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贾瑞峰 丛日环 +6 位作者 徐志宇 孙元丰 李晓阳 戴志刚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9,共10页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明确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对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整理2000—202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 探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在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明确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与还田方式对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收集整理2000—202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152篇,筛选数据676组,整合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措施(还田量、还田方式、还田深度、还田年限)对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的产量及其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使作物产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秸秆还田量是影响水稻产量差异性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对提升水稻产量效果最佳。秸秆还田深度在0~10 cm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秸秆还田方式是影响玉米和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秸秆间接还田显著提升了玉米产量23.1%和小麦产量13.9%。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和还田方式是造成秸秆还田后土壤速效养分提高的主要因素,还田年限>10 a、还田量>9 000 kg/hm^(2)条件下,翻压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还田年限和还田量的增加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容重呈下降趋势,土壤pH值保持稳定。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随着还田年限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增幅为8.2%,还田量>6 000~9 000 kg/hm^(2),间接还田和翻压还田深度>10~20 cm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不还田显著提高10.4%、15.4%和16.9%(P<0.05)。因此,秸秆还田需综合考虑秸秆还田年限、还田量、还田方式和还田深度等技术因素影响。合理的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实现增产培肥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还田 还田量 还田方式 还田深度 还田年限 作物产量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煅烧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楼思迪 曾彦琦 +5 位作者 任浏祎 杨思原 包申旭 汪少华 李维峰 王良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磷石膏(PG)是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全球产量巨大,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国。中国PG年产量已达0.75亿t,全球累计堆积量超过60亿t。大量堆积的PG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带来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阻碍了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磷石膏(PG)是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全球产量巨大,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国。中国PG年产量已达0.75亿t,全球累计堆积量超过60亿t。大量堆积的PG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带来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阻碍了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PG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天然石膏相似,其在建筑行业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潜力,可用于生产各式建筑材料。本研究聚焦于PG的煅烧工艺,旨在研究现阶段将其转化为β-半水石膏(β-HPG)和Ⅱ型无水石膏等高价值建筑材料的工艺。研究探讨了传统煅烧方法以及更先进的流化床煅烧技术。此外,还探索了煅烧‒酸浸联合处理等创新方法,以提高PG利用的质量和效率。煅烧过程可分为脱水、分解和相变三个阶段,温度控制对最终产品性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流化床煅烧和两步流化床煅烧在效率和产品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低温慢烧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均匀性并降低了能耗。煅烧‒酸浸联合处理显著提高了PG的白度和纯度,使其适用于高附加值应用。优化后的煅烧工艺可有效将PG转化为高质量建筑材料,为PG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有助于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煅烧技术 资源化利用 建筑材料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发展与应用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国庆 陈宏坤 +2 位作者 高璐阳 肖晨星 沈彦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34-138,共5页
缓控释肥对农业减肥增效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缓控释肥的起源及国内外缓控释肥的发展历程,对缓控释肥包膜材料及其对控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缓控释肥在水稻、小麦、玉米上的应用现状,最后针对缓控释肥应用存在... 缓控释肥对农业减肥增效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缓控释肥的起源及国内外缓控释肥的发展历程,对缓控释肥包膜材料及其对控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缓控释肥在水稻、小麦、玉米上的应用现状,最后针对缓控释肥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未来缓控释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发展历程 包膜材料 应用现状 发展对策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寒型优系蜂糖李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4
作者 左光泓 左怀揖 +2 位作者 王孝娣 李舟 石应来 《西北园艺》 2025年第2期20-24,F0002,共6页
