV3-xO8.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扫描电镜及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表征样品的结构、形貌和检测电极电化...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3O8,并通过掺杂过渡金属离子M(Mn、Ti、Co和Ni)部分取代V,经烧结制得LiMxV3-xO8.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扫描电镜及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表征样品的结构、形貌和检测电极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性能均有影响.500℃烧结6 h的LiV3O8,在1.8~3.8 V范围内,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300.4 mAh.g-1.掺杂x=0.1的Ti、Co可改善LiMxV3-xO8电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材料 LIV3O8 电化学性能 掺杂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中金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葛钰玮 肖丽梅 +3 位作者 索金玲 王成 胡晓民 赵淑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3-1427,共5页
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经焙烧除硫后,用王水分解,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富集分离试样中金,硫脲解脱后,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测定金含量。针对该类物料基体复杂的特点,对影响测定结果的各... 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经焙烧除硫后,用王水分解,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富集分离试样中金,硫脲解脱后,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测定金含量。针对该类物料基体复杂的特点,对影响测定结果的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得12个进口铜锍及含铜烧结物的实际样品的金含量无明显差异,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够较好地解决铜锍及含铜烧结物中金含量测定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 金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CrCoAlY-Cr_(3)C_(2)复合涂层的摩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20
14
作者 覃鑫 祁文军 左小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114,共8页
为了提高TC4钛合金表面摩擦磨损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以NiCrCoAlY+20%(质量分数)Cr_(3)C_(2)混合粉末作为熔覆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NiCrCoAlY-Cr_(3)C_(2)复合涂层,利用OM,SEM,XRD,EDS等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 为了提高TC4钛合金表面摩擦磨损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以NiCrCoAlY+20%(质量分数)Cr_(3)C_(2)混合粉末作为熔覆粉末,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NiCrCoAlY-Cr_(3)C_(2)复合涂层,利用OM,SEM,XRD,EDS等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采用HXD-1000TB显微硬度计测量涂层显微硬度;采用MMG-500三体磨损试验机与WS-G150智能马弗炉对涂层和基体进行摩擦磨损及高温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可以制备形貌良好、无裂纹和气孔等缺陷的复合涂层。熔覆区显微组织结构致密,多为针状晶和树枝晶;结合区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平面晶、胞状晶和树枝晶组成,生成了多种可提高耐磨性和高温抗氧化性的碳化物、氧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的最高显微硬度为1344HV,约为钛合金基体350HV的3.8倍;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为0.2~0.3,较钛合金基体的摩擦因数0.6~0.7明显下降;相同条件下复合涂层的磨损失重为0.00060 g,是钛合金基体磨损失重0.06508 g的0.9%;恒温850℃氧化100 h后复合涂层氧化增重为6.01 mg·cm^(-2),约为钛合金基体氧化增重25.10 mg·cm^(-2)的24%。激光熔覆技术有效改善了TC4钛合金表面的摩擦磨损和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熔覆 显微组织 磨损性能 高温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对电解电容器用铝箔的直流扩面增容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文峰 刘瑞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438,共5页
通过失重法、Tafle曲线、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钠对铝箔在H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并研究了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钠对铝箔在HCl溶液中直流扩面增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ol/L的HCl溶液中,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钠对铝箔具... 