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疆和田墨玉中石墨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 1
-
-
作者
张存
马楠
王婉琦
陈淑祥
吴煜
刘金海
-
机构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疆中鉴珠宝玉石检测研究院
-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S01期25-28,共4页
-
基金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产融合试点工程基础研究类项目(11240455)
自然资源部黄河上游战略性矿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YSMRKF202304)。
-
文摘
新疆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和田玉成矿区带,赋存大量优质原生和次生和田玉矿床。其中,新疆和田墨玉可以划分为两种典型类型,一种以阳起石为主要矿物,另一种则主要以透闪石和石墨为主要矿物,后者颜色通常由石墨包裹体导致。众所周知,石墨在有机和无机碳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科学揭示地球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科学指示意义,而和田墨玉中石墨包裹体则是研究新疆地区复杂背景下碳聚集、固定及循环的有利对象。但以往的研究重点关注了和田墨玉成因类型、形成机制等方面,针对石墨包裹体的碳质来源,尚未被厘定,不利于和田玉成矿规律和构造演化的完整科学认识。因此,本研究采用显微岩相学、电子探针、碳稳定同位素等技术手段,对新疆和田墨玉样品的矿物组成、石墨包裹体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和田墨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副矿物或次要矿物组成为石墨、方解石、透辉石和磷灰石等;石墨碳稳定同位素揭示,新疆和田墨玉中石墨包裹体的δ^(13)C_(PDB)处于-21.3‰~-8.5‰,平均值为-13.76‰,具有相对较重的碳同位素组成,指示石墨碳质来源具有有机和无机双重成因。结合区域地质环境,我们认为在古生代中酸性岩浆侵入到前寒武纪白云石大理岩过程中携带幔源重同位素碳,导致石墨和透闪石共同结晶或沉淀。本文研究为和田玉矿床成矿过程及地球深部碳循环方面提供独特视角。
-
关键词
和田墨玉
成矿过程
δ^(13)C稳定同位素
岩浆热液
新疆
-
Keywords
black nephrite jade
ore-forming processes
δ^(13)C stable isotopes
magmatic-hydrothermal processes
Xinjiang
-
分类号
P619.28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