耐寒型优系蜂糖李,是贵州名优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中国李品种类型贵州优质地方李品种“蜂糖李”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系,其保留了母系蜂糖李口感脆嫩、入口化渣、风味独特、无酸涩苦味的优点,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喜爱,是李中珍品。重点介绍... 耐寒型优系蜂糖李,是贵州名优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中国李品种类型贵州优质地方李品种“蜂糖李”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系,其保留了母系蜂糖李口感脆嫩、入口化渣、风味独特、无酸涩苦味的优点,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喜爱,是李中珍品。重点介绍了耐寒型优系蜂糖李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建园、苗木选择、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寒型优系蜂糖李 选育经过 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磷酸铁锂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多维度分析
5
作者 贾瑞峰 高璐阳 +3 位作者 沈彦辉 肖晨星 李婷婷 陈宏坤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26-33,共8页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体系中的重要分支,磷酸铁锂(LiFePO_(4),LFP)凭借其固有安全优势、循环稳定特性和显著成本竞争力,已在全球能源存储领域确立关键地位,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体系中的重要分支,磷酸铁锂(LiFePO_(4),LFP)凭借其固有安全优势、循环稳定特性和显著成本竞争力,已在全球能源存储领域确立关键地位,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收录文献,系统分析了2000—2024年CNKI和WOS核心数据库中5 641篇磷酸铁锂相关文献,旨在揭示其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及国际合作特征。结果显示,全球LFP研究发文量呈指数增长,中国在发文量及机构合作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序演化分析识别出3个特征鲜明的技术发展阶段:材料基础研究期(2003—2015年)以碳基复合改性和晶格掺杂优化为主导技术路径;系统集成发展期(2015—2020年)研究重心向荷电状态估算算法及储能系统匹配技术迁移;近期(2020—2024年)则聚焦热失控传播动力学及退役电池闭环再生体系构建。高被引文献分析显示,LFP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及规模化应用是核心议题。跨学科合作与绿色回收技术被列为未来关键研究方向,以推动LFP在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热失控 资源回收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中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磷移动性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赵旭剑 房福力 +5 位作者 王梦 于程程 息伟峰 王盛锋 王刚 武良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9-155,共7页
为探究在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壤磷移动性及小油菜生长的影响,采用土壤磷可视化方法观察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并利用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油菜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可显著提高碱性土... 为探究在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壤磷移动性及小油菜生长的影响,采用土壤磷可视化方法观察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并利用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油菜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可显著提高碱性土壤磷的扩散距离,最适添加比例为18.66%~28.00%。且相同硫含量条件下,以硫酸铵为硫来源的复合肥对碱性土壤磷的扩散距离优于以硫酸钾为硫来源的复合肥。随着复合肥中硫酸铵比例的提高,小油菜叶鲜重、叶干重、根干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复合肥中添加18.66%的硫酸铵促进小油菜生长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同等硫含量(S 4.51%)的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处理的小油菜叶绿素含量和根干重显著优于硫酸钾复合肥。试验结果为复合肥产品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在实现磷肥高效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磷移动性 碱性土 复合肥 小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矿伴生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7
作者 肖晨星 高璐阳 +1 位作者 沈彦辉 陈宏坤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103-107,共5页
阐述了全球主要伴生稀土磷矿中稀土的品位和储量;分析了湿法工艺和热法工艺对磷矿中稀土元素富集的影响;综述了结晶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和从磷石膏中回收稀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磷矿 伴生稀土 富集 提取 磷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土壤调理剂对南方酸化红壤的改良效果
8
作者 贾瑞峰 高璐阳 +2 位作者 肖晨星 沈彦辉 陈宏坤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236-240,共5页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化红壤地区作物产能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土壤调理剂在改良酸性土壤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利用Meta分析从2013—2023年关于土壤调理剂在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公开发表的103篇文献中遴选出符...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化红壤地区作物产能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土壤调理剂在改良酸性土壤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利用Meta分析从2013—2023年关于土壤调理剂在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公开发表的103篇文献中遴选出符合条件的445组相关数据,综合评估硅钙物质、有机物料、复合材料、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5种类型的土壤调理剂对南方酸性红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入土壤调理剂对中国南方酸化红壤地区的改良效果显著,从种植作物增产效果来看,施用复合材料提高作物增产效益较优,增产率达20.04%,而对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施用微生物菌剂土壤pH增幅达9.80%,施用生物炭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效果较佳,增幅分别达21.18%、10.62%和14.78%,分析土壤肥力指数变化,施生物炭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上升13.6%~58.2%。从不同角度出发,在中国南方酸化红壤地区选择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时,微生物菌剂有助于土壤酸碱度改良,而复合材料与生物炭更有利于作物增产与土壤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酸化红壤 土壤调理剂 META分析 作物产量 土壤培肥 改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缓控释肥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9