通过失重法、Tafle曲线、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钠对铝箔在H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并研究了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钠对铝箔在HCl溶液中直流扩面增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mol/L的HCl溶液中,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钠对铝箔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两者均属于混合型缓蚀剂,且在铝箔表面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为物理吸附;在2.0mol/L的HCl溶液中加入的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钠浓度分别达到1.5g/L和2.5g/L时,铝箔的直流扩面增容效果较好,其比电容分别达到986.11μF/cm2和1101.91μF/cm2,比未加入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钠时的比电容分别提高42.8%和59.6%,且失重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缓蚀剂 阴极铝箔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铝灰碱性焙烧提取铝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颜凌 贺永东 +2 位作者 赵亿坤 陈长科 何超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131,共4页
采用碱性焙烧法提取高纯铝灰中的铝,探讨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碱灰比等因素对铝灰中铝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焙烧适宜条件为: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60 min、碱灰比1.0,此时得到的焙烧产物物相为NaAlO_(2)、Al_(2)O_(3),焙烧... 采用碱性焙烧法提取高纯铝灰中的铝,探讨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碱灰比等因素对铝灰中铝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焙烧适宜条件为: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60 min、碱灰比1.0,此时得到的焙烧产物物相为NaAlO_(2)、Al_(2)O_(3),焙烧产物在温度25℃、液固比10∶1条件下水浸60 min,铝浸出率为7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灰 碱性焙烧 浸出 焙烧温度 焙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形和张力对铝箔卷取过程横向屈曲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海军 何安瑞 +2 位作者 陈长科 王修亮 左小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82-2791,共10页
为研究初始板形缺陷和卷取张力对清洗线卷取过程铝箔横向屈曲的影响规律,建立抑制其产生的有效工艺制度,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清洗线卷取过程动态仿真模型,通过修改INP文件为铝箔带材施加不同初始板形缺陷,观察不同初始板形缺陷和... 为研究初始板形缺陷和卷取张力对清洗线卷取过程铝箔横向屈曲的影响规律,建立抑制其产生的有效工艺制度,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清洗线卷取过程动态仿真模型,通过修改INP文件为铝箔带材施加不同初始板形缺陷,观察不同初始板形缺陷和卷取张力时铝箔卷取过程横向屈曲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无初始板形缺陷铝箔卷取时仅存在横向起皱,不发生横向屈曲;当浪高和卷取张力一定时,改变浪宽可减少铝箔横向屈曲缺陷;当浪宽和卷取张力一定时,减小浪高可减少铝箔横向屈曲缺陷;当浪高和浪宽一定时,除局部窄浪外,增大卷取张力可减少横向屈曲缺陷;具有双边浪板形缺陷的铝箔,卷取过程中不受浪宽、浪高和卷取张力的影响,卷取时不发生横向屈曲。清洗线卷取过程铝箔横向屈曲可通过测量铝箔初始板形预测,并通过调整卷取张力来减小,有利于提高卷取过程板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板形 卷取张力 清洗线 卷取过程 横向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箔清洗线卷取过程横向起皱与屈曲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海军 何安瑞 +2 位作者 陈长科 王修亮 左小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555,共10页
铝箔在清洗线出口卷取过程中常出现明显的横向起皱现象,严重时导致铝箔横向屈曲并产生废料。为了掌握卷取过程铝箔横向起皱规律以及采用适当方法来改善卷取过程屈曲问题,根据清洗线出口卷取设备实际情况,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清洗... 铝箔在清洗线出口卷取过程中常出现明显的横向起皱现象,严重时导致铝箔横向屈曲并产生废料。为了掌握卷取过程铝箔横向起皱规律以及采用适当方法来改善卷取过程屈曲问题,根据清洗线出口卷取设备实际情况,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清洗线出口卷取过程动态仿真模型。针对当前存在的横向起皱和屈曲问题,利用该模型研究铝卷凸度、铝箔长宽比、铝箔厚度、卷取张力、铝箔屈服强度和铝箔初始板形缺陷对铝箔卷取过程横向起皱和屈曲的影响,得出各因素对铝箔横向起皱和屈曲的影响规律,预测铝箔发生屈曲的可能性。仿真得出的一系列结论为生产中卷取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铝箔横向起皱和屈曲现象,减少废料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 卷取 横向起皱 横向屈曲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晶体的制备方法及特点概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106,共5页
简述了人造蓝宝石晶体的应用领域,介绍了8种熔体生长方式制备人造蓝宝石晶体的过程和特点,并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 氧化铝单晶 蓝宝石晶体 制备方法 溶液生长法 熔体生长法 气相生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稀土对过共晶Al-28wt%Si合金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玉露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52-53,共2页
对过共晶Al-28wt%Si合金进行混合稀土变质处理,研究了变质对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稀土对合金中的初晶硅有较为明显的变质效果,使其尺寸由200μm以上减小到100μm左右,呈不规则颗粒状;对共晶硅的细化效果更... 对过共晶Al-28wt%Si合金进行混合稀土变质处理,研究了变质对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稀土对合金中的初晶硅有较为明显的变质效果,使其尺寸由200μm以上减小到100μm左右,呈不规则颗粒状;对共晶硅的细化效果更为显著,由粗大的板片状细化为短杆状,变质后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铝硅合金 混合稀土 变质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