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微地震形变地质力学分析页岩破裂特征——以涪陵白马区块龙马溪组为例
1
作者
熊财富
尹陈
+3 位作者
鲁明宇
郇志浩
曾超
刘陈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80,共8页
微地震事件体现了储层改造的动态过程,现阶段主要是利用事件的位置、震级和时间等信息推断裂缝的几何特征和改造体积,并开展压后评估工作,但不足以精确分析一系列微地震事件所代表的储层破裂和形变特征。文中以涪陵气田白马区块龙马溪...
微地震事件体现了储层改造的动态过程,现阶段主要是利用事件的位置、震级和时间等信息推断裂缝的几何特征和改造体积,并开展压后评估工作,但不足以精确分析一系列微地震事件所代表的储层破裂和形变特征。文中以涪陵气田白马区块龙马溪组页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地震形变地质力学理论构建了塑性指数(PI)、应力指数(SI)和扩散指数(DI)等动态参数,并结合储层地质特征开展了水力压裂效果评估和破裂特征研究。在案例中,通过动态参数对储层的形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估,重点分析了裂缝破碎带的微地震响应规律和动态参数特征。研究表明,PI,DI,SI的不同组合不仅揭示了微地震事件的同震弹性与非弹性变形相对程度,而且还可了解裂缝的复杂性、开启程度和连通性等特征,从而提高压裂效果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微地震
压后评估
形变地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微地震形变地质力学分析页岩破裂特征——以涪陵白马区块龙马溪组为例
1
作者
熊财富
尹陈
鲁明宇
郇志浩
曾超
刘陈
机构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
集团
测井
有限
公司
塔里木分
公司
新汶矿业集团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80,共8页
基金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基于致密储层微观破裂震源参数深度挖掘的裂缝起裂/延展机制研究”(SKLGME022006)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基于声发射和微地震观测的多尺度滑坡破坏时空演化特征探索和研究”(SKLGP2022K009)。
文摘
微地震事件体现了储层改造的动态过程,现阶段主要是利用事件的位置、震级和时间等信息推断裂缝的几何特征和改造体积,并开展压后评估工作,但不足以精确分析一系列微地震事件所代表的储层破裂和形变特征。文中以涪陵气田白马区块龙马溪组页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微地震形变地质力学理论构建了塑性指数(PI)、应力指数(SI)和扩散指数(DI)等动态参数,并结合储层地质特征开展了水力压裂效果评估和破裂特征研究。在案例中,通过动态参数对储层的形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估,重点分析了裂缝破碎带的微地震响应规律和动态参数特征。研究表明,PI,DI,SI的不同组合不仅揭示了微地震事件的同震弹性与非弹性变形相对程度,而且还可了解裂缝的复杂性、开启程度和连通性等特征,从而提高压裂效果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微地震
压后评估
形变地质力学
Keywords
Longmaxi Formation shale
microseismicity
post-fracturing evaluation
deformation geomechanics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微地震形变地质力学分析页岩破裂特征——以涪陵白马区块龙马溪组为例
熊财富
尹陈
鲁明宇
郇志浩
曾超
刘陈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