作者 贾瑞峰 沈彦辉 +3 位作者 李婷婷 肖晨星 高璐阳 陈宏坤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96-101,共6页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不同包膜材料包裹的缓控释肥因其降解速率不同影响肥料养分释放,进而影响该区域种植作物的产能提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包膜材料缓控释肥的田间应用效果,针对有机、无机包...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不同包膜材料包裹的缓控释肥因其降解速率不同影响肥料养分释放,进而影响该区域种植作物的产能提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包膜材料缓控释肥的田间应用效果,针对有机、无机包膜缓控释肥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产区的产量效应,探讨了合理利用物理包膜缓控释肥的方式,分析产生此差异的环境因素,对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包膜材料 水稻 小麦 玉米 作物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抑制剂对植物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10
作者 贾瑞峰 高璐阳 +4 位作者 沈彦辉 肖晨星 李婷婷 陈宏坤 武良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41-150,共10页
为明确脲酶抑制剂(NBPT)对植物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究最佳施氮量与NBPT含量,选用公开发表的10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NBPT对植物产量、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土壤铵态... 为明确脲酶抑制剂(NBPT)对植物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究最佳施氮量与NBPT含量,选用公开发表的10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NBPT对植物产量、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土壤铵态氮(NH_(4)^(+)-N)含量、硝态氮(NO_(3)^(-)-N)含量、NH_(3)挥发量、CO_(2)、CH_(4)、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相比,在尿素中添加NBPT可显著提高种植区域作物的产量,增产率达11.1%,生物量增幅为12.6%,作物氮素吸收量提升5.7%,氮肥利用率提高18.8%,土壤NH_(4)^(+)-N含量增长5.9%,可显著减少NH_(3)和温室气体的排放。NBPT对氨挥发的抑制效果受土壤pH条件的显著影响,在中性至弱碱性(pH值为6~8)条件下NH_(3)挥发量和NH_(3)挥发损失率分别显著降低68.8%和63.6%;而在极端酸碱性条件下抑制效果较弱或不存在。NBPT的减排效率与施氮水平呈非线性关系,仅在中等氮投入水平(150~300 kg/hm^(2))下对NH_(3)挥发损失率产生显著抑制,降低32.2%,在较低或较高施氮条件下则无显著影响。综上,施氮量为180~225 kg/hm^(2)、NBPT含量为1.0%~2.5%的优化施肥管理可较大程度提升植物生产力,改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PT 植物生产力 土壤环境 氮素吸收量 氮肥利用率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源生物刺激素开发及其在肥料中的应用
11
作者 肖晨星 高璐阳 +2 位作者 沈彦辉 武良 陈宏坤 《农学学报》 2025年第5期72-79,共8页
藻源生物刺激素来源广泛、环境友好,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和有机活性物质,在作物栽培领域不仅可以直接应用,还可以通过与肥料复配制备海藻肥,市场前景广阔,本研究围绕藻源生物刺激素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藻源生物刺激素的来源和... 藻源生物刺激素来源广泛、环境友好,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和有机活性物质,在作物栽培领域不仅可以直接应用,还可以通过与肥料复配制备海藻肥,市场前景广阔,本研究围绕藻源生物刺激素的开发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概述了藻源生物刺激素的来源和有效成分,总结了藻源生物刺激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抗逆境胁迫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介绍了藻源生物刺激素的物理、化学、生物提取法的优劣势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复合提取工艺,讨论了藻源生物刺激素在尿基高塔复合肥、硝基高塔复合肥、水溶肥和有机肥中的应用方式。针对海藻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技术创新控制海藻肥生产成本、加强市场监督优化海藻肥市场环境、创新技术服务加大产品推广力度等3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源生物刺激素 抗逆 海藻肥 提取工艺 添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在肥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肖晨星 高璐阳 陈宏坤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3-47,93,共6页
木质素是纺织业、制浆和造纸业等领域的副产物,绝大多数以燃料的形式燃烧或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对环境安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木质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可以作为肥料养分的载体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阐述了天然木... 