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热-电-磁场耦合的高温蓄热导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田艳丰 赵鑫鑫 +2 位作者 付启桐 王哲 赵旭章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1059,共9页
在对固体蓄热装置内部导体的检测中,发现高温情况下由于传热导体电磁受力的原因易诱发导体形变、自身短路、元件击穿等问题,严重影响蓄热安全。为研究电热元件在蓄热孔内的电磁分布及受力情况,本文侧重于800℃左右高压电热元件结构优化... 在对固体蓄热装置内部导体的检测中,发现高温情况下由于传热导体电磁受力的原因易诱发导体形变、自身短路、元件击穿等问题,严重影响蓄热安全。为研究电热元件在蓄热孔内的电磁分布及受力情况,本文侧重于800℃左右高压电热元件结构优化设计、电磁分析计算,确保在高电压下电磁场合理分布。对螺旋形、波浪形电热元件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两种模型磁密分布规律,优化设计了波形电热元件弯折结构,并分析了不同电压、不同波距对平角波形元件的磁密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结构中波形电热元件磁密分布更为合理;优化后的平角设计可有效降低元件内外侧击穿。此外,电压仅对电热元件磁密数值有影响,而大波距可有效减弱磁密分布。本文在证明提出电热元件模型可行性的同时,还对蓄热安全有良好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体 高温高电压 电热元件 磁密分布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固废蓄热技术及其潜在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宝让 马慧博 +4 位作者 赵旭章 李文瀚 金永强 张志鸿 郝俊杰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84-201,共18页
本文在对钢渣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针对钢渣固废蓄热技术进行了整理和概括。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总结,指出工业固废钢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储热成本,促进蓄热技术优化,是一种潜在的低成本储热材料。通过对钢... 本文在对钢渣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针对钢渣固废蓄热技术进行了整理和概括。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系统总结,指出工业固废钢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储热成本,促进蓄热技术优化,是一种潜在的低成本储热材料。通过对钢渣蓄热技术的分析和总结,本文提出优化和开发新型钢渣材料成型工艺、钙剂循环热化学和吸附储热等技术以及拓展填充床蓄热技术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相关内容对钢渣固废储热及相关技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钢渣 显热蓄热 潜热蓄热 热化学蓄热 填充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制热储热装置性能测试与评定
3
作者 陈雷 赵旭章 +2 位作者 闫水海 金永强 邢作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59,共5页
为了对固体电制热储热装置进行性能测试与评定,提出了一种利用电阻丝加热各类固体储热材料的电制热储热装置性能测试方法,并设计了评定指标。根据固体电制热储热装置的测试和评定要求,针对储热装置性能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储热装置实物平... 为了对固体电制热储热装置进行性能测试与评定,提出了一种利用电阻丝加热各类固体储热材料的电制热储热装置性能测试方法,并设计了评定指标。根据固体电制热储热装置的测试和评定要求,针对储热装置性能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储热装置实物平台建立了装置测试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数据采集工具对装置进行周期性的数据采集,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储热装置进行储热、静置和释热3个阶段的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同时,对具体的储热装置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计算及分析,结果证实提出的电制热储热装置性能测试与评定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利用电阻丝加热各类固体储热材料的电制热储热装置进行性能测试与评定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制热储热装置 理论分析 数据分析 测试与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层油对钢渣道路的基-面层层间抗剪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宇晗 陈国新 +2 位作者 李黎阳 苏万忠 赵旭章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95-3004,共10页
为了研究透层油的种类及用量对钢渣道路中基−面层层间抗剪性能的影响,以水泥稳定钢渣基层−透层−钢渣沥青面层的复合试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SBS改性沥青、乳化沥青与基质沥青作为透层油制作基−面层试件,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基−面层... 为了研究透层油的种类及用量对钢渣道路中基−面层层间抗剪性能的影响,以水泥稳定钢渣基层−透层−钢渣沥青面层的复合试件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SBS改性沥青、乳化沥青与基质沥青作为透层油制作基−面层试件,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基−面层试件进行斜剪试验,并对斜剪试验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及方差分析,得出最佳透层油及其最佳用量。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水泥稳定钢渣基层−透层−钢渣沥青面层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引入摩擦因数结合斜剪试验的结果,建立摩擦因数与最佳透层油用量之间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3种透层油中,撒布SBS改性沥青的试件抗剪强度最大、基质沥青次之、乳化沥青最小,结合黏结系数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确定以SBS改性沥青作为最佳透层油;SBS改性沥青用量与层间抗剪强度之间服从二次函数关系,在0.6~1.4 kg/m2的用量内,SBS改性沥青的最佳用量为0.96 kg/m2,此用量下取得最大抗剪强度1.01 MPa;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提出SBS改性沥青用量与摩擦因数之间的公式,并且依据该公式推荐SBS改性沥青用量为0.7~1.3 kg/m2,此时摩擦因数建议取0.69~0.71。当SBS改性沥青用量为0.96 kg/m2时,摩擦因数建议取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钢渣基层 抗剪性能 斜剪试验 透层油 SBS改性沥青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离散元模型参数反演及断裂损伤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舒永 陈国新 +2 位作者 徐宇晗 苏万忠 赵旭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6-273,共8页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利用Particle Flow Code 3D构造真实钢渣石形状的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离散元模型,探究试样宏细观参数间的敏感性并建立两者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对不同钢渣石含量的试样进行无侧限单轴压缩模拟试验,结合接触计算、裂隙...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利用Particle Flow Code 3D构造真实钢渣石形状的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离散元模型,探究试样宏细观参数间的敏感性并建立两者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对不同钢渣石含量的试样进行无侧限单轴压缩模拟试验,结合接触计算、裂隙定位等程序系统,从强度、断裂损伤等方面分析试样在破坏过程中的宏细观力学特性及微裂隙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有效模量和摩擦系数对峰值强度几乎无影响;弹性模量受孔隙度、有效模量、黏结强度、平行黏结摩擦角影响较大;泊松比主要受孔隙度控制。随着钢渣石含量增加,试样的弹性模量、峰值强度升高,泊松比降低,峰后应力曲线渐陡,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裂缝形成主要分为萌生、扩展、汇集、贯通4个阶段,提高钢渣石含量,试样断裂面厚度增大,微裂隙数量成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稳定钢渣混合料 三维扫描 单轴压缩 参数敏感性 断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佳琦 陈国新 +1 位作者 苏万忠 赵旭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8-353,共6页
为研究不同钢渣掺量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钢渣等体积替代同粒径玄武岩粗集料,制备了5种不同钢渣体积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以及水稳定性能进行研究。选取动稳定度、车辙深度、最大弯拉应变、弯曲劲度模... 为研究不同钢渣掺量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钢渣等体积替代同粒径玄武岩粗集料,制备了5种不同钢渣体积掺量的沥青混合料,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以及水稳定性能进行研究。选取动稳定度、车辙深度、最大弯拉应变、弯曲劲度模量、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熵权TOPSIS法钢渣沥青混合料综合性能评价模型,并确定综合性能最优的钢渣体积掺量。研究结果表明:钢渣替代部分玄武岩粗集料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普通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明显优于钢渣沥青混合料;基于熵权TOPSIS理论,推荐沥青混合料中钢渣体积最佳掺量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熵权TOPSIS模型 综合评价 最佳钢渣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