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瑞峰
丛日环
+6 位作者
徐志宇
孙元丰
李晓阳
戴志刚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9,共10页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明确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对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整理2000—202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明确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对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整理2000—202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152篇,筛选数据676组,整合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措施(还田量、还田方式、还田深度、还田年限)对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产量及其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使作物产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秸秆还田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对提升水稻产量效果最佳。秸秆还田深度在0~10 cm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秸秆还田方式是影响玉米和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秸秆间接还田显著提升了玉米产量23.1%和小麦产量13.9%。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和还田方式是造成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养分提高的主要因素,还田年限>10 a、还田量>9 000 kg/hm^(2)条件下,翻压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还田年限和还田量的增加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容重呈下降趋势,土壤pH值保持稳定。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随着还田年限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增幅为8.2%,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间接还田和翻压还田深度>10~20 cm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不还田显著提高10.4%、15.4%和16.9%(P<0.05)。因此,秸秆还田需综合考虑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还田方式和还田深度等技术因素影响。合理的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实现增产培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还田
还田量
还田方式
还田深度
还田年限
作物产量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硝态氮水平下钙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盛锋
陈磊
+3 位作者
江华波
高丽丽
乙引
汪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047,共7页
为探讨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下外源钙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水培实验,在不同浓度硝态氮(0、2.5、50.0 mmol·L^(-1))下设置0 mmol·L^(-1)CaCl_(2)(缺钙)、2 mmol·L^(-1)CaCl_(2)(正常供钙)和2 mmol·L^(-1)CaCl...
为探讨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下外源钙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水培实验,在不同浓度硝态氮(0、2.5、50.0 mmol·L^(-1))下设置0 mmol·L^(-1)CaCl_(2)(缺钙)、2 mmol·L^(-1)CaCl_(2)(正常供钙)和2 mmol·L^(-1)CaCl_(2)+6 mmol·L^(-1)EGTA(Ca^(2+)螯合剂)三个外源钙梯度,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地上部鲜重及根系长度、表面积等形态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2.5 mmol·L^(-1)硝态氮处理相比,0和50 mmol·L^(-1)(高浓度)硝态氮供应下,小麦地上部鲜重、侧根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均明显减少,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无硝态氮(0 mmol·L^(-1))供应下,缺钙与EGTA施用对小麦根系侧根长度、侧根总数、次生根数、平均侧根长度均无明显影响。在硝态氮供应条件下,缺钙与EGTA施用后小麦根系伸长受抑,初生根长度、侧根长度、根系总长度均显著变短;一、二级侧根数及侧根总数和根系表面积均明显减少;直径>0.45 mm的根系所占比例增加,根系变粗。缺钙和添加EGTA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一致。综合分析,硝态氮供应水平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外源钙可能参与了硝态氮的这一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钙
EGTA
小麦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贾瑞峰
丛日环
徐志宇
孙元丰
李晓阳
戴志刚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机构
华中
农业
大学微量元素
研究
中心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
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农业
农村部
农业
生态与
资源
保护总站
湖北省
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1901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172678)
+2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662024PY017)
鄂尔多斯市盐碱地农牧业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试验示范项目课题(2023-KJCX-01)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BBB147)。
文摘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明确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对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整理2000—202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152篇,筛选数据676组,整合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措施(还田量、还田方式、还田深度、还田年限)对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产量及其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使作物产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秸秆还田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对提升水稻产量效果最佳。秸秆还田深度在0~10 cm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秸秆还田方式是影响玉米和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秸秆间接还田显著提升了玉米产量23.1%和小麦产量13.9%。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和还田方式是造成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养分提高的主要因素,还田年限>10 a、还田量>9 000 kg/hm^(2)条件下,翻压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还田年限和还田量的增加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容重呈下降趋势,土壤pH值保持稳定。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随着还田年限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增幅为8.2%,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间接还田和翻压还田深度>10~20 cm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不还田显著提高10.4%、15.4%和16.9%(P<0.05)。因此,秸秆还田需综合考虑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还田方式和还田深度等技术因素影响。合理的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实现增产培肥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土壤
秸秆还田
还田量
还田方式
还田深度
还田年限
作物产量
理化性质
Keywords
soils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amount of straw return
ways of straw return
depth of straw return
years of straw return
crop yiel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硝态氮水平下钙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盛锋
陈磊
江华波
高丽丽
乙引
汪洪
机构
中国
农业
科学院
农业
资源
与
农业
区划
研究
所/
农业
农村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黑土保护
利用
研究
院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04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7006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2013CB1274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2021)。
文摘
为探讨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下外源钙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水培实验,在不同浓度硝态氮(0、2.5、50.0 mmol·L^(-1))下设置0 mmol·L^(-1)CaCl_(2)(缺钙)、2 mmol·L^(-1)CaCl_(2)(正常供钙)和2 mmol·L^(-1)CaCl_(2)+6 mmol·L^(-1)EGTA(Ca^(2+)螯合剂)三个外源钙梯度,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地上部鲜重及根系长度、表面积等形态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2.5 mmol·L^(-1)硝态氮处理相比,0和50 mmol·L^(-1)(高浓度)硝态氮供应下,小麦地上部鲜重、侧根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均明显减少,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无硝态氮(0 mmol·L^(-1))供应下,缺钙与EGTA施用对小麦根系侧根长度、侧根总数、次生根数、平均侧根长度均无明显影响。在硝态氮供应条件下,缺钙与EGTA施用后小麦根系伸长受抑,初生根长度、侧根长度、根系总长度均显著变短;一、二级侧根数及侧根总数和根系表面积均明显减少;直径>0.45 mm的根系所占比例增加,根系变粗。缺钙和添加EGTA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一致。综合分析,硝态氮供应水平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外源钙可能参与了硝态氮的这一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硝态氮
钙
EGTA
小麦
根系
Keywords
Nitrate
Calcium
EGTA
Wheat
Root system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 [农业科学—农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的Meta分析
贾瑞峰
丛日环
徐志宇
孙元丰
李晓阳
戴志刚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硝态氮水平下钙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王盛锋
陈磊
江华波
高丽丽
乙引
汪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