木质素是纺织业、制浆和造纸业等领域的副产物,绝大多数以燃料的形式燃烧或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对环境安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木质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可以作为肥料养分的载体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阐述了天然木质素与工业木质素的结构与特点,从肥料应用角度,综述了木质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在木质素缓释肥、木质素包膜肥、木质素螯合微肥3个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木质素在肥料领域的应用瓶颈,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分类 理化性质 木质素基肥料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婷婷 贾瑞峰 +4 位作者 肖晨星 沈彦辉 高璐阳 石玉龙 陈宏坤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缓控释肥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新型肥料,在解决当前我国花生种植中存在的肥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动缓控释肥在花生种植中的广泛应用,阐述了缓控释肥施用量、施用方式及组配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 缓控释肥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新型肥料,在解决当前我国花生种植中存在的肥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动缓控释肥在花生种植中的广泛应用,阐述了缓控释肥施用量、施用方式及组配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适宜的缓控释肥施用量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并改善子仁品质;施肥方式的优化,如深施和分层条施,可以提高缓控释肥的增产效果;缓控释肥与速效肥或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有效满足花生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此外,还提出了未来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缓控释肥对花生品质影响的内在机制,研发适合花生的专用缓控释肥及相关施肥技术,构建缓控释肥的应用评价体系。这些研究将进一步推动缓控释肥在花生种植中安全、有效、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缓控释肥 产量 品质 分层条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菌剂在减肥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王小蒙 曾锐 +3 位作者 汪红特 郭武松 叶坤国 张建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8期14-17,共4页
通过油菜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以及油菜产量、籽粒含油量和蛋白质的变化,研究ARC菌剂在减肥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油菜单产提升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华油杂14”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油菜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以及油菜产量、籽粒含油量和蛋白质的变化,研究ARC菌剂在减肥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油菜单产提升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华油杂14”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减施化肥10.0%~30.0%条件下,施用ARC菌剂60kg·hm^(-2),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8%~12.8%、碱解氮4.1%~11.7%、有效磷12.8%~36.6%、速效钾15.8%~28.3%;还可以增加油菜植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从而使油菜籽增产3.4%~15.7%、含油量增加5.5%~9.2%,提高了油菜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施化肥 ARC菌剂 土壤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控释氮肥对土壤无机氮及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王小蒙 郭武松 +5 位作者 钟振 叶坤国 曾锐 郭婷 汪红特 刘艳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4期1-4,共4页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配比控释氮肥对土壤无机氮及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专用肥生产及轻简化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鄂早1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常规水稻专用肥(28—10—14 BB肥,不添加控...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配比控释氮肥对土壤无机氮及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专用肥生产及轻简化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水稻鄂早1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常规水稻专用肥(28—10—14 BB肥,不添加控释氮肥)施肥(CK),配比20.0%控释氮肥(T1)、40.0%控释氮肥(T2)、60.0%控释氮肥(T3)和80.0%控释氮肥(T4)。结果表明:配比20.0%—80.0%控释氮肥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水稻分蘖期显著低于CK,在水稻抽穗期则高于CK,在水稻灌浆期显著高于CK。配比20.0%—80.0%控释氮肥处理可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产3.5%—12.6%,其中配比40.0%控释氮肥处理效果最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2.9%、15.3%、12.5%和4.6%,增产12.6%。配比20.0%—80.0%控释氮肥处理可提高籽粒蛋白质5.6%—10.7%,降低油脂2.1%—6.8%。鄂早19种植最适宜的控释氮肥配比为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铵态氮 硝态氮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苹果产区的施肥现状及新型肥料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金龙 邓松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6期110-113,共4页
对我国苹果产区的施肥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新型肥料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结果显示:①目前各产区均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种植户施肥习惯随地区的不同有较大差异,整体上施肥水平随时间推进逐渐提高,目前各地区基本已进入复合肥主导的时代;②各... 对我国苹果产区的施肥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新型肥料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结果显示:①目前各产区均以小规模经营为主,种植户施肥习惯随地区的不同有较大差异,整体上施肥水平随时间推进逐渐提高,目前各地区基本已进入复合肥主导的时代;②各地区都普遍存在过量施肥的状况,但肥料利用率低;③全年施肥3~4次的有半数以上,施肥3次以下的仍然有不少比例,各种植户对采果后的基肥重视程度也不相同,普遍少于推荐施肥次数;④在肥料的养分配比以及微量元素的补充上缺乏专业指导,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多根据传统习惯或者当地经销商的推荐使用;⑤各地区对有机肥的使用习惯有较大差异,可能受当地有机肥源和劳动力丰缺程度的双重影响;⑥新型肥料是在常规肥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常规肥料的本质区别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了肥料当季利用率,起到节省肥料和用工的效果,在我国苹果产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施肥习惯 新型肥料 苹果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硝态氮水平下钙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盛锋 陈磊 +3 位作者 江华波 高丽丽 乙引 汪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047,共7页
为探讨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下外源钙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水培实验,在不同浓度硝态氮(0、2.5、50.0 mmol·L^(-1))下设置0 mmol·L^(-1)CaCl_(2)(缺钙)、2 mmol·L^(-1)CaCl_(2)(正常供钙)和2 mmol·L^(-1)CaCl... 为探讨不同硝态氮供应水平下外源钙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水培实验,在不同浓度硝态氮(0、2.5、50.0 mmol·L^(-1))下设置0 mmol·L^(-1)CaCl_(2)(缺钙)、2 mmol·L^(-1)CaCl_(2)(正常供钙)和2 mmol·L^(-1)CaCl_(2)+6 mmol·L^(-1)EGTA(Ca^(2+)螯合剂)三个外源钙梯度,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地上部鲜重及根系长度、表面积等形态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2.5 mmol·L^(-1)硝态氮处理相比,0和50 mmol·L^(-1)(高浓度)硝态氮供应下,小麦地上部鲜重、侧根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均明显减少,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无硝态氮(0 mmol·L^(-1))供应下,缺钙与EGTA施用对小麦根系侧根长度、侧根总数、次生根数、平均侧根长度均无明显影响。在硝态氮供应条件下,缺钙与EGTA施用后小麦根系伸长受抑,初生根长度、侧根长度、根系总长度均显著变短;一、二级侧根数及侧根总数和根系表面积均明显减少;直径>0.45 mm的根系所占比例增加,根系变粗。缺钙和添加EGTA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影响表现一致。综合分析,硝态氮供应水平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外源钙可能参与了硝态氮的这一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EGTA 小麦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氟化工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帅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磷化工企业利用磷矿伴生氟资源生产氟化氢,并深度延伸氟化工产业链,以此推动磷、氟化工产业的协同发展。介绍了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从技术、资源、政策、市场等方面阐述驱动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生产、业务、产... 磷化工企业利用磷矿伴生氟资源生产氟化氢,并深度延伸氟化工产业链,以此推动磷、氟化工产业的协同发展。介绍了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从技术、资源、政策、市场等方面阐述驱动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生产、业务、产业等层面分析磷、氟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效应,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工 氟化工 协同发展 氟化氢 磷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废液资源化制备氟化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国平 伍勇 +2 位作者 段利中 任至 吴莉鑫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38,共6页
萤石资源的短缺导致氟类资源紧张,为缓解氟资源的压力,需充分提高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含氟化铵或氢氟酸废水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将含氟废液中的游离氟资源化制备氟化钠,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反应时间、温度、p H和钠盐对氟化钠产品品质的影... 萤石资源的短缺导致氟类资源紧张,为缓解氟资源的压力,需充分提高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含氟化铵或氢氟酸废水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将含氟废液中的游离氟资源化制备氟化钠,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反应时间、温度、p H和钠盐对氟化钠产品品质的影响,探究了反应后滤液的回用次数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氟化铵废液在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温度为85℃的条件下,氟离子与氯化钠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时,制备的氟化钠品质最佳(98.30%),产率为67.92%,反应后滤液除氟后蒸发,氯化铵的含氮质量分数为24.47%,达到农业用氯化铵合格品要求;含氢氟酸废液通过中和法加氢氧化钠调节pH至6,制备的氟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8.15%,且滤液至少能回用5次。该研究实现了不同成分的含氟废液均可资源化制备氟化钠的工艺流程,极大程度减少了氟资源的浪费,使氟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钠 氟化铵废液 氢氟酸废液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主要作物磷肥需求及减量潜力分析
20
作者 朱镕 李婷玉 +2 位作者 洪秀杨 阮云泽 王雁峰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639-649,共11页
为了了解海南岛农田磷肥施用产品的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海南岛主要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在单季磷肥施用强度和磷肥产品结构方面的信息,明确海南岛主要作物磷素平衡的现状;同时,对主要作物磷肥推荐用量进行评估,... 为了了解海南岛农田磷肥施用产品的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海南岛主要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在单季磷肥施用强度和磷肥产品结构方面的信息,明确海南岛主要作物磷素平衡的现状;同时,对主要作物磷肥推荐用量进行评估,通过分析海南岛磷肥的合理需求总量,制定重点作物的磷肥减量目标。结果显示,海南岛农田作物单季磷肥平均施用强度为95.68 kg·hm^(-2)(以P计),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2.17%。其中,化肥磷平均投入量为87.59 kg·hm^(-2),有机肥磷平均投入量为8.09 kg·hm^(-2),有机替代比例为8.46%。海南岛作物整体磷盈余较高,其中粮食作物磷盈余为30.00 kg·hm^(-2),蔬菜作物磷盈余为94.64 kg·hm^(-2),水果作物的为155.00 kg·hm^(-2)。截至2021年,海南岛的年均磷肥总消耗量为24.28万t(以P_(2)O_(5)计),总体减量潜力达59.90%。磷肥施用产品以高磷平衡型复合肥为主,占总磷投入的78.46%。目前,海南岛存在严重的磷肥过量施用情况,磷盈余和环境风险较高,同时有机替代比例低,具有较大的磷肥减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磷肥 作物 需求 